日趨政治化的日中韓歷史問題

政治外交

韓國:朴總統關於「正確歷史認識」的發言

如今,歷史問題正在政治層面上不斷失控。

據韓國傳媒報道稱,韓國總統朴槿惠在5月6日與美國總統歐巴馬舉行的首腦會談中表示「為了東北亞地區的和平,日本必須樹立正確的歷史認識」。同時,當月8日,朴總統在美國國會參眾兩院聯席會議上發表演講時又表示「東北亞國家之間的經濟依存度不斷提高,但歷史問題引發的對立卻愈演愈烈。如果缺乏正確的歷史認識就沒有未來」。

朴總統為何要在美國提及日韓的歷史認識問題?她是打算勸說美國領導人「放棄日美同盟」嗎?我百思不得其解。然而,朴總統所謂的「正確的歷史認識」,自然就是韓國政府主張的歷史認識。令人深感疑慮的是,她在多大程度上「正確」認識了上世紀90年代以後日韓兩國政府為在政治層面上處理該問題而付出過巨大努力的這段歷史呢?

筆者在去年9月撰寫的文章中也曾提到,1998年,小淵惠三首相與金大中總統曾在「日韓共同宣言——面向21世紀的新型日韓夥伴關係」中宣告了以下內容。

「兩國首腦一致認為,為了構建21世紀穩固的睦鄰友好合作關係,日韓兩國正視過去,不斷發展基於相互理解與信賴的兩國關係具有重要意義。」

「小淵首相表示,回顧本世紀的日韓兩國關係,我國在過去一個時期的殖民統治,給韓國國民造成了巨大的損害及痛苦,我們虛心認識這一歷史事實,並對此表示深刻的反省和由衷的歉意。」

「金大中總統真誠接受並肯定了小淵首相對歷史認識的相關表態,同時表示,兩國應該共同努力,跨越過去那段不幸的歷史,不斷發展基於和解與睦鄰友好合作的未來型關係,這是時代的要求。」

此外,基於小泉純一郎首相與盧武鉉總統達成的共識(2001年),2002年至2010年期間,在日本與韓國多名歷史專家的參與下,雙方聯合開展了兩期日韓歷史共同研究,並提交了報告書。可見,日韓曾在歷史認識的問題上做過許多努力。既然稱作「正確的歷史認識」,那麼朴總統也應該立足於這些歷史來發表言論。

日本:閣僚參拜靖國神社與有關歷史認識的發言

再看看日本,4月21日,副首相麻生太郎在例行春季大祭期間參拜了靖國神社。由於麻生副首相此前在靖國神社問題上一直主張將甲級戰犯從靖國神社分出去祭祀,所以這次的行為就更讓人覺得難以理解了。不過,作為安倍晉三首相來說,既然宣稱「非常遺憾未能在(上次)首相任期內參拜靖國神社」,那麼當他的「盟友」麻生副首相參拜靖國神社時,他就不能僅以一句「閣僚的自發行為」了事,而只能表示支持了。在4月24日召開的參議院預算委員會上,安倍首相就閣僚們參拜靖國神社一事表態稱「向為國捐軀的英靈表達崇敬之情是理所當然的。閣僚們不會屈服於任何威脅。其自由是受到保護的」。

此外,安倍首相還表示過將在二戰結束70年之際,即2015年發表一份面向未來的「安倍談話」,內容上會對村山富市首相承認了過去「殖民統治」和「侵略」的「村山談話」(1995年)加以修正。或許是由於這一背景原因,在4月22日召開的參議院預算委員會上,他宣稱本屆內閣「不會原封不動地繼承」村山談話,並於次日表示「侵略的定義尚無定論。它會因國家之間的關係和觀察角度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不過,在5月15日的參議院預算委員會上,他又調整了針對村山談話的態度,宣稱「將在整體上繼承過去政權的表態。安倍內閣也將承襲歷代內閣(的談話)」,還表示「如果(自己)闡述歷史認識就會發展為外交和政治問題。應該將之交給歷史學家去處理」。

對於一部分日本人在歷史認識問題上的修正主義歷史觀,國際社會鮮有發出表示支持的聲音。政治家發言越多,歷史認識問題就越會趨於政治化。此外,如果安倍內閣的副首相、閣僚參拜靖國神社,問題政治化的趨勢又將進一步加劇。最終,1998年日韓共同宣言的精神、本世紀頭10年日韓及日中共同研究歷史的努力等都將付之東流。正如安倍首相自己最終表明的那樣,歷史認識的問題應該交給歷史學家去處理。同時也不應忘記:國家政要與政治家在歷史問題上的言論和行動正在損害國際社會對日本的信任。

另外,作為政府來說,如果希望採取更進一步的行動,就應該從歷史學家中挑選一些剛直不阿(integrity)、享譽國際的人士作為評審委員,設立有關20世紀亞洲的殖民統治、戰爭、革命與反革命等問題的歷史研究資助項目,鼓勵開展研究活動。這些資助項目要以「經專家評議後在學術刊物上發表該研究成果」作為前提條件,並採用英文、日文、韓文、中文中的至少3種語言發表。

中國:《人民日報》刊登有關「沖繩歸屬問題」的論文

中國方面,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的機關報《人民日報》5月8日刊登了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張海鵬與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邊疆史地研究中心研究員李國強合寫的《論〈馬關條約〉與釣魚島問題》。該論文挑揀了濱川今日子所著《關於尖閣諸島歸屬問題的論點》(《調查與訊息》565期(國立國會圖書館,2007年))一文中有利於闡述己方觀點的部分,聲稱日本「竊占」了尖閣諸島(中國名:釣魚島),並通過下關條約(又稱「馬關條約」,日清戰爭(甲午戰爭,1894-95年)的和談條約)實現了該行為的「合法化」,但中國早已將尖閣諸島納入臺灣轄下,對其實施了長期的有效管轄。這並不令人感到驚訝。

可是,該文就中國的「歷史認識」和領土主權問題打開了潘多拉之盒。這正是該文在日本乃至全球引起廣泛關注的原因所在,不過其行文相當謹慎,並未正面主張沖繩屬於中國領土。此處稍微詳細地介紹一下該文的論述內容。

日本內閣秘密將釣魚島列嶼劃入沖繩縣管轄,與甲午戰爭有關,也與日本的「沖繩處分」有關。沖繩本是琉球王國所在地。琉球王國是一個獨立的國家,明初即接受明朝皇帝冊封,是明清時期中國的藩屬國。明朝以後,中國派往琉球的歷代冊封使不絕於途。明治維新後,發生了日本侵略琉球、朝鮮和中國的事件。征伐臺灣和侵略琉球是同時進行的。1875年,日本天皇強令琉球斷絕與清朝的冊封關係。1877年底,清政府駐日公使何如璋在東京考察了琉球問題後指出:「阻貢不已,必滅琉球;琉球既滅,行及朝鮮。」1879年,日本政府吞併琉球王國,將它改名為沖繩縣。清政府對此提出抗議,中日之間也展開了琉球交涉。可是,當總理衙門大臣於1887年向日本駐華大使提出琉球問題尚未了結時,日本已置之不理。 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臺灣及其附屬諸島(包括釣魚島列嶼)、澎湖列島、琉球就被日本奪走了。1941年中國政府對日宣戰,廢除《馬關條約》。日本接受了《開羅宣言》《波茨坦宣言》對戰後如何處置日本的規定,依據這些規定,不僅臺灣及其附屬諸島(包括釣魚島列嶼)、澎湖列島要回歸中國,歷史上懸而未決的琉球問題也到了可以再議的時候。

(摘自張海鵬、李國強《論〈馬關條約〉與釣魚島問題》,《人民日報》日文版(2013年5月9日))

其觀點是:琉球在明清時代曾是「中國」的藩屬國。日本對琉球做出了「處理」(設立沖繩縣)之後,琉球的歸屬問題仍是日中之間的懸案。日本雖通過下關條約將其「奪走」,但中國在1941年廢除了該條約。日本接受了《開羅宣言》《波茨坦宣言》對戰後如何處置日本的規定。因此,只要中國願意,就可以主張琉球的主權。更何況尖閣諸島明顯就是屬於中國的。

然而,《波茨坦宣言》中提到「日本之主權必將限於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國及吾人所決定其它小島之內」,這裏所說的「其它小島」也包括了沖繩。因此,美國於1972年將沖繩的管轄權歸還給了日本。關於這一問題,該論文只字未提。另外,文章根源上的觀念,對於明清時代「中國」冊封的「藩屬國」領域,只要中國願意就可以主張在那裏的主權。倘若如此,那麼在明清時代曾向「中國」朝貢,並接受過冊封的泰國、越南和緬甸等國又將如何?再者,19世紀80年代後,實質上的冊封朝貢國就只剩下朝鮮一國,派駐漢城(現韓國首都首爾——譯註)的袁世凱將自己比作英國派駐印度的總督,自稱Resident(駐紮朝鮮總理交涉通商事宜),並將朝鮮定位為「保護國(vassal state)」而非「朝貢國(tribute state)」,那麼如今的北韓和韓國領土又將如何呢(參見川島真、毛利和子《邁向全球化中國的道路—外交150年》(岩波書店,2009年))?中國政府在此採用了與韓國和日本不同的形式,挑揀歷史研究中的有利部分用於了政治目的。

約有9成沖繩縣民對中國抱有負面印象

在網路的爭論中也出現了另一種議論:沖繩與泰國、越南等國不同,其它國家都已經獨立了,因此,沖繩也應該獨立。這裏,再介紹一些相關訊息供大家參考,5月9日的《沖繩時報(Okinawa Times)》公布了沖繩縣政府實施的關於縣民對華、對臺意識的調查結果(2012年11月-12月)。結果顯示,對中國印象「好」或「較好」的沖繩縣民合計僅占9.1%,而回答「差」或「較差」的比例卻高達89.0%。於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對臺灣抱有正面印象的縣民比例合計為78.2%,負面印象比例為19.2%。為了進行比較,再看看「言論NPO」的日本全國調查(2012年4-5月實施)結果,對中國印象「好」或「較好」的回答者比例合計為15.6%,而回答「差」或「較差」的比例為84.3%。

(2013年5月20日)

安倍晉三 中國 政治 日中關係 小泉純一郎 外交 白石隆 韓國 麻生太郎 尖閣諸島 歷史 沖繩 歷史認識問題 Shraishi Takashi 日韓關係 小淵惠三 金大中 領土問題 盧武鉉 朴槿惠 靖國神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