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島,我很好!

7年之後,你們好嗎?——被八重之櫻召喚來到福島會津

社會 臺灣香港 生活

八重之櫻舞臺的會津藩,雖淪為敗者,成就了明治維新光環的歷史,然山河巍峨的硬頸氣魄仍在。幾百年宿場町的大內宿,持續為旅人提供體貼安心的服務。還有令人嚮往的仙境只見線、人材輩出、美食美酒,福島豐富的人文歷史及自然風貌,等待旅人前來探訪。

大概是因為NHK大河劇「八重之櫻」的召喚,才來到此地的吧!從福島車站出發,到郡山站轉乘磐越西線列車,從最初鐵道兩側少許積雪,到一片白雪靄靄,綿延的山脈相當壯觀,天空很藍,陽光很刺眼。抵達會津若松車站時,想起這段大河劇淵源,有種總算圓夢的安心感。

車站張貼著「戊辰戰爭150年」與「維新再考」的海報,想起幕末的會津藩士「山本覺馬」,也就是大河劇主角「新島八重」的長兄,和當時曾來到此地的長州藩思想家「吉田松陰」,會不會也這樣約好在會津碰面呢?一想到這裡,腦海其實出現大河劇飾演這兩個歷史人物的西島秀俊與小栗旬的模樣。

走出車站,迎向早春卻還有寒意的空氣,呼吸之間,嗅到一股會津藩的硬頸氣魄。

會津藩在150年前的戊辰戰爭淪為敗者,成就了明治維新的光環,一群在戰爭中犧牲生命的白虎隊少年,卻成為車站前方的雕像指標,這當中有多少歲月沉澱入味的悲涼,真是冷暖自知。

311地震後續引發的核災事故中,向來靠觀光和豐富物產過活的福島會津地區,雖無直接受害,卻飽受「風評被害」之苦。事件發生初始,會津產業也曾經想過要跟福島切割,但最後還是選擇跟福島站在一起,這是曾經接受臺灣風尚團隊採訪的酪農業者透露的心聲。

搭乘循環巴士的會津小旅行

會津若松車站周邊高樓並不多,站內商業設施也算小巧完備,站前有創立於1912年的岩瀨書店。地下道出口則有百年食堂「マルモ」,畢竟在那裡矗立超過百年了,還是很容易讓人因為想要吃上一口歷史情懷而掀開簾子走進去。店內擺設看起來古老而庶民,擦拭得一塵不染的紅色桌椅卻透出精神奕奕的光澤,加上煤油暖爐的氣味,給了推門進來的旅人,彷彿返家用餐的溫暖。咖哩飯600日圓,燒肉定食800日圓,傳統的家庭味道。突然從廚房走出來接電話的廚師,卻是穿著潔白廚師服的青壯年模樣,看起來像法國餐廳名廚,卻是經營著小鎮食堂的百年口味,不曉得是第幾代了,光是想像都覺得充滿故事性。

車站前方可搭乘循環巴士,依方向不同分別是「ハイカラさん」和「あかべぇ」兩個路線,500日圓一日乘車券就能不限次數搭乘,大約15分鐘一個班次相當便利。利用兩個半天,去了武家屋敷、會津若松城、少年白虎隊之墓所在的飯盛山,也去了興建於1796年的木造六角螺旋狀「さざえ堂」,幾乎是用盡力氣維持身體平衡才完成一趟手腳並用的登頂朝拜。所有景點的步道兩側都還覆蓋厚厚白雪,站在屋簷下,可以聽到融雪的聲音,是很特別的體驗。

搭乘循環巴士還去了「野口英世」紀念館和青春廣場,做為日幣千元紙鈔代言人,出身福島的野口博士,生前是細菌學專家,曾三度獲諾貝爾醫學獎提名,因為研究黃熱病而前往西非加納生活,最後卻死於黃熱病。廣場上的野口博士雕像,小時候燙傷的左手插在口袋裡,長大衣好像在風裡翻飛起來,雕像下方寫著「忍耐」兩字。走上紀念館狹窄木造階梯,聞到樓下咖啡館的香氣。那附近有座舊醫院建築十分迷人,很想日日在那條路上散步,學會野口博士的耐力。

循環巴士行經的七日町,從新撰組「齋藤一」墓地所在的「阿彌陀寺」緩緩步行,沿街許多老建物,好像走入時光隧道。傍晚飄起霧狀小雨,冷到牙齒打顫,想像著再過幾個月,若是夏季傍晚走在向晚的街巷,應該很舒爽。

住在會津若松車站對街的東橫INN,12樓房間俯瞰的夜景與翌日清晨看見遠方積雪的群山景色,自以為站在窗前,終於可以跟歷史遠方的山本覺馬和吉田松陰先生揮手了。

從飯店俯瞰會津若松車站(攝影:米果)

一償夙願大內宿住一晚

從會津若松車站以JR Pass搭乘電車往「湯野上溫泉站」途中,車掌前來解釋,JR過了「西若松」就進入會津鐵道,要另外補票。

湯野上溫泉站不只列入東北車站百選,也是全日本唯一的茅葺屋頂車站。站內有溫暖的炭爐和冊數驚人的漫畫書,想起臺灣北部鐵道三貂嶺車站候車室也有漫畫書,若有緣,或許可以結為姊妹車站。

東北車站百選湯野上溫泉站(攝影:Looky Kao)

當晚已經預約大內宿本家扇屋,如果是4月到11月的旅遊旺季,湯野上溫泉站會有定期巴士「猿游號」往返大內宿,至於寒冬積雪季節,只能在網路訂房時,與本家扇屋約好接送時間。江戶時期,大內宿就是會津藩往來江戶幕府「參勤交代」的重要宿場,茅葺屋頂的民家建築分布道路兩側,1981年被指定為重要傳統建物群保存區。本家扇屋也有250年歷史,主人淺沼女士開著粉紅色車子前來相迎時,已經感覺到她滿載的待客熱情了。抵達大內宿時,開始飄起細雪,靜謐的雪天裡,靜到聽見自己的呼吸都很清晰。四周一片白靄靄,被一千公尺以上的群山環繞,冬季屬於豪雪地區,往高臺處的石階,因為積雪已經封閉,只能繞道斜坡,還要小心不要滑倒。

當晚享用了本家扇屋精心準備的會津傳統菜色,其中一道「こづゆ 」,據說是會津藩的武家料理。以干貝熬煮湯底,加上豆麩與紅蘿蔔、竹筍、芋頭、蒟蒻等食材,搭配紅色漆器,視覺味覺都被款待了。朋友點了當地酒造釀的地酒,淺沼女士相當自豪,說會津的水質好,栽培出來的稻米更好,釀出來的酒當然是第一等。

本家扇屋的會津料理(攝影:Looky Kao)

住在古民家,就像到遠方親戚家裡作客一樣,房內的暖桌和煤油暖爐都預先備妥,浴缸裡的熱水溫度調整在最舒適的42度,棉被也早就藏著「湯婆婆」(臺灣早期也常用的水龜)溫好床。熨燙整齊的浴衣,入浴用的純棉毛巾,走起來會發出咚咚咚的木頭地板聲音,一切都充滿民宿主人的體貼,所謂的盛情款待,おもてなし,應該就是如此了。

當晚一夜好眠。晨起站在窗前刷牙時,看著窗外落下的雪花簡直入迷。躡手躡腳走回房間途中,跟本家扇屋歷代祖先的黑白照片合掌鞠躬,打擾了,感謝旅途中的照顧。

大內宿兩側店鋪很早就開始做生意,兩頰紅紅的老奶奶,開著煤油暖爐,盤腿坐在簷廊顧店,賣著據說可以讓貓咪開心的樹枝逗貓棒。一直問我們冷不冷,她自己卻說,這種天氣啊,一點都不冷。果然有北國不畏冷的豪情。

離開大內宿時,由本家扇屋淺沼先生開著休旅車載往湯野上溫泉站。他說大內宿的四季都美,春天被五彩繽紛的山色包圍,夏天有螢火蟲,秋天看紅葉,冬天就是雪景。地震雖然沒有造成直接損害,250歲的房子勇敢挺了過來,可是地震之後的那半個月,每天都接到取消訂房的電話,之後的一整年,也幾乎沒有旅客預約,倒是近幾年來自國外的旅客變多了。我心裡想著,只懂日本話的民宿主人,卻接待著一組又一組的外國旅客,語言雖不通,憑藉的就是款待的心意吧!

彷彿去了仙境的只見線

淺沼女士說,也不知道什麼原因啊,臺灣旅客好喜歡只見線。據說某年來自臺灣的鐵道迷發現一個絕佳拍照點之後,只見線就成為鐵道迷口耳相傳的秘境。

實際往返一趟,也就理解了。就算只是坐在只見線列車裡,沿途雪景彷彿把車窗前的自己也畫入風景中,簡直目不暇給,生怕一眨眼,錯過的美景就成為遺憾了。只見線的班次並不多,寒冬時節倘若途中下車,站在無人車站月臺,恐怕等不到下班車抵達就已結凍了。自從2011年新潟與福島地區豪雨導致鐵道受損,至今也只通車到會津川口站。在會津川口站等待返程列車時,還有些時間,慢慢往車站對面的高臺走去,發現一棟學生宿舍,還有一位不知什麼原因請假的高中生,穿著短褲,獨自拍打著籃球,遇到陌生人,還是相當有禮貌點頭說了午安。

JR只見線沿線風景(攝影:Looky Kao)

車站內有個小白板,記錄到訪乘客的國籍,臺灣名列首位,果然如淺沼女士說的,臺灣人很愛只見線。

那往返一趟大約四小時的只見線,有高山雪景、有美麗溪谷、有高聳的寒帶樹林、有積雪的農田、有遠遠望去應該是生意不錯的滑雪場、有出了隧道突然開展一整個山谷數量龐大的太陽能發電板。有水壩、有鐵橋,還有綿延不斷的山脈,看起來像巧克力蛋糕覆蓋著糖霜。

回到會津若松車站時,感覺自己就像去了一趟仙境重返人間的浦島太郎。

要像福島一樣勇敢

根據早稻田大學醫療人類學「辻內琢也」教授從震災翌年開始的追蹤調查,因為核災事故被迫疏散到異地避難的福島人,經過7年,依然有高達47%出現PTSD(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失去故鄉」「想回家」或「絕對不想回去」種種現實面與心理層面的折磨,即使在2017年已經解除部分管制地區的避難指示,有人選擇從此移住異鄉,也有人決定守住謀生的土地,持續畜牧、養殖、農業的工作,打算在福島過完這輩子。

離開福島那時,在月臺等待開往仙臺的新幹線,我反覆想著,如果我是福島人,在核災輻射最讓人憂心的這7年,到底要離開?還是留下來?答案選項可能太過簡化,要考慮的因素很多,可否捨棄,或有沒有辦法重來,光是回到日常,都費盡心力。臺灣反核旗寫著不要有下一個福島,最初可能只是期許臺灣核四廠那個拼裝怪獸不要真的運轉,因此那口號帶有同理的焦慮,即使沒有惡意,卻未能顧慮到福島人的心情,畢竟他們那麼努力,努力恢復日常,努力栽種,努力過日子。災後的福島是可以學習、可以給予勇氣的地方,不管是回不去管制區的福島人,還是依然要過日子的福島人,每一種心境,都是旁人無法輕率定義的人生。他們或許不是天生就那麼勇敢,他們只是很努力讓福島越來越好。

以旅行的方式來理解福島吧,大多數地區的飲水都沒有問題,交通也都正常,福島聖光學園還打進今年的春季甲子園呢!

而我開始思念福島車站的整點報時,思念會津若松車站前方那個唱著會津音頭的吉祥物赤べこ。我大概不會說福島加油,因為他們已經很加油了,超越我可以想像的加油。

再見了,福島。直到再見的那天,我也要一樣勇敢。

標題圖片:雪地裡的會津若松城(攝影:Looky Kao)

東日本大地震 日本 福島第一核電廠 福島 臺灣 會津 福島,我很好! 台湾 福島 復興 台湾 福島 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