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築地到豐洲:海洋研究家的建言

社會

東京都中央批發市場由築地搬遷至豐洲。東京中斷了築地的歷史,從中得到了什麼,又失去了什麼?對海產資源問題有深入研究的美籍作家,針對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希望東京可以守住重要的資產。

東京啊,希望你不要失去對海洋、對魚群熱愛的心,無論如何請不要重蹈紐約的覆轍。在將擁有長年輝煌歷史的築地市場摧毀之前,可以稍微停下腳步嗎?請重新審思海洋問題及靠漁業生活的漁夫們所面臨的艱難未來。

被這樣的強烈心情襲來,是在2017年12月某個無法入眠的夜晚,因為聽說了現今世界僅存唯一的築地魚市場決定搬遷一事。當時我正進行因2011年3月東日本大地震海嘯大受打擊的東北漁村之旅,最後一站是為期一週拜訪築地市場的行程。我的家鄉曼哈頓,一次全部失去了世界最大規模的魚市場及當地漁業從業人員。因此,我們也失去了豐富的生活。現在,我在這裡絮絮叨叨的提醒,希望對即將要犯下同樣過錯的日本有所助益。

為了將築地市場搬遷至豐洲市場,使用小型搬運車在豐洲大橋上來回的市場相關人員,2018年10月7日,東京都江東區(時事)

曾經風光繁榮的紐約魚市場

知道紐約曾經有過像築地市場一樣的魚市場,是在十幾年前當我居住在曼哈頓南邊的時候。搬家的隔天早晨,我起床後到附近散步。途經水街(瓦特街)後,周遭街道風貌突然改變。過去曾經存在於此的景象,化為粗野的姿態一一出現在我眼前。當我來到1930年代所建造的金屬倉庫,水滴滲落留下的痕跡,從前人們在這裡努力工作的生命印記,鮮明地刻劃在面前的牆壁上。

「富爾頓魚市場‧紐約市‧市場部」

我偶然間走訪了過去如同築地般有名的紐約魚市場的舊址。然而,時間來到了2005年,連這個市場存在與否,彷彿也沒有人在乎了。在此之前,富爾頓魚市場可是滿足紐約饕客們脾胃的主要海產供應之地呢。

說到紐約漁業歷史,其實沒有大家所想的那麼久。根據釣魚公報的記載,1929年有超過100名的漁夫,曾居住在布魯克林村。現在,與甘迺迪機場相連的牙買加灣則是「沿著如沼澤地的岸邊,可捕獲干貝及菱斑龜的優質漁場」。1920年代之前,在史坦頓島外海總能捕獲大量龍蝦及貝類,以滿足紐約饕客們。當時有超過100多名的中盤商,在富爾頓市場工作,一年可以經手賣出超過3萬4千噸以上的海鮮產品。

曼哈頓東南邊,布魯克林橋旁的富爾頓魚市場舊址(Wally Gobetz)

富爾頓時代的結束

散步時偶然看見的富爾頓市場一隅,在2005年時似乎想做與其它店家不一樣的生意。散布各地的古老煙燻製品加工廠、鹽店、雜貨店等店家,進行了翻修。對於想要新建傳統樣式高級住宅街的不動產業者而言,這裡是令他們垂涎欲滴的濱水區物件。原來是這樣啊,紐約市當局希望富爾頓市場自行退出這塊地區吧。

結果,只有極少數的紐約人,對於富爾頓市場的搬遷感到失望。帶點老舊髒亂的魚市場被白領經濟結構所驅逐,聽到這樣的事,似乎不值得特別驚訝。但是,若深入去了解的話,富爾頓市場的搬遷,其實是巨大經濟規模轉變的前兆。事實上,自1980年初期開始的20年間,個體戶漁民與魚市場的交易,業已走到了盡頭。曾經佔有65%的交易量,目前勉強維持在11%左右的狀態。另一方面,超市內的海產交易量,則由16%成長至佔有全體銷售量的86%。

此數據並非偶然,同時期的美國成為了海產進口量超過出口量的國家。在富爾頓市場關閉的2005年,同年海產進口量首次達到20年前的兩倍,約2300萬噸。美國人所吃的海產,漸漸地不再是從自家領海所捕獲的了。

同樣的事情發生在世界各地

對於不太了解日本內情的美國人來說,紐約與東京是絕對不一樣的,也很難拿來做比較吧。然而,為了讓日本讀者不要認為不同文化就不會發生同樣的事,我想傳達重要的訊息給大家。不論日本的經歷與美國有多麼地不同,撼動富爾頓魚市場的經濟規模與改變築地批發市場的經濟規模是同類型的結構。日本是世界上海產消費最多的國家之一,但如今日本人所吃的海產,從日本領海捕獲的也不到半數了。

迎接最後一天開市的築地市場冷凍鮪魚批發會場,2018年10月6日,東京都中央區

另一方面,日本漁業及與漁業相關之基礎建設則有日益衰退的趨勢。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時引發的海嘯讓許多漁港遭到破壞,這不過是加速使戰後緩慢衰退的漁業更快衰退罷了。1980年代中期超過200萬噸的近海漁業漁獲量,如今連100萬噸都達不到。根據近幾年的調查顯示,在84種日本魚類中,有39種屬於「減少中的少數資源」狀態,而有30種屬於「停滯的中間資源」狀態。

或許人們會覺得繼續守護殺魚的魚市場這件事,與魚種長期培育及魚種個體保護連結的想法看似矛盾,又或者說相當奇特,但是,「眼前的課題是,此現狀和料理成品或加工成品等批發食品極速增加一事,有很深的關聯。尤其是低收入階層的料理新鮮度與品質有全面下降的趨勢」,美籍法國料理研究家大衛多尼(David Downie)如此寫道。

豐洲所欠缺的生態圈

我把我的擔憂告訴了曾在東京經營魚販店的坂本進兒先生,他似乎不太贊同築地市場的搬遷會造成一般日本民眾所吃的海產整體品質的下降的想法。「我認為高級餐廳追求高品質,即使市場搬遷也不影響他們的立場」坂本先生這麼說道。但是真的是如此嗎?已經有傳言新市場的品質維持沒有以前嚴謹,更重要的問題是,有徵兆顯示消費者與市場間的關係似乎不若從前那般緊密了。

多年來以築地為中心發展出的經濟圈,在新市場似乎沒有整體的考量。舉例來說,在築地市場常見的各式菜刀店,在豐洲僅有數家繼續營業。一般日本家庭中,解剖整條魚並依各部位來做處理,將之分為一星期食用的菜刀使用習慣逐漸流失,這次走訪日本時察覺了這件事,因而令人憂心忡忡。日本的餐桌,與海洋的距離一天比一天遠,日漸依賴以機器生產的海鮮切片。再者,隨著搬遷至豐洲,與漁業相關之周邊產業,如菜刀店等生意,與市場脫節,消費者也有可能失去以往的料理技術。築地市場消失後,誰也無法得知,還有什麼東西會跟著消失。

迎接最後一個營業日的築地市場海產仲介批發會場,握手的業者與消費者,2018年10月6日,東京都中央區(時事)

東京必須誓死保衛之物

那麼,要重現築地市場,什麼才是最理想的樣態呢?又能如何使力呢?市場是一個很特別的地方。自古以來的商業習慣讓市場繁榮,緊密連結生產者與消費者,慢慢地建構彼此的關係。海產搖籃的生物圈與消費的人類圈之間的關係,是難以被取代的。

對設計、企劃、建築有所堅持並愛好自然的日本,是否能稍微停下腳步,以你那非凡的才能,思考如何才能讓優秀的築地市場文化更加提升。市場解體後,是否有刷新的補償措施呢?抑或能像從前那般,把自日本領海捕獲到的魚類,標明日本產地大方地擺上市場呢?又或是,以最新的海產科學技術,保育日本領海,使其再次成為豐饒之地,讓如今瀕臨滅絕危機的魚種再次出現在市場上呢?

豐洲市場內在坡道上作業的小型搬運車,11日上午,東京都江東區豐洲

現在,還有時間可以深思熟慮未來的市場模樣。然而,一旦築地市場被鐵球擊毀拆除,熟知魚類處理方式及生態的小規模仲介批發業者們,只能離去。當大規模業者席捲新市場之際,販售業者、漁夫、養育生命並支持著他們的海洋,這三者數百年來所培養的親密關係,也將在同時間消失褪去。為了守護這三者,我期待讀者發揮創造力,找出解決方案。也為了更好的將來,希望不要再度犯下相同的過錯。

(原文英文)

標題圖片:迎接開市首日,在豐洲市場內運行的小型搬運車,2018年10月11日,東京都江東區(時事)

圖片提供:布魯克林橋與富爾頓魚市場: Wally Gobetz

東京 築地 豐洲 魚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