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蘭文化在日本

皈依伊斯蘭教的日本人

社會 文化 生活

伊斯蘭教往往被人認為是「遠隔沙漠的宗教」。但是,現今的世界,是每4個人中就有一個穆斯林的時代。我們請供職於東京清真寺的下山茂先生談了他皈依伊斯蘭教的原委以及日本國內伊斯蘭教的現狀。

下山茂 SHIMOYAMA Shigeru

供職於東京清真寺土耳其文化中心。1949年生於岡山縣。1969年考入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系。在校期間,參加了早稻田大學第二次尼羅河全流域考察隊,前往非洲的蘇丹。在長達1年的逗留中,輾轉於穆斯林當地的村落。回國後,在出版社任職並參與了日本伊斯蘭教中心的創設工作。從事編輯出版的有關伊斯蘭教圖書,有《色蘭》(As-Salāmu,伊斯蘭教的綜合雜誌)、《伊斯蘭教入門系列》(禮拜、施捨、齋戒、朝聖等)、《瓦合甫(Waqf)——傳統與「作品」》、《了解穆斯林》等。

日本人中,信仰伊斯蘭教的穆斯林在總人口中不足1%,是非常少的。對日本人來說,伊斯蘭教是個遙遠的存在,對宗教本身也沒有充分的認識。日本最大的清真寺「東京清真寺」(東京澀谷區代代木上原)的下山茂先生,是日本人中為數不多的一位穆斯林。

對伊斯蘭教的偏見

下山先生雖然強調:「現今的世界,已是每四個人中就有一個穆斯林的時代」,但儘管如此,為什麼伊斯蘭教對於日本是一個遙遠的存在呢?

「日本明治時期(1868年-1912年)以後,以歐州作為近代化的目標,從德國、英國、法國吸取了民法、刑法、商法,建立起了一個近代國家。其間,包括伊斯蘭教各國在內的歐州之外的價值觀,統統地被忽略了。

而且,歐州人略帶偏見的伊斯蘭教觀點,比如「可蘭經與劍」(惡意闡釋伊斯蘭教具有攻擊性時的說法,意為「或改信伊斯蘭教或死亡」、「非信仰即戰爭」——譯註)」傳入日本,因此伊斯蘭教的真意沒有為人們所理解。加上近年發生的9.11恐怖襲擊事件(2011年)等,受到傳媒報道的影響,給人以「伊斯蘭教很可怕」的印象,這就是現狀。」

亞洲最美的清真寺「東京清真寺」(右,照片提供:東京清真寺)

 

作為世界宗教的普遍性

在世界的歷史中,每個國家和地區都誕生過各種各樣的宗教。而如今,從信徒人數上也可以看出,伊斯蘭教已經發展為僅次於基督教的世界第二大宗教。

「穆斯林的人口,在世界上有15億之多。對許多日本人來說,伊斯蘭教難以理解,往往被認為是「不能吃豬肉」、「蓄鬍鬚」、「齋戒(*1)等戒律嚴格可怕的宗教」。但是,如果是教義缺乏「普遍性」的宗教,那麼它就不會發展成為在全世界擁有信徒的宗教。數字告訴我們,伊斯蘭教是不折不扣的普世宗教。」

那麼,伊斯蘭教的普遍性是什麼呢?

「大家都熟知基督教的普遍性,極端地說,那就是「愛」,也就是無償的愛。但是,伊斯蘭教的普遍性幾乎不為人所知。它是「平等」。伊斯蘭教不以膚色、民族(國家)、語言、血統、階層來劃分人類的優劣。如果說有優劣之分,那只存在於每個人的畏神之心和敬神之念當中。」

伊斯蘭教的聖典《可蘭經》,裏面收錄的是真主的言辭,必須珍惜愛護

 

(*1) ^ 伊斯蘭教曆的9月(Ramadan齋月),在約一個月的時間裏,伊斯蘭教徒每天從黎明至日落,須齋戒一切飲食。通過克制私慾提高耐力,同時,體會窮人飢餓之苦,萌發惻隱之心,以資濟貧、行善。這是感謝真主之恩的一個月。

「真主面前人人平等」

在非洲旅行時的下山先生和村民們(照片提供:下山茂)

聽說在東京清真寺皈依伊斯蘭教的日本人每個月有5人左右。在這次採訪中,也幾乎沒有看到作為穆斯林來此禮拜的日本人。現狀是伊斯蘭教的日本信徒極少,下山先生為什麼做了穆斯林呢?

「大學生時,我乘橡皮艇遊覽了非洲的尼羅河,並逗留在當地的村落裏。每到一處,雖然不能完全用語言溝通,但每個村落幾乎都會有求必應,爽快地為我提供床鋪。從人種上說,他們是黑人,但信仰伊斯蘭教。我當時非常感激他們的款待,後來得知這些都是伊斯蘭的教誨,深感吃驚。

那時的體驗造就了今天的自己。坦率地說,成為穆斯林之前,我不大相信神明的存在。但是,因為皈依了伊斯蘭教,成為了「伊斯蘭大家庭」的成員,無論是黑皮膚、黃皮膚還是白皮膚,大家都像兄弟一樣,並排在一起禮拜。我感到那實在是太美妙好了。」

清真寺不僅僅屬於人類。作為世上所有生物平等的一種象徵,禮拜堂的外牆上設置了五個人工鳥巢

禮拜時,人們必須排排成行地祈禱,這是基於伊斯蘭教中在真主面前人人「平等」的精神。另外,有關「正義」的教誨,意味著即便那是自己所需要的,也應該讓給比自己更需要的人,就是將自己從自我中心的意識中解脫出來。(*2)這種伊斯蘭的教誨深深地打動了山下先生的心靈。

表現「無限」和「完全」的六角形幾何圖案,它在東京清真寺中隨處可見

「伊斯蘭教這一宗教,極力規勸善行和分享。從14世紀至16世紀的鄂圖曼帝國時期,依據將多餘的財富歸還(捐獻)給社會這種伊斯蘭教的理念,社會的剩餘資金通過經濟活動,相對來說轉化為了社會資本。它是通過「瓦合甫(Waqf)」來具體實施的。所謂「瓦合甫」,是相當於今天NGO、NPO這樣的組織,它們用收集的捐款,為貧困者建立了醫院、學校等社會公益設施。以清真寺為中心,周圍建有伊斯蘭學校、醫院、集市、為窮人免費供餐的食堂,形成一個多功能的城市中心。蘇丹(類似總督的官職——譯註)、官吏、市民們都把剩餘的金錢,用在了消除社會差距上。」

(*2) ^ 摘自《瓦合甫(Waqf)——傳統與「作品」》(Nazif Öztür著,東京・土耳其清真寺事務所,2010年)

對旅行者的款待之心

據下山先生介紹,東京清真寺在印尼、馬來西亞等東南亞的伊斯蘭教信徒中間,是與京都、富士山、迪士尼樂園齊名的觀光名勝,還被排進了旅行團的景點中。正因為如此,下山特別強調了盛情接待東南亞遊客的重要性。

「今後,來訪日本的東南亞穆斯林旅行團會還會增多。但是,提供清真食品(*3)的餐廳、禮拜設施完備的飯店等還很缺乏。日本以「盛情款待旅行者」而知名,但我感到對伊斯蘭教徒的理解和款待之心還遠遠不夠。」

(*3) ^ 清真食品(Halal),指遵伊斯蘭教法所生產的產品、食品。例如,肉類等須在監督員的管理下,經過衛生、清潔的工廠或設施的加工處理,才能獲得清真食品認證。可蘭經的說教中也講道,非真主之名下所屠宰處理的肉類不得食用。

理解伊斯蘭的捷徑——人與人的溝通

今後接觸穆斯林的機會將越來越頻繁,那麼,日本人怎樣才能更好地理解伊斯蘭教呢?

「要邁向一個新的世界,須從接觸人開始。我認為正是「與人的溝通」,才會給我們走進新世界的勇氣。我本人也是如此。在我猶豫是否皈依伊斯蘭教時,正是因為接觸了在東京大學農學系攻讀博士的伊拉克留學生,了解了他們的為人,才促使我下了決心。

許多教徒前來參加星期五的集體禮拜(照片提供:東京清真寺)

決不是他勸我入教,是他的人格魅力,也就是伊斯蘭教徒的寬容和情同手足的友愛,深深吸引了我。

伊斯蘭教是一種生活方式,是伊斯蘭教徒生活的全部。你可以從日常生活的一點一滴中對它產生興趣,從人與人的交流中去感受伊斯蘭教。僅僅把來清真寺當作鑑賞藝術也可以——「清真寺這麼美啊」,你不妨用這種方式開始了解伊斯蘭教。

從人與人的溝通上來說,當遇見伊斯蘭教徒時,你不妨伸出手來,和他們打一聲招呼說:「願真主賜你平安(assalamu alaikum)」。即便是不認識的人,聽了這句問候,也會感到非常舒心的。剛才,我就是這樣向來自印度喀什米爾地區的一家人打招呼的,他們的臉上露出了親切的笑容。」

在結束採訪時,下山先生是這樣說的:

「正因為在非洲有過常人無法體驗的經歷,所以才能做一些非我不能的事情。伊斯蘭教在日本受到誤解,我希望把伊斯蘭教的真諦傳達給更多的日本人。」

採訪協作:東京清真寺 土耳其文化中心
攝影:KODERAKEI

東京 伊斯蘭 阿拉伯文書法 穆斯林 宗教 土耳其 阿拉伯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