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韓慰安婦協議:年終的意外與「反衝」

政治外交

歷史變幻莫測。時值日韓建交50週年的2015年12月25日,日本外務大臣岸田文雄突然宣布訪韓,繼而日韓兩國外相於28日舉行聯合記者會,宣布就慰安婦問題達成共識,得到「最終且不可逆的」解決。至此,慰安婦問題應該認為已「塵埃落定」,國際社會對此也做出積極反響,因此它無疑將成為日韓關係史上的一大轉折。然而,這一閃電般的舉動背後卻疑問重重,並引發出一股強大的「反衝力」。

首相的指示與大臣的年末出訪

有報道稱,安倍晉三首相於12月24日聖誕夜「指示外相岸田文雄年內訪問韓國」。時值年末,首相向自民黨大派系領袖岸田發出訪問韓國的「指示」,這種措辭在近來的日本政治報道中實為罕見。如果這一罕事屬實,我們只能推測日本與韓國之間幕後進行了某種溝通和談判。韓國總統朴槿惠執著於在2015年「年內解決」慰安婦問題,而安倍首相則顯示出不拘泥於時間的態度。那麼,究竟發生了什麼?日韓兩國外交部門的局長及副部長級磋商雖然已進行多次,但很難想像首相是在此基礎之上而指示大臣年末出訪。

正當我滿腹狐疑之時,腦海中突然浮現出一件事。2015年11月底,我拜訪了「分享之家」(House of Sharing)的所長。如今還健在的56名慰安婦中,有10人生活在首爾郊區的「分享之家」。這家福利設施於1992年由韓國佛教界在個人捐贈的土地上援建而成,還附設了「日軍慰安婦歷史館」及「國際人權和平中心」。在韓國,這是為慰安婦建設的代表性設施。當談到慰安婦的生活健康情況時,我問道:「將來會怎麼樣呢?」安信權所長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他說「要按照德國的『記憶、責任和未來』基金的模式建設『分享之家』」。說這番話時,安所長的臉上閃現出希望和理想的光彩。1個月後,兩國外相在聯合記者會上宣布由日本政府出資設立「基金」。

這意味著在法律上成立財團法人(基金會),因而一般來說它必須是由民營組織為主體來操作的。那麼,如果由開展慰安婦相關活動的韓國組織來發揮主導作用,那麼會是哪一家呢?如果讓韓國現政府來「選擇」,無非是「分享之家」或「挺身隊問題對策協議會」(以下簡稱「挺對協」)。鑑於眼下朴槿惠政權的保守性,答案應該是前者。「挺對協」的幹部層均為「左派」思想人士,這是眾所周知的,當事者也必定為此感到「自豪」。

結果就是韓國政府與「分享之家」聯合,與日本進行幕後磋商。因此,青瓦台外交安保首席秘書朱鐵基(2015年10月因韓國型FX戰鬥機研發項目從美國引進技術無果而引咎辭職)千里迢迢多次往返於青瓦台和「分享之家」。朱鐵基比青瓦台的「日本通」、總統秘書室長李丙琪(前駐日大使)早兩期通過高級外交官考試。

另有其他證據為「青瓦台—外交部—分享之家」攜手合作的假說提供佐證。兩國外相發表聲明後,兩位韓國外務次官分別對「挺對協」和「分享之家」進行了「勸說訪問」。當時,曾淪為慰安婦的李榮洙等候在「挺對協」,她責問來訪的外務次官「你是哪國人?,並稱肯定是不會接受日韓協議的。而「分享之家」接待來訪的外務次官的氣氛則相對融洽,原慰安婦表示,雖然兩國達成的協議不夠充分,但政府已盡到最大努力,因此可以接受。同是慰安婦,反應卻截然相反。問題的關鍵在於,年逾80的原慰安婦,她們表達的並非本人的意見,而是負責照顧她們的組織機構的意見。在華盛頓展開活動的韓國團體認為,如果移除日本大使館前的少女像,將會導致國家輿論的分化。然而,在慰安婦問題上,韓國的輿論從來就不統一。

「左派的反日」和「右派的反日」

韓國在實現現代化的過程中發揮了主導作用的是現任總統朴槿惠的父親朴正熙以及繼承其路線的人們。這些保守派人士的價值觀基本上是親日的。在商人聚集之處常能聽到這樣一個比喻:「假如土耳其入侵了日本列島,韓國如今會怎樣呢?」從這一意義而言,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政治等式:「保守即親日」,「革新即反日」。目前韓國的實際情況是右派和左派人士分占國家共同體。這種左右兩派的分裂,再加上地區的對立和時代間的糾葛,導致韓國糾紛頻發。

但是,在涉及歷史認識的問題上,無論左右都在反日上取得共識(準確地說,是保守派人士無力反駁)。慰安婦、獨島(竹島)、歷史教科書以及最近日益凸顯的徵用勞工問題等,潛藏在這些歷史問題深處的深層心理,不是「既得利益對非既得利益」意義上的左和右,而是對屈辱的歷史所共有的「怨恨」。那麼,這種怨恨是由什麼構成的呢?那是在整個歷史進程中反覆受到鄰國(曾處於劣勢的)日本這個民族的頻頻入侵卻一次也未能「報仇」的恥辱心,以及對今後永遠也無法「復仇」的無望和受制感。

在歷史認識問題上,這種怨恨普遍作用於保守和進步兩個陣營,因此就連韓國的保守政權也給日本以隨便移動「球門柱」(改變規則)的印象。保守色彩濃厚的韓國前任總統李明博登上獨島,現任總統朴槿惠持「千年怨恨論」,這些都說明這種怨恨的普遍存在。因此,可以說重視實用主義並深刻認識到日韓關係重要性的這兩屆政權,在歷史問題上被怨恨的魔咒束縛,無力領導市民社會。

在危機中大放異彩的政治家

在這種情況下,令人意外的是,「過於謹慎的」朴槿惠總統在與安倍首相的會談中稱要在「年內解決」慰安婦問題。這一決定打破了歷史的咒語。那麼,究竟什麼使朴槿惠總統下決心斬斷魔咒束縛的呢?其主要原因可類推出以下兩點:首先,是出於戰略上的判斷,韓美日同盟關係長此以往將岌岌可危。之所以做出這一判斷,不可否認其中有來自歐巴馬政府的壓力。其次,這一戰略考慮與國內政治也密切相關。朴槿惠總統的任期為5年,就職以來其支持率出乎意料地持續走低。據稱,「即使國家不復存在,朴槿惠總統也會有35%的穩固支持率」。如果事實如此,那麼現今朴槿惠總統40%左右的支持率就顯得極其低了。進入2016年後,朴槿惠總統的任期實際上僅餘兩年。如果她性格軟弱,很可能就死心塌地做一隻「跛腳鴨」(lame duck)了。可是,父母遭槍殺,作為一名單身女子在殘酷的政治鬥爭中勝出,有著這般經歷的朴槿惠總統是毫無畏懼之心的,只要下定決心,定會勇往直前。朴槿惠是一位在危機中熠熠生輝、大放異彩的政治家。

保守的危機

2015年8月,朴槿惠總統登上天安門城樓時其任期已過半,此後她的外交日程就安排得滿滿的。不過,以朴槿惠總統為首的韓國保守界卻湧動著一種危機意識。首先,他們擔心韓國是否與中國過於親近,以致動搖與美國之間的同盟關係。其次,在韓國的市民社會,左派的價值體系在教育一線逐漸占據主導地位。這種趨勢若得不到遏制,在2016年的大選中,在野黨則有可能占據優勢,這種可能性恐將導致在野黨人士在2017年的總統選舉中獲勝。這樣一來,引退後的朴槿惠就很有可能陷入悲慘境地。

受到這種危機感的驅使,朴槿惠政府進行了軌道修正,在外交方面清除親近中國論,重建美日韓同盟體制;在內政方面,決定臨時回復國家統一的歷史教科書編纂制度,並試圖說服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成為下屆總統候選人。朴槿惠總統應該就是在這一過程中暗下決心解決慰安婦問題的。

「反衝」

在這一背景下,韓國的市民社會受到日韓協議和聯合聲明閃電般的襲擊,尤其是左派市民組織和學者,他們當然會抵制。這在韓國被稱為「反衝」,就像砲彈射出後,受到反作用力影響,相反方向產生一股強勁的衝力一樣。讓我們舉一例來具體看一下這種反衝的情形。

1月5日,在韓國國會的議員會館內召開了緊急討論會,主題為「緊急診斷:2015年韓日外長會談問題」。會議由「挺對協」及「民主社會律師會」等4家市民團體主持召開。參加此次討論會的活動家、學者及律師將「12‧28協議」定義為「無視歷史正義的同流合汙」,彈劾「最終且不可逆的決定」這一宣言是違反韓國憲法的政治行為。這種討論今後定會形成星火燎原之勢。

這樣一來,日本可能會指責韓國再次移動「球門柱」。然而韓國政府,尤其是外交部門並非有意移動「球門柱」。問題的關鍵在於政府未能發揮其統治能力去統一分化的民意。韓國面臨的局面,是朴槿惠總統能否在國民面前展示出這種統治能力,它將決定韓國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

標題圖片:日韓達成協議後,在日本駐首爾大使館前舉行的抗議集會(圖片提供:時事社)

安倍晉三 朴槿惠 慰安婦 日韓協議 慰安婦像 挺身隊問題對策協議會 分享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