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舞伎中體現的日本人的美德

文化

《人情話 文七頭繩》中所見的日本人的根基

在東日本大地震中,日本人表現出的井然有序和忍耐力等美德得到了全世界的稱讚。受災者在大雪中排著整齊的隊伍,與人分享有限的救援物資的場景,感動了整個世界。為什麼在那樣悲慘的情況下,日本人還能如此行為高尚呢?震災以後,我一直在思索著這樣一個問題:孕育了日本人美德的根基究竟是什麼?

歌舞伎中有一個叫做《人情話 文七頭繩》的劇目。主角長兵衛是個手藝高超的泥瓦匠,可是他迷上了喝酒和賭博,借了一批股債。長兵衛的女兒阿久心想,這樣下去家就散了,於是年底的某一天,阿久來到花街柳巷遍布的吉原,把自己賣給了妓院。長兵衛得知後闖入了妓院,想要奪回女兒。妓院老闆娘看在阿久那可貴的孝心的分上,借給了長兵衛五十兩金子,並且答應暫時不讓阿久接客,只是做女僕,不過條件是長兵衛必須在大年三十之前歸還借款。長兵衛拿了錢便回家了。當路過吾妻橋時,長兵衛遇到了一個正要縱身跳河的男人。一番追問之下,才知道男人是玳瑁批發店的家僕(文七),他按照店主的吩咐去一個老主顧家裏取錢,可是沒想到那五十兩金子被扒手偷走了。走投無路的文七打算跳進隅田川,以死謝罪。長兵衛聽後,竟把阿久不惜賣身籌來的五十兩金子硬塞給文七之後就離開了。文七回到店裏,把五十兩金子交給主人,沒想到主人卻說,錢早已送到了啊。原來那些錢沒有被偷,而是他忘在老主顧家裏了。第二天,店主人帶著文七拜訪了長兵衛住的大雜院,說明了事情的來龍去脈,把五十兩金子還給了長兵衛。長兵衛覺得這也是一種緣分,於是決定把文七收為養子。在店主的斡旋下,阿久贖了身,回到了家裏。文七和阿久結為夫妻,開了一家頭繩(*1)店,故事以大團圓結局。

「保留曖昧」的包容精神

作為一家之主,長兵衛是個靠不住的男人,可家人仍然為他著想,沒有離棄他。妓院的老闆娘、玳瑁批發店店主和文七都規矩本分,深諳人情世故,擁有為他人著想的心懷。在這種牢不可破的關係中,我們可以看到在東日本大地震中為人稱讚的日本人的美德。不管多麼艱辛,總是把自己擺在第二位,為他人著想,互相支持,勇於捨棄,最後皆大歡喜。他們總是刻意迴避是非黑白,以「保留曖昧」的態度互相包容。這裏體現了日本人的智慧和堅強。《人情話 文七頭繩》這個故事之所以成立,完全歸功於每一個出場人物都十分清楚自身的地位和處境,並努力履行自己的責任義務。我覺得,正是尊重他人,每天努力生活,才能產生出這樣的情義與寬容。

日本風土孕育出「與他人互補」的精神

日本列島的自然環境十分嚴峻。自古以來,人們便對颱風、地震和火山噴發等心存畏懼,日日祈禱,過著聽天由命的日子;與此同時,也從富饒的大自然中獲得了種種恩澤。獨自一人是無法生存的。在這樣的風土中,人們意識到:人是活在與包括自然在內的他者、其他生命的相互依賴和補充之中的,在這樣一個巨大的有機體中才能得以生存。

日本最古老的歌集《萬葉集》(公元4世紀到8世紀)中,收錄了上至天皇、貴族、官僚,下至防人(*2)等平民的詩歌,其中許多都是充滿幽默的令人捧腹之作。這不禁讓人感到,日本人是如何在嚴酷的日常生活中把艱難困苦變成一種幽默,頑強地生存了下來。懂得捨棄、寬恕,遇事付諸一笑,淨化昇華痛苦和悲傷。捨棄、寬恕和一笑了之是成熟的標誌。我在歌舞伎中看到了這種紮根於日本風土之美德的傳統。

信靠、順從他人的「寬恕文化」

松尾芭蕉曾說過:「言以不盡為妙」。不把話都說出來,要有所保留,方能產生迴旋的空間,方能從容而行。所謂「言以不盡為妙」,就是信靠順從他人;而信靠順從,就是與他人共享,意味著信賴。阿久、長兵衛、妓院老闆娘、文七、店主,他們一面秉守自己的本分,同時也對他人表現出極大的信任。信任他人,必然會得到安寧。這可以說是「寬恕的文化」。

在歌舞伎中,充滿了現代社會所欠缺的寶貴的東西,而且它們也是這個世界所需要的。

(2013年9月17日)

(*1) ^ 做日本傳統髮髻時使用的紙繩。

(*2) ^ 日本古代的士兵。

文化 日本 歌舞伎 俳句 地震 傳統 風土 黛Madoka 包容 寬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