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與藍草」:吸引沖繩關注的臺灣混農林業

臺灣香港 社會

臺灣東半部的花蓮縣地勢緊鄰著富饒的山林,在這裡,有一座利用6公頃大的森林作為園區的蝴蝶園,正開始著手栽種天然染料的作物「藍草」。在蝴蝶園推動生態教育的臺灣夫妻,受臺灣林務局委託承辦這項業務,屬於混農林業經濟的一環,試圖把林業結合其它農產品,以促進生態保育並讓林業農家獲得穩定收入。臺灣有「蝴蝶王國」之稱,有400多種蝴蝶生息於此,而臺灣藍草則曾一度沒落,於近20年來復甦,並吸引日本傳統藍草產地的高度關注。以蝴蝶為主角的生態園區,加上默默復甦的臺灣藍草,這組藥方是否能回應「森林生態系的維護與再生」這個全球性議題呢?

結合生態教育與經濟作物栽種的森林保育活動

嘗試在森林種植藍草的生態園區,就是花蓮縣壽豐鄉的青陽農園。農園座落在臺灣東部從海岸山脈連綿的斜坡上,眼前雲霧繚繞著山地,生機盎然美不勝收。這裡由現年63歲的傅元陽與58歲的葉美青夫婦倆共同經營,他們本來就喜歡蝴蝶,其中又特別鍾愛孔雀青蛺蝶。「這種蝴蝶原本只於低矮處飛行,有一次湊巧停在元陽的鼻子上,我拍下了照片。」葉女士如此回顧16年前的往事,這之後雙方愈走愈近,在約莫10年前開始經營這座農園。

葉美青女士用手上的蝴蝶講課,2018年10月16日,青陽農園(筆者攝影)

整座園區幾乎全被森林覆蓋,林中除了幾條小路外,還有天然的河流與池塘,樹木大多是血桐 (大戟科)或紫珠(唇形花科),傅先生說這都是「非常普通的臺灣森林」。這裡還有一種食茱萸(芸香科)是鳳蝶科蝴蝶愛吃的菜葉,未來也計畫栽種獨角仙喜歡的光蠟樹(木犀科)等等。

夫婦倆用這座農園提供生態教育課程,也承接學校的校外教學活動。傅先生解釋:「我們透過蝴蝶,讓孩子學習尊重自然環境,懂得生命的珍貴。」他們在各處養育蝴蝶,筆者造訪時便參觀了以賊仔樹(芸香科)葉片養育黑鳳蝶與烏鴉鳳蝶的幼蟲。

青陽農園從2015年開始種植藍草,種類是臺灣俗稱的「山藍」。當初,夫婦倆透過工藝家的引薦認識了藍草研究專家,開始對藍草培育感興趣。2017年12月以降,他們承接花蓮林務局的委託,試驗性地種植藍草。選定流經園區的河畔、掛上遮光布的農園,以及森林中,三處地點,分別栽種藍草苗株共6000株,研究環境對生長的不同影響。

藍草生性不喜強烈日照,日本的琉球藍也會種在樹蔭底下。琉球藍是沖繩工藝品使用的染料,「琉球藍製造」更被日本指定為國家文化財保存技術,其產地沖繩縣本部町伊豆味同時也是桶柑與山柑仔的產地,琉球藍就種在同樣的果樹園裡。根據琉球藍染料的製造業者表示,他們會以每株3公尺的間隔種植果樹園中的桶柑等樹木,讓樹木之間有空間種植琉球藍,業者表示「橘子(桶柑等柑橘類)與藍草互相搭配得很好」。

種植於桶柑農園裡的的藍草(前方),2018年10月30日,沖繩縣本部町伊豆味(筆者攝影)

蝴蝶等昆蟲與藍草及林木的共生互榮

臺灣開始嘗試在森林裡種植藍草,背後有著對混農林業的展望。對從事林業的人來說,樹木長大到足以作為木材販售、獲取收入,是段耗時費日的週期,遂試圖透過活用林地,販售其他農林產品兼作副業,讓經營林業的農家經濟收入更安定。臺灣約莫有29萬公頃的森林用於經營林業,佔臺灣總森林面積的13%。自1991年臺灣便開始禁伐天然林,而從業人員的高齡化也使得人力短缺,林地日漸荒廢,於是,被認為能改善此現象的混農林業開始獲得關注。傅先生認為在森林栽種藍草的意義包括水土保持以及涵養水資源,除此之外「也能讓農民經營新的副業」。青陽農園打算在2019年時,發3萬株藍草苗株給各個農家,普及混農林業。

青陽農園的森林中栽種的藍草,2018年9月14日(筆者攝影)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從2008年至2014年間實施的第4次森林資源調查報告書中指出「由於國際上結合林業與農業施作方式的混農林業已漸受到重視,此種經營方式被認為可兼顧環境永續與農民生計」,「使農業生產多元化,創造更高利潤、更多產量、更加環保的永續農業經營模式」。日本政府環境省也表示「栽培當地居民賴以為生的農作物,同時利用原生樹種復育森林,這樣的方法能兼顧當地社群與生物多樣性,讓經營森林得以長久」,相當看重混農林業的潛力。

臺灣推行的混農林業中,除了有與日本同樣的香菇栽培之外,還有從事養蜂業的事例,而青陽農園則率先嘗試種植藍草,並發現種藍草對農園的本業「復育蝴蝶」頗有助益。葉女士說:「在林子底下種藍草,營造了森林上半段與下半段之間的空間,蝴蝶就會飛來這裡玩耍。」目前已知原本就生息於園中的枯葉蝶會以藍草葉片當食物,除此之外,農園也把藍草當作餵養螢火蟲幼蟲與鍋牛的飼料。

以賊仔樹餵養黑鳳蝶幼蟲,2018年10月15日,青陽農園(筆者攝影)

天然染料藍草的衰退與復甦

種植藍草對農家之所以有利,與臺灣各地不乏藍染工坊以及藍染製品的高品質有關。

1998年起,南投縣草屯鎮的臺灣省手工藝研究所(現「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開始舉辦以一般民眾為對象的講座,著手普及過往累積的研究成果。臺灣藍草散見於日治時期的文獻之中,原本是相當被看好的農作物,但臺灣無法自外於全球趨勢,隨著化學染料的普及,天然染料的藍草在1940年代逐漸銷聲匿跡,後於1998年開始推動復甦。手工藝研究所的後繼機構延續了講座活動,許多在這裡習得藍染技術的人,到臺灣各地開辦工坊。

臺灣的藍染產品中,不乏兼具設計性且備受肯定的作品。每一年臺灣政府外圍團體都會巡迴各地舉辦「臺灣設計展」,每屆都會在展中一併陳列當地的創意作品。2018年於臺中舉辦的「臺灣設計展」,便展出了由藍染工坊製作的桌巾與包包。

桌巾以藍染中的蠟染方式,描繪出朦朧的一抹月色並點綴以閃閃星光。這件作品由苗栗縣三義鄉的「卓也小屋」製作,這是一間結合餐廳與住宿設施的複合式藍染機構,2015年開始推動工業化,啟用自動化機械,以一小時運作即能替長50公尺的布匹染色。這個機具是他們獨家開發的技術,謝絕攝影,管制嚴密。真榮城興茂是琉球藍創作家,並身兼沖繩縣立藝術大學美術工藝學系(絣織)教授,他在2018年7月來訪參觀,驚訝地表示這裡的藍染規模不凡,「藍染的處境在日本沖繩等地愈來愈艱難,但這裡甚至能用真的藍草製作一捲捲的布匹,我相當佩服」。

以藍染中的蠟染方式製作桌巾,於臺灣設計展中展出,2018年9月8日,臺中市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筆者攝影)

衝擊傳統工藝產業的藍染生產供應

接下來,讓我們把焦點轉往沖繩的琉球藍。對於沖繩的代表性工藝品,諸如重要無形文化財「喜如嘉的芭蕉布」來說,琉球藍是不可或缺的染料,然而,其產地卻正面臨幾件待解難題。

2017年起,沖繩縣開始推動長達5年的計畫,其中第8次沖繩縣傳統工藝產業振興計畫中,指出琉球藍「由於種植、製作人力減少,導致琉球藍供應出現狀況」,認為需要改善製造技術並促進分業化等以建構充足穩定的供應系統。另外,對於國家指定的傳統工藝品「知花花織」,更具體地指出「隨著其原料琉球藍的供給量下降,知花花織的品質出現落差,染色更加困難」。

為了因應這樣的情況,沖繩縣於2018年11月20日,在縣工藝技術中心舉辦資訊分享會,召集近60名藍草生產農家與染料製造者、染織品創作家等,交換意見。為了重新建構琉球藍的供應機制,這些措施能催生出多少具實效性的政策,是眾所矚目的焦點。

另一方面,2017年度造訪沖繩的臺灣觀光客比前年度成長24.7%,達81萬3000人之多,臺灣本來就對沖繩充滿好感,如今對沖繩手工藝品感興趣的人也愈來愈多,甚至有人會特別委託沖繩的工坊製作琉球藍門簾,或想去參觀沖繩藍染工坊。正因如此,沖繩的琉球藍相關從業人員亦開始思考活用臺灣的藍草,認為「既然(天然染料的)琉球藍愈來愈難在沖繩取得,或許會有人開始考慮進口」。

卓也小屋已在9月時進駐「誠品生活」於臺北市中心開幕的新門市,「誠品生活」是匯集臺灣高品質生活雜物於一堂的集合型店鋪品牌,顯示臺製藍染作品的品牌價值正值漲潮時分。這股潮流是否能邁向穩定,替作為農產品的藍草以及其衍伸物的天然藍染染料創造出安定的交易環境,就是臺灣混農林業對藍草的嘗試能否成功的關鍵。

栽種藍草苗株,2018年10月15日,青陽農園(筆者攝影)

目前,青陽農園也開始嘗試製作藍染產品。葉女士的妹妹,現年54歲的葉美宏女士是臺北的工藝品創作家,目前正創作以蝴蝶為題材的藍染作品。同時,農園並不打算單單販售藍染產品,還打算要在事業核心的生態教育體驗課程中加入藍染體驗課程。

孔雀青蛺蝶展開美麗的翅膀(攝影:葉美青)

(參考文獻)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第四次森林資源調查」(2015年)
  • 環境省「從企業與NGO/NPO的夥伴關係放眼全球森林保育」(2016年)
  •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臺灣藍 草木情 ‐植物藍靛染色技藝手冊」改訂版(2016年)

標題圖片:傅元陽先生與參加講座的學員談話,2018年10月16日,青陽農園(筆者撮影)

日本 沖繩 臺灣 蝴蝶 藍草 染織品 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