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響在廣島長崎的安魂曲

戰後70週年,原子彈轟炸地「長崎」的今天

社會 文化

「1945年8月9日,上午11時2分」,長崎遭受原子彈轟炸。從美軍向長崎投下原子彈,至今已經過去了70年。整個戰國時代到江戶時代初期,長崎曾是日本向西歐、中國、朝鮮等外國開放的唯一「窗口」。長崎遭到核武器攻擊時,距離1571年第一艘葡萄牙商船來到長崎正好過去了374年。當時,美軍轟炸機投擲的原子彈在距離長崎站西北方向約2.5km的浦上盆地上空爆炸,死傷者不計其數。這是美軍繼8月6日在廣島投下原子彈後第2次投下原子彈。如今,遭受原子彈轟炸的「廣島」和「長崎」儼然已經作為人類背負的「負遺產」而存在,成為人們「祈求和平」的祈願之地。在二戰結束70週年這個有著重要轉折意義的年分,筆者採訪了長崎市的「長崎原子彈博物館」以及位於原子彈爆炸核心區域附近的「浦上天主堂」等地。

原子彈爆炸倖存者183,000人,平均年齡首次超過80歲

根據厚生勞動省2015年7月公布的日本全國「持有原子彈爆炸倖存者健康保健手冊人數」的統計數據,截至2015年3月末,倖存者總數為183,519人,與上一年同期相比減少了9,200人。倖存者的平均年齡也達到了80.13歲,且首次超過80歲。與此同時,在一年內去世的人數也達到了過去最高紀錄。原子彈爆炸的倖存者,長崎是47,863人,廣島是83,367人。

爆炸中心地點「和平公園」周邊500m的地區,隨著原子彈的爆炸成為了真空地帶,這個區域裏的人幾乎全部遇難。然而,仍然有一位倖存者頑強地活了下來,現在年事已高,在千葉縣生活。

「長崎原子彈博物館」(長崎市平野町)核爆繼承科的刈茅謙先生強調說:「原子彈爆炸倖存者的年齡越來越大,不久的將來,他們都會去世。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怎樣把遭受轟炸這一事實真相傳承下去,就成為了一個重要的課題。」在二戰結束70週年之際,關於原子彈轟炸的記憶正逐漸被世人所淡忘——這個問題正是廣島和長崎都必須面對的沉重現實。

由於小倉天氣惡劣,便投在了長崎

那麼,人們不應忘卻的事實究竟是什麼呢?

投放在長崎的原子彈「Fat Man」。這枚原子彈使用了鈽239,鈽被放置在空心的球狀炸藥內,利用炸藥爆發時產生的強大壓力擠壓中心部的鈽,從而引發核分裂

1945年8月,美國為了終結第二次世界大戰,將廣島、小倉、長崎、新潟作為投放原子彈的候選地區,並於8月6日向廣島投下了首枚鈾彈。2天之後的8月8日,在蘇聯對日本宣戰的同時,美國政府向美國陸軍駐關島第20航空隊司令部下達命令:將「小倉作為第1目標,長崎作為第2目標」,於8月9日投下第2顆原子彈。

裝載著鈽彈「Fat Man」的B29轟炸機「博克斯卡號(Bockscar)」於9日凌晨3點之前從天寧島(Tinian,馬里亞納群島)起飛奔赴小倉。然而,由於小倉上空瀰漫著燃燒彈造成的煙霧,再加上多雲天氣導致雲層太厚,無法投放原子彈,便將投放地改為了長崎。

國立長崎追悼原子彈死難者和平祈念館的智多正信館長說,「當時也有人提出『不要投放,直接返航』的意見,可是飛機上裝載了4t重的原子彈,這樣一來肯定是沒法回到基地了,所以就把原子彈投在了長崎。轟炸機的燃料也所剩無幾,最後沒能回到天寧島,而是降落到沖繩去了。」不僅如此,由於受到風力的影響,原子彈大大偏離了既定目標——三菱製鋼所和三菱兵器製作所等軍需工業群,落在了隱居避世的天主教徒(Kakure Kirishitan)(*1)的聖地——浦上天主堂附近,導致浦上地區周邊12,000名天主教信徒中的約8,500人死亡,周邊一帶成為人間煉獄。

(*1) ^ 1549年天主教傳入日本之後,一度在日本得到廣泛傳播。後1614年德川家康頒布禁教令,信徒們不得不表面上裝作是佛教徒,暗地裏秘密信仰天主教。經過200多年的發展,這些秘密信徒逐漸拋棄了原來的天主教教義,而是將天主教與佛教、神道以及本地民俗信仰相結合,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宗教信仰。即便在1837年禁教令解除之後,他們仍然保持和傳承著自己獨特的信仰。這部分人被稱為「隱居避世的天主教徒」——譯註。

核爆致使62%的長崎市民傷亡

國立長崎追悼原子彈死難者和平祈念館地下2樓「追悼空間」裏的12根玻璃柱和存放著核爆死難者名簿的架子

根據長崎市原子彈爆炸資料保存委員會提供的數據,長崎的受害人數(截至1945年12月)為,死者73,884人,其中65%為老人、孩子和婦女,受傷人數達到了74,909人。當時長崎市的人口約為24萬人,也就是說,大約62%的市民在原子彈爆炸中死亡或受傷。

原子彈博物館旁邊的和平祈念館裏收藏著每年去世的人的名簿。截至2014年年底,共收集了167冊名簿總計165,425人的名字。名簿架前方250m處,就是原子彈投放中心地區。地表部分放置著一個水盤,水盤裏盛滿了水,這曾是遇難者拼命渴求的東西。閱覽室裏保存著倖存者的手寫資料(36,400份),來訪者可以在室內閱覽。遺憾的是,出於對個人隱私的保護,這些資料並沒有在網上公開,不過那些手記實在是鮮活生動。據說評論家立花隆先生一直強烈請求公開這些資料。

遭受原子彈轟炸的外國人中,大約有12,000~13,000名朝鮮人、650名中國人,以及大約200名其他國家的外國人死亡,不過正確人數尚未統計出來。

聽到核爆受害經歷後,美國大使甘迺迪亦為之動容

在如此悲慘的現實下,為了祈求永久和平,長崎市人民於1955年建立了「長崎國際文化會館」。後來,由於該會館設備老舊,為了加強其展示功能,於1996年將其改建為「長崎原子彈博物館」,並於今年迎來了建館20週年。這座建築面積約7,950m2、地上2樓、地下2樓的建築物已經成為了長崎市的標誌性設施。

2014年度(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訪問博物館的人大約有671,900人。其中英語圈國家有59,000人,韓國人有26,000人,中國人有25,000人。

各國政要也常常訪問長崎。2015年4月,擔任《核不擴散條約》(NPT)審議大會主席的阿爾及利亞外交官塔烏斯·費魯基訪問了長崎。美國駐日大使甘迺迪也在2014年4月首次訪問長崎,參觀了長崎原子彈博物館。在傾聽了核爆受害者的親身經歷後,甘迺迪大使表示「內心受到極大的震撼。我願意盡一切可能為各位提供援助」,還表示「歐巴馬總統也正在為實現核裁軍而努力」。

長崎市已經正式邀請歐巴馬總統訪問長崎,並且強烈希望中國、韓國等鄰近各國的首腦能夠前來訪問。然而,由於種種原因,美國總統的長崎訪問至今仍未實現。在2015年5月聯合國總部召開的NPT審議大會上,岸田文雄外相提議的草案中有呼籲「全球領袖訪問廣島、長崎」的內容,然而由於中國等國家的反對,這部分文字或將被刪去。雖說這是受到日中在歷史認識問題上產生爭議的影響,但是無疑加劇了核爆受害者的困惑和失望情緒。

隱居避世天主教徒的聖地「浦上天主堂」遭受核爆直接襲擊

現在的浦上天主堂。1959年重建,教堂前安放著被核爆損毀的聖母瑪利亞像

原子彈博物館展示的資料中,被原子彈炸成廢墟的浦上天主堂的復原模型是最重要的展品之一。這件展品復原了在那場劫難中免於崩塌的高達11m的教堂南側牆壁。那裏還放置著被爆炸衝擊波嚴重損毀的聖母瑪利亞像等。

浦上地區的隱居避世天主教徒,經歷了江戶時代長達250年左右的鎮壓和迫害天主教團體的歷史,在忍辱負重兩個半世紀之後,他們用30年的時間,從1895年到1925年,建成了當時東洋首屈一指的紅磚結構大教堂「浦上天主堂」。然而,建成20年後,由於教堂位於核爆中心區域東北方向500m處,教堂的圓頂鐘樓就被原子彈爆炸產生的氣浪捲走並徹底毀壞了。

二戰結束後,人們曾經討論過要不要重建浦上天主堂。由於當年是信徒們一起買下了曾經鎮壓過隱居天主教徒的村長的土地,在那片土地上興建了天主堂,所以天主教信徒們希望能夠在保留遺跡的前提下進行重建。另一方面,也有人主張應該儘早消除關於核爆的可怕記憶,建造全新的天主堂。

廣島有「原子彈爆炸圓頂屋」,長崎為何沒有?

最終,長崎市於1959年重建了一座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大教堂。浦上天主堂的殘骸沒有保留在原址,而是被放在了博物館裏展示。然而,50年之後(2009年)出版的一本關於浦上天主堂核爆廢墟被摧毀的書,卻令浦上的人們困惑不已。這本書的名字是《長崎消失的另一個「原子彈爆炸圓頂屋」》(高橋毅著,平凡社)。

簡言之,這本書認為,廣島的原子彈爆炸圓頂屋被保存了下來,但是由於浦上天主堂是日本天主教信徒的「聖地」,所以根據美國的意圖破壞掉以後又重新建造了新的。

據說在原子彈爆炸後,長崎市原子彈爆炸資料保存委員會曾經提議應該保留天主堂廢墟。但是,由於美國明尼蘇達州聖保羅市主動提出要和長崎市結成友好城市,時任長崎市市長田川務1955年訪美歸來後,就修改了方針,決定重建浦上天主堂。與此同時,美國國內也開始為重建浦上天主堂開展活動,籌集援助資金。

國立長崎追悼原子彈死難者和平祈念館的知多館長毫不諱言地說道:「那本書出版以後,我們感到很困惑。有各種各樣的說法,但是真相究竟是什麼,誰也不知道。」聖保羅市和長崎市結成友好城市,在當時是二戰後結成的首對友好城市,今年也將迎來60週年。為了紀念此事,和平祈念館將在8月至11月在聖保羅市舉辦「廣島長崎原子彈爆炸展」。這是繼2005年芝加哥、2006年拉斯維加斯之後第3次在美國舉辦該展覽。

祈禱和平、廢除核武器,尚任重道遠

如果浦上天主堂的遺跡保存下來了,也許就能像「原子彈爆炸圓頂屋」那樣早早地被認定為世界遺產了。也許天主教世界比較忌諱在保留核爆遺跡的前提下重建浦上天主堂。然而,浦上的天主教徒沒有被這些無聊的看法所左右。當初被原子彈爆炸損毀的天主堂的聖阿格尼絲像,如今正在紐約的聯合國總部進行展覽,向世界各國的人們控訴著原子彈爆炸的殘酷與可怕。

然而,考慮到NPT審議大會上岸田外相的提議被刪、鄰國北韓核武飛彈開發愈演愈烈等現實問題,就會發現廣島和長崎還要走很長的一段路,才能不再充當國際政治和外交斡旋所利用的素材,而是真正成為祈求和平與廢除核武器的「遺產」。事實上,直到東西冷戰快要結束的1989年3月,長崎市議會才通過了祈求永久和平的《長崎市民和平憲章》,而彼時距離長崎遭受原子彈轟炸已經過去了44年。

標題圖片:長崎平和公園內的祈禱和平雕塑,1955年由國內外的捐款建成

歐巴馬 長崎 甘迺迪 原子彈爆炸 和平公園 Fat Man 國立長崎追悼原子彈死難者和平祈念館 長崎原子彈博物館 浦上天主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