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進階

職業婦女的日臺托嬰雜談

社會 文化

臺灣的家庭為了小孩忙得焦頭爛額,那麼日本的情況又是如何呢?

臺灣的女性結婚生子後,繼續工作的比例越來越高,職業婦女儼然已成常態。根據行政院主計處《婦女婚育與就業調查》的統計,從1979年到2013年,媽媽自己帶小孩的比例從83.17%,下降至51.82%;交由親屬(多半是祖父母)從14.22%上升至38.08%;由保母等他人照顧則從2.36%上升至9.34%。

由親屬照顧占了將近四成,除了「交給有血緣關係的人較能放心」這種意識仍然存在,許多長輩也認同「年輕人應該要先拼工作」,因而扛下照顧孫兒的重任。然而隔代教養不同調容易起衝突,造成婆媳問題。改請保母呢?1個月收費1萬多臺幣(3萬3千多日圓),負擔沈重,加上虐待嬰兒致死案件時有所聞,不免令人卻步;近年臺北、臺中、高雄等都會區廣設托嬰中心,成為熱門首選,然而僧多粥少,數量遠遠不足,排隊候補的人數甚至高達數千人,想念也念不了。

臺灣的家庭為了小孩忙得焦頭爛額,那麼日本的情況又是如何呢?

日本職業婦女增加,六成多送保育園

住在郊外住宅區的獨棟房子、爸爸趕早班電車上班、媽媽是專業主婦,送兩個小孩上學後把家裏打掃得一塵不染、甚至還會做可愛的卡通便當……,提到日本家庭,不少人的腦海中都會浮現這幅理想圖吧?「日本女生結了婚後就離職『壽退社』、在家相夫教子」的刻板印象仍然普遍存在。

事實上,這恐怕已是泡沫經濟時代的殘像。根據總務省統計局的調查,媽媽是專業主婦的家庭,80年代還有1,000多萬,到了2012年僅剩下787萬。雙薪家庭的數量則一路成長,97年超越專業主婦家庭,2012年上升到1,054萬個。

1985年《雇用機會均等法》的實施、服務業工作需求的增加、大學入學率的上升,連帶提高了日本女性就業率;加上終身雇用制崩壞、薪水凍漲、離婚率提高,選擇繼續工作,似乎才是明哲保身之道。

一旦有了孩子,又不想(或是不能)中斷工作,該怎麼辦?不像臺灣會先求助於長輩親戚,日本職業婦女大概十有八九會回答:送保育園!

保育園與幼稚園大不同

根據明治安田社會福祉研究所於2014年的調查,有64.8%從事正職工作的媽媽把小孩送到保育園。相較之下,選擇把小孩送到幼稚園的比例僅有12.5%。戰後日本幼兒教育保育系統保育園、幼稚園雙軌並進,一般來說,媽媽是專業主婦,小孩就上幼稚園;媽媽是職業婦女,小孩就送保育園,但兩者到底哪裏不同,一開始我也是一頭霧水,許多日本人也搞不太清楚。

追根究底,兩者最根本的不同在於設置目的。保育園在性質上近似臺灣幼托整合前的托兒所,為1947年《兒童福祉法》成立之後,納入厚生勞働省管轄範圍的兒童福祉設施,招收對象是「欠缺保育的孩童」,指的是因為家長工作或生病,無法收到照顧的小孩。

另一方面,幼稚園的法源依據為《學校教育法》,屬教育設施。

由於目的有別,兩者的招收對象、師資、時間等也跟著不同,簡單整理如下表:

保育園 幼稚園
行政對口 厚生勞働省 文部科學省
法源 兒童福祉法 學校教育法
對象 0歲~小學入學前 3歲~小學入學前
利用時間 約7:30~18:30(保育標準時間11小時) 約9:00~14:00(標準教育時間4小時)
費用 符合國家標準的地方政府認可設施:不分公私立,皆按家長所得高低,有一定上限(平均約2~3萬日圓[約6,160~9,240臺幣]);上述以外設施:園方決定(有的市町村可能會有補助) 公立:平均18,522日圓[約5,705臺幣];私立:平均41,500日圓[約12,783臺幣](依據2014年「文部科學省學習費調查」)
老師 保育士(教保員) 幼稚園教諭(教師)
營養午餐 不一定
制服 沒有 不一定
家長參與度 低(考量家長忙於工作,不會特別要求參加學校活動) 高(家長多為專業主婦,往往被要求參與幼稚園事務)

許多家長認為,選擇念保育園還是幼稚園,對小孩有很大的影響,「保育園畢業的孩子積極自主、但比較像野孩子」、「幼稚園畢業的孩子較有禮貌、穩重」、「保育園出身的協調性好、有生活能力」、「幼稚園的多才多藝、比較早學會認字」……。不過也有人認為,影響最大的仍是家庭教育。

站在職業婦女的角度來看,沒有比保育園更值得感謝的存在了。

同樣根據明治安田社會福祉研究所的調查,日本職業婦女對托育設施的滿意度將近八成。我的親戚之中有人3個小孩都上保育園,享有多子優惠,老二半價、老三免費,提起保育園是讚不絕口:「老師會幫忙戒尿布,夏天還幫小孩沖澡、帶去游泳和散步,營養午餐又好吃,沒有寒暑假,還有什麼比保育園更好的呢?」

制度完整、收費比臺灣人性化

實際觀察日臺兩邊的差異,以費用面來說,日本保育園按照所得收費,比臺灣人性化不少。臺灣最便宜的公立托嬰中心就要9,000臺幣(約30,000日圓),但數量極少,絕大部份的家長只能送私立托嬰中心或請保母照管,1個月平均下來就要15,000臺幣(約50,000日圓),比日本私立幼稚園還貴,去年臺灣每人每月平均薪資為48,000臺幣(約156,000日圓),托育費就占了快3分之1,負擔不可不謂沈重。

保育園的報名窗口是各市町村公所統一管理,非常便民,而且可以選擇複數的保育園,以我居住的城市來說,最多可以選填6間;臺灣的公托雖然是招生是統一的,但家長需到各托嬰中心辦理,而且每個孩子只能登記1家,要是被發現登記兩家以上還會被取消資格。

招收0歲到小學入學前的孩子也是保育園的一大魅力。在臺灣,2012年幼保整合之後新誕生的「幼兒園」兩歲班的名額據說嚴重不足,好不容易進了托嬰中心的家長,在小孩兩歲後可能會無處可去,即使去了也有銜接上的問題,顯見臺灣新制匆忙上路,整體配套仍嫌不足。

解決待機兒童問題乃當務之急,2015年新制上路

然而日本保育園也有自己的問題:待機兒童。東京、神奈川、千葉等都會區保育園不足,小孩無法順利申請入園就讀,又沒有找保母、托長輩的其他選擇,許多媽媽只能無奈地辭去工作。今年2月有日本媽媽(或爸爸?)在部落格痛罵「沒申請到保育園,日本去死!」,被瘋狂轉載、許多人在推特上聲援,甚至還有民眾跑到國會外面陳情示威,讓安倍首相再度宣示要達到「零待機兒童」的決心。

去年「小孩、育兒支援新制度」正式上路,增設幼保合一的「認定幼兒園」、推動「地域型保育(未滿20人的小規模保育、家庭保育、公司內的保育等)」等政策,去年一口氣增加了138,830個保育名額,比前年上升了5.9%。

只是都會區仍然供不應求,今年6月,東京都公布待機兒童數量達8,466人,還比去年多了8%。政府預計要在2017年增加40萬個保育名額,但似乎仍有許多問題有待解決。

標題圖片:東京神田保育園的裸體體操(圖片提供:時事社)

日本 臺灣 育兒 職業婦女 幼稚園 保育園 簡嘉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