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天皇陛下透露退位之意的「講話」

社會

8月8日,天皇陛下以視訊講話的方式就「作為象徵天皇的職責」抒發了感想,陛下在講話中就天皇高齡化引發的各種問題的處理方法明確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在研究皇室歷史方面造詣頗深的筆者將為我們解讀其背景和意義。

7月13日晚上,NHK報道了「天皇陛下有意『生前退位』」這樣一條令人震驚的新聞,鄙人也大量引用該報道內容並加入了簡單解說和個人觀點後刊登在了nippon.com網頁上,拙稿在新老朋友中引發了各種各樣的反響。

之後,各方繼續展開協調,以便天皇陛下本人直接向國民發表講話,8月8日下午3點,電視臺又播出了提前錄製好的視訊講話。當日,我應NHK之邀出席了一個特別新聞節目,陳述了以下感想。

「我認為陛下長期以來確實為國家、為國民、為將來做了深入的思考,他在反覆斟酌怎樣做才能延續自己近30年來履行的職責這個問題後,發表了這番講話,實在令人感動。」

下面,我將一邊闡釋相關背景,一邊解讀視訊「講話」全文。

苦悩年事已高,苦惱於如何保持「象徵天皇的應有狀態」

①戰後70年這一重大節點已經過去,兩年後將迎來平成30年。我已年逾80,在體力等方面有時也會感到種種局限。最近幾年,在回顧作為天皇的自身足蹟的同時,也開始對將來自己的應有狀態和職責展開了思考。

今天,在社會老齡化趨勢不斷加劇的背景下,天皇也步入高齡時,怎樣的狀態才是理想的?站在天皇的立場上,需要避免具體論及現行的皇室制度,而我想以個人身分談一談長期以來思考的問題。

陛下生於昭和8年(1933)12月23日,昭和20年(1945)8月終戰(戰敗)時,他11歲半(學習院小學6年級)。70年後,也就是具有節點意義的去年,陛下82歲。寄託著「實現國內外和平」這一願望的「平成」年號也將在兩年後迎來第30個年頭。

順便提一句,「世」這個漢字「由三個十結合而成,意為三十。同卅。引申為三十年、一代(中略)之意」(《角川新字源》)。平成元年(1989)1月,55歲繼承皇位以來已經過去30年,也就是經歷了所謂的一代,或許陛下對此充滿了感慨。

不過,縱然貴為天皇陛下,年逾80之後,也在體力等方面感覺到了種種局限。於是,「最近幾年」,在回顧作為天皇的足蹟的同時,開始對將來「自己的應有狀態和職責」展開了思考。

那麼,陛下「最近幾年」做了些什麼?關於這一點,平成17年(2005)到24年(2012)期間擔任宮內廳長官的羽毛田信吾先生(現任宮內廳參事、昭和館館長)的採訪報道(《日本經濟新聞》8月9日早報)為我們揭示了真相。

羽毛田先生表示,「實際上,在2012年6月卸任宮內廳長官一職時召開的記者會上,我就提出了自己關於(現行典範規定的)終身天皇制的疑問…(中略)…那樣做就算是替陛下吐露出了心中的煩惱」。當時的發言如下。

「隨著歲月流逝,年紀成長,體力逐漸難以支持像過去那樣開展活動,都是無可避免之事。這種時候,比如85歲的時候,應該如何思考作為在位象徵天皇的地位和活動?如果認為應該與傳統保持一致,那麼恐怕會出現嚴重的問題。(中略)除了今上陛下外,在超高齡化社會背景下,天皇長壽成為一種常態時,將需要思考集國民尊崇和敬愛於一身的象徵天皇的應有狀態這一重大問題…(中略)…歸根到底,在天皇陛下長壽的情況下,必須思考其地位繼承問題」。

上述言論雖然相當委婉,但現在重新讀來,可以發現早在4年前,他或許就已經順著陛下的意思,從宮內廳長官的立場認真思考過在超高齡化社會「如何繼承象徵天皇的地位」這個問題。

而且,正如各家報紙的報道所言,從5年前開始「陛下、皇太子殿下、秋篠宮殿下每月都會在皇居御所聚會一次,在宮內廳長官的陪坐下交流意見」(《產經新聞》8月10日早報)。不過,此前外界並不知曉他們的談話內容。

「作為象徵天皇的職責」以昭和天皇為典範

②即位以來,我在履行國事行為的同時,每天都在摸索在日本國憲法下被定位為象徵天皇的理想狀態。作為傳統的繼承者,我深感繼續守護傳統的責任,處在日新月異的日本和世界之中,日本的皇室如何將傳統寓於現代、使之鮮活地融合於社會並滿足人們的期待,對此我思考至今。

平成2年(1990)11月12日,陛下在「即位典禮正殿之儀」上曾表示,「父皇昭和天皇在位60餘年,無論何時皆懷與民同甘共苦之念,朕亦將承其心志,常祈國民之幸,誓遵日本國憲法,履行作為日本國及日本國民統一象徵之責」。

這儼然就是一份「誓言」,所以陛下即位以來一直在為了實踐而「每日摸索」。毫無疑問,那絕非易事。

戰後的《日本國憲法》在第一條中規定「天皇是日本國的象徵,日本國民統一的象徵」,第四條對其作用進行了限定,規定「天皇僅可從事本憲法規定的國事相關行為,沒有參與國政之相關權能」。可是,上一代的昭和天皇除了單純「從事國事行為」,還作為代表日本國的象徵,以及表現日本國民統一的象徵,從事了許多被認為做起來很麻煩的工作。

因此,今上陛下一方面決心「作為傳統的繼承者」對上代天皇長期所做之事盡力履行「守護責任」,同時也清醒地意識到自己處在日新月異的新日本和世界之中,始終在思考皇室自身如何做才能「將傳統寓於現代」,「使之鮮活地融合於社會並滿足人們的期待」,為此應該做些什麼、可以做些什麼,積極地履行著「作為象徵天皇的職責」。

③在這一過程中,幾年前我曾兩次接受外科手術,加上因高齡感到體力衰弱之後,我開始思考:今後,當出現難以像以往那樣履行繁重公務的狀況時,應當如何安置自身,對國家、對國民,以及對我身後的皇族而言才是恰當的做法。我已逾80,儘管可說尚幸健康,但考慮到身體逐漸衰弱時,我擔憂或難以像迄今那樣,全身心地履行象徵天皇的職責。④我成為天皇將近28年,這期間我與人們共同度過了我國許多歡樂時刻和悲哀時刻。作為天皇的職責,我一直深認為應將祈求國民的安寧和幸福放在首位,同時在行事之時,我認為有時站在人們的身旁,傾聽他們的心聲,體察他們的心情也十分重要。天皇作為象徵的同時,為了履行作為國民統一象徵的職責,我感到天皇除了向國民謀求對於天皇象徵立場的理解之外,也有必要深刻思考自身的應有狀態,加深對國民的理解,並培養永遠與國民同在的內在自覺。

⑤在這一意義上,我感到造訪日本各地、特別是偏遠地區及島嶼之旅,也是作為天皇象徵性行為的重要部分。包括皇太子時代,至今我與皇后同行的幾乎遍及全國之旅,讓我認識到在國內任何地方都有著熱愛當地、勤勤懇懇支撐著家鄉的平凡的人們。基於這一認識,我認為作為天皇,懷著對人們深深的信賴和敬愛之情,得以履行關愛國民、為國民祈願這些重要職責是幸福的事情。

今上陛下近30年來的功績是眾所周知的事實,而他在④⑤兩部分著重闡述了平成15年(2003)和平成24年(2012)兩度接受外科手術,同時感到體力衰弱後的所思所慮。

其中,「對人們的信賴和敬愛」這一表述或許可謂是繼承了昭和21年(1949)元旦發表的「關於建設新日本之詔書」(也就是所謂的天皇的人間宣言)中「朕(昭和天皇)與爾等國民之紐帶依托相互信賴和敬愛而結成」這句話的精神。

信念堅定,不能接受自己是「無法履責的天皇」

⑥針對天皇趨於高齡化問題的應對方式,無限縮減國事行為及作為象徵天皇的行為或許很難。此外,雖說因天皇未成年或病重等無法發揮應有的作用時,可考慮設置代行天皇行為的攝政。但是,即使是這樣,天皇始終不能充分履行相應的職責,直到生命終結,其作為天皇的身分始終不會改變。

如果要考慮今後「針對天皇趨於高齡化問題的應對方式」,按照通常的思維,或許會選擇逐步縮減作為象徵的行為(讓其他皇族分擔),或者「設置代行天皇行為的攝政」。然而我們可以從陛下的話語中讀出這樣一些訊息:陛下認為如果無法親自履行所有職責,就稱不上「國民統一的象徵」,出於這一信念,他應該是認為不可能過度縮減公務活動,讓攝政代行所有職責更是不妥。

關於前一項,宮內廳「參照過去昭和天皇70歲以後實施的『公務及宮中祭祀調整』」,從陛下年滿75歲的平成21年(2009)1月開始,嘗試逐漸減輕其公務活動。但即便是在平成24年(2012)2月接受心臟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後,陛下依然表示「在公共活動方面,如何減輕負擔必須堅持公平原則(比如,如果不去尚未到訪的地方就會構成不公平)」,並沒有輕率地接受宮內廳的方案。

同時,關於後一項,作為設置攝政的條件而言,存在「天皇在精神或身體方面罹患重病,或遭遇重大事故,無法處理國事時,依皇室會議決議可設置攝政」(《皇室典範》第十六條)這一規定,所以不能以高齡為由設置攝政。

依照舊典範之規定,大正10年(1921)以後,皇太子裕仁殿下(昭和天皇)取代罹患重病的父皇成為了「攝政」。但大正天皇後來又活了5年,所以在一段時期內出現了高居皇位卻無所作為的天皇與受命代行所有大權的皇太子並存的狀態,據說皇太子作為攝政宮遭遇了不少尷尬。

知曉這段歷史的今上陛下在昭和63年(1988)9月父皇(87歲)病重之際,刻意沒有成為攝政,而是以臨時代行的身分度過了111天。考慮到這個先例,可以認為即便是天皇陷入典範上規定的「重病」狀態,無疑也不太可能設置攝政。但陛下認為像這樣「始終不能充分履行相應的職責,直到生命終結,其作為天皇的身分始終不會改變」是不行的(無法構成憲法上的象徵)。

天皇和皇族的職責

祭祀行為 天皇和皇族 大祭:天皇主持祭祀(皇族禮拜)小祭:掌典長主持祭祀(天皇禮拜)
國事行為 天皇獨立完成 憲法第六條(任命行政和司法部門長官)憲法第七條(公布法律和接受大使等)
公共行為 天皇和皇后 國內關係:特別出訪、功勳表彰、年初歌會等國際關係:海外訪問、歡迎國賓、慰問大使等
成年皇族 皇太子和太子妃・・・代行天皇和皇后職責、東宮的公務活動宮家皇族・・・參照皇太子和太子妃標準分擔公務

擔心終身在位制度引發社會停滯

⑦當天皇健康狀態嚴重不佳時,如以前曾出現的先例那樣,有可能導致社會停滯,甚至給國民的生活造成各種影響。而且作為至今為止的皇室慣例,天皇過世之後,連日舉行的隆重殯葬儀式將持續近兩個月,之後與喪葬有關的儀式會長達1年。這一系列儀式及與新時代相關的各種事項同時進行,與之相關的人們,尤其是天皇的家人難免將會處於非常艱難的狀況。難道不能避免這樣的事態嗎?這一想法也不時縈繞於心。

⑧正如開頭所說,根據憲法規定,天皇沒有參與國政之權能。這種情況下,此次在重新回顧我國悠久天皇歷史的同時,衷心祈願今後無論何時皇室都能與國民同在、攜手共築這個國家的未來,以及象徵天皇的職責永遠不會中斷、穩定持續下去,在此我講述了自身的想法。真誠希望能夠得到廣大國民的理解。

此次「講話」中最讓人驚訝的是陛下擔心天皇駕崩、皇太子登基(皇嗣繼承皇位)前後「社會出現停滯」的狀況,深入思考了今後能否盡量避免發生這種問題。

為方便讀者,我們在此簡單回顧一下昭和末期到平成初期的情況。先帝陛下於昭和62年(1988)9月接受了肝癌手術,身體狀況雖一度有所好轉,但次年9月19日晚上,先帝大量吐血,陷入了朝不保夕的危篤狀態。111天後的昭和64年(1989)1月7日早上,先帝駕崩,享壽87歲8個多月,皇太子殿下(55歲)於當日登基成為第125代天皇。同時頒布政令,宣布新年號為「平成」,8日起正式啟用。

新天皇登基和宣布新年號都是國家的喜事。但皇室成員卻要忍著深切的悲痛,從18日開始在吹上御所舉行12天親屬拜訣活動(告別儀式)。19日開始連續37天,在宮裏的殯宮通宵守靈,第49天的2月24日,參加在新宿御苑的葬場殿舉行的喪禮(作為皇室活動的葬場殿之儀和作為國家儀式的大喪之禮),還要參加在八王子陵地舉行的陵地之儀(入殮),天天都是殯葬活動。

此外,先帝駕崩之日起的1年內,皇室成員要服喪。不過,雖然皇室成員在第一階段的50天和第二階段的50天內必須嚴格服喪,但第三階段的剩餘265天被稱為「心喪」,可以懷著悲痛之心過平常的生活。

昭和天皇與病魔鬥爭期間,許多普通國民為了祈求天皇康復而盡力「自肅(主動克制自身行為和態度——譯註)」,服喪期間,社會上也始終處於自肅氛圍中。陛下擔心由於自己終身在位而引發同樣的事態,委婉地表達了希望開闢「生前退位」之路的意向。

著眼於高齡化社會現實,必須開闢「生前退位」之路

聽到這番「講話」,無疑許多國民都受到了深深的觸動。但正因為敬愛陛下,也會激發祈願他在位更長時間(最好是終身)的強烈情緒。另外,也有不少有識之士提出異議,認為如果高齡化導致象徵天皇難以親自履行職責,完全可以把那種身分立場交給年輕的皇嗣,所以不應該退位。

然而,陛下著眼的是將來,而不僅僅是現在。日本已經迎來超高齡化社會,這種趨勢今後無疑還將繼續加速。因此,恐怕陛下可能會像其叔父三笠宮殿下那樣活到100歲以上,那樣的話,現在的皇太子殿下將在80歲左右繼承皇位。那時,即使比皇太子年輕5歲的秋篠宮殿下按照修訂版《皇室典範》第八條成為「皇太弟」,如果兄君在位時間達到20年以上,那麼他在100歲左右才能即位(屆時,50歲左右的悠仁親王才能成為皇太子)。

冷靜地預想一下,這種情況或許真會在今後的超高齡化社會中成為現實。既然如此,我們就可以認為陛下覺得有必要在數年內開闢「生前退位」之路的「意向」真是高瞻遠矚。希望政府和國會認真理解,為實現陛下的意向,切實開展相關工作。

(2016年8月13日)

標題圖片:人們在電視前面觀看天皇陛下的視訊講話。2016年8月8日下午於東京都江東區某家電量販店(時事社)

皇室典範 日本國憲法 天皇 生前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