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的「臺南味」——連接日本和臺灣兩座古都的家鄉味

文化 臺灣香港

京都的臺灣人氣料理店「微風臺南」

提到京都,是日本料理的正統傳承地。自平安時代以來,擁有悠久歷史的和食築起鞏固的高牆,包括中華或是義大利料理等在內的異國料理,在這塊土地上始終無法擴大勢力範圍。然而,人在東京的我聽到了風聲,說在這樣的京都,有一間臺灣料理店提供道地的臺南味而且人氣正悄悄蔓延開來。

聽說店就開在京都御苑附近,從京都車站出發,開車大約15分鐘左右的路程,交通相當便利。我趁著要去大阪工作的機會,中途順道去一探廬山真面目。

然而,我去到了朋友告訴我的地址,卻沒發現類似的臺灣料理店。同一條路來回走了兩次,才終於發現門口掛著讓人想起臺灣九份的紅燈籠,因為店的外觀不是很顯眼,所以完全沒注意到。

「香嫩多汁滷雞腿便當、外皮酥脆炸排骨便當」

店外的黑板上用中文手寫著菜色,並附上日文說明,還擺了一張有點老舊的木桌,上面並排著黑松沙士和冬瓜茶等的臺灣飲料罐作為裝飾。左右兩扇門分別貼著臺南正興街的「正興猫」貼紙。

抬起頭來,看到門口上方掛著招牌「微風臺南」,非常簡單低調的設計。

重現臺灣原味及日治時代的食堂氛圍

店舖外觀比我想像中的還要質樸,京都町屋(machiya;傳統的連體式木造建築)通常從外面很難窺見裡面的樣子,我一拉開嵌有大片玻璃的深棕色門,出入口處的土間(古民宅一進門的水泥地,為屋內和屋外的過渡區。)擺著收銀臺和書架,可看到榻榻米的座位往裡面一直延伸過去。

店內擺設了舊書、骨董品、錫製玩具等琳瑯滿目的小物,整體氣氛與在臺灣常見的老屋改建後的咖啡廳十分相似。

(攝影:今井Saki)

「這是我想像中的日治時代的臺灣,看起來不像臺灣風格的町屋嗎?」

出現在眼前的店主是今年53歲的平岡尚樹,他帶點自豪的口氣說道。圓圓的臉戴著黑框眼鏡,略為圓潤的體型,給人和藹親切的感覺。

我接過菜單後,發現裡面不只是像粽子、皮蛋豆腐這樣的基本料理,還有在日本不常見的麻油麵線、鹽酥雞、蚵仔煎等正宗的臺灣小吃,更令人驚訝的是連棺材板、蝦仁飯、割包這樣的臺南特有小吃也在其中。

私的視線直盯著菜單,尚未回過神來。

「那麼請先點菜吧。」

平岡店主微笑地問道。

內心經過一番天人交戰,最後我點了愛吃的蘿蔔糕、蝦仁飯、臺南羊肉湯、麵線,以及推薦小菜。

一道道端上來的料理,都散發出誘人食慾的臺灣特有的香氣。我吃著麵線,同行的友人吃著蝦仁飯,瞬間融化在這樣的美味當中,「果真是臺灣的味道啊!」我們兩個人相視而笑。

回到料理業界並大獲成功

桌上只剩下一掃而空的空碗空盤,平岡看我們吃飽了,突然開口說道:「其實,我以前只是一個平凡的上班族。」

平岡出生在老字號的料亭家庭,父母親在京都祇園的傳統町屋開了賣起司鍋或是北京涮涮鍋等海外料理的店,但是雙雙早逝,因此由祖母繼承下來,到了平岡這一代店就收起來了。

他決定要過與料理業界絕緣的人生,畢業後進入販賣書法用具的文具公司,因為工作性質的關係,經常要到中國北京或香港出差。諷刺的是,他在香港的路邊攤看到一手拿著中華鍋,一手翻炒的料理人身影,卻深受吸引。

或許是和從小一直看著父母親的背影重疊了吧。他頻繁地到那位料理人身邊學習,邁出了料理人的第一步。

平岡在30歲時做出人生的重大決定,辭掉了公司的工作,在京都開了間香港料理店「Tears」,想必他的舌尖依然記得真正的味道吧。投入完全與文具店截然不同的飲食業,而且還大獲成功。

然而,經過了10年的歲月,在心境上也慢慢起了變化。

「老闆,您會做臺灣料理嗎?」

在京都,有很多的臺灣留學生。學生們聽說這裡可以吃到中華料理所以聞風而來,接二連三點起一些菜單裡沒有的臺灣料理,臺灣人的個性親切友善,彼此很快就熟稔起來,拗不過他們的要求,於是就做了幾道菜,不知不覺間,店裡的菜單也增加了一些臺灣料理。

店內擺設的小物(攝影:今井Saki)

某日,人生的轉機突然降臨了。2010年,他把自己的料理照片上傳SNS之後,和住在臺南的臺灣人有了互動。20幾歲的臺南女生黃穗婷,一直積極地向素昧平生的平岡建議,「請開一間臺灣的店」,並且還特地從臺灣寄了一本書《吃進大臺南》(旗林文化;2011)給他,裡面全都是介紹臺南美食的小吃店。

「每一間她都有特別用便條紙標註自己的感想。」

她把覺得好吃的小吃店標上記號,應該是想要讓平岡認識很多臺南的美味小吃。

這位日文流利,非常喜歡京都,而且懷抱著留學夢想的女生,因為自身無法完成留學夢,將之寄託在平岡身上吧。除了料理書以外,也會寄中文學習教材給他,而平岡也會寄日語教材當作回禮,彼此相互稱呼「穗穗」、「尚樹」,透過skype進行語言交換,順便也學了不少臺灣話。拜穗穗所賜,他現在會講「人客來(客人請進)」、「內底坐(裡面坐)」,用臺灣話招呼客人。

臺灣人一旦有了念頭到實際付諸行動,過程總是很快,有時候過於強勢的行動力,日本人會覺得是強人所難而感到困惑。但是,有這位臺灣人在背後推波助瀾,充滿速度感的行動似乎成功奏效,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共鳴效果,相當有趣。

想要超越道地的臺灣味道!

2014年,平岡關掉Tears,第一次踏上臺南,展開了美食之旅。書裡面看到的料理,一一地出現在眼前,他一邊品嚐,一邊回想自己在日本試做時的味道,思考著下一次料理時需要進行微調整的部分,努力把味道記在腦海裡。

他在離之前關掉的Tears不遠處,找到了一間有105年歷史的老房子,依然保留著濃厚的傳統町屋氛圍,完全符合他理想中的新店舖。2016年的年底,「微風臺南」就這樣開幕了。

「為什麼店名會取做微風臺南呢?其實,我幾乎沒有跟任何人講過命名的由來。」

近年來在日本掀起的臺灣熱潮,直到最近則由臺南點燃了炙火,第一次光顧的客人經常會問店名的由來。筆者也是因為店名直接使用臺南,而好奇詢問的其中一人。平岡說,實際上為這間店命名的也是臺南的穗婷。

「臺北有知名的微風廣場(Breeze),可是臺南沒有,先用先贏?」於是就這樣子決定了。不得不佩服她對命名有過人的敏銳度。

但店的名片上,在微風臺南的下面,寫著小小字的「TEARSⅡ」,平岡說當初考慮到這間店是繼TEARS之後開的店,所以才如此命名。由此也可隱約看出平岡作為店主的堅持。

在一邊聽著平岡分享許多關於這間店的故事,同時看到店內有位身形瘦長的漂亮女性忙進忙出地招待客人。

這位負責飲料、甜點和招待客人的美保小姐是平岡的妻子。

「我帶你去看一張紙。」

我正出神地看著眼前這位美人,卻被平岡突然的興致拉到了牆壁旁。就在靠近廚房的鴨居(和式房間中,上方的橫木框。)處,貼了一張紙寫著:「不好意思,姐姐在火大・・・」當老婆在生氣時可以派上用場。

寫著「不好意思,姐姐在火大・・・」的紙條貼在鴨居(攝影:今井Saki)

我不太懂這張紙的用意何在,平岡靦腆地說道:

「因為我也想要仿效臺灣人的差不多就好,還有惹人生氣的樣子。」

臺灣的小吃店大部分都是家族經營,經常可以看到夫妻或是親子在店裡鬥嘴吵架的景象,我覺得這也是臺灣特有的風景,因此想要模仿。

看到美保用心想好好把料理擺得賞心悅目時,平岡會特意提高音量斥責說:「差不多就可以了!」當然妻子也會不甘示弱地反擊。於是,就在廚房裡面上演了夫妻吵架的戲碼,這也是為了讓客人感受「臺灣」的用心演出。

因為平岡認為,如果在心境上沒辦法從臺灣人的角度出發,就無法做出真正的臺灣味道,而這樣的理念也確實能夠傳達到每一位顧客身上。

相對於平岡如此堅守著理念,美保實際上直到不久前都沒有去過臺灣。2017年6月,她第一次去臺灣旅行,對於美保而言在自己店裡吃到的就是她對臺灣料理的所有認知,所以第一次在臺灣吃到真正的臺灣料理時,她覺得很感動:「啊,跟店裡的味道是一樣的。」

在這間店停留了大約2個小時,這段時間不斷有像是留學生的臺灣人進進出出,大家似乎對菜單都很熟稔,點菜駕輕就熟,就像是在自己家裡般的放鬆自在。對學生而言,來到微風臺南可以吃到故鄉的味道,一解鄉愁,平岡夫妻就像是這些異鄉學子的父母親般,溫暖地迎接他們的到來,成為最療癒心靈的綠洲。

「希望有一天能夠被稱讚,超越了臺灣的道地味道。」

臺灣人的親切、差不多的個性、獨特性等,不管是好是壞,平岡想要徹底了解臺灣,現在大概每3個月會去臺灣1趟。以臺南為首,他積極品嚐臺灣各地的美食小吃,專心研究菜單,當然和促成他開了這間微風臺南的穂婷也持續保持聯絡。

客人、臺灣留學生與平岡夫婦(攝影:一青妙)

只要有平岡的存在,相信微風臺南的味道今後也會更加進化吧。在日本和臺灣之間,架起了一道「美食」的橋樑。

標題圖片:在「微風臺南」店前合影的平岡夫婦(攝影:一青妙)

觀光 京都 日本 臺灣 臺南 台湾 観光 京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