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蛻變,成為優秀外國人才所青睞的企業

社會

為了加強國際競爭力,以及在少子老齡化背景下確保優秀勞動力,日本國內對於外國人才的需求正在日益提升。然而,要想有效利用和留住外國人才,日本企業的意識改革勢在必行。

拿著低廉薪資做牛做馬

「日本企業的員工到底要工作到幾點?」

一位在上海市金融區工作的中國女性職員曾問過我這樣一個問題。她有一次加班到晚上11點,偶然看到了位於同一樓的日本某銀行辦公室內,許多日本人仍在默默工作,毫無將要回家的跡象。她的同事也曾看到過同一光景,所以她們那樣的年輕人更加強烈地認為「日本的銀行很恐怖」。

據「中國經濟與日本企業2016年白皮書」(中國日本商會發布)資料顯示,進入中國的日資企業為23,094家(截至2012年末),在華日企直接或間接僱用了超過1,000萬中國人。雖然接觸到日本企業文化的中國人不少,但他們絕非就接受了這種文化。

在上海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聲音。

「工作壓力太大!」

在中國日企裏工作的中國人幾乎人人都會這樣說。雖然工作上有壓力是正常的,但他們說這話時帶有「不要用那麼一點薪資就讓我們做牛做馬」的意味。有位在日資化工企業上班的31歲中國男性這樣說道——

「和本地小型民營公司相比,日企的待遇不算差,但這並不能讓人感到滿意。我想對公司說,請別再給我超過薪資水準的工作量了。」

順便提一句,上海近郊日企文書職位的薪資水準在4,000~2萬元(1元約合16日圓)之間,說起來好像上下浮動空間較大,但實際上大致都集中在6,000~8,000元這一帶。而且,這一薪資水準與本世紀頭5年相比幾乎沒有變化。21世紀以來,中國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日企的薪資金額還停留在15年前的水準。中國人在「待遇方面」眼光極為挑剔,「薪水低,不好休假,又難晉升」的日企在他們眼中是缺乏吸引力的。

「不執著於日企」

現在有超過67萬中國人在日本生活,其中不少人在工作時享受和日本員工同等的條件。但即便如此,似乎日本企業依然談不上「憑藉具有吸引力的條件吸引著中國人」。一位在航空公司工作的女性員工(35歲)這樣說道——

「不知不覺之間已經適應了職場環境,人際關係也還不錯。不過,一旦這種平衡被打破,我會毫不猶豫地回國。我並不執著於要在日企工作。」

上世紀90年代,一說起豐田、松下、索尼,那可都是中國人憧憬的日本品牌。一名就職於日本某一流製造企業的20多歲中國男性袒露心聲說——

「之前沒有想到日本公司是這樣一種垂直結構的社會。我和旁邊的部門從來沒有說過話。原本是衝著國際企業的名聲來的,結果發現和我根本沒有任何關係。因為要削減經費開支,所以只有科長和部長能去國外出差。目前我正在尋找下一份工作。」

積極錄用外國人才

2015年,亞洲各國赴日留學人數突破了20萬人。亞洲國家留學生占到了赴日留學生總數的90%以上,中國留學生又占到了其中的近半數,而近年來我們也看到越來越多緬甸人的身影。

一些日本企業積極錄用緬甸人,橫濱的ALPS技研(總公司位於神奈川縣橫濱市)便是這樣一家企業。

以設計公司的形式創立於1968年的該公司,始終秉持「在顧客身邊從事設計與開發」的理念,真正實踐了「技術人員派遣事業」。該公司最大的特點在於它不是單純地網羅人才進行登記後派遣出去,而是一旦發現人才就將其簽約為正式員工,然後再派遣出去。包括外國人工程師在內,這家企業現擁有大約3,000名員工。

緬甸人Aung Kyaw Phyoe今年36歲。已在ALPS工作了6年,目前在行銷推進部國際室負責緬甸事業推進事務。針對選擇日企就業的動機,他這樣說道——

「近年來,進入緬甸的中國和韓國等周邊國家企業日益增多,而我從來沒有聽說過關於日本人和日本企業的負面新聞。從孩童時代開始,我就一直嚮往在日企工作,能夠進入ALPS真是求之不得的機會。」

同時,當被問到為什麼一做就是6年,他表示「因為公司裏充滿了傳幫帶的良好氣氛,我也時常覺得自己『受到了重視』」。「學長照顧學弟」是該公司的一大特色。

Phyoe所屬的國際室半數員工都是外籍人才。他之所以被公司錄用,是因為在當地負責接待時展現出了「體貼他人」的秉性。該公司國際科科長本谷剛也強調「在用人方面沒有日本人和外國人之分。莫如說我們重視的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素養」。

專業從事打樁基礎工程的施工企業Omtecinc(總公司位於東京都豐島區)2016年春季錄用了越南人Nguyen Minh Hoang(29歲)作為後備幹部。一個背景原因在於日本政府正穩步推進基礎設施出口戰略。海外事業的成功與否,關鍵取決於自己公司培養出來的外國人才。

對於畢業於越南交通運輸大學高速公路設計專業的Hoang而言,被該公司錄用可謂是得償所願。因為他早在讀書時就「得知越南有一些借助日本ODA修建起來的橋樑,從那時起便很想學習日本先進的技術」。

在東京都內好幾個施工現場,Hoang已經挑起了技術指導的大樑。他用短短幾個月就迅速精進的日語吐露了自己的抱負——

「自己也擁有一些日本人不具備的經驗。什麼是施工現場的最佳做法?我將不斷去思考超越現狀的最佳方法。」

想從日本企業學到東西

也有一些中國人才真誠地希望從日本企業學到東西。GMO Brights Consulting株式會社(總公司位於東京都澀谷區)是一家專為智慧財產權遭受侵害的日本企業提供戰略性支持的企業。供職於該公司的上海人平安(28歲)在這個工作環境裏學到了很多東西。

平安表示在日本學到了很多智慧財產權相關知識

平安的工作是收到顧客的業務委託後,篩選出中國電商網站上的「可疑物件」,向顧客提供資訊。他回憶說——

「從學生時代開始,身在中國的我就很喜歡上網看動漫,來到日本以後,我明白了在中國理所當然的『一切免費』其實是有問題的。做了這份工作以後,我才了解智慧財產權是應該受到保護的。」

之後,平安拼命學習,考取了「智慧財產權管理工程師2級」資格。

儘管如此,回國後想要運用智慧財產權相關經驗再謀職業的他卻遭遇了困難。他說「中國不像日本,並沒有類似日本的專利代理人那樣針對智慧財產權的專業資格」。

雖然平安在日本積累的經驗未能對他在中國的職業生涯產生直接幫助,這一點有些令人感到遺憾,但深刻理解了「智慧財產權是什麼」的人才實現了成長,這一點的意義非同小可。

肯定日語能力以外的資質

位於東京南麻布的天普大學(主校位於美國賓州)日本校區65%的學生都是來自海外的留學生。身在日本學習,同時可以拿到美國的學位,這吸引了包括美國在內的許多國家的學生來到這所學校。選擇留在日本,希望塑造未來職業生涯的學生也越來越多。

不過,該校就業部工作人員澤健太郎表示「日本企業與外國留學生的相配依然面臨很多課題,目前來看仍處於發展階段」。據他說其中一個原因就在於企業要求「學生們必須具備相當於『日語能力測試1級』的較高日語水準」。

由於少子老齡化導致日本年輕人口不斷減少,日本政府希望在接收留學生的同時留住優秀的外國人才,於2008年推出了「30萬留學生計畫」。然而,有一道厚實的「語言屏障」橫亙在錄用方與應聘方之間,導致本該起主導作用的日本企業在錄用留學生問題上始終不積極。

於是今年11月,天普大學與上智大學邀請多家「不拘泥於日語能力測試1級水準的企業」,共同舉辦了一場英語招聘會。澤健太郎表示——

「提高留學生的日語能力是一個重要課題。對學生們的其他資質予以肯定,廣開大門,或許也是一個方案吧。」

成為外國人才所青睞的企業

有一種批評觀點認為「日本企業要找的是『擁有外國人的外表,內裏卻是日本人』的人」,我們必須傾聽這種聲音。回到德國的Anna Petrova(33歲)在日本獲得企業內定聘用時,曾接受過外部舉辦的新人培訓,他回憶道——

「當時的培訓讓我感到簡直就是『為了把我們改造成日本人』。雖然我也說服了自己,想著如果客戶是日本人,那也就只能如此了。」

Anna在日本生活期間最驚訝的是「無論什麼東西都被程式化了」。

「以前聽說日本企業普遍都喜歡條條框框,我非常吃驚。有時候我甚至感到有點惱火,本來還以為可以更自由一些。」

來自法國的André Guillaume(30歲)對「日本企業特有的『確認』手續」抱有疑問。他說「在日本企業裏需要多達兩三天時間來等待業務員、主管、部長、本部長,以及相關人員的確認」。

雖然這是日本特有的慎重,力求規避「萬一」的風險,但日本的這種「慎重」在中國等亞洲新興國家也不太受歡迎。最終日本企業會被貼上「決斷遲緩,錯失良機」的標籤。

據說,雖然日本文化在法國口碑很好,但法國人對日本企業的反應卻很一般。「日本企業給人一種『過度勞動』的強烈印象。即使有帶薪假,也很難像法國那樣可以連休,並且公司內部有一種讓人覺得難以開口請假的氣氛。」

對於不斷加快全球化步伐的日本企業,以及少子老齡化問題日益嚴峻的日本而言,無疑需要優秀的外國人才。然而,能否成為外國人才所青睞的日本企業,這是今後的課題。或許「忠言逆耳的外國人才」,更應該受到日本企業的歡迎。

(2016年12月5日)

標題圖片:2016年春季,施工企業Omtecinc錄用了越南人Nguyen Minh Hoang(圖片由筆者提供)

日本企業 留學 就業 外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