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臺灣的日本人系列:將不毛之地化為綠色田野的日本人・八田與一(2)

文化 臺灣香港

巨大灌溉水路工程計畫順利獲得中央支援

八田技師帶著設計圖和預算書,在部下的目送之下,從嘉義車站前往臺北,抵達後直接進到總督府的會議室坐下,開始向當時的民政長官下村宏、土木局長相賀照郷、土木課長山形要助和其下的技師們說明計畫,說明結束後,許多技師皆驚嘆於工程之浩大。灌溉面積為15萬公頃,水路延伸共1萬6千公里,預計施工期約6年,所需經費包含事務費用高達4千3百萬日幣。

山形課長開口放了第一槍。「請問水源從何而來?」

八田回答:「我認為從濁水溪直接取水,可以灌溉5萬2千公頃,加上在官田溪建造水壩,也可以灌溉9萬8千公頃的土地。」

接著又問到:「水壩的規模大小?」

「目前打算以半射水式建造水壩,有效蓄水量約1億5千公噸,這是水壩設計圖,總計有3百多張。」看到數百張的水壩設計圖,在場每個技師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眼前的紙上描繪著巨大水壩的斷面圖,其堰堤長度1272公尺,高度56公尺,底部寬303公尺、頂端有9公尺。這種規模遑論東洋,放眼世界亦是相當少見的巨大水壩,由這位32歲的技師所設計,「八田的大風呂敷」發揮了真正的價值。自局長以下,幾乎所有的技師結束提問後,整間會議室瀰漫著一片靜默。

下村長官緩緩地開口說道:

「日本內地可有這等規模的工程?若內地沒有的話,在臺灣推動這兩項巨大工程,不正是一件讓人愉快的事嗎?」這句話再次讓土木局的全體技師懷疑起自己的耳朵。土木局一次便肩負起名為「日月潭水力發電工程」和「官田溪埤圳新建工程」這兩大巨大工程的建設。

「資金由我來想辦法,工程方面,既然要做,就務必順利完成,八田技師就拜託你了!話說這個水壩的人造湖,看起來簡直就像長在堰堤上的珊瑚樹;北有日月潭,南有珊瑚潭,這句話不賴吧!」民政長官滿心喜悅地離開了會議室。

巨大的灌溉事業即將在嘉南平原上展開。八田的案子經總督明石元二郎同意後,送入第42屆帝國議會中審議。由於之前經歷過米騒動(1918)的慘痛教訓,在7月的追加預算案中通過成立此計畫。如此浩大的工程,非由總督府直接管轄,而是民間工程,國家編列補助金,總督府負責監督整體的施工及進行。因此成立了「公共埤圳嘉南大圳組合」,八田技師則從總督府轉任嘉南大圳組合,擔任烏山頭出張所的所長,負責指揮建築工程。

前所未有的大規模長時期動員,歷經種種難困,終於峻工

1920年9月1日,在烏山頭工程起點的小山丘上,舉行了開工儀式。

工程分為4個部分進行,其一為從曾文溪取水的烏山嶺隧道挖掘工程,第二是直接從濁水溪的取水工程,第三為烏山頭水庫建築工程,最後將水路相互連結、形成水網的供給水圳工程。這些工程都在廣闊的嘉南平原區域上,其中尤以烏山頭水庫的建設工程最為重要,現場的負責人當然是設計者本人――八田與一。

八田在著手進行工程之際,做出了驚人之舉,他認為「比起人力,此工程的成敗將取決於機械的力量」,因此前往美國大量購入現場工人從未見過的大型機具。此外,秉持著「若沒有安心的工作環境,事情就做不好」的想法,開闢工程現場的原生林地,建造多達68棟的宿舍,共約200多個房間,另外為了現場的從業人員,新設學校、醫院、商店、澡堂、游泳池,甚至連射箭場、網球場都一應俱全。承攬工程建設的大倉土木組的倉庫和辦公室,再加上烏山頭出張所的工作人員,形成時常超過千人的城鎮,若加上外來的工作人口接近2千人,讓臺南州急急忙忙地設置警察派出所,以因應當地的治安維護。

但工程進行中發生了不幸的事故。1922年12月6日,烏山嶺隧道的挖掘工程中,從入口挖掘進入約900公尺時,噴出的石油天然氣引發了大爆炸。此事故中造成50名作業人員的死傷,那是開工2年後所發生的重大事故。八田雖然大受打擊而有些消沈,但受到家屬「為了死去的人,希望務必完成建設工程」的鼓勵,重新下定決心,全心投入水庫的建設工程。不料半年多後的1923年9月1日,帝都東京遭受直下型大地震(譯註:以地震防治的觀點分類,直下型地震指的是發生在人口聚集區域正下方的地震)的侵襲,也就是所謂的關東大地震。因此,臺灣總督府送出高額震災救助金,但工程的補助金額卻遭減半,不得不資遣半數職員。八田的部下請求他務必留下優秀的人才,但幾經苦思,最後決定解雇優秀的職員;他認為:「優秀職員容易找到工作,其他人只能流落街頭」,於是含淚解僱職員,遞交資遣費;並親自奔走,尋找比嘉南大圳組合更豐厚薪資的新工作,照顧那些遭解僱的職員。此外,若再次獲得滿額的補助金,希望復職的人則全數予以錄用,自此,許多人受到八田高尚人格的感召與吸引。在震災影響之下,重新檢討了施工期間和預算額度,所有工程直到開工後10年的1930年,才終告完成。施工期間,在烏山頭的殉職者包含其家人多達134人,八田在堰堤下建造了殉職紀念碑,不分日本或臺灣,以殉職的時間順序,刻印上每個人的姓名。5月10日舉行竣工典禮,從水庫的放水門滾滾奔流而出的水,分散進入了總長1萬6千公里的供給水圳,看見水圳中的水流,農民們不敢置信地大呼:

「神水!這是神明授與的恩惠之水!」

此時,八田成為「嘉南大圳之父」,廣受嘉南60萬農民的仰慕與尊敬。需要3天的時間,神水才能流遍所有的水路,在那3天之間,日本和臺灣的工作人員共接近2600人在烏山頭舉行連續的慶祝會,世紀的巨大事業終告完成。當年7月,八田偕同家人離開烏山頭,再次以總督府的技師身分活躍於臺灣。隔年7月,藏成信一擔任發起人的校友會所寄贈的八田銅像送達烏山頭,設置在可以俯視水庫的山丘上。

水庫完成經過3年後,以種植蓬萊米、甘蔗、蔬菜的三年輪作給水法,讓15萬公頃的不毛之地化作一片翠綠田野。總督府所規劃的食糧增產計畫大獲成功,無論稻米還是砂糖都可以大量輸出到日本內地,這讓嘉南的60萬農民,生活大為改善,享受經濟豐足的生活。奇美實業的創辦人許文龍先生曾對我提起他少年時代的所見所聞:「在臺南,比起城裡人,農民還比較富有,真是不可思議。」

時代動盪下以悲劇畫下句點的八田,因留下重要建設,至今仍受到追思

1939年,八田升任為高等勅任官;2年後(1941)的12月8日,日本與美國交涉陷入苦境,發送電報密文「登上新高山」(譯註:新高山即是臺灣玉山,當時為日本領土內的最高峰)至聯合艦隊,展開了對英美的戰爭。戰雲密佈,不只是軍人,也捲向了八田與一。1942年4月20日,陸軍發令要求八田前往菲律賓,調查美軍破壞的棉作灌溉設施,他偕同3名部下同行,以「南方資源開發要員」的身份,從宇品港(譯註:現在的廣島港)搭乘大洋丸出發。大洋丸滿載著1010名技術人員和34名軍人,加上300多名船員,在5月5日7點30分啟航,疾行南下,航向瀨戶內海。5月8日,通過五島列島海岸時,遭美軍潛艦發射的4發魚雷擊中,眾多優秀的技術人員與大洋丸一同葬身東海。那是八田56歲時的悲劇。

悲劇未完,接踵而至。

1945年9月1日,帶著3個女兒從臺北疏散到烏山頭的八田夫人外代樹,跳入水庫的放水池中自殺身亡。風華正盛的45歲,悲劇已成。

嘉南大圳組合得知決定永居臺灣的八田夫婦的遭遇,在可以俯望水庫的山丘上,建造日式墓碑,將夫妻遺骨合葬,並舉行紀念典禮。自此,每年5月8日八田的忌日,嘉南大圳組合就會在墓前舉行追悼儀式。今年也有300多名人士前往參加,場面盛大。

標題圖片:臺灣臺南烏山頭水庫(harvest / PIXTA)

日本 臺灣 嘉義農林 臺南 日本統治時代 烏山頭水庫 灌溉 台湾 日本統治時代 嘉南大圳 嘉義農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