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環境,重獲新生

丹頂鶴再逾千隻(上)

社會

丹頂鶴作為「瑞鳥」自古為人們所喜愛。以前日本全國都可以看到丹頂鶴的身影,明治時代的濫捕濫殺致使丹頂鶴在本州銷聲匿跡,瀕臨滅絕。現在,由於喜愛丹頂鶴的人們積極開展保護活動,其種群數量由33只奇跡般地恢復到1,800隻。

清晨的盛宴

這裏是位於釧路市郊外的「阿寒國際鶴中心分館」。登上2樓的觀景臺,呈現在眼前的是一望無際的雪原。從11月到轉年3月,這裏是丹頂鶴的投喂場所。眼前約有50隻丹頂鶴正忙著啄食人工投喂的餌料。

一群大天鵝飄然飛落到雪原上。10多隻蝦夷鹿出現在視野中。100多隻綠頭鴨也前來湊熱鬧。它們都是為了分享丹頂鶴的餌食而聚集到這裏的。清晨的盛宴拉開了帷幕。

蝦夷鹿來到丹頂鶴的投喂場所

丹頂鶴在雪原上優雅飛舞。雄鳥發出「嗝」的一聲鳴叫,雌鳥立即以「哢哢」聲附和。白色的氣息從鳥喙中飄出,兩隻丹頂鶴雙雙騰空飛去,它們就要準備結為伴侶了。

一對丹頂鶴騰空飛去

1950年,丹頂鶴的人工投喂在這裏首次獲得成功。一個風雪交加的早晨,這片土地的主人發現幾隻白色的大鳥在啄食玉米秸稈。它們就是普遍認為已經滅絕的丹頂鶴。於是,當地人開始向丹頂鶴投餵食物。

此後,為了開展調查研究和教育活動,這裏成立了鶴中心。300多隻丹頂鶴聚集在投喂場所的景象非常壯觀。這裏成為旅遊勝地,包括外國人在內,遊客熙熙攘攘。如今,丹頂鶴與「白天鵝」及「流冰」合稱為「道東三白」,即北海道東部的「白色觀光熱點」。

眾多遊客來到鶴居村的投喂場所

數量逾1,800隻

在會館前的觀景臺上,幾名遊客注視著雙筒望遠鏡,手裏拿著計數器在計算丹頂鶴的數量。2017年1~2月,「NPO法人丹頂鶴保護研究小組」依照慣例繼續在釧路濕地周圍對丹頂鶴的總數進行調查。今年是第32次調查。在北海道最寒冷的季節,室外氣溫低於零下20度的情況並不罕見。之所以在這一時期進行調查,是因為丹頂鶴聚集在投喂場所,數量易於清點。

該研究小組理事長百瀨邦和先後組織了70名志工開展調查活動。他們都非常喜愛丹頂鶴,年齡從19歲到85歲不等,職業從學生到上班族,涉及獸醫、學者、動物園員工及翻譯家等多個行業。有的志工自東京都和兵庫縣遠道而來,有的從第一次起就一直參加這項活動。

丹頂鶴總數調查會議場景。中間是NPO法人丹頂鶴保護研究小組的百瀨邦和理事長

志工們身穿防寒服,腳蹬防寒靴,衣服上黏貼幾處可擕式懷爐,分幾路等候在投喂場所、飛行路線和鳥巢附近,反覆確認和清點丹頂鶴的數量。此次調查尚未得出最終統計數字,估計很可能達到了以往的最高數量1,800隻左右。

調查飛到「阿寒國際鶴中心分館」投喂場所的丹頂鶴總數

在對嚴冬期的種群數量進行調查後,志工們還會在4~5月丹頂鶴的產卵期內租用輕型飛機,從空中觀察丹頂鶴的築巢地點、配對情況以及環境的變化等等,目的在於給初夏時節破殼而出的雛鳥安裝腳環。志工們通過無線電收發器保持聯絡,以人海戰術的方式捕捉雛鳥,對其採血並安裝腳環後放歸大自然。嚴寒褪去後,志工們要對付的是蚊子、牛虻和蜱。

乘坐輕型飛機,對丹頂鶴的築巢地點進行調查(圖片提供:百瀨邦和)

他們利用腳環識別個體,逐漸摸清了包括生存率、繁殖成功率及配偶的爭奪在內的丹頂鶴的行為和生態情況。此外還通過血液調查明確了血緣關係。

如此長期地對野鳥進行調查在全世界也很罕見,丹頂鶴棲息地的中國、韓國和俄羅斯的學者也參與了調查。國外對日本人在嚴寒中的調查熱情表示震驚:「日本人真了不起!」丹頂鶴保護研究小組榮獲2016年「日韓(韓日)國際環境獎」。該獎項頒發給為東亞地區環保做出貢獻的團體或個人。

受人喜愛的丹頂鶴

姿態優雅、氣度不凡的丹頂鶴自古以來深受日本人和中國人的喜愛。彌生時代,丹頂鶴與海龜成為銅鐸(日本古代吊鐘形的青銅器)線條畫的素材,《萬葉集》中有46首詠「鶴」的和歌。那時的「鶴」字是天鵝等白色大型水鳥的總稱,其中大部分指的是丹頂鶴。

大和繪中也有很多以丹頂鶴為題材的傑作。丹頂鶴也是佛教畫、水墨畫、隔扇畫及版畫等繪畫作品中頗受歡迎的主題。江戶時代的畫師伊藤若沖喜愛花鳥畫,也曾以丹頂鶴為繪畫素材。

鶴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以至於人們認為「像鶴這樣被廣泛應用於各種創意的圖案是絕無僅有的」(*1)。鶴作為吉祥之鳥,被用於禮簽、禮繩、紙幣、家徽、和服的花樣、漆器、陶器及盔甲等各種工藝品的圖案設計中。

鶴還出現在民間故事《仙鶴報恩》中,在日本各地廣為流傳。鶴也成為戲曲和歌劇的素材。俗話說「千年仙鶴、萬年龜」,鶴也象徵著長壽。千羽鶴,則是因為佐佐木禎子在12歲死於原子彈爆炸後遺症之前,一直在折紙鶴為自己的康復祈禱,從而成為了和平的象徵。

(*1) ^ 根據岡登貞治著《紋樣事典》(東京堂出版社)

江戶時代為將軍狩獵之鳥

江戶末期的浮世繪師歌川廣重在《名所江戶百景》中描繪了飛到江戶的丹頂鶴。丹頂鶴展翅遮住畫面上方,構圖非常新穎。普遍認為這幅畫創作於1856~1858年,地點為荒川南岸的濕地。這一帶是將軍家的狩獵場所。

歌川廣重的《名所江戶百景 蓑輪金杉三河島》(Aflo)

鶴肉被視為珍饈佳餚,捕獵仙鶴受到嚴格限制。「鶴御成」是將軍用鷹獵鶴的特別盛事。為此,丹頂鶴受到精心保護。丹頂鶴棲息地一帶用竹柵欄圍起來,管理負責人「鳥見名主(江戶時代的職位名,負責狩獵場所的管理和將軍狩獵時的準備工作)」、投餵食物者、看守野犬的「犬警衛」等人常駐於此。這裏還禁止放風箏,以防驚擾鳥類。

德川家康常常帶老鷹外出狩獵。就連頒布《生類憐憫令》禁止殺生的第5代將軍家綱也用老鷹狩獵。捕捉仙鶴,向天皇一家進獻鶴肉,這是德川家的職責。進獻天皇後剩餘的鶴肉用來擺宴席招待大名們。大名也向將軍進獻鶴肉。

捕獵仙鶴的場地分布廣泛,包括東京灣沿岸到荒川流域的葛西、深川、千住、品川、麻布、下谷、大森和中野等地,乃至內陸的濕地。1611~1790年的179年間共捕獲仙鶴183隻,平均每年1隻。

人們認為鶴肉具有藥用價值。1677年,茨城縣利根町(現名)村民為了救治病人,曾捕獲一隻仙鶴。此事成為重大案件,那位村民一家,包括兒童在內的10口人均被處以死刑。見於江戶時代記載的「仙鶴非法狩獵事件」在8件以上,並非所有事件都以死刑論處,武士犯事者受到的是閉門反省或幽禁等處罰。

被食用的仙鶴

食用鶴肉的習俗自古有之。青森縣、岩手縣和茨城縣等各地遺址和貝塚中都出土過丹頂鶴骨。平安時代也有食用鶴肉的記載。鐮倉時代《新古今和歌集》的編撰者藤原定家在日記《明月記》(1227年)中也有食用鶴肉的記載。

江戶時代,鶴肉是普通百姓不敢奢望的存在。然而在遙遠的蝦夷地(北海道),人們卻熱衷於捕獵丹頂鶴,將鶴肉醃漬後出口到其他藩。松浦武四郎從幕府末期到明治時代在北海道探險,是「北海道」這一地名的命名者,根據他的記載,石狩川和天鹽川沿岸濕地棲息著大量丹頂鶴。

此後從明治維新開始,江戶時代的禁捕鳥類制度被廢除,隨著獵槍使用的解禁,丹頂鶴遭到濫捕濫殺。雖然1892年鶴類的狩獵被禁止,但丹頂鶴在各地已是蹤影皆無,到了大正時代,普遍認為丹頂鶴在本州已滅絕。

從33隻到千隻

1924年,有人在釧路濕地目睹了10幾隻丹頂鶴的身影。1935年,包括其繁殖地在內,丹頂鶴被指定為國家天然紀念物,但這種鳥卻銷聲匿跡。「日本野鳥會」創始人中西悟堂於1939年到訪北海道時曾經尋找過丹頂鶴的蹤跡,他記載道:「四處找了1天,也沒遇到。」

1952~1953年,1萬多名國中小學生和上班族加入到尋找丹頂鶴的隊伍中來,最終確認的丹頂鶴數量僅有33隻。國家急忙將丹頂鶴升級為特別天然紀念物。國家和地方政府開始親自出面保護丹頂鶴,丹頂鶴的數量逐漸恢復,1962年為178隻,1988年為424隻,到2000年增加到740隻,保護措施終於初見成效。

自然保護團體積極開展收購丹頂鶴棲息地的「國家信託運動」。此外還採取各項保護措施,如種植丹頂鶴的食物蕎麥,移植水芹,放養泥鰍魚苗等。1993年,丹頂鶴被列入「珍稀野生動植物物種」。

2004年,丹頂鶴數量突破期待已久的1,000隻大關,實現了「千羽鶴」的目標。2016年更是增加到1,800隻。為丹頂鶴數量的恢復做出最大貢獻的是冬季投餵食物活動。此前,由於冬季食物缺乏,丹頂鶴的種群數量一直未能如願成長。

筆者在鶴居村的投喂場所採訪

自1950年投喂成功之後,各地開始設立投喂場所。目前環境省管理下的投喂場所有3處,北海道廳管理下的中小規模投喂場所有20處,共計23處。

攝影:nippon.com編輯部

標題圖片:從「阿寒國際鶴中心分館」的投喂場所起飛的丹頂鶴

環境 自然 野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