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變化的觀光勝地・原宿

生活 臺灣香港 文化

東京都內最古老的木造車站原宿,是年輕人的時尚聖地,現今更是國內外觀光客的必訪景點。原宿,曾是藝術家個人創造時尚的舞臺,充滿創新、活力與魅力的街頭,已悄悄地轉變;面臨即將到來的2020二次奧運,全面都市更新已如火如荼展開,原本的諸多地標建物與車站也即將消失,走入歷史。

吸引國內外關注的車站廳舍

今天,秋陽普照下的原宿一如既往,擠滿來自國內外的人潮,鬧氣喧騰地彷彿慶典。這裡與淺草、築地、澀谷並駕齊驅,都是TOKYO觀光的熱門景點,也是潮流文化的領航地。許許多多的人們拿著手機按下快門,試圖捕捉適合放上Instagram的照片,其中,默默佇立在這時尚尖端之地的懷舊車站,便是深受歡迎的拍攝目標。

JR原宿車站是東京都內最古老的木造車站,它保留著95年前的優雅樣貌,在漫長的歲月裡凝望著景物的變遷。車站竣工於1924(大正12)年,兩層樓的廳舍以明治神宮的綠意為背景,屋頂採「切妻造」(懸山頂式)並鋪上青灰色的銅板,加上類似鐘樓的塔樓建築。除此之外,還使用half timbering工法(注:歐洲建築工法,半木結構),讓白牆與漆黑樑柱交叉併用。也因為如此,整座車站廳舍看起來就像德國或英國的古典建築,跟路上熙來攘往的年輕人形成絕妙的映襯。這座復古味十足的廳舍,在網路社群的加持下傳遍各國觀光客,如今已是原宿的代表地標。

原宿車站(攝影:中村雪乃)

但令人惋惜的是,這座廳舍即將遭到拆除。雖然許多民眾都希望車站能保留,但究竟該將車站改建至哪裡?又該由誰負擔費用?眼下尚無答案能回應這種種議論。

原宿車站於1906(明治39)年啟用,原本是個寧靜小巧的車站,在1909(明治42)年敲定納入山手線,待明治神宮於1920(大正9)年落成,遂成為香客參拜時使用的車站。正因如此,才會把原本靠代代木方向的廳舍改建到現在的位置,並搖身一變成時髦的西式木造車站。車站的設計出自鐵道省技士長谷川馨,他也在鎌倉車站的half timbering施工過程中擔任監工。當年得以採用新生代的設計,據悉乃因鐵道省中充滿著大正年間的自由風氣與理想主義。

距離當年已經過了將近一個世紀,如今原宿車站的乘客人流平均每日超過7萬人,其中七成旅客均非使用月票通行,由此更能窺見原宿的魅力風靡多少民眾。

為了紓解擁擠的人流,JR東日本在月臺與鐵路另一端增築了新的廳舍,並將本來因應年初參拜人潮的臨時月臺改為山手線外回方向專用月臺,再讓這裡連接竹下出入口。除此之外,還在靠近明治神宮處設置新的剪票口,並擴建廁所數量、蓋新電梯。這項正在進行中的工程主要是為了配合2020年的東京奧運,同時,鄰近的千駄谷車站、信濃町車站等離競技會場最近的站也因預期利用量將大增,而進行大規模翻修。

當時髦的廳舍竣工後,想必會變得更加方便且能紓解擁擠的人潮,然而木造廳舍的情調卻也將就此消失。為什麼當初沒有選擇像東京車站那樣,把新舊兩種風姿巧妙融會貫通的方案呢?

細數原宿的古往今來

事實上,原宿的改造計畫不光只是車站的整建工程,而是由東京都都市整備局帶頭,推動的「打造現代化複合式街區」計畫,預計將透過大型開發業者的主導,一點一滴改變整片街頭的風景。據說還有不少事物也將在年底前消失蹤影,包括位於明治通與表參道交叉路口的屋齡超過50年的高級大樓,以及代表1970年代的個性派服飾店等等。引領著1970至1980年代日本時尚與次文化領域的那個原宿,如今正在黃褐色的回憶裡慢慢遠去。

接下來讓我們簡單回顧一下原宿的歷史。

一直到1950至1960年代,原宿仍是一座路邊長著薺菜花的閑靜地區,頂多只有供代代木駐日盟軍設施(Washington Heights)的美軍大兵,來此購物的紀念品店「Oriental Bazar」與玩具店「Kiddy land」比較醒目。當時原宿人煙相當稀少,甚至還有傳聞繪聲繪影地說美軍會在寬廣的表參道上進行小型飛機起降訓練。此風景在1964年由東京取得舉辦奧運權時,街頭的樣貌開始起了變化。

座落在原宿車站前方的「Co-op Olympia」與「OLYMPIA ANNEX」都在東京奧運那年竣工,是日本高級公寓大樓的始祖,兩棟都是相當於現在的「億萬豪宅」,不但有24小時管理服務,而且說英文也能溝通,住在裡頭的都是各國的外交官或企業菁英與藝人。

1972年於日本出道的鄧麗君,在奮鬥兩年拿下唱片大賞新人賞後,渡邊經紀事務所為她準備的東京寓所,正是上述「OLYMPIA ANNEX」的506號房。1974年到1979年之間,鄧麗君便與母親一同在這裡生活。

1960年代的「OLYMPIA ANNEX」(出處:《飛鷹 日本留學生之母丁惟柔》)

大樓對面有歷史悠久的中菜館「福祿壽」,明治通上則有白色的教會Union Churches、日本第一個(應該)提供免下車購餐服務的餐廳「Route 5」,還有「MADEMOISELLE NONNON」與「MILK」等小服飾店林立。「OLYMPIA ANNEX」裡頭也有專賣國外二手衣的「Chicago」,表參道上由模特兒MAKO經營的服飾店「mako bis」更是相當吸睛。

路人身上的穿搭帶著些倫敦味,顯得比六本木更易親近,同時這裡還有當年相當罕見的義式披薩與炸薯條等等,空氣裡充斥著興奮與熱情。那時候的我好喜歡這樣的原宿,三天兩頭便往原宿跑。

1970年代,原宿進入了揉合歐美時尚的日式潮流創意發展階段。這時候的原宿是全球時尚文化都市中相當獨樹一格的存在,這裡不由成年人把持的大型企業主導,而是年輕藝術家挑戰自身才華的場所,每間店舖都充滿新意與性格。當時的原宿,絕不亞於以街頭潮流時尚著稱的倫敦與紐約,它縈繞著一股空氣,隨時準備好拿出全新的邂逅迎接訪客。這片街區是由踩在時代浪潮上的年輕人群聚建立起來的,和以爵士、地下文化、反戰示威為特色的新宿截然不同,開放、明亮,充滿著嶄新的預感。搖滾、低價時尚、個性派服飾等等,彷彿像是通往另一種生活風格的門扉。

1970年代聚集在表參道的年輕人(攝影:染吾郎)

大學畢業後成為編輯的我,常到明治通與表參道交岔路口的中央公寓(Central Apartments),和攝影師、造型師與插畫家開會。他們的辦公室裡總流洩著英式GLAM ROCK或者西海岸搖滾(West Coast rock)的音樂,室內則擺著盆栽造景。中央公寓一樓的咖啡廳「Leon」裡,總坐著哪位人氣模特兒或演員,聚集於此。

攝影集《70’s HARAJUKU》(小學館出版),是由原宿培養出的造型師Nakamura Non編輯而成,恰恰把這年代的原宿捕捉留存了下來。書中完美收錄原宿的種種青春紀事,自2015年發售後即長銷不斷。

照片集《70’s HARAJUKU》(提供:平野久美子)

到了1990年代,原宿作為品牌價值的行情大漲,大型資本開始投入興建商業大樓。Union Churches教會遭到拆除,並由森大樓在原址蓋起「La Foret Harajuku」,事業成功後更吸引服裝產業陸續進駐展店,此後,原宿遂逐漸成為全日本的時尚文化聖地。

或許是因為這樣,約莫從2000年開始,原宿本來的特色日漸淡薄,大規模開發業者蓋的商業大樓與連鎖店接連進駐,獨一無二的個性派小店退守到所謂「裏原宿」的小巷之中,外面大路上漸漸被到處都有的大型店舖填滿。今日的原宿,已然淪為大型企業主導推動的街區。

又一次的奧運

當年鄧麗君在日本打拚,奮力抓住機運時居住的「OLYMPIA ANNEX」已決議關閉,原本進駐的店已全數撤退,拆除之日想必近在眼前。從中國、香港與臺灣來的鄧麗君歌迷,直到今天仍會在空蕩蕩沒有任何店家的大樓前方拍照留念。這整片區塊預計要在2020年時,化身為佔地2萬2000平方公尺的商業大樓,全面開幕。擁有土地開發權限的業者是業界第四大的大型開發商,東急不動產公司(Tokyu Fudosan Holdings Corporation)。一邊處理澀谷的綜合開發重劃案,同時在原宿砸下重本的東急不動產公司,曾在2012年時於中央公寓舊址打造「東急PLAZA表參道原宿」,也在明治通上興建了複合式商業設施。

從交岔路口遠望「OLYMPIA ANNEX」(攝影:中村雪乃)

1964年的東京奧運讓原宿有了截然不同的轉變,如今,56年後的第二次奧運又將成為助燃劑,推動原宿進行再一次變身。未來的原宿會走向何方?身為曾在原宿度過青春年華的一員,筆者相當關心原宿的未來樣貌。

希望從海外遠道而來的觀光客,也能翻翻看前文提及的那本《70’s HARAJUKU》。如此一來,漫步之時若能在腦海中描繪著那幅,還未成為現在這種商業化地區的原宿,那個獨特性格仍閃閃發光的原初風景,想必將更能深刻體會此街區一路走過的足跡。

標題照片:原宿車站(攝影:中村雪乃)

日本 時尚 原宿 臺灣 鄧麗君 流行 台湾 原宿 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