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臺灣116選舉:站在分水嶺上的蔡英文新政權

政治外交 臺灣香港

民進黨的勝因,國民黨的敗因

2016年1月16日,臺灣舉行了總統選舉和立法委員(相當於國會議員)選舉。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當選總統,在立法委員選舉中,民進黨獲得了68個席位,超過了過半數的57個議席。即使親民黨候選人宋楚瑜和國民黨候選人朱立倫的得票數相加,仍然不及蔡英文。而除了總統選舉外,在立法委員選舉中,民進黨也取得了壓倒性的勝利。儘管民進黨此前也曾有過在總統選舉中獲勝的先例(2000年、2004年),但當時國民黨在立法院內占據了多數席位。從這個意義上看,此次的選舉是民進黨首次贏得了完全勝利。

民進黨的勝因有以下幾點:蔡英文吸取2012年的失敗教訓,克服了自身弱點,近年來始終表現出穩健的姿態;在與中國的關係方面,也使用「維持現狀」這樣的表述來擺脫困境。無論在副總統的人選方面,還是在立法委員選舉比例代表名單排序等方面,都獲得了選民的肯定。

另一方面,國民黨馬英九總統的施政不力和朱立倫陣營在選舉籌備過程中的丟分,也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蔡英文的當選。馬總統在任期間,相繼發生了種種有失國民信賴的事件,特別是牛肉問題和食用油問題、對應自然災害時暴露出的領導能力不足問題、統治治理措施的失誤等。其中就包括2014年3月的太陽花學生運動。當然,人們也擔心馬英九政府與中國的關係太過密切。

不過,我們不能忘記,民眾對馬政權或者說國民黨政權冷眼相待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經濟。也可以說就是在2008年、2012年的總統選舉中幫助馬英九當選的「經濟」這一點。與經濟成長顯著的中國保持良好關係,試圖借中國的發展的東風來推動臺灣經濟發展的馬政權,通過與中國保持緊密的經濟聯繫,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臺灣的經濟;但最近幾年,臺灣經濟雖然呈現出一定的成長,但至少是未達到能令選民滿意的程度。

此外,在選舉籌備過程中,國民黨也屢屢出現丟分的情況。遲遲無法確定總統候選人,最終決定參選的朱立倫選定的副總統候選人也曝出了醜聞,再加上朱立倫在黨內沒有堅實的支持基礎,所以立法委員選舉比例代表名單就以照顧黨內各派元老的形式表現出來,這也招致了選民的負面評價。還有,人們認為投票前夕出現的藝人周子瑜「道歉事件」也成為拉高民進黨得票數的重要因素。

周子瑜手舉中華民國國旗在中國被視為「臺獨」,這被臺灣民眾尤其是年輕選民理解為從根本上否定了馬英九主張的兩岸關係基本政策。換言之,馬英九本來的設想,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國兩岸各自對「九二共識」中的「一個中國」加以解讀,並以此來維持現狀,但如果中國將中華民國的存在也視為臺灣獨立,那麼他的想法就無法成立。實際上,中國國內對周子瑜的攻擊並非中國政府引導所為,所以很難說這種判斷的對錯。不過,它給年輕選民留下的這種印象,無疑對國民黨造成了不利影響。

民進黨的蔡英文當選新總統(圖片提供:AP/Aflo)

兩種評價

那麼,應該如何定位此次選舉呢?這裏大致可以有兩種評價。其一,是從戰後臺灣史的大潮流,或者作為上世紀80年代後期以來的民主化、臺灣化的集大成來觀察此次選舉。眾所周知,臺灣在上世紀80年代後期解除了戒嚴令,國民黨一黨專政體制瓦解,民進黨成立。後來,民主化逐漸發展,1996年舉行了首次總統選舉,國民黨李登輝贏得了勝利,在李登輝政權下,從戰前就居住在臺灣的本省人逐漸成為臺灣政治和社會的主人翁,這種臺灣的本土化與民主化一同實現了發展。2000年,民進黨的陳水扁成為總統,並於2004年實現連任。而陳水扁的當選,2000年時很大程度上歸因於國民黨內部分裂,未能推舉出單一候選人;2004年時,詭祕的「槍擊事件」又幫他拉到了不少同情票。另外,陳水扁執政時期,畢竟還是國民黨在立法院占據優勢,其施政過程因此而困苦艱難。

不過,自1996年至今,從總統選舉、立法委員選舉和地方政府選舉等的得票率、得票數的變化總趨勢來看,民進黨已經逐漸壯大了勢力,這集中體現在了此次選舉上,正是本省人成為了政治主人翁的體現——這是第一個觀點。蔡英文的得票數超過了朱立倫和宋楚瑜之和,民進黨在立法院也獲得了絕對多數的議席。如果立足於這種觀點,那麼今後國民黨將注定處於劣勢,只要自身不做根本性的改變,恐怕就會變成代言中國意見的少數派政黨。

而第二種觀點則認為,此次選舉結果終究只是兩大政黨制下總統選舉的輪替搖擺。也就是說,選民對馬英九執政的8年說了No,但並不意味著今後會一直支持民進黨,1年後蔡英文也可能遭到與馬總統同樣的批評。實際上,陳水扁政權下臺時,人們甚至認為民進黨極難實現重建,有鑑於此,國民黨可能東山再起的觀點或許也是成立的。

另外,還有人認為,此次國民黨議席流失比較嚴重的情況發生在新北市、桃園市等地,那些地方的候選人多為國民黨內部的非本土派(外省出身候選人等),而在中南部,國民黨的本土派(以臺灣本省人為中心)相對較好地守住了議席。立足於這種觀點,那麼可以認為選民否定的是國民黨非本土派(而非整個國民黨)。

從國民黨的角度來看,原本在5個以上的選舉區,支持率都和民進黨不相上下,最後周子瑜事件打破了這種均衡,導致國民黨一氣敗下陣來。這樣,針對民進黨的議席增加到68席和新政黨「時代力量」獲得5個議席的結果,就可以有各種不同的解釋了。

站在十字路口的國民黨和民進黨

那麼,此次選舉是否意味著戰後臺灣「歷史的終結」,即政權由國民黨向民進黨的完全更替呢?是否可以看作是國民黨因此而失去了未來呢?

關於這一點,實際上要看未來的發展,而非哪方正確,即根據今後的具體情況賦予不同的「解釋」。簡而言之,如果民進黨在對華政策、經濟政策和突發事件等問題上判斷正確,應對得力,那麼國民黨就會迅速黯然失色,民進黨政權則會被視作「歷史的必然」而受到重點關注。然而,如果蔡英文政權在上述問題上失策,那就會給國民黨提供東山再起的機會,2016年1月的選舉就將印證上述的兩黨制下輪替「搖擺」這種解釋。在這個意義上,民進黨今後能否維持長期執政?蔡英文政權正可謂站在了一個十字路口上。

同樣,國民黨也面臨嚴峻的局面。僅僅將以往的問題歸咎於馬英九政權,國民黨主體就能生存下來嗎?亦或是以中國的代言者而變成一個少數派政黨嗎?對於國民黨來說,問題就是如何在防止淪落為小黨的同時確立有望奪回政權的在野黨地位。

朱立倫在敗選後辭去了國民黨主席一職,下任主席是誰?國民黨內王金平等本土派是否將與馬英九等重視對中關係的外省人集團分道揚鑣,進而發展為黨派重組問題?今後的形勢仍不明朗。其背後的根本問題在於,國民黨今後在臺灣將變成代表哪些人的政黨。當然,如果民進黨弊政連連,那麼或許對國民黨來說,即便只是作為一個預備替代民進黨的政黨,也能從中發現自身存在的意義。

眼下有傳言稱,曾為總統候選人的洪秀柱女士將成為黨主席候選人。但那樣的話無法避免本土派和非本土派的分歧。此外,在民進黨主導的立法院,很可能真正推進對國民黨資產中本應屬於國家的,即二戰後從日本接管的那部分資產的揭發工作,並要求其上繳國庫。屆時,國民黨將面臨如何重新構建傳統的地方派系,保住財務基礎的課題。

年輕一代的政治意識

2014年3月發生的「太陽花學生運動」,在日本也有大量報道。反對與中國簽署服務貿易協議並質疑相關審議流程的學生們占領了立法院,這次事件讓人充分感受到了臺灣的新民主。以此為契機,特別是臺北等大城市裏2、30歲的年輕群體對民主自由的概念變得敏感起來,政治意識有了極大的提高。他們不僅反對馬英九政權,甚至不滿足於兩大政黨制,追求著新的政治形態。

這種動向確實在形成一股新的政治潮流。在2014年11月末的統一地方選舉中,無黨派候選人柯文哲當選臺北市長或許就是一個典型事例。而且可以認為,在2016年1月的總統選舉中,這個新群體的大多數選票投給了民進黨的蔡英文,並在立法委員選舉中,又為黃國昌領導的新政黨「時代力量」獲得了5個議席,進而還可以說它是造成國民黨在臺北和新北市等地的議席數大減的一個原因。儘管這個群體或將對臺灣未來的政治走向產生巨大影響,但能在多大程度上造成怎樣的影響還是一個未知數。眼下,我們不能對其過高或過低地予以評估。

重要的是,這個群體的人們也沒有因為此次選舉的勝利而「結束戰鬥」。他們為了實現他們自己追求的民主而密切地關注著形勢的發展,將民進黨政權政策失誤的可能性和國民黨憑藉本土派實現東山再起的可能性全都納入了視野。

當前的課題

蔡英文將於2016年5月20日就任總統。但立法委員2月1日就上任了,這意味著新的立法院將和馬英九總統對峙3個月。圍繞行政院院長一職已出現拉鋸戰,但至少在未來數月內,臺灣的政治將陷入僵局,很難通過新的法案。而對於蔡英文來說,除了敲定閣僚名單外,這幾個月正是為今後的內外事務、對華政策做準備的時期。根據情況,可能會或者已經與中方在私底下展開了談判,日本和美國方面也已經開始尋求與蔡英文進行接觸。

蔡英文政權的重大課題是如何處理對華政策。2015年末,馬英九與習近平的會談在事實上確認了「九二共識」;習近平還表示,將要求今後的政權也堅持這一共識的「核心部分」。中國政府將對一直宣稱維持兩岸關係現狀的蔡英文采取怎樣的政策?蔡英文在兩岸關係的表述上是否會有新的提法?這些都是人們關注的焦點。

馬英九執政的8年間,兩岸實現了「三通」,交流變得極為活躍。但臺灣民眾的「臺灣人意識」日益增強。或許可以說這是明確意識到與中國人「差異」的8年。不過與此同時,中國擴大了在政治、安保和經濟等方面對臺灣的影響力。雙方之間聯繫的加強與自我認同的分化同步發展。那麼,蔡英文政權將如何尋求均衡,施展對華政策呢?目前,蔡英文滿口「維持現狀」、「承認九二共識的存在這一歷史事實」之類表述,但關鍵是中國在何種程度上與其達成妥協。

內政方面也不容樂觀。尤其是經濟政策,將成為新政權的重大問題。在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的情況下,過去一直依賴中國的臺灣經濟應該如何適應現狀,將是一個課題。

總之,正如立法院院長歷來是由國民黨政治家擔任所反映的那樣,民進黨在立法院占據過半數議席尚屬首次。民進黨到底會做些什麼?它很可能通過法案沒收國民黨不當獲取的黨產,但一味批判、否定前政權並非明智之舉。民進黨政權需要保持一定的自我克制。這也是許多國家政權更替時面臨的共同問題。

日臺關係的未來

毋庸贅言,臺灣在東亞國際政治中占據重要地位。何況在中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安保上實力增強,東支那海(日本對東海的稱呼——譯註)、南支那海(日本對南海的稱呼,下同——譯註)上出現問題的現在,臺灣的歸宿對東亞和整個西太平洋都會產生重大影響。

然而,如果被問到是否希望臺灣對中國採取強硬立場時,日本和這個地區的其它國都難以做出回答。當然,臺灣過度接近中國自然會為本地區帶來新的地緣政治變化,但像陳水扁政權時期那種強硬政策,也會出現反作用。馬英九政權下中臺關係的穩定推動了日本和臺灣簽訂投資協定和漁業協定。即便從美國的角度來看,縱然美中關係在中國南支那海等地區會有些緊張,但它也不希望看到臺灣海峽陷入不穩定的局勢。期望維持現狀的蔡英文政權也是同樣的想法。問題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將如何回應。據說訪臺遊客已經開始減少,2016年上半年雙方的交鋒或將引人注目。

(2016年1月24日)

中國 日本 川島真 蔡英文 臺灣 民主 Kawashima Shin 太陽花學生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