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落的日本家電業,如何開拓未來?

財經

日本的大牌家電製造商在經濟蕭條中掙扎,欲靠中國、臺灣資金求生存。本文將探索其重生之路。

日本的家電製造商正在困境中掙扎。索尼、夏寶、松下這三家公司在2012年3月的結算中,出現了總計1兆6,000億日圓的龐大赤字,經營重整迫在眉睫。出現赤字的原因是電視事業的虧損。2011年,實現了從類比訊號轉播向數位訊號轉播的過渡,政府的家電“生態積分”制度(為鼓勵居民使用節能環保型家電的制度,消費者可用購買相關產品所獲得的積分兌換其它產品或者相關服務——譯註)也劃上了句號。也就是說,在國家電波政策和稅金的庇護下一直在預支消費需求的日本家電產業終於喪盡了底氣。

錯過了水平專業化分工時機的日本家電業

日本電子產業的生產額是41兆日圓,其中與電視相關的佔了6兆日圓,其影響不能說不大。若想推進產業重組和人員裁減,就需要一大筆裁員資金。而將日本從資金籌措困局中解救出來的正是中國和臺灣。

今年3月,夏寶從臺灣企業巨頭鴻海精密工業(品牌名為富士康)處獲得了1,330億日圓的投資,從而度過了危機。如此一來,鴻海便掌握了夏寶10%的股份,成為最大股東。

2011年,松下將一部分白色家電(原三洋電機部分)以100億日圓的價格出售給中國家電行業巨頭海爾,索尼也將墨西哥的電視工廠賣給了鴻海。NEC則設立了與中國聯想合資的電腦公司(聯想控股51%)。

平板電視銷售額的世界市場佔有率和增長率

 市場佔有率(%)增長率(%)
三星(韓) 26.3 18
LG(韓) 13.4 2
索尼(日) 9.8 -34
松下(日) 6.9 -19
夏寶(日) 5.9 -30

市場佔有率是2011年第四季度的數據,增長率是2011年與前年同比數據
(出處:Display Search)

曾在20世紀80年代經歷了全盛時期的日本家電如今為何會全面崩潰呢?在這20年間,發生了兩個變化:數位化和網路的急速發展。數位化加速了電子零部件的同質(通用品)化和模組(零部件組合)化的進程。中間產品市場誕生,只要買來標準化材料加以組裝,任何人都能以低廉的價格進行生產了。“水平專業化分工”成為主流。

最有名的就是靠創業投資起家的新興企業——美國的電視製造商VIZIO公司。唯有商品策劃是在公司本部進行,電視顯示器由韓國供應,半導體則從臺灣採購。公司沒有自己的工廠,而是委託臺灣企業生產,在中國組裝,在美國銷售。VIZIO選擇了最佳性價比的企業和地區,最大程度上謀求經營的合理化。區區90名職員便完成了所有這些工作,並一直佔據美國市場的上位。

“自家包辦主義”下的高成本體質

反觀日本家電,靈活應變能力欠缺,信奉技術優於一切,拘泥於所謂的“自家包辦主義”和“垂直一體化”這種傳統的生產形態。例如松下的電漿電視,在富山縣的工廠從矽材料中製作出半導體,在姬路工廠生產顯示器,然後將它們集中到尼崎工廠組裝。整個產品在自家工廠有自家員工依靠獨自的技術生產完成,所以降低成本的空間很小。

2009年,松下斥資2,000億日圓增設了尼崎第3工廠,但當時世界範圍內電視價格已開始下跌,由此加速了經營的惡化,工廠僅運營了兩年就停工了。以液晶電視“龜山模式”著稱的夏寶龜山工廠於2004年建成,運營了5年後也停產了。

也就是說,日本家電業失敗的根本原因,絕不僅僅是所謂的6座大山(日圓升值,企業稅率,勞動限制、電費等)的重壓,關鍵是體質問題——高成本體質、技術方針和經營手法在全球化進程中已經喪失了國際競爭力,然而企業卻無力轉換方向

日本家電採取的戰略不是水平專業化分工,而是採取了在電視上不斷附加高新技術並以此阻止價格下跌的路線。其中之一就是3D電視,卻因為專用眼鏡風評不受歡迎,再加上被消費者所厭倦,結果以失敗而告終。

據說現在要開發一種將畫面清晰度提高4倍的“4K2K”(水平4,000×垂直2,000像素)電視。這種4K2K高清晰度畫面是用在電影院大屏幕放映上的,現在的電視台既沒有這樣的播放能力也沒有相應的節目內容。如此高的清晰度對人眼來說真有必要嗎?

另一方面,在被認為是新一代電視的佼佼者有機EL電視領域,日本原本已經搶占了先機,卻中途放棄了。事到如今,落得個忙不迭地追趕一路領先的韓國三星和LG這種地步。總是在什麼地方出現齟齬差失。

中國、臺灣的資金是“福神”

日本家電今後應該怎樣開拓新路呢?對3家公司來說,目前首當其衝的課題便是電視企業中不惜血本的裁員。海外委託生產、關閉國內工廠、合併分公司、削減人員等都是當務之急,夏寶的新社長奧田隆司表示:“要糾正過分的自家包辦主義”。

雖然這張一劑處方不錯,但執行起來卻沒有那麼簡單。在日本有這樣一種說法:“敵人在公司內部。”轉換商業模式,必須要有魄力制伏公司內部的反對勢力,一個只會察言觀色的社長是無法勝任這項工作的。成功與否,完全取決於領導是否有決心將危機感作為動力獲得重生。

在這個前提下,只要發揮三家公司各自的特長即可。索尼據說會致力於發展數位成像事業(數位相機、攝錄像機、半導體感應器等)。松下則打算充分利用集團企業下的松下電工和三洋電機,以住宅為中心,整合家電產品、太陽能電池和蓄電池事業,在“智能住宅”上一決勝負。

夏寶表示,一旦蘋果進軍電視產業(蘋果電視),夏寶很有可能會通過鴻海進行受託生產。夏寶來說,這將是一個充分利用自己獨特的液晶顯示器技術的絕好時機。

在這種時候,至關重要的,是日本家電業要將中國和臺灣的資金當作“福神”,為我而用。海爾併購了原松下旗下三洋品牌(AQUA)的電冰箱和洗衣機,通過重新設計,僅僅半年,銷售量就佔據了上位。

原本匱乏的開發費用變得寬裕了,原三洋的員工們如今正體味著在世界戰場上拼搏的樂趣。在海爾的全球化戰略下,三洋有可能成為整個亞洲的開發據點。

日本家電業的課題是如何進軍新興國家市場,然而即便把日本生產的高科技產品拿到新興國家,也並不意味著那裡的富裕階層會購買。為什麼中國、臺灣以及韓國的家電製造商能夠在新興國家立於不敗之地?這是由於他們極為巧妙地制定出符合當地生活感覺的商品企劃,以及商品化的速度,這些都是日本家電業需要虛心學習的地方。

世界性大企業將從日本陸續誕生

以前,日本十分警惕外國企業的併購,但最近情況發生了變化。日本企業的經營已經走進了死巷子,仍舊維持現狀,恐怕只有死路一條。因而,與其坐以待斃,倒不如依靠外國資本有效利用技術和人才,維續生產和員工就業。併購以後,企業仍將作為日本法人繳納稅金,對GDP也將有所貢獻。

接下來讓我們將目光投向家電之外的產業。日本的產業正在悄悄地發生著巨大的變革。2011年度,日本企業對外國企業進行的M&A(併購)的金額是上一年度的2倍,達到了7兆3,264日圓,件數增加了2成,達到474件,均創下歷史新高(日本企業併購專業諮詢調查公司Recof調查)。前所未有的日圓升值成為其深層原因。

日本的產業界既存在像家電產業一樣被外國資本拯救的企業,同時,收購外國企業,進軍世界市場的企業也越來越多。這就是日本產業界的現狀。日本企業已經不再滿足於僅僅在海外設立分公司或辦事處這種形式的“國際化”,而是要在全世界最合適的地點健全生產、流通、銷售等機能,最大程度地實現經營的合理化,我能夠預感到,這樣的世界性大企業將會陸續從日本誕生。不久的將來,日本產業界的景象定會煥然一新。

(寫於2012年6月18日)

索尼 夏寶 松下 家電 鴻海 三星 富士康 海爾 三洋電機 NEC 聯想 Visio 電漿電視 水平專業化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