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進階

專欄作家米果的日本初體驗回顧

社會 文化

日本文化觀察家的日本初體驗回溯。80、90年代初次旅行踏上日本;留學時期在日本體驗的風景、飲食、習慣、人我關係的種種文化衝擊。對臺灣人來說,相對熟悉的鄰國日本,仔細觀察下,細節不同之處逐一浮現。且聽人氣專欄作家米果娓娓道出和日本深遠綿長關係的起始。

首次踏上日本感到驚訝的事

80年代末期,第一次跟團到日本旅行,抵達福岡的時候,已經是深夜,旅館房間窗外偶爾傳來救護車的聲音,對於這個從小耳濡目染、受到不少影視流行文化與漫畫卡通洗禮的國家,有許多好奇。可能是太過雀躍,一整夜失眠,終於等到天亮,迫不及待把窗戶打開,往下一看,整條馬路都是白色車子,我甚至懷疑會不會是電視節目安排好的畫面。畢竟在臺灣,路上行駛的車子總是五顏六色,像熱鬧的調色盤。而清晨的福岡街道卻是清一色的白色車子,或許是巧合。但那時往下俯瞰的我,卻很驚訝,還呼喚同房的朋友一起擠在窗邊見證,大家嘖嘖稱奇。往後繼續在日本旅行,也發現白色車子的比例很高。不過那時確實感受到很強的異國街景衝擊,跟初次聽到城市裏的烏鴉叫聲一樣,對於日本上陸的最初印象,可真是難忘。

那次旅行,從福岡搭船過海、再一路從關西玩到關東,搭車的時候多,也就追著高速公路休息站一字排開的自動販賣機瘋狂拍照,還把咖啡空罐都裝進行李箱帶回來。對於休息站廁所乾爽的地面十分驚艷,入口處以木牌掛著清掃人員的姓名也覺得是了不起的職業尊重。那時我還未開始學習日文,也沒想到往後跟這個國家的淵源竟會如此深遠綿長。

突然出現在女生宿舍門口的郵差先生?

90年代中期,跟公司申請留職停薪,決定到東京展開1年的日本語學習課程。學校在新宿東口,女生宿舍在西武池袋沿線的江古田,一棟距離商店街不遠的兩層樓木造建築。同學多數選擇上午班,我因為討厭清晨擁擠的電車,於是勾選下午班。入住之後的第一個早晨,等到上午班同學都出門之後,才懶洋洋起床,在宿舍2樓浴室刷牙時,突然聽到樓下傳來男人宏亮的聲音,剎那間,真是嚇壞了。

當時身上還穿著睡衣模樣的上衣短褲,小心翼翼不發出腳步聲,探頭往樓下門口看,發現鞋櫃旁邊,站著一位抱著紙箱的郵差,好巧不巧,他往2樓看的視線,跟我往下偷窺的眼神恰好對上,就算想要躲起來,好像也沒辦法。硬著頭皮下樓,接過他手上的包裹,還在單據上面簽名,然後就看著郵差先生相當熟練地關上宿舍大門,騎著摩托車離開。

新加坡室友說,宿舍裏的航空信與包裹特別多,如果大門沒鎖,郵差先生都是直接開門進來,不用太驚訝。在那之後的一整年,果然如此,我甚至跟郵差先生變成可以稍微用日語聊天的朋友,跟他說臺灣郵差不會自己推門進來,因為很多住家養了兇惡的狗,如果郵差先生自己打開大門,站在屋內呼喚「有人在家嗎」,應該會嚇到不少人。

可以自己倒酒嗎?

雖然在工作上也遇過到臺灣出差的日本人,招待他們用餐時,幾乎都是依照臺灣習慣,由主宴這邊職位最小的人負責倒酒,先從客人開始,再來是主管,最後再把自己的杯子倒滿,然後一起乾杯。如果是朋友幾人用餐,也都是自己酒杯空了,自己拿酒瓶來倒酒,再順便看看其他人需不需要添加,反正各自衡量酒力,沒有特別的倒酒規定。

但在日本初次與老師吃飯時,沒有多想,按照原來的習慣,先幫老師倒酒,接著想要往自己的杯子倒酒時,老師很快就把酒瓶拿過去,幫我把杯子倒滿。老師解說了日本的習慣,通常是互相替對方倒酒,我謹記這個規矩,也就緊張兮兮,一直觀察老師喝酒的進度,很怕錯過幫他倒酒的時機。

後來我觀察日劇裏的情節,譬如加班很晚的丈夫回到家裏,妻子會準備下酒小菜,幫丈夫倒啤酒,而丈夫會問妻子,要不要也喝一點啊?接著就幫妻子也倒了一杯啤酒。

原來是這樣啊!

如果在臺灣,夫妻一起喝啤酒的話,應該是自己的酒杯自己負責,手腳太慢的話,很快就被對方喝光了。

咦,飯加麵的定食套餐?

在日本當地的餐館用餐時,看到菜單上面出現「拉麵+親子丼」「餃子+炒飯」,類似這種米飯加上麵食,也就是碳水化合物加上碳水化合物的組合時,會有點為難。畢竟麵是主食,飯也是主食,既然吃了飯,大概就不會再吃麵,或是吃過麵,就不會想吃飯,如果吃餃子,頂多配湯,在臺灣也有吃了餃子再點一碗麵,但不會是餃子配白飯或炒飯。因此,看到既有麵也有飯的定食,好像球隊的先發名單出現兩個先發投手同時登場,譬如「達比修+松坂大輔」,大概是那樣的感覺。

如果入住傳統的老派旅館,所謂「一泊二食」的行程,光是滿桌的小盤小碟料理,加上生魚片、烤魚、牛肉,有時還加上湯豆腐或小火鍋,以視覺滿足與食材份量來說,都已經來到十分飽足的臨界點了,最後端上白飯時,好像埋伏在第9棒的強打者走上打擊區,打算認真對決的氣勢。尤其那白飯看起來又很美味,看得出來是非常講究的高級米,也有相當厲害的烹煮功力,只是按照向來的飲食習慣,既然滿桌菜色那麼澎湃,已經沒有吃得下一碗白飯的餘力了。

可是日本朋友在吃過火鍋料理或燒肉大餐之後,還是會習慣來一碗白飯收尾,我自己是絕對沒辦法,畢竟吃過豐盛的火鍋還喝了鮮美的湯,或者各種燒肉烤物,已經飽足了,這時候服務生還端來白飯,只能搖手投降。看到日本朋友快速將一碗白飯吃完,那是為美好的一餐劃下圓滿的句點吧,也只能羨慕,還對著那碗吃不下的白飯,表達歉意。

買書的時候,請問要包書套嗎?

在行動電話還未普及之前,日本電車上的乘客幾乎人人都有閱讀書本的習慣,尤其上班族,只要從風衣口袋拿出恰好匹配的文庫本尺寸,帥度立刻翻升。即使車廂擁擠,一手拉著車廂拉環,一手拿著文庫本,專注閱讀的模樣,是那個年頭非常迷人的電車風景。

應該是顧及閱讀的隱私吧,電車上乘客拿著閱讀的書本幾乎都包著書套,即使是雜誌,也會捲起來,倒是漫畫週刊之類的,就很大方了,看過之後把漫畫丟在車廂上方的行李架就下車的乘客也不少。

我初次在學校附近的紀伊國屋書店買書時,也被店員詢問,需要包書套嗎?那時覺得好興奮,自己挑選的書,被收銀臺店員拿著印有書店店名的牛皮紙,動作迅速,好像表演特技一樣,任何尺寸的書都沒問題,幾秒之內,穿上書的衣服,感覺很神秘。有時我還未反應過來,店員就已經包好了,拿著包了書套的紙本書在電車裏閱讀,因為自己也融入迷人的電車風景裏,感覺有些得意。

不過這幾年,有機會在日本書店買書時,會特別搶在店員詢問之前,先表明不要包書套,應該是省了紙張的關係,有一次還得到店員答謝,說了一段類似「代表地球感謝您」的詞,不曉得是越來越多人不介意被陌生人看到自己正在閱讀什麼書,還是電車上閱讀紙本書的人漸漸少了,有一次從佐原搭乘普通列車,某車站上來一群高中生,對面座位一整排,10個學生當中,有6個人低頭滑手機,兩個人看著窗外發呆,1個人睡著了,唯有1個人專心看書,而且是包了書套的文庫本,我猜想這小孩的身體裏面一定住著老靈魂。

在臺灣也有紀伊國屋和淳久堂的海外分店,偶爾去買書的時候,店員也會詢問,要包書套嗎?剎那間,還真是充滿回憶呢!

會不會只是日劇與小說的錯覺?

我是個重度日劇迷,對於日本人的印象,多數是日劇養成的觀念,明知道戲劇效果難免誇張,但還是忍不住問日本朋友,在職場發生嚴重爭執時,真的像日劇裏的「半澤直樹」與「大和田專務」,就算穿著合身西裝,一旦發生衝突,也會出現「鼻子頂著鼻子」「口水幾乎要噴到對方臉上」那樣咄咄逼人的吵架方式嗎?或是像一些日劇情節,對他人表示由衷感謝時,即使當對方已經離開走遠,還是會在原地彎腰鞠躬嗎?

日本朋友聽到我的疑惑,也只是微笑,表情十分微妙,教我不要想太多。

去年夏天,出發前去東京旅行之前,恰好看了一部關於日本黑道火拚的電影,同時又讀了「譽田哲也」的系列小說《草莓之夜》,主角「姬川玲子」因為偵辦刑事案件奔走於池袋周邊,在荒廢的建築樓層遭到襲擊的文字畫面十分逼真。因為帶著電影和小說的印象,那次又恰巧住在池袋北口的商務旅館,因此從羽田機場搭乘單軌電車再轉乘山手線抵達池袋時,一直都有被兇手尾隨的錯覺,直到旅館笑容可掬的櫃臺人員遞上房間鑰匙,才終於意識到,來到日本了啊,一切都那麼秩序井然,沒什麼好操心的。那幾天也只是目睹一部警車在路口處理交通事故,夜晚返回旅館的途中,看到幾個喝醉的上班族,上計程車之前,說話大聲了點,除此之外,日劇與小說看到的那些場景,在短暫的旅行日常之中,都沒有出現。

對於日本以及日本人的生活習慣,從最初的驚訝到後來的習以為常,已經成為異國文化學習的一部份,畢竟現在也可以吃餃子配白飯了。

標題圖片:銷售漢堡、泡麵、咖啡等飲料食品的自動販賣機(時事社)

日本 臺灣 臺灣 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