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臺灣到夏威夷——串連南島的民族音樂

文化 臺灣香港

若從文化的觀點來看,日本列島以南的海上諸島,宛如遠親,有其相近之處。從東南亞的各個島嶼,到太平洋上的夏威夷諸島,皆被劃入「南島語系民族」的語圈,其共同源頭都來自臺灣,這是目前學界的主流論述。而且,不僅是語言,表演藝術(特別是音樂)和語言有著緊密的關係,因此也有許多相通之處。目前,可以看到許多相關活動,試圖以民族音樂為媒介,串連起看似散落各處的諸多島嶼。

可以如實展現自我的甘美朗音樂

本文要介紹的,就是一位投入此活動的日本女性代表:飯島馨。她是印尼甘美朗音樂的舞蹈家、演奏家,目前住在靠近臺灣的西表島。她生於東京,對印度深感興趣,進入東京外國語大學烏爾都語系(譯註:屬於印歐語系印度-伊朗語族的印度-雅利安語支,目前是巴基斯坦的官方語言。)就讀,但約1年後便休學,因為「想到溫暖的地方去看看」,於是在1980年代初期前往夏威夷留學,遇見了1970年起就在夏威夷大學教授甘美朗音樂和舞蹈的印尼教授Hardja Susilo(1934~2015),這成為她人生的一大轉捩點。飯島回顧說:「民族音樂的學生,必修夏威夷的草裙舞和沖繩的三線琴,因為我很喜歡Susilo老師,所以也開始學甘美朗。以往學過的西洋音樂,讓我有種無法貼近自己的異樣感覺,但Susilo老師說:『甘美朗是一種可以如實展現自我的音樂』,讓我感到如釋重負,老師也同時教授我音樂和舞蹈,覺得自己實在很幸運。」

飯島馨(攝影:隈元信一)

其後,飯島前往印尼留學,磨練自己的爪哇舞蹈和演奏技巧,日後成為在日本推廣甘美朗音樂的一員。由於感到「東京令人窒息」,於是前往沖繩求職,在西表島找到工作。當時詢問還是小學生的獨子:「要不要去西表島看看?」他回說:「當然想去看看!」由於西表島沒有高中,兒子目前在石垣島就讀。西表島和石垣島都屬於八重山諸島,此島系以豐富的民俗表演藝術聞名。飯島平時定居在此,有活動時,便搭船和飛機前往東京或沖繩本島表演。她說:「這裡距離臺灣也很近,是個很好的據點。」「臺灣人先到沖繩本島的那霸觀光,然後開始對音樂和文化產生興趣,臺灣和沖繩不只距離近,文化方面也有相近之處,因而感到親切。最好能像以前一樣,可以自由來去。若是有臺灣人希望我能教授甘美朗,我樂意之至。」

飯島馨與其他舞者(攝影:隈元信一)

印尼的甘美朗民族樂風持續演進

去年11月,飯島前往多年以來未曾再次造訪的夏威夷,為的是參加Susilo教授的追悼音樂會。Susilo教授的親人及門生,從美國本土以及世界各地聚集而來。擔任繁忙接待工作的是上野道子(Michiko Ueno Herr)。她與飯島同時期在夏威夷大學修習民族音樂,出生於大阪,夏威夷大學畢業後,便定居當地,擔任燈光師,也在工作之餘,持續從事甘美朗音樂、日本的文樂、中國的京劇等等表演藝術的相關工作。

Susilo教授的追悼音樂會,在夏威夷大學校內的戶外圓形劇場舉行。甘美朗是以青銅製的打擊樂器為主的合奏音樂,在印尼諸島之間,演奏風格也不同。峇里島以表演藝術聞名,島上的甘美朗充滿活力,洋溢著躍動之感。爪哇島中部的甘美朗原本是宮廷音樂,因此優雅又莊嚴。那夜,樂團演奏了這2種樂風,雖然是在夏威夷,卻可以同時欣賞到峇里島和爪哇島的甘美朗音樂,如此珍貴的體驗,訴說著長年教授這2種樂風的Susilo留下的遺產。印尼的甘美朗音樂持續演進,此處留下了甘美朗的過往風格,深深打動了我的心。我想這都是因為,許多人如今仍持續實踐著Susilo來到夏威夷時所傳授的教學方法之故。

在美國夏威夷大學舉辦的Hardja Susilo教授追悼音樂會(攝影:隈元信一)

沖繩和臺灣交替舉辦的島嶼音樂祭激盪出音樂的火花

飯島偕同Susilo的女兒,表演了爪哇舞蹈,也擔任拉巴巴(譯註:rebab,印尼傳統弦樂器)的演奏部分。上野道子在正式表演開始前,忙於場地的準備工作,隨後也加入演奏的行列。樂團之中,也有來自臺灣的留學生,其中一位,便是來自臺北的文化大學,目前就讀夏威夷大學研究所的官元瑜。他曾在飯島所居住的八重山諸島,進行民族音樂的田野調查。他說:「到日本各地進行田野調查,遇到很多有趣的事物,而在民俗表演藝術非常豐富的八重山,大家都很歡迎我。」說完後又苦笑地說:「做田野調查,研究變得偏向文化人類學,但是論文必須以音樂為主,實在寫得很辛苦。」

臺灣留學生官元瑜(攝影:隈元信一)

官元瑜也提到:「近年來,沖繩和臺灣每年都會交替舉辦島嶼音樂祭,實在很棒。」「島嶼音樂祭」的目標,在於促進臺灣東部的音樂和沖繩「島唄」(譯註:shima-uta,島嶼歌曲,也有故鄉民謠之意)的交流。2014年6月,首次在臺灣舉辦。去年在沖繩舉辦了第4次的音樂祭,因此今年輪到臺灣,主辦單位是臺東生活美學館;沖繩方面則由讀谷村、宜野座村等地方自治體為主要單位。去年的活動手冊曾寫道:「臺灣和沖繩文化的特性裡,歌曲可說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事物,兩地非常相似。這個企劃想要匯集各個地區的活力,透過音樂溝通、相互刺激,激盪出文化交流的火花。」活動的主持人是定居臺北的日本人馬場克樹,是位歌手,同時也是詞曲作家。根據他的看法,這個活動不僅是演奏音樂、唱歌表演而已,更將重點放在日常生活的體驗和音樂的交流。活動長達8天,同時舉辦「黑潮文化圈中的沖繩和臺灣的相似處」等等饒富興味的研討會議。

沖繩、臺灣、爪哇、峇里令人驚艷的樂曲大合奏

飯島馨也曾參加其他的相關活動。例如前年11月,沖繩縣立藝術大學在沖繩的那霸市,盛大舉辦創校30週年慶祝活動:「相互串連的表演藝術~沖繩、臺灣、爪哇、峇里~」。大學校內的沖繩傳統表演、爪哇甘美朗、峇里甘美朗等各團體以外,2011年起締結為姐妹校的臺北藝術大學「南管樂團」,也到現場共襄盛舉。

沖繩傳統音樂,與印尼爪哇島和峇里島上世代傳承下來的甘美朗音樂,有著類似的音階。此活動的戶外音樂會,開場以沖繩和爪哇的演奏為背景音樂,表演沖繩舞蹈「四竹」,沖繩和爪哇的樂器演奏,驚人地合拍,完全融為一片美好和諧的樂音。接著演奏的是,從中國大陸傳到臺灣的「南管音樂」。中國大陸的音樂變化激烈,主要特徵在於,樂器和演奏方法保有過去的形式。音樂會的壓軸演出是沖繩、臺灣、爪哇、峇里4地的音樂合奏,正呈現出一種「互相串連」的廣闊音樂空間。

李婧慧(臺北藝術大學副教授)擔任此活動的臺灣代表。她也畢業於夏威夷大學,雖然並未與飯島同時在夏威夷求學,但也曾在Susilo教授的門下,接受民族音樂的薰陶。Susilo教授的門生,也在臺灣扎根成長,發揮影響力。

攝影:隈元信一

日本南島民族音樂的先驅・小泉文夫

以往日本也曾經出現過像Susilo一樣的偉大人物,他便是擔任東京藝術大學教授的小泉文夫(1927~1983)。他周遊世界,為民族音樂的研究與實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雖然在56歲時驟逝,其諸多門生目前仍活躍於日本的甘美朗音樂圈。

小泉文夫曾在1978年的對談中提到:

「只彈過鋼琴的年輕人,進入藝術大學成為新鮮人,一接觸到印尼的甘美朗音樂,因為實在太有趣了,其他事情都被忘得一乾二淨,徹底沈迷其中」、「若將嵌在腦中的一塊大石――像是來自西洋的強烈影響――移除,年輕人立即感到可以自由發揮,便可以真正地將亞洲納入掌中,我比以往更加強烈地感受到如此的可能性。」(『小泉文夫著作選集5:音樂中的文化』)

攝影:隈元信一

上述發言經過了40年,小泉和Susilo所播下的種子開花結果的時節,似乎終於來臨。而且,並非只出現在單一島嶼,而是藉由串連其他島嶼,開出了更加豐美的花朵。若臺灣是其中的一個據點,作為南島語系民族誕生的「文化原鄉」,臺灣的影響力必定與日俱增。

(為求行文簡潔,省略人物尊稱)

標題圖片:在追悼Hardja Susilo教授的音樂會中表演舞蹈的飯島馨(攝影:隈元 信一)

日本 沖繩 臺灣 印尼 夏威夷 甘美朗 南島語系民族 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