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電影的未來

電影《飛吧! Dakota》——67年前的「佳話」,日英的「情誼」

文化 生活

正值日英交流400週年的2013年,二戰結束5個月後發生的一件鮮為人知的故事,被改編拍攝成了電影。這就是油谷誠至導演並由比嘉愛未首次擔綱主演的《飛吧!Dakota》。

©《飛吧! Dakota》攝影製作委員會

電影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講述了一架迫降在新潟縣佐渡島貧寒村落中的英軍運輸機——暱稱「Dakota」,如何在村民的通力協助下平安返航的故事,反映出佐渡島民和英軍士兵的「情誼」和「新生」。影片攝影製作花費了3年的時間,其間經歷了種種迂迴曲折,約3,000島民扮演臨時演員、進行後方支援等,給了攝影製作組以不遺餘力的協助。可以說這是一部沒有佐渡島民的參與就無法完成的「佐渡人」的電影。

但是,為什麼在今日將這個故事搬上銀幕呢?

「佐渡人」精神救助了英軍運輸機

©《飛吧! Dakota》攝影製作委員會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僅5個月後的1946年1月14日,英軍運輸機「Dakota」迫降在了佐渡島上的一個小村落(佐渡郡高千村)。曾經是敵國的英軍飛機不期而至,令島民不知所措,充滿了困惑與不安。

但是,佐渡島自古就是一個流放地,從順德天皇、日蓮上人(十三世紀日本的僧侶——譯註)到流人(江戸時代對犯人的稱呼)都是流放到這裏的。這樣的歷史形成了當地的一種風氣,即島民們都將幫助受難者,作為『佐渡人』的精神。他們全村出動,幫助援救「Dakota」。當時,為了免遭名為「nota」的強烈暴風襲擊,島民們用繩索將運輸機拖離海岸,此後花費40天時間,在海岸上用石頭鋪設了一條長500m的跑道,成功地使「Dakota」安全地重新起飛。

很多一起幫助修建飛機跑道的7、80歲的村民,現在仍然生活在迫降現場附近。儘管如此,這段佳話為什麼至今不為人知呢?這裏存在各種因素,比如,事情發生在二戰剛剛結束後的混亂時期、迫降的「Dakota」和佐渡的日本兵之間的不可思議的命運等。

在泰國找到「Dakota」

©《飛吧! Dakota》攝影製作委員會

迫降的英軍運輸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是被稱為「Sister Ann」的要人專用飛機。作為盟軍東南亞戰區總司令在緬甸擊敗日軍、被稱為「緬甸的蒙巴頓」的路易斯•蒙巴頓伯爵,就曾經以這架飛機為專機。

當然,迫降時飛機裏面乘坐的不是蒙巴頓伯爵,是前去參加在東京舉行的同盟國會議的英國駐上海總領事。據說運輸機在海岸回彈了三次,險些衝撞在附近的暗礁上,因機翼掛在了捕魚用的延繩上而倖免於難。

二戰後駐日盟軍總司令麥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乘坐道格拉斯飛行器公司的軍用運輸機DC-3走下厚木海軍機場,「Dakota」的機型就是該機的改良型C-47。現在,那架迫降飛機的所有者為美國人,它被保存在佛羅里達州的埃文帕克機場(Avon Park Executive Airport)的機庫裏。由於為私人所有,所以未能在電影攝影製作中實際使用。

為此,攝影製作人員尋遍世界,終於在泰國找到了同樣的「Dakota」,並將它分解運到了佐渡,在拍攝中派上了大用場。全長20m、兩翼30m、重6t的機身,實為壯觀。現在,「Dakota」仍然放在佐渡素濱海岸的拍攝現場,計劃不久之後將歸日本的飛機製造廠商所有。

佳話背後的悲劇

這段佳話之所以60多年沒人提及,是有各種原因的。

生於佐渡、在該片中擔任製作的渡邊啟嗣(32歲)說,這是因為飛機迫降時,日本兵幾乎還都沒有​​從國外戰場上回來,島上留下的全是老年人、兒童和婦女。戰後,幾乎沒人講述這件事情。

另一個原因,渡邊解釋說,是當時從佐渡徵兵且戰死於緬甸戰場的人很多。如果當時從緬甸歸來的日本兵在迫降現場的話,有可能會和英國士兵發生衝突。

實際上,在電影裏有這樣一個重要場面:男主角窪田正孝扮演的畢業於海軍軍校的木村健一,滿懷一腔仇恨,決意要放火燒掉「Dakota」。其理由無非是因為聽到了親友戰死於緬甸戰場的消息,同時知道了緬甸戰場上英軍要人的專用機正是這架「Dakota」。

「Dakota」運輸機前的渡邊啟嗣(佐渡島素濱海岸)

而且,英國士兵們在滯留島上的40天中投宿在高千村的「服部旅館」,該旅館老闆還是高千村的村長。比嘉愛未扮演的女主角森本千代子的原型,是「服部旅館」老闆的三女兒梶井千代子。她現在87歲了,據說依然很健朗。

但渡邊說,當初在請求服部旅館的梶井等親屬協助拍攝時,他們回話說:「長子一方因有部下死於戰場,所以不大願意做。」戰爭難以簡單地從記憶中抹去,但後來他們還是對攝影製作工作給予了大力支持。

當時為了能使「Dakota」重新順利起飛,由新潟的美軍基地派去了一位英裔美國維修員,他的兒子於3年前訪問了佐渡,並向有關人員表示,他的父親臨終時說,當時在佐渡受到很好的照顧,你一定要去一次佐渡。於是,這段佳話才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千辛萬苦製作仿造石頭

影片中使用的石頭,是用報紙做成的

2012年2月至13年1月,攝影製作組毅然在佐渡島進行了全片的外景拍攝,在攝影製作中歷經迂迴曲折。製作費只有大約2億日圓。攝影時大家都自己帶飯,住在外景地附近廉價包租的工廠宿舍裏,製作人員還四處奔忙,收集當時使用的道具、衣物等。

特別是在海岸鋪設跑道時所用的石頭,由於佐渡島的海岸幾乎都是國家認定的公園,附近河川的石頭不能動用,因此決定將報紙化為粘土狀後仿製。在近郊的兒童、學生、村裏的女性等幫助下完成了所需的1萬5千個石塊的製作,但是,烘乾濕報紙塊是一項極其艱難的工作。渡邊說,他們進行的多次反覆嘗試,最後,借來了附近種植香菇的農戶使用的乾燥機,設法烘乾仿造石塊,總算沒有耽誤攝影。

可是,攝影用的仿造石塊在海岸上擺設好之後,偏偏遇到天公不作美,海浪三次把那些珍貴的石頭捲走。據說當那些幫忙作石頭的人問起「怎麼樣」時,劇組人員都不忍心說「沖走了」,心裏非常難過。

為日英新的交流啟航

©《飛吧! Dakota》攝影製作委員會

以村民為中心,島內外300多臨時演員參加了影片的高潮戲——「Dakota」起飛場景的拍攝。參與的此次攝影工作的臨時演員、後勤工作人員、幫助製作仿造石頭的人員等共達約3,000人。可以說這是一部在佐渡全島通力協作下完成的彰顯了「佐渡人」精神的影片。有關人員指出,如同「Dakota」迫降時一樣,沒有那些無名的婦女們的合作,就不會有這部電影的誕生,它成為無愧於紀念日英交流400年的感人之作。

這個故事的舞臺高千村也是劇作家木下順二的代表作之一《夕鶴》的舞臺。因此,據說最初電影還有一個副標題「飛落的夕鶴,你是如何重新展翅天空的」。

這部講述了一個奇蹟的影片,演員陣容充滿了個性。他們有扮演主角的比嘉愛未、扮演村長的名演員柄本明以及Bengaru、芳本美代子等。《飛吧! Dakota》正可謂反映了超越戰爭恩仇的日英兩國,在開啟新的交流中令人動容的一幕。

採訪、編輯、撰文:原野城治(Nippon Communications Foundation理事長)

標題圖片:©《飛吧! Dakota》攝影製作委員會

第二次世界大戰 日英交流400週年 佐渡島 新潟 Dakota 二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