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品牌大米不斷問世,全球暖化也是一大原因

社會

日本人的主食「大米」的銷售競爭越來越激烈。在市場上佔有絕對優勢的「越光」大米,其霸主地位面臨著近年來不斷上市的新品牌大米的挑戰,群雄割據的時代正在形成。其背後的原因,既有日漸多樣化的消費者需求,也有全球暖化的影響。

新品牌大米不斷亮相,發展到795個品牌

超市或百貨公司出售的大米,袋子上都標記著產地和品牌的名字,比如「○○產越光」「○○產秋田小町」等,這樣的產品都是日本農林水產省認可的「產地品種品牌」。2018年生產的粳米「產地品種品牌」為795個,比前一年增加了42個,數量為過去10年之最,與10年前相比增加了5成。2018年產大米呈現出一種傾向,那就是除了長久以來的家庭用大米之外,很多新品牌也加入到大米的競爭市場,它們各有不同的用途,或是專門為餐飲業用來作壽司、超商便當的大門,或是考慮到健康的特殊大米等等。

日本的大米產地之所以大花力氣生產優質家庭用大米,是因為它們有望以高價位售出。2017年新上市的品種中,有些5公斤一袋的大米在東京大百貨公司的售價超過3000日圓,令那些口味挑剔的消費者大有垂涎欲滴之感。

日本最大的大米產地新潟縣去年推出了新品牌「新之助」,希望它能成為與主打產品「越光」不相上下的品牌大米。顆粒大,味道甘甜濃郁,以此為賣點,售價定為5公斤3780日圓。岩手縣產的「金色之風」大米,則突出了鬆軟的口感和甘甜的特點,售價也是5公斤3780日圓。加上岩手縣於2016年推出的新品種「銀河之滴」,今秋開始將打出「金」「銀」兩張牌來推介產地。「越光」大米發源地福井縣生產的「一譽」大米,特點是顆粒晶瑩剔透,口感細軟,售價為5公斤3520日圓。相較於東京的超市裡以5公斤2000日圓左右為主的各個品種的大米,可以看出這些品牌大米的定價是比較高的,但卻受到消費者好評,可算是旗開得勝了。

支撐品牌大米開發的品種改良

之所以能有如此多品牌的大米投入市場,要歸功於堅持不懈的品種改良,讓大米更好吃、抗病能力更強、更易於栽培。多年來一直反覆進行水稻交配試驗,直到找出符合消費者需求的理想變異品種,在這個過程中,有時會誕生出「明星」產品。

例如,1956年誕生的「越光」,便是這種品種開發的成果。事實上,「越光」非常容易感染一種水稻病「稻瘟病」,而且由於「身材」高,在結穗成熟期容易倒伏。在抗病能力和易於栽培這兩點上算不上優秀,但由於口感絕對好於其他品種而受到市場的好評,即便迄今已經種植了60多年,人氣依然不減當年,是西日本地區生產的最具代表性的大米品種。

上世紀90年代與「越光」平分人氣的曾經是日本東北部地區生產的「Sasanishiki」。該品牌1963年誕生於宮城縣,在東北地區廣泛種植。蒸出來的米飯顆粒亮澤,香氣芬馥,味道清爽,一直被認為和魚搭配最是美味,所以非常適合製作壽司。

但是,Sasanishiki的缺點是不耐寒,風雨之下易於倒伏,1993年出現的冷夏,讓東北大米產地的「Sasanishiki」陷入「全軍覆沒」的狀態。以此為契機,抗寒能力強的越光系列的新品種「一見鍾情」一氣得到普及,好吃易種的「一見鍾情」成為「Sasanishiki」的替代品種,在東北各縣擴大了種植面積,現在已發展成為僅次於「越光」的全國第二大米品牌。

全球氣候暖化對水稻造成不良影響

回顧水稻開發的歷程,我們可以看出大米品牌的命脈,在於抗寒能力的強弱,這是長期以來品種改良過程中一直重視的特徵之一。然而,受到近年來全球暖化的影響,「抗熱能力」逐漸變為了品種改良的焦點。

氣象廳2017年7月公佈的《氣候變動監測報告》顯示,2016年日本的平均氣溫,與1981年至1990年的10年平均氣溫相比,升高了0.9度,為1898年開始氣象監測以來的歷史最高紀錄。世界平均氣溫,從工業革命後上升了0.6度,可見日本全球暖化的步伐之迅速。

全球暖化給農作物帶來的影響也非同小可,農林水產省在2017年9月公佈的《受全球暖化影響的調查報告》中指出,很多農作物都開始出現品質下降、收成減少。

以水稻為例,稻殼中米粒生長期間,由於氣溫過高造成的品質下降,這種情況以西日本為中心,每年全國各地都時有發生。白色不透明的未熟粒、縱溝較深並有裂痕易碎的裂紋粒等明顯增加。這些症狀使大米的品質等級降低,而且米粒碎裂造成糙米加工損失過多,嚴重的時候還會影響大米的口味。

夏季氣溫在全國範圍內創歷史新高的2010年,各地一級大米比率下降成為一大問題,其中又以西日本地區為最,九州種植較多的「日之光」,一等品的比例明顯降低。酷暑的影響彌漫各地,根據農林水產省的調查,2016年產的水稻,由於高溫災害,致使全國超過半數的27都道府縣均報告稱有白未熟粒發生;此外,害蟲的活動愈發活躍,蟲災嚴重。

受全球暖化的影響,農林水產省預測,最適合栽培農作物的地區將會北上,水稻在東北地區以南欠收,在北海道則出現增收。以前,積雪時間長,夏季也比較涼爽的北海道被認為不適合種植水稻,所以北海道大米的市場評價並不高。但是,通過長期不懈的品種改良,全球暖化在北海道反而起到了積極作用,這10年中接連不斷地誕生出熱銷品牌。如今,北海道已成為品質與產量齊頭並進的大米產地。

向耐高溫品種轉變

東北地區以南的水稻農戶為確保稻米品質,在管理上動腦筋想辦法,比如澆水時間選擇在水溫較低的夜間,推進水稻向耐高溫品種更新換代等等。

相比固有品種水稻,人們高度期望耐高溫品種能夠減少產生白濁的未熟粒和不飽滿顆粒的比率,2016年全國共種植耐高溫品種水稻9萬1400公頃,比10年前增加了1.4倍。水稻新品種的開發也一直沒有間斷,栽培品種已從2010年的13種增加到了2016年的27種。

2018年亮相的新品牌大米,都兼備耐高溫的特性。例如,富山縣獨自開發的「富富富」,交配了耐高溫抗病蟲害和不易倒伏的水稻品種,香甜細軟。高知縣開發的「美戀美人」,香甜且耐高溫,是7月就可以收穫的極早熟品種,所以還具有在全國搶先上市新米的優勢。

餐飲業使用的大米中,宇都宮大學開發的「Yudai21」令人關注。即使是冷飯也照舊好吃,用微波爐加熱,就變得像剛蒸出來那樣細軟,因此,大型連鎖超商都決定選用它來製作飯團及便當。

由於開發方和生產方的共同努力,「更加好吃」的大米越來越多。近年,為了配合生雞蛋拌飯、炒飯、咖喱飯等不同吃飯,小包裝大米登場,在銷售的多樣化方面也下了不少工夫。從眾多品牌中選出自己喜歡的大米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建議你可以在購買大米時,去那種有精通大米、即擁有「大米專家」資格的人常駐的米店,向他們好好討教一番。

越光 大米 全球暖化 品種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