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為人知的日本史——追尋皇太子「臺灣行啟」之旅

文化 臺灣香港

在臺灣受日本統治的半世紀裡,1923(大正12)年4月,皇太子裕仁親王,也就是日後的昭和天皇,曾以攝政身份在臺灣停留了12天。這段時間裡,皇太子的腳步雖然沒有涉及交通不便的東海岸與中部山巒一帶,但仍在幾個主要都市留下了足跡。當年皇太子視察過的地方多達62處,各地舉辦的慶賀儀式甚至有232場之多。對臺灣總督府而言,皇太子的光臨,名符其實是場空前絕後的大活動。

這趟臺灣行啟是在第8任臺灣總督田健治郎在位時成行的。原本的計畫裡,是安排讓皇太子在西歐外訪的回程途中,順道訪視臺灣,後來考量旅程太漫長,又很難安排好日程,於是留待皇太子返國後再另行研議。

接著,又一度選定要於4月5日出發來臺,但卻在4月1日時因為一起意外,亦即留學法國的北白川宮成久王被遭遇汽車事故,於巴黎過世,導致皇太子的臺灣行啟再度延期。

最後,在4月12日這天,皇太子搭上御用艦「金剛」號,從橫須賀出發,16日抵達基隆港。

走過臺灣各大主要城市

皇太子一行人於下午1點25分踏上臺灣的土地,臺灣總督府鐵道部長新元鹿之助就在基隆港車站前的棧橋上恭迎皇太子一行人,整隊人馬就這樣往車站走去,搭上特地為這天準備好的特別列車。

下午2點20分,一行人抵達臺北車站。海軍軍樂隊演奏日本國歌「君之代」歡迎駕臨,車站前被滌洗乾靜,還蓋了一座特別的奉迎門表達恭迎之意。一路上,恭迎大駕的團體與一般百姓把路旁擠得水洩不通,據說光這一天裡就吸引十多萬人特地前來迎接貴客。遙想臺北市人口當年約莫只有17萬人左右,由此可見人數有多驚人。

當時皇太子一行在臺北時的留宿地點為臺灣總督官邸,該建築如今更名為臺北賓館,做為迎賓之用。臺北賓館是目前臺灣政府指定的國定古蹟,年間開放數次供一般民眾參觀。

皇太子在臺北的留宿地,臺灣總督官邸(今之臺北賓館)(攝影:片倉佳史)

還有一點值得關注,當年日方選了數種亞熱帶植物栽種在官邸庭院裡。由於當年瘧疾等各種疾病橫行,是故此舉是為了讓達官貴人不用前往鄉間都市,也能感受富臺灣味的南國風情之趣而特地安排的。

皇太子抵達臺北後首先造訪臺灣神社(新元久氏所藏)

皇太子一行人花兩天時間視察臺北市內,而後便轉赴臺中,火車上有臺灣總督田健治郎同行。途中行經桃園臺地之際,田健治郎也為皇太子解釋了農業用水道以及埤塘等地景。附帶一提,桃園臺地是全世界屈指可數的埤塘密集地,而皇太子行啟臺灣時正逢桃園大圳(農業用灌概水路)施工途中,想來當時的解說應是加倍用心。直到今天,仍可以看到大量的埤塘存在此處,不但從臺灣高鐵的車窗向外即可望見,從臺灣桃園國際機場起降時也能將埤塘之姿收入眼底。

孩童前來迎接特別列車行經桃園車站的模樣(新元久氏所藏)

一行人在新竹車站下車,步入1913(大正2)年落成的車站大廳。車站大廳在設計上採用大量直線的德式巴洛克風格,和基隆與臺中並列,號稱臺灣的三大車站廳舍。新竹車站的風貌如今依舊,並和東京車站丸之內廳舍締結為姐妹車站。

新竹車站的車站大廳,是當年皇太子停留的車站中,唯一一座仍保持原貌的廳舍(攝影:片倉佳史)

前有新高山,故取名次高山

皇太子一行人離開新竹後,前往臺中。途中,皇太子在車上聽取了關於臺灣第二高峰雪山的介紹。雪山海拔3886公尺,而由於臺灣第一高峰「新高山」(即玉山)是由明治天皇命名,故雪山便被命名為「次高山」。皇太子一行人在臺中留宿一夜後繼續往臺南前進,途中皇太子還在行經嘉義車站後,從車窗向外遠眺北回歸線的標誌。

一行人於臺中車站下車(新元久氏所藏)

在臺南的住宿處則是臺南州知事官邸。如今皇太子住宿處只剩下臺北跟臺南的兩處現今仍存在,分別都被指定為古蹟。館內開放參觀,裡頭陳列著老照片跟說明圖板。臺南市民對此也很感興趣,館內還有介紹臺南市內行啟地點的導覽手冊,沿著行啟地點的旅遊路線很受歡迎。

臺南州知事官邸,館內有臺灣行啟的相關展示(攝影:片倉佳史)

4月21日,皇太子視察高雄市內,隔日轉往屏東訪問當地的臺灣製糖株式會社的工廠。他在這裡的特設休息區發現臺灣特產品麻竹的新芽,後日獲得了「瑞竹」美譽。如今工廠本身雖然已經停業,但部分設施仍被視為產業遺跡善加保存下來。

皇太子視察高雄市內(摘錄自高雄州行啟紀念寫真帖)

此外,當天皇太子也登上了當時的打狗(高雄)山頂,眺望高雄的市容與港口。為紀念這次訪視,打狗山於日後更名為「壽山」。至到今日,壽山仍是高雄深具代表性的觀景勝地,隨處可見上山踏青郊遊的遊客。

4月23日,皇太子由高雄港出發抵達澎湖的馬公。接著,在視察過海軍的機要港部後,在艦艇中過夜航向基隆,返回臺北。

考量當時的交通狀況,皇太子的行程感覺上似乎頗為緊湊,然而一路上幾乎沒有出現任何延誤,就這樣順利地走完行程的最末日,4月27日。而後,在早上7點10分,皇太子搭乘的特別列車駛離臺北車站,往基隆出發。

貴賓車廂至今風貌猶存

特別列車是特地為這趟臺灣行啟製造的全新列車,由E500型蒸汽火車頭負責牽引整列火車,這型火車在日本被稱為8620形,當時在臺灣一共有44輛現役車廂。整列列車共有8節(不含火車頭),在苗栗到后里之間的山區路段則在最後方多增加一節輔助車頭,以攀登斜坡。

火車從高雄往屏東出發(摘錄自高雄州行啟紀念寫真帖)

在車廂方面也特別為皇太子準備了所謂的貴賓車廂,臺灣總督府鐵道部擁有兩節貴賓車廂,其一是配合皇太子行啟而新製作的「HOTOKU 1」,其二是臺灣總督專用的「KOTOKU 1」。

特地為行啟準備的特別列車(新元久氏所藏)

兩節車廂都由日本本土派來的技師設計規劃而成,建材則使用了紅檜木與美國輸入的松木。鋼鐵部分同樣是來自歐美的舶來品。

車體塗上紫色外漆,側面鑲上了菊花圖章。此外,考量到臺灣南部的酷暑,車廂內還裝設了電風扇,這在當年相當罕見。

特地為皇太子製作的全新車廂「HOTOKU 1」型於1913(大正2)年3月竣工。車廂為木造客車,車身長16.4公尺,除乘客包廂外還設有廚房與僕役待機室,廁所則採取將洗手臺崁入牆壁裡的形式。此外,車廂內部還陳設著明治時期的畫家川端玉章繪製的泥金繪。

臺灣總督專用的「KOTOKU 1」型則在1904(明治37)年10月竣工,車身長13.988公尺,除乘客包廂外,還備有餐廳、廚房、盥洗室與化妝室、備用房等設施。

目前,這兩節貴賓車廂都放在位於臺北郊區七堵的調度場中妥善保存,安置在機廠準備的專用車庫裡,只在特殊時節開放民眾參觀,每次公開參觀日決定後總吸引大批民眾爭相報名。

思及車廂本身有百年之久的車齡,竟還能維持原貌至今,幾乎可說是奇蹟也不為過。尤其是臺灣總督專用的「KOTOKU 1」型車廂擁有110年以上的傲人歷史,價值珍貴難以估計。據了解,臺灣鐵路管理局把這兩節車廂視為歷史古蹟對待,打算將之永遠維護下去。

如今,隨著民主化的落實,臺灣已確立起一種態度,要用冷靜而客觀的評斷目光,審視受日本統治的半世紀裡發生的種種。其中,皇太子的臺灣行啟也被認定是一段屬於臺灣的歷史,吸引許多人關注。這是一段就連日本人也從不知曉的日本史,各位讀者要不要也試著在臺灣,依著皇太子的足跡,尋幽訪勝一番呢?

標題照片:圖為臺南市成功大學校區,由皇太子親手栽種下的榕樹(攝影:片倉佳史)

鐵路 日本 臺灣 天皇 台湾 天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