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維新和近代日本:為現代日本基礎設施奠基的「長州五傑」

歷史

明治維新前不久,5名長州藩士受藩主之命,秘密前往英國。他們學習西方先進國家的技術和制度,為日本的現代化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現代日本是主要的開發國家和世界僅有的幾個經濟大國之一。這一路走來,日本經歷了許多階段。可以說,明治維新之後的現代化進程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個階段。日本的現代化是如何實現的呢?筆者決定從推進社會基礎設施建設、為現代國家奠定基礎的長州五傑來思考這個問題。

幕末的秘密出航和長州五傑

長州五傑是指,在極難出國的幕末,於1863年5月從橫濱出發,秘密出航前往英國留學的伊藤博文、井上馨、井上勝、遠藤謹助和山尾庸三這5名長州藩士(藩的武士——譯註)。他們立志要在西方學習技術,成為「活著的器械」(*1),以此有利地推動長州藩開展的攘夷運動,也為與各國長期交流做好準備。

5人在英國學習外語,參觀各種設施。當開始在倫敦大學學院學習分析化學時,他們獲知外國攻擊長州藩下關的消息。於是,伊藤和井上馨滯留數月後便回國了。剩下的3人還選了其他理科課程。1866年初,遠藤踏上歸程。井上勝取得倫敦大學學院的畢業證後,還去了鐵路和礦山的工作現場。山尾前往格拉斯哥,作為實習生在造船廠工作,晚上則去安德森學院(現在的斯特拉斯克萊德大學——譯注)學習技術和知識。1868年11月,井上胜和山尾一起回到了日本。

長州五傑(萩博物館藏)。遠藤謹助(左上):在近代造幣事業的起步階段做出巨大貢獻的「造幣之父」 井上馨(左下):推動大藏省(現在的財務省——譯注)初期建設,因鹿鳴館外交而著名的「外交之父」 井上勝(中間):主導在日本引進並擴建鐵路的「鐵路之父」 伊藤博文(右上):成為首位內閣總理大臣,傾力制定《大日本帝國憲法》的「內閣之父」 山尾庸三(右下):創立了統管鐵路、電信、造船等的工部省,為設立工部大學校而傾注全力的「工學之父」(「」內的稱呼來自長州五傑表彰碑。以下標題()內的稱呼亦同)

(*1) ^ 引用自《井上馨相關文書》(國會圖書館憲政資料室收藏)

「內閣之父」伊藤博文和「外交之父」井上馨活躍於政壇

井上馨和伊藤博文回國後,在長州藩的政治地位得到了提升。新政府成立後,他們發揮自己具有留洋經歷的優勢,在「開港場」(通商港口)擔任負責前線外交的官職。之後,兩人調任至統管財政、民政和現代化事業的大藏(民部大藏)省,成為幹部。期間,伊藤越界提出要廢藩置縣,受到批評後被降職。兩人都因中央集權化的進展問題而提交了辭呈,但當時少有的留洋經歷使他們得以留任。最後,井上馨積極推動廢藩置縣,1871年7月該政策得以貫徹實施,日本的中央集權體制終於形成。

井上馨升任大藏省次官,讓各省制定年度預算,並根據財政收入情況來決定預算,由此構築了現代通用的預算制度的基礎。1873年5月,井上辭職下野,數年後再次回到政府工作。1876年6月開始遊歷海外,其後1878年7月他就任決定國政的參議。從1870年11月開始,伊藤連續兩次遊歷海外,從政能力和政治地位都得以提升,1873年10月成為參議。

兩人雖曾遭受過挫折,但他們不僅依靠出身藩的關係,還利用留洋經歷和政策知識,最後都在新政府內部出人頭地。之後,他們作為政治家發揮了自己的本領。井上馨歷任首位外務大臣、內務大臣等官職。伊藤引進內閣制度,就任首位內閣總理大臣,深入參與憲法制定和議會創立,為制定影響現代的政治和行政制度竭盡全力。

井上馨(左)和伊藤博文(國立國會圖書館藏)

山尾庸三(工學之父):推動基礎設施建設和人才培養

山尾回到長州藩之後,於1870年4月在新政府的民部大藏省,首先成了橫須賀造船廠的負責人。但是,在財源有限的情況下,積極推進現代化事業遭到批評,且立即發展成為政治問題。山尾選擇了規避政治鬥爭,為了能獨立推動現代化事業發展,他提議並實現了設立工部省(為了主管鐵路、礦山、燈檯、電信、造船等增產興業的官營事業而創立的中央官廳)。

工部省官廳正面(郵政博物館藏)

山尾作為主管鐵道、電信、造船等現代化事業的工部省真正的中心人物,在政策決定和獲取預算方面,有時還會使用一些政府制度尚不完善時才被允許的辦事方法,比如拒絕每天到工部省上班或無視指令,並一門心思推動事業發展。包括1872年東京和橫濱之間的鐵路開通、東京和長崎之間的電信開通在內,山尾為構築草創期的交通和通信的基礎設施做出了貢獻。同時,他還推動完善組織結構,加大人才選用和培養力度。尤其重視技術人員的培養,最後還創立了工部大學校(現在的東京大學工學部),為官方和民間輸送了不少技術人員。

山尾後升任長官,於1881年10月離開工部省。之後,雖然他就任法制局長官,但並未取得像工部省時代那樣的輝煌業績。這時,已不再是政府積極推進現代化事業的時代了。

井上勝(鐵路之父):構築鐵路建設的基礎

回到長州藩的井上勝於1869年10月成為新政府造幣和礦山部門的負責人。這兩個部門僱用外國人來指導現代化事業,井上與他們合作,一起推動事業的發展。1871年8月,井上成為工部省鐵路部門負責人。該部門也主要依靠外國雇員(明治前半期,政府為了獲取先進國家的技術和制度,招聘歐美人來官廳或學校工作)。會外語且擁有理科知識的井上勝與他們攜手推進工作,並分別於1872年、1874年、1877年開通了京濱、阪神、京阪之間的鐵路。

《汐留至橫濱鐵路開業初乘諸人拜禮之圖》(物流博物館藏)。1872年,新橋和橫濱之間的日本首條鐵路開通。這幅錦繪描繪了開通當日紀念列車的場景

井上勝(國立國會圖書館藏)

井上率領的鐵路負責部門錄取留學歸來人員,並在內部培養技術人員,以求在技術方面實現獨立自主。最終,減少了高薪聘請的外國雇員人數,這樣一來,那些只會和外國人進行溝通的技術官僚就派不上什麼用場了。之後,工部大學校和東京大學理學系畢業的新一代技術官僚加入其中,通過他們的努力,擴大鐵路網,東海道線和信越線分別於1889年、1893年全線通車。此外,他們還積極引進當時的尖端技術,比如大河的橋樑建設以及在山岳區間採用Abt system鐵道。

最後,井上勝等初期技術官僚成了「過去式」。1893年3月,井上退休。在明治初期,井上勝借助自己的知識優勢,強行推進政策的實施。像他這樣的存在,在鐵路初期建設中具有重大意義。但隨著政治和行政的不斷完善,井上勝式的做法已經落後於時代潮流。伴隨著技術官僚的世代交替,鐵路建設正在順利地發展。

遠藤謹助(造幣之父):鑄造近代貨幣

遠藤歸國後,沒能作為長州藩士大展身手,後於1868年1月,在新政府成了兵庫「運上所」(海關的前身)的負責人。之後,就任管理流通和貿易的幹部。這些都是外國商人眾多的通商港口的工作,很適合會講英語的遠藤。

1870年11月,遠藤調任造幣局幹部。該局在翌年2月舉行開業儀式,從西方引進機器。遠藤一邊與作為指導員的外國雇員進行溝通,一邊推進業務發展,取得了鑄造近代貨幣的業績。遠藤事實上發揮的是技術官僚的作用。

另一方面,外國雇員和日本幹部之間的關係不明確,遠藤也被這種關係所困擾。1874年8月,他離開造幣局。調任前夕,許多外國雇員被終止了僱用。這表明,短期內日本人的技術水準正在進步,一些工程項目不再需要配備外國雇員。之後,造幣局獨自推進技術發展,僅靠日本人就能夠負責工程進展。1881年11月,遠藤作為造幣局局長,重新回來支援工作。工部大學校和東京大學理學系的畢業生進入造幣局,推動世代交替。遠藤於1893年6月退休。造幣事業一直延續至今。

長州五傑和日本現代化

長州五傑在新政府各適其職,他們結合西方國家的情況,在各領域推進現代化。由此,構築了鐵路、造幣、技術人員培訓機構、預算制度、內閣和憲法等與現代社會有關的各個基礎。當時,利用留洋經驗和由此獲得的政策知識,在鐵道、造幣等技術相關部門,他們與外國雇員、西學人才以及新生力量同心協力,順利交接,並取得了成果。

雖然明治維新後的現代化存在各種原因,但像長州五傑這樣的人才在政府各領域積極完成工作,成為從外國雇員至新生力量之間的過渡人才,這也是日本實現現代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雖然在外國人看來,明治維新不過是東洋島國的一個事例而已,但從這個事例中,或許可以重新審視自己國家的現代化進程。此外,也不能忘記外國雇員的功績。越是向日本人積極傳授技術,自己被解雇的可能性就越高。儘管如此,他們還是為日本的現代化做出了貢獻。即使在現代社會,這一事實也能為我們帶來各種啟發。

標題圖片:為日本現代化做出貢獻的長州五傑(萩博物館藏)

明治維新 西鄉隆盛 幕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