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與英語(1):慢性英語教育改革導致的危機

社會

作為政府主導的「培養全球化人才」計劃的一環,面向2020年東京奧運帕運「培養學以致用的英語能力」的相關措施正在加速推進,並將為日本的中小學英語教育和大學入學考試帶來巨大變化。但是,這場改革的深層思路卻存在根本性問題。

關於「日本人的英語」,大致可以歸納為以下一些常見的說法:「全球化時代了不會英語可不行」「不過日本人的英語依然很蹩腳」「日本人之所以說不好英語,是因為學校裡教的全是文法和翻譯閱讀」「應該更多地教授如何說英語」。以會話為中心的英語教育改革已經實施了近30年,但上述詬病全然不見改變。本文將分析考察一下以「學以致用的英語」為目標反覆進行的英語教育改革及其結果所招致的危機現狀,希望對大家思考日本人學英語問題有所幫助。

政治主導的學校英語教育改革

日本公立國中國小教育的內容,是根據文部科學省頒布的《學習指導要領》確定的。《學習指導要領》大概每10年修訂一次。1989年頒布的《學習指導要領》,為英語教育制定的新目標,是「培養學生積極用外語溝通交流的態度」,新設了「口語交流」科目。當時的首相中曾根康弘召集的臨時教育審議會,在第二次報告(1986年)中提議徹底進行英語教育改革,而該《學習指導要領》中的相關內容便是受了這種影響,可以說是政治主導下教育改革的一環。

其後一直到今天,當時的文部省和現在的文部科學省,都以「學以致用的英語」為目標,多次實施改革。譬如,2003年制定的「培養『會英語的日本人』行動計劃」,推動為期5年的全面改革,內容包括對公立學校所有英語老師開展培訓,增加被稱為「ALT(助理語言教師)」的母語為英語的教師助手,在大學入學考試中增加聽力考試,將英語變成小學必修課,等等。

現行的《學習指導要領》,在小學5、6年級增加了每週一次的「外語(英語)活動」,希望學生通過唱英語歌曲或玩英文遊戲來熟悉英語,從而有助於升入國中後正式學習英語。而對高中則規定英語課「原則上以英語授課」,學校教學一線為此疲於應對。

而從2020年開始即將實施的新《學習指導要領》,則推出了可謂是登峰造極的一手。

2020年起會出現什麼變化?

新《學習指導要領》的要點,首先把小學階段實施的「外語(英語)活動」,從目前的5、6年級下調到3、4年級,5、6年級則直接增設英語課。而此前,由於目的是為了激發對英語的瞭解和興趣,所以並沒有提前開展中學英語教學,也沒有實際教授文字。但今後則會不同,既然成了正式教學科目,就會有通過了審定的教科書,當然會教文字,也會教簡單的文法,還要評定學習成績。小學生們通過4年的英語學習,需要記住600~700個英語單詞。

其次是國中,不能像以前那樣用日語教學,而要和高中一樣「原則上用英語」教英語課。要掌握的英語單詞量從目前的1200個增加到1600~1800個。

高中的教學內容要比目前難度更高,要掌握的單詞量也從目前的1800個最多增加到2500個。目前,國高中合計要學習掌握大約3000個單詞。而新《學習指導要領》要求,小學中學合計要掌握的單詞量增加到4000~5000個單詞。

在「培養全球化人才」政策下,草率推進的「大學入學考試改革」

2012年政府公佈了「全球化人才培養戰略」,特別強調要提高英語能力,這對英語教育帶來了很大影響。政府針對大學,從2014年開始實施「創建超級全球化大學支援項目」,其目的是「支持和完善那些致力於加強國際通用性和國際競爭力的大學的教育環境」。事實上,這導致各大學根據申報條件紛紛提高了學生TOEFL或TOEIC等考試成績的目標,那些未能入選的大學也鼓勵英語老師想辦法應對這些考試。以中小學為對象的英語教育政策,也在2013年以「適應全球化的英語教育改革實施計劃」的形式得到強化。

更重要的就是目前正在進行的大學入學考試改革。有觀點認為,如果考試不變,高中教學改革是不會有實效的。從這個觀點出發,2020年開始,要暫停現行的「中心考試(即「大學入學考試中心考試」)」,並以新的「大學入學統一考試」。國語和數學的大學入學考試雖已採用「記述型」考題,但在2017年實施的調查中發現,判卷給分不一致的情況相當多,也指出了很多問題——譬如在提高判分準確度基礎上,如何確保足夠的閱卷人員、閱卷所需時間、分數的調整、再次閱卷等等。

特別令人擔心的,是把英語大學入學考試委託給英語檢定考試或TOEFL等各種民間機構的改革。長久以來,「中心考試」的英語考試,是根據《學習指導要領》精心設計的,注重溝通能力的考察,但被認為存在只測試閱讀和聽力兩項技能的缺陷。因此,這次改革是以探討檢測4項技能(聽說讀寫)為前提的。但是,幾十萬人參加的大學入學統一考試要測試「會話能力」,實際上是極為困難的。以此為由,決定使用民間機構的考試。但是,民間考試並不與《學習指導要領》有連結,也不是以大學入學考試為目的開發的。這個決定完全無視了這一根本性問題。雖然當前會採取大學入學統一考試和民間考試並行的方式,但預定之後將完全轉向民間考試。

大學教育一線陷入混亂

身處教學第一線的老師和專家們指出,由於獲認定的7種民間考試的目的、內容、難易度、實施次數、考場和費用都各不相同,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譬如「難以確保公平」「高中英語教學變成了教授如何應對民間考試」等等。國立大學協會起初也明確表示擔心,東京大學則表明「不以民間考試作為合格判定的依據」的方針。但是,國立大學協會在2018年3月30日公佈了「大學入學統一考試框架下有關英語認定考試及記述型題目運用指導方針」。關於民間英語考試,該「指導方針」提出,「原則上,各所大學和院系根據各自方針,要使用以下兩種方法中的一種,或混合使用這兩種方法」,提供了以下兩個選項——①以高於一定標準的認定考試結果作為入學申請資格;②根據CEFR對照表,給新型考試的英語考試加分。

CEFR(歐洲語言教學與評估框架性共同標準),是歐洲委員會為了具體落實多語主義的外語教育理念而開發的一套評級標準。文部科學省對這一點棄之不問,試圖將其運用於日本大學入學考試,而將其用於換算民間考試分數的可行性和可靠性還有必要進行討論。

東京大學4月底也公佈了不同於以往的「選拔新生的想法」,表示「將在校內設立工作組討論具體運用辦法」。這等同於說,雖然民間考試存在的問題沒有完全得到解決,但權且用了再說。因而方針的轉變遭到來自校內外的廣泛批評。這樣的混亂,是由於引進民間考試的制度設計存在不合理而引發的。很多大學以及高中的相關人士對此抱有疑問和擔心,現狀非常嚴峻。如果顧及到考生的不安,那就不要拘泥於以2020年為期限開始實施,應該不急不躁地進行充分的討論。

多次英語教育改革毫無「成果」

那麼,30多年持續開展的英語教育改革究竟取得了什麼成果呢?

政府確定的2017年目標是:國3達到「英語檢定3級以上」、高3達到「英語檢定准2級以上」的學生人數比例為「50%」。但2017年文部科學省的英語教育實施狀況調查結果(2018年4月公佈)顯示,達成的比率分別是:國3為40.7%,高3為39.3%。這項調查中,即使沒有參加英語檢定考試,只要參加其他民間機構考試合格,或者老師判斷其「擁有同等程度的學力」,就可以認定為「及格」。因此暫且不論數值有多大程度的準確性,沒有達到預定目標這一點則是確定無疑的。

英語檢定考試的最高級別是1級,其次為準1級,然後是2級、準2級。準2級的水準,要求「能夠理解和使用日常生活所必需的英語」。3級要求「能夠理解和使用身邊的英語」。雖然「日常生活必需」和「身邊」的英語也是各種各樣的,但難度應該不高。而能夠達到這一水準的學生還不到一半,這就很難說改革取得了成功。

大學新生的英語能力最近徒然成為問題。有些大學新生的文法和詞彙等基礎能力太差,英語讀不懂,聽不明白,不會寫也不會說。有的大學實在看不下去,不得不給這些學生補習中學英語。

「溝通就是會話」的想法是錯誤的

當然,外語4大技能很重要。不過,要想會說,那麼就需要掌握最基本的文法,可以把英語組合成句,這與不懂比賽規則就無法進行體育比賽是一樣的道理。進一步說,使用英語所必需的文法和詞彙是通過「閱讀」培養起來的。閱讀能力是基礎,能聽能寫了之後,再運用這些能力就能「說話」和「交談」了。雖然像購物或吃飯這類簡單的會話,只要背下一些固定表達就多少能夠應付了,但如果想聽懂並理解對方的主張,還需要邏輯清晰、有說服力地表達出自己的意見看法,那就要求有扎實的英語能力。如果不會讀不會寫,那就無法進行有實際內涵的溝通。

閱讀是所有技能的出發點,是基礎。馬馬虎虎對待閱讀,以「溝通就是會話」的思路推進改革這件事情,從中學生的英語能力調查結果中,就明顯地反映出了深刻的問題,可以說已處於一種危機狀況了。

前面提過的「英語教育實施狀況調查」從2013年開始實施,現在是第5次了。如果是企業的話,很自然就要分析改革不能順利進行的原因,從而修正軌道方向。然而,日本的英語教育改革,雖然迄今沒有取得任何成果,2020年以後卻仍然還要在既有的改革路線上狂奔下去。

從90年代開始反覆推動的英語教育改革,已經到了需從根本上加以重新思考的時候了。

學習異國文化的外語教育

中小學12年,再加上大學的話就是16年。這漫長的16年,讓許多學生處在不會英語就會變成人生後段班的氛圍中飽受折磨,變得討厭英語也屬正常。有喜歡英語的學生,也有體育好的學生。學生們各式各樣是很自然的事情,這正表現了社會的多樣性。而且,英語溝通能力,並非簡單地僅靠民間考試分數就能判斷。有的日本人,雖然英語檢定考試分數低,但一直活躍在世界舞臺上。溝通是人的一種綜合能力,如果在自己的專業領域表現出眾,那麼他的英語能力也會自然跟進的。

英語不過是一種外語,即便不會,也不意味著你的人生就完蛋了。學習外語,就是去打開一扇異國文化之窗,瞭解不同的語言文化,這能讓我們的人生更加快樂,更加豐富多彩。事實上,英語是國際通用語言,所以可以認為它是一個通向世界的窗口。

我真心希望年輕人們可以更加坦然地面對日語之外的語言,為更好地理解他人,學習掌握好跨文化溝通交流的精髓。

(2018年5月21日)

標題圖片:PIXTA

文部科學省 大學 教育 英語 大学 英語 文科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