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IT投資低迷,安倍經濟學的意外桎梏

財經

「第三支箭」的關鍵在於資訊通信技術

2012年12月第二次安倍內閣成立以來,安倍晉三首相一直在努力促使安倍經濟學中的「第三支箭」飛起來。第三支箭包含了旨在改變日本經濟狀況的結構改革和借助國家力量培育新產業的產業政策兩個方面,恐怕推進其發展的關鍵就在於資訊通信技術(IT)政策。實際上,正如安倍首相在今年5月訪美期間曾與矽谷各方人士會面所反映的那樣,IT已經成為安倍內閣經濟計劃中越來越不可或缺的一個要素。

現政權成立以來,IT戰略發揮了重要作用。安倍內閣於2013年6月召開內閣會議確定了「創建世界最尖端IT國家宣言」,將IT定位為旨在實現長期持續發展這個安倍經濟學目標的重要支柱之一。

加大服務產業的IT投資,似乎將會成為日本經濟在今後15到20年內能否擺脫發展停滯狀態的決定性因素。正如麥肯錫全球研究所指出的那樣,「如果能將日本生產率的成長速度較目前水準提高兩倍,經濟成長年率就可以達到約3%。這樣一來,2025年的GDP就會比現階段的預測數值最多高出30%」(*1)

關鍵的規制改革滯後

然而,儘管政府口口聲聲表示IT很重要,卻遲遲沒有具體實施必要的規制(管制)改革。安倍內閣在2015年舉辦了第1屆年度「日本創業企業大獎」表彰儀式,表明將加強國內IT產業,支持發展更具活力的創業文化,但對於IT生產產業(IT-producing sectors)創業家精神的鼓勵效果卻並不盡如人意。因為IT利用產業(IT-using sectors)投資水準的低迷降低了對於新型硬體和軟體的需求。

安倍內閣已經充分認識到,為了促進服務產業投資旨在提高生產率的技術,政府需要更加積極地營造良好環境。實際上,人們預計這個問題將成為6月末內閣會議確定的經濟成長戰略——「日本復興戰略」修訂版的一個核心內容。

(*1) ^ 麥肯錫全球研究所,《Future of Japan-生產率的提高引領新成長的軌道》,2015年3月。

日本在IT戰略方面已經落後

說起來,日本的IT戰略原本就是基於自身在資訊化時代的行動已經落後於G7中的其他國家(以及鄰國韓國)這樣一種認識才制定的。

日本之所以會落後,一部分原因在於政府沒有及時將IT作為優先課題。IT戰略成為最優先課題是在森喜朗內閣上臺的2000年以後。2000年7月,森喜朗內閣提出實施「e-Japan戰略」,成立了資訊通信技術戰略本部。當時它的任務就是制定IT基本戰略和IT基本法,為創建「日本型IT社會」 提出具體措施。

IT基本戰略認為,日本面對IT革命的影響方面,行動「落後於」其他國家。戰略將原因歸結為阻礙網際網路在日本社會迅速普及的高昂通信費和復雜的規制。此外,基本戰略還提出了旨在追趕美國等國的以下4點建議:①建設超高速網路基礎設施和制定競爭政策(政府和民間擴大投資,實現廣泛而廉價的高速上網)、②電子商務交易和建設新環境(廢除電子商務交易規制)、③實現電子政府(加速推進電子政府建設)、④加強人才培養(促進在高端IT技術人才培養教育過程中利用IT)。這些建議被寫入了IT基本法中,該法於2000年11月29日獲得通過。

「e-Japan戰略」一直實施到了2006年小泉內閣卸任,完成了主要目標,即建成了能讓所有國民以低廉價格高速上網的必要基礎設施。

觀察IT基礎設施基本指標可以發現,日本至少已經成為了堪與G7中的其他幾個國家匹敵的技術發達國家(參照圖1、2、3)。上網和手機在日本迅速得到了普及。智慧手機的普及度可能還低於其他國家。據推算,截至2014年末,美國75%的手機用戶已經使用智慧手機,而據內閣府針對普通家庭耐耗品採購情況展開的調查顯示,截至2014年3月,93.2%的普通家庭擁有手機,但其中僅有54.7%擁有智慧手機。

提供最高品質的網際網路服務

另一方面,受益於歷屆政權實施的政策和民間的投資,日本的網路服務品質已經達到了全球最高水準。提供雲計算服務的Akamai公司發布的「網際網路現狀」報告顯示,截至2014年第四季度,日本的平均連網速度為15.2Mbps,同比提高16%,名列全球第三。第一名是韓國,而日本是G7中唯一進入前十名的國家。

日本在IT企業活動整合方面比較落後。考慮到IT投資的潛在破壞力,儘管日本的IT基礎設施非常優秀,但許多企業對引入IT態度曖昧或許也是理所當然之事。比如,聯合國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的數據顯示,1998年到2008年期間,IT投資在扣除住宅投資後的國內總固定資產投資中所占比例日本在G7中處於最低水準,大幅落後於美國(參照圖4)。

日本經濟產業省整理的最新數據顯示,IT投資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後一直低迷。比如,經濟產業省在收集了5,000多家企業資訊後發布的2013年度資訊技術利用調查報告顯示,2012年度的「企業平均資訊處理相關經費」為5.925億日圓,同比減少了4.8%。

中小企業IT投資低迷


中小企業廳在2012年11月和12月實施的調查顯示,小企業不僅沒有進行IT投資,也沒有投資計劃,對新技術的認知度也很低。這項調查凸顯出小企業對引入IT技術始終不感興趣,推廣IT技術作為服務產業生產率的提升手段是安倍內閣的一大課題。無論規模大小,當被問到為何沒有引入IT技術時,所有企業回答最多的答案是「不知道引入後的效果,無法進行評估」(54.7%)。價格也是一個問題。沒有引入IT的企業中,超過44%的企業回答「無法承受成本負擔」。對IT投資的消極態度或許正是導致日本IT產業面臨困境的一個原因。在IT逐漸從硬體轉向軟體,SaaS(軟體即服務,Software as a Service)蓬勃興起的背景下(*2),日本企業一直在努力避免落後於其他已開發國家的競爭對手企業。由於日本的國內需求小於其他國家,所以日本企業在全球軟體產業中的地位並不突出。

(*2) ^ SaaS恐怕是最為人所熟知的雲端運算事例,指的是企業為用戶使用軟體授權,用戶通過網頁瀏覽器使用軟體。

無法成為世界巨頭的日本軟體企業

日本的軟體企業難以成為世界巨頭的背景原因在於創業活動相對低迷(*3)。美國巴布森學院(Babson College)和英國倫敦大學商學院的項目組長期實施的有關各國創業家精神的全球創業精神觀測(GEM)調查顯示,2014年日本綜合創業活動指數為3.83%,在G7中處於最低水準。順便提一句,美國的該指數為13.81%,名列第1(*4)。此外,GEM調查顯示,在對待創業精神的態度方面,日本也落後於G7中的其他國家。

考慮到國內引入IT技術的程度低下和對於創業活動的興趣平淡,那麼日本企業在全球軟體產業中起步較晚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此外,如果將日本創業活動數據與反映眾多企業對IT的興趣和知識匱乏的數據疊加起來觀察,就會發現日本可能將在鼓勵IT運用和培養強大IT產業方面陷入惡性循環。

由於日本企業對引入IT技術態度消極,所以在作為新技術投資效果指標的全要素生產率(TFP)的成長率方面,日本的製造業和服務業均落後於美國(*5)。儘管最近幾年TFP成長減緩,但美國在用於提高生產率的IT投資方面一直實力突出,而在勞動力減少的背景下,日本尤其依賴於生產率的改善。

安倍內閣的IT戰略

安倍政權表示不僅認識到了在促進IT投資擴大和鼓勵國內IT產業發展時面臨的巨大課題,還認識到了未來日本經濟的發展需要進一步引入IT技術。因此,安倍內閣2013年6月發布的「創建世界最尖端IT國家宣言」提出了推進IT技術的廣泛利用是實現經濟長期持續成長的必要條件。

這份宣言與包括安倍經濟學「第三支箭」在內的安倍政權首個經濟成長戰略同日公布,政府承認IT投資是改善勞動生產率的必要條件,歷代政權在鼓勵IT投資方面做得並不適當。此外,宣言不僅批判了歷屆政府各部門未能克服重複投資傾向的問題,還強調了首相官邸統籌協調的必要性。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安倍政權新設了內閣資訊通信政策主管(CIO)職位,以監督宣言中的旨在促進IT投資的5年計劃。3個主要目標是①建成可以創造創新性新產業和新服務,並能促進全產業成長的社會、②建成人們可以健康、安心、舒適生活,而且高度安全、防災能力強的社會、③建成所有國民隨時隨地都可以便捷利用公共服務的社會。

(*3) ^ 軟體產業憑藉少量人員、少量創業成本創造可為大量客戶提供服務的產品和平臺是比較輕鬆的事情,所以尤其容易受到初創企業的影響。安德里森(Marc Andreessen),「軟體吞噬世界的理由(Why Software Is Eating The World)」、《華爾街日報》,2011年8月20日。http://www.wsj.com/articles/SB10001424053111903480904576512250915629460

(*4) ^ 綜合創業活動指數指的是,正在為啟動新事業做準備,處在尚未獲得收入或者收入不足3個月的「誕生期」的人,以及已經擁有公司的經營者中處在通過該事業獲得報酬的時間超過3個月但不滿3.5年的「嬰儿期」的人在18~64歲的成年人口中合計所占的比例。

(*5) ^ 深尾京司,「Service Sector Productivity in Japan: The Key to future economic growth(產業、企業的生產率與日本的經濟成長)」,獨立行政法人經濟產業研究所(RIETI),RIETI政策報告,10-P-007,2010年8月。http://www.rieti.go.jp/jp/publications/pdp/10p007.pdf

遺漏的「提高服務產業生產率」目標

然而,安倍內閣「第三支箭」政策大都如此,這份提案也沒有達到宣言的崇高理念。從長遠來看,第1個目標恐怕對提高生產率最為重要,對此,政府已經表態將通過公布政府數據等手段促進民間利用「大數據」,鼓勵農業生產者利用IT,支持創建與「開放式創新」相關的新型創業企業。

政府的政策課題遺漏了一點,那就是宣言首先認定的IT投資最終目標——提升服務產業的生產率。不過,即使拋開宣言不談,安倍內閣提出的許多政策仍是以支持國內IT產業為中心的,並非為了促進其他產業加大對IT技術的利用。

要想刺激IT產業,政府需要實施比此前提出的方案更加大膽的改革,安倍內閣一直很重視通過推進創新和更多利用創業資本來催生新事業,這種做法值得讚賞,從長遠來看,這將壯大國內IT產業。不過,安倍內閣若要創造實現經濟持續成長的必要條件,那麼擴大低效率產業的IT投資就是更為緊迫的任務。

安倍內閣的下一步

為了維護其名譽,我這裏要指出一點,那就是安倍內閣已經認識到了積極推動IT產業以外的IT投資的必要性。領導政府經濟成長戰略制定工作的產業競爭力會議(ICC)已經表示,會制定謀求實現日本潛在成長力最大化的政策,將之作為今年經濟成長戰略的支柱。該會議此前還提出要加強服務業中小企業的「盈利能力」,並強調了在利用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和物聯網方面實現突破的必要性。

相較於促進創新性技術發展方面的政策,或許莫如說教育、勞動市場、事業方針最終更能影響日本企業生產率的提升。長期以來,安倍首相一直在呼籲創建一個讓個人「能夠不斷嘗試挑戰」的社會。如果就業者可以在不用為下一份工作發愁的情況下離開穩定的工作單位,可能小企業對省力化技術的投資就會變得容易一些。然而,要擴大有自信承擔風險的就業者群體,就必須實施根本性的政策調整,以促使個人嘗試對新機會的挑戰,還需要一場自下而上的企業文化變革。

首相本人已經認識到儘管政策很重要,但僅有政策還遠遠不夠。由經營者、創業家、政策制定者共同參與,圍繞創新問題展開討論的新經濟聯盟(原來的電子商務推進聯合會)於今年4月主辦了第3屆新經濟峰會,安倍首相在會上發言稱「無論日本政府如何推進改革,如果富於創業精神的各位民間人士沒有行動起來,日本就不會發生變化」。安倍首相及其內閣似乎正努力推動政策得以實施,但要說服民間人士調整軌道並非易事。

(原文英文。2015年5月18日。本文為節譯)

哈里斯 IT國家 資訊通信技術 Tobias Harr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