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生活感到痛苦的人:來自精神科醫生的小小建議

為什麼不再能聽到「內心的聲音」

社會

憤怒的情緒是應當被厭棄的嗎?只有傾聽內心深處的憤怒或悲哀,某些感情才能得到釋放。在這裡請大家繼續關注精神科醫生為我們提供的建議。

心靈的閘門為何被關閉

常聽到有人說:「不管做什麼,不管看到、聽到什麼,都很難被打動」、「完全體會不到自己在做事的感覺」。所有的事情都感覺與自己無關,生活是多麼乏味啊!為了恢復深刻的情感體驗和主體感覺,我們必須從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開始。

不過,即便給出這樣的建議,還是有不少人感到困惑:「不知想幹什麼」「不知道哪個是內心的聲音」。「頭腦」和「心靈」之間的閘門(參照上期專欄)多年處於緊閉狀態的人,他們已經很久沒有聽到內心的聲音了,所以才會束手無策。

為什麼通往心靈的閘門會被關閉呢?

心靈是觸發感情和產生感覺的場所。內心的感受和反應在直接表露於外時曾經遇到過某種阻礙,因此頭腦將通往心靈的閘門關閉。這就是閘門關閉的基本原理。

那麼,這種阻礙是什麼呢?

感情有兩種

需要注意的是,所謂感情並非全部來自於內心。而且複雜的是,那些情感、情緒之類的感情,幾乎全部來自於頭腦。

頭腦就像電腦,它企圖控制事物,計算得失,進行比較或模擬。基於這一功能而產生的感情全都來自於頭腦。

對未來或過去進行模擬而產生的「不安」或「後悔」就是最具代表性的感情,而那些源自慾望的感情,如心想事成後的「喜悅」,進展不順時的「焦急」等,也是在頭腦操控下產生的。另外,在與他人比較後而產生的「自卑感」「優越感」「嫉妒」「輕蔑」等感情也都來自於頭腦。

為了區別這種感情,在此我們將「頭腦」中產生的感情稱為「淺層感情」。它與來自「心靈」的「深層感情」,在性質上是截然不同的。

源於「心靈」的感情,可以簡單地分為喜怒哀樂四種。「心靈」是愛的場所,這些感情都是愛的變奏曲。

遇到意欲控制對方或自私自利的邪惡行為,或者是這些行為針對自己時,內心會發射出類似於「反彈道導彈」的東西,那就是表達義憤之情的「憤怒」。而對於悲慘或可憐的狀況,則會心生慈愛,這就是「悲哀」之情。對於充滿生機的事物,內心會產生共鳴,歡欣鼓舞,於是湧起「喜悅」和「快樂」之情。這些都是「深層感情」。

感情之井

不過,如果通往「心靈」的閘門處於被關閉的狀態,內心產生的感情就失去了出口,於是就會按照某種順序被封閉起來。

感情之井示意圖

這種情形如下圖所示。

心中恰好有一口井,從接近井口處向下依次積蓄著「怒」「哀」「喜」「樂」四種感情。這個順序是筆者通過多年的臨床經驗得出的重要結論。

值得注意的是,接近閘門處一般被認為是「怒」「哀」等喚起消極的感情,而井的深處,是「喜」「樂」等所謂的積極的感情。

如果「怒」「哀」久居其上,下面的「喜」「樂」則很難外露。總之,我們可以看出,勵志讀本中宣導的「不要被消極感情所控制,注重積極的感情」之類的觀點,只不過是難以實現的理想主義論調而已。近年來,隨處都在宣導這種錯誤的觀點,究其原因,我認為恐怕是沒有清楚地區分產生於頭腦的「淺層憤怒」和來自內心的「深層憤怒」。

本來,「憤怒」和「悲哀」都是愛的表現形式,將它們單純地看作消極的感情,就大錯而特錯了。

「深層」感情的形態

源自內心的「深層感情」是愛的表現形式,最能表現這種觀點的是佛像或印度教的雕像。

如下圖所示,佛教中,對於將慾望或利己主義強加於人這種行為,佛的憤怒就以「忿化身」明王表現出來。

般若寺, kanman石上的不動明王

菩薩表現的是佛對柔弱可憐之眾生的慈悲之心。

(菩薩)

「喜」「樂」之情,則通過伴隨音樂起舞的印度教的濕婆神像,形象地表達出來。

(濕婆神)

從這些自古以來塑造成神佛形式的雕像我們大致可以看出,源於愛的「喜」「怒」「哀」「樂」四種感情,受到人們同等程度的重視。

不過,如果不能區分「淺層感情」和「深層感情」,就會將 「深層憤怒」或「悲哀」這種愛的表現形式,誤解為是消極情緒,認為這些情緒應當受到抑制。

人之所以關閉通往「心靈」的閘門,幾乎都是源於這種誤解。

「憤怒」的意義

根據筆者的臨床經驗,關閉起「心靈」閘門的患者大多都是在父母經常向他們發洩「淺層憤怒」的家庭環境中長大。

對於這些患者而言,「憤怒」是應當忌避的情緒,因此他們認定自己的「憤怒」也是負面情緒。結果他們不僅壓抑自己內心的「淺層憤怒」,就連「深層憤怒」也不允許自己表達出來。可以認為,這就是感情之井的閘門被緊緊關閉的原因。

從上圖可以清楚地看出,這種方式壓抑的並不僅僅是「憤怒」,人類最重要的、來自於「心靈」的所有感情,也一併被壓抑在內心了。

如果從內心湧出的「深層感情」得不到釋放,那麼無論做什麼,看到什麼,聽到什麼,都不會心生感動,也體驗不到心生的喜悅。某些「人格解體」的症狀也都源於這種機制,譬如「不管做什麼,都無法切身體會到自己正在做事的感覺」「只能感覺到所有的一切都隔著一層面紗在進行」「看外面的世界就像看幻燈片播放一樣」等等。

因此,我們需要採取措施打開「心靈」的閘門,如上所述,最關鍵的一步,是消除對於佔據在井口處的「憤怒」的誤解。總之我們必須瞭解,曾經讓自己感到痛苦的是來自於父母的「淺層憤怒」,作為愛的表現形式之一的「深層憤怒」則是非常健康可貴的情緒。

不過,請各位讀者不要誤解,打開心靈的閘門,讓「深層憤怒」釋放出來,這並不意味著將這種憤怒傾瀉給周圍的人或憤怒的物件。重要的是,內心湧起的感情要由頭腦如實地接受,至於是否訴諸言行,則要由掌控社會性的「頭腦」做出合適的判斷。

然而,無法表現在外的深層感情如果無處釋放,那就可能會積蓄在內心,久而久之感到鬱悶。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將這種感情轉化成文字,從自己的內心釋放出來,與積壓在內心深處相比,這樣做心情應該會輕鬆很多。當然,這些文字是不能給任何人看到的。筆者把它稱作「傾吐心聲筆記」,推薦給各位讀者。

人類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對種種歧視、虐待、荒謬的舊習和社會制度進行變革,不斷推陳出新,其源頭正在於面對邪惡產生的「深層憤怒」。然而,「不生氣才是好事」這種淺薄的認識,卻在我們周圍悄然蔓延。

將「深層憤怒」壓抑在內心,人就會在精神上陷入一種「去勢」狀態,從而遠離生的喜悅。更有甚者,還會喪失抵擋荒謬及不正當行為的能力,與邪惡勢力橫行的社會同流合污。

正是在今天,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必要對「深層憤怒」的意義進行一次重新認識。

標題插圖:Mica Okada

家裡蹲 活得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