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日本人的結婚現狀

「昭和時代的婚姻觀念」成為巨大阻礙

家庭 社會

日本社會為那些有結婚意願卻難以步入婚姻殿堂的男女提供各種服務設施,婚姻介紹所就是其中之一。它要求利用者繳納入會費、註冊費及月會費,以諮詢的形式為會員介紹結婚對象,從交往到結婚提供一條龍服務。本文採訪了位於東京青山的婚姻介紹所「Marry Me」的法人代表植草美幸,她曾為很多對男女提供婚姻諮詢。

男性2人中有1人未婚,女性3人中有1人未婚。

這是30~34歲的日本人的未婚率。根據日本政府的一項調查,截至2015年,年齡在30~34歲的男性有47.1%、女性有34.6%未婚。35~39歲年齡組的男性未婚率則為35.0%(3人中有1人未婚),女性為23.9%(4人中有1人未婚)(內閣府《2018年版少子化社會對策白皮書》)。

有7成男性和6成女性沒有交往對象。在2015年以18~34歲的單身為對象實施的調查中,回答「沒有正在相處的異性」者,男性為69.8%(上一次2010年的調查為61.4%),女性為59.1%(上一次為49.5%)。而且,約有一半的受訪者,即30.2%的男性和25.9%的女性表示,他們「沒有交往對象,也無意尋找女朋友或男朋友」(國立社會保障及人口問題研究所《第15次出生動向基本調查(關於結婚與生產的全國調查)》)。

東京一家婚姻介紹所「Marry Me」的負責人植草美幸介紹說:「到我們公司來諮詢的單身男女們,確實有不少這種情況,他們在父母家享受著舒適的生活,不知不覺間30歲已經過半。另一個原因是,現在越來越多的女性開始走上社會。過去女性考慮的是出去工作,以便儘快找到如意郎君,組建家庭,成為一名家庭主婦。但如今的女性,她們接受的教育程度更高了,工作上也感到非常充實,有些人30多歲就晉升到管理職位,閒暇時她們和女性朋友或同事聚會,聊起來彼此都有共同語言,非常開心,不覺得有必要特意去找個男性談戀愛和結婚。正是因為這種狀況,等她們考慮『差不多該結婚』的時候,面臨的首要問題就是沒有結婚對象,而且還缺乏戀愛經驗。我們舉辦的戀愛講座,就是從如何與異性交流這個主題開始的,很受歡迎。」

植草美幸女士

考慮「差不多該結婚」的原因

那麼這些單身男女為什麼到了30過半的年齡時,想起「差不多該結婚」了呢?他們希望步入婚姻殿堂,甚至到婚姻介紹所尋求幫助,這說明他們並非沒有感覺到結婚的好處。

「絕大多數女性結婚的理由並不是『希望依靠男性,渴望被愛』,她們中很多人是因為『身邊的人都結婚了,感覺周圍的壓力越來越大』,或是『想要孩子』;也有一部分契約社員或者打工的女性,因為難以維持生計而選擇嫁人。不過,就算是眼下收入豐厚的女性,當談論到諸如今後將如何生活、等到年邁的父母需要照顧的時候該怎麼辦、能否像現在一樣工作20多年直至退休之類的問題時,她們也都會感到徬徨無助。」

結婚的動機,並不僅僅出於經濟方面的考慮。植草稱,「健康方面的擔憂也是一大因素。現今的日本,每2個人中就有1人會在一生中的某個階段患癌症,如果擁有一個共同生活的伴侶,就可以相互拿出自己的收入,互相支持,生活也就更具有穩定性。我們公司提供的諮詢,便是讓他們從一開始就關注這一現實,在此基礎上對未來生活做出計畫。」

收入女高男低,是「慘敗婚姻」嗎?

金錢與健康至上。雖然這樣的表達過於直接,但現實情況就是如此。從今後漫長的一生考慮,還是有個伴侶一起共度心裡會感覺更踏實些。也許人們會認為,單身男女考慮到這一點的話,就會萌生結婚願望,如此一來,一對又一對新人誕生,並從此過上幸福的生活…。然而,之後更加嚴峻的問題將橫跨在眼前,這就是女性心目中「理想的結婚對象」和單身男性的「現實情況」相去甚遠。

植草說:「未婚女性中有不少高收入者。而希望結婚卻很難如願的男性,有不少人年收入不高。這本身並不成其為問題。問題在於,男女雙方的父母都是擁有傳統觀念的一代人,他們理所當然地認為『男方必須高收入』、『男方的年收入要為女方的1.5倍才最理想』等等。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成長,父母的那些荒謬的條件也就自然而然地潛移默化到子女心裡。所以,如果男性的年收入不高,這段婚姻就會被認為是失敗的,不體面的。這種過時的婚姻觀念不遭摒棄,今後未婚率恐怕還會繼續上升。很多未婚女性在此前的生活中本來也沒有依靠男性,所以沒必要一味地拘泥於結婚對象的年收入。在實際工作中,我遇到一位年收入700萬日圓的女性,她對男性提出的條件是『年收入超過1200萬日圓』,我對她說『大概沒這個必要吧?』」

據植草介紹,出於對家庭經濟狀況的擔憂,越來越多的男性希望女性婚後和生產後繼續工作。當然,為了讓妻子能夠堅持工作,丈夫必須分擔家務,改變「家務應該由女性來做」這種老一代人的價值觀念。她還建議男性在尋覓伴侶的過程中練習做飯做菜。

然而,無論男女雙方的思想觀念如何進步,父母一代的觀念轉變卻非容易的事。特別是女方的母親,往往會拘泥於泡沫經濟時代結婚時注重的「高學歷、高收入、高身高」的「三高」條件或特定的職業,因此導致婚事最終流局的個案每個月都會發生。落後於時代的婚姻觀念就是如此根深蒂固。植草說:「我提倡年收入高的女性和年收入並不高的男性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喜結良緣,如果這種『相互尊重的婚姻』得到更廣泛的認可,那麼未婚率應該會下降。」

離婚經歷成為優勢?

出乎意料的是,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離婚經歷不再是像過去那樣的負面因素,甚至已經轉化為一種優勢。

「雖然上一代人對有離婚經歷者還會持有負面印象,不過他們的下一代裡,對再婚者持正面看法的人越來越多。他們認為再婚者雖說離過一次婚,可是他們曾經有過和別人結為夫妻共同生活的經歷,所以似乎更具有人格魅力,與初婚者相比,思維方式可能會更加靈活。而且初婚者往往容易對婚姻抱有一些不切實際的想法,而不少人再婚者從離婚中吸取教訓,會從現實的角度考慮自己對對方的需求,他們開始徵婚活動後,很多人都可以比較快地喜結良緣。」

那麼,帶子女再婚的難度是否降低了呢?

「帶子女再婚,障礙不像以前那麼高了,但難度或許還是很大的。我們實際促成了幾對帶子女再婚的夫妻,但是日本男性非常注重血緣,很多人都要自己的孩子。不僅是帶子女再婚,隨著單身男女尋找伴侶的年齡越來越大,會有不少人可能很難實現結婚生子。遇到這種情況,我們會建議他們考慮領養兒童福利設施的孤兒。可是在我們經手的案例中,還沒有人認真考慮過這件事。只有一位40多歲的美籍女性表示『只要男方同意,我願意收養孩子』。這是因為在美國建立收養關係並不罕見吧。」

姻緣難覓、生存艱難的時代

每個月各自拿出多少生活費、家務活兒雙方各負擔多少,要不要孩子,不能生育該怎麼辦…,這些是婚後容易發生爭執的問題,所以植草建議還是在結婚前徹底商討為好。當面難以啟齒的問題可以依靠婚介機構這樣的協助廠商來調解確認,在此基礎上再談婚論嫁,這也可以說是婚姻介紹所的優勢之一吧。「Marry Me」每年促成100~150對男女結為伉儷。

「在泡沫經濟破滅和雷曼金融危機之後,整個日本社會和日本人的價值觀都發生了巨變。包括父母擁有傳統觀念的老一代人在內,抱著不同想法的各人共存於世,所以這一代人大概會感覺姻緣難覓、生存艱難吧。」

如何解決未婚率上升的問題,或許需要我們從當今時代人們究竟為何要結婚,又想從婚姻中得到什麼這樣的根本問題上進行重新思考。

採訪、撰文:安樂由紀子 圖片:今村拓馬 策劃、編輯:POWER NEWS編輯部 標題圖片:新郎新娘,身著帶家徽的傳統結婚禮服(Fast&Slow/PIXTA)

家庭 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