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柏青哥、老虎機大國」的日本來探討賭博成癮問題

社會

以遍佈全國的柏青哥、老虎機為代表,在日本到處都能「輕輕鬆鬆」地玩一把賭博。隨著解禁賭場行動的正式推進,自身也曾深受賭癮之苦的筆者指出,社會對賭博成癮缺乏認知,並存在應對措施滯後等問題。

3.6%的成人賭博成癮

日本獨特的大眾娛樂柏青哥、老虎機,其實是一種賭博,日本存在著一種不管在哪裡都能隨意輕鬆地賭一把的環境。而且,還有全國各地還舉辦賽馬、賽艇、賽自行車、賽車等公營賽事,在賽場外也能購買賽券投注。而現今使用網際網路直接投注,更是變得不管何時何地都可以通過智慧手機輕鬆參與賭博了。

2017年9月厚生勞動省發佈的調查結果顯示,日本人中,賭博終生患病率(曾被懷疑迄今處於賭癮狀態中的人),成人大概為3.6%,估計有320萬人。這和荷蘭(1.9%)、法國(1.2%)等外國罹患率為2%的資料相比,明顯過高。而且,據說在最近一年之內有0.8%的人(估計為70萬人)懷疑自己患有賭癮,在柏青哥、老虎機上的花銷最多,每月平均約為5.8萬日圓。

日本於2016年12月通過了《綜合型度假設施(IR)建設推進法案》(俗稱「賭場法案」),於是,賭博成癮相關問題驟然引起社會關注。本來,在推動賭博產業發展的同時,應該並行採取應對賭博成癮的措施,這在已開發國家是標準做法。而日本卻是在完全沒有採取任何應對賭博成癮措施的情況下,認可了如此之多的賭博產業。在這一點上,日本真是個極為罕見的國家。可以說,這才導致了賭博成癮的蔓延。

賭博成癮是「常見病」

我是祖父、父親、丈夫都患有賭博中毒症的「賭三代」之妻,我自己也曾賭博成癮。經常有人說我「為什麼就不能從父母身上吸取教訓呢?」我當然能夠理解人們的這種疑問,但是在像我們這樣的賭博中毒者或家屬當中,「賭三代」或「賭三代」之妻絕非罕見。當然,我們也深知「絕不能走父母那樣的老路」,但結果還是走上了相同的道路。「為什麼會這樣呢?」其實我們自己對這個問題最無法理解,對自己感到失望和憤怒。為何我們就這麼輕易重蹈了父母的錯誤?

回顧一下我自身的經歷。我母親很早就和嗜賭成性的父親離婚了,帶著我這個獨生女回了娘家。但是,老家的祖父是一個成天泡在柏青哥店裡的人,家庭成員之間關係不好,生活困頓。我是在一個連書包和中學生校服都買不起的家庭環境中長大的。

再加上祖父經常帶我真個外孫女上柏青哥店,導致我從幼稚園起就開始和柏青哥店結緣,從小就體驗到賭博的樂趣。另外,我的父母是在這樣的祖父下長大成人,自然而然地也都喜歡上了賭博。新年正月裡,親戚們聚集一堂,最大了快樂就是玩牌或打麻將。大家在心底裡都看不起祖父,認為「自己雖然賭博但有自制力,不會變成祖父那樣的賭徒」。我也曾是其中之一。

因為周圍的大人都喜歡賭博,我對於「玩賭博是很自然的事情」這種感覺所浸染,對賭博喪失了警戒心。我在這樣的生活環境中長大,遇到了喜歡賭博的丈夫,一起熱衷於賭博,於是也患上了賭癮。當然,在賭癮患者中,也有些人並無家庭因素的影響,只是被朋友教會了賭博,經常去嘗試,結果成了癮。把賭博成癮看成一種過敏反應,可能更容易理解。有些人對於賭博這種「過敏原」會產生特異反應。所以說,賭博成癮是一種常見的普通「疾病」。

實際上,不僅是賭博中毒的我們,社會整體都還沒有把賭博成癮當作一種「疾病」,既沒有普及有關這種疾病的正確知識,也沒有採取相關的預防和應對措施。

家人給「擦屁股」產生反效果

要想擺脫賭博成癮,家人的應對方法是關鍵。這種疾病代代相傳,有時候某個家人突然發病且「病入膏肓」,這些是什麼原因呢?要擺脫賭博成癮,最重要的,是「自己做事自己當,周圍的家人不要給他擦屁股」,也就是說要給當事人機會讓他親自面對問題、親自面對現實。但是,大家幾乎都不知道這種方法。如果家人幫忙解決了賭債等糾紛,當事人就失去了與賭博「訣別」的強烈動機。家人則為了籌集眼前的錢款而整日坐臥不安,在不知所措之中任憑歲月流逝。

我們夫妻倆經過10年艱苦掙扎,終於擺脫了賭博成癮的深淵。錢花光了,為還債把我們搞得精疲力盡,最終我們去了一家專科醫院接受治療,加入了由那些希望恢復正常的人們組成的自救小組。

最近,有研究顯示,賭博成癮的主要原因除了「環境」之外,還有「遺傳基因」的影響。

2014年,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研究團隊發表研究報告稱,「遺傳基因對於人們進行賭博或投資時的行為顯示了巨大作用」。據說,遺傳基因會左右腦內的多巴胺。我希望未來有關賭博成癮與遺傳基因之間關係的研究,能夠有助於研發出預防或治療方法。

日本幾乎沒有採取任何「應對賭博成癮措施」

日本的賭博成癮罹患率如此之高,其背景有以下三個因素。

第一,就是文章開頭提起的柏青哥、老虎機在日本大受歡迎。直到現在,日本全國還有大約1萬家柏青哥店。前面所說日本人賭博成癮,實際上約80%是迷上柏青哥和老虎機而不可自拔。猶如便利商店那麼方便,可隨時隨地隨意玩一把,而且誰也不會見怪。這是日本賭博的最大特徵。

第二點,就是「自我負責」和「恥感文化」。我們是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別給別人添麻煩」的教育環境下長大的。大家傾向認為,不應該向別人傾訴自己或自己家人的問題,沒有自制力是一件羞恥的事情,與其出醜,不如隱瞞才是上策,儘管這樣或許會很痛苦。

即使賭博中毒者中,有人鼓起勇氣去跟行政機關或者朋友諮詢,反而會被說「是父母、妻子缺乏愛心吧」「你們推心置腹地談一談如何」「不要那麼嬌縱自己」等,於是乎本人就變得更加走投無路了。

第三點,就是應對措施相較不足。這也涉及到前面所說造成賭博成癮的「自我責任」問題,雖然日本是「賭博大國」,卻完全沒有採取應對成癮的措施,有關應對措施由業界受益人承擔的討論也還未開展。在新加坡、美國等其他國家,至少採取了如下應對措施。

  • 確認年齡
  • 設定每天或每月進場次數或使用金額的上限
  • 針對賭博成癮這種疾病,開展相關的啟蒙宣傳活動
  • 在青少年中開展預防賭博的教育
  • 設立諮詢機構,培養支援人才
  • 實地調查和贊助相關研究
  • 限制相關廣告

而在日本,連年齡確認都做得很不徹底。2016年度千葉縣曾針對約5000名高中生實施問卷調查,結果有106人回答「曾經玩過賭博」。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在政府做出廢除賭場禁令決定,為賭場經營合法化鋪平道路的過程中,現存賭博活動的問題一一顯露出來。解禁賭場所必需的「IR實施法案」和應對賭博成癮基本法,將提交給2018年1月開始的通常國會審議。關於賭場本身的是是非非暫且不論,筆者希望借此機會,促成防止賭博成癮問題的有效措施的實施。這是我們這些曾經的賭博成癮者及其家人們的真誠心願。

(2017年11月27日)

標題圖片:玩柏青哥的人們(時事)

賭博 賭場 成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