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日本人的結婚現狀

跨越性別差異的藩籬——未來日本人的婚戀

家庭 社會

男主外女主內,這種觀念至今依然根深蒂固。它到底是從什麼時候出現又是怎樣形成的?而且真的有必要一直保持下去嗎?本文將透過整理日本的婚姻史,對這些問題進行一番思考。

母系社會比父權家長制更務實?

日本以往有過什麼樣的婚姻制度呢?大家好像知道些,卻又並不瞭解。我們將婚姻制度變化的歷史在下圖中進行簡單的整理。

古代 「走婚制」為代表的母系社會
8世紀 律令制 家庭制度的興起
單偶婚化(一夫一妻制)
中世紀・近世紀 在武家社會,俸祿由家主繼承,父權家長制確立
相對務實的商賈之家,常常會為女兒招上門女婿來繼承家業
明治時期 戶主權
通姦罪(僅適用於妻子)
戰後 日本國憲法規定「婚姻是僅基於兩性的共同意願而成立」且「夫妻擁有同等權利」
1972年 結婚人數高峰
2015年 「夫妻同姓符合憲法規定」最高法院
澀谷區和世田谷區開始實施同性伴侶制度
2016年 出生人數跌破百萬
2022年 女性結婚年齡從16歲推後至18歲

根據《婚姻和家庭的未來 雙薪社會的界限》(筒井淳也著,光文社)、《不結婚礙著你了!?活在婚姻風險時代》(上野千鶴子、水無田氣流著,Business社)製作

古代的「走婚制」是夫妻白天各自在自己家裡,夜晚丈夫去妻子家過夜,母親賴以生存的村落等共同體會給母子提供幫助。男性和女性的生活都依賴於各自的聚落,因此女性不需要依附於男性生存。當時生產力低下,子女後代是不可或缺的勞動力,「父親是誰」無關緊要,無論男女都可有多個異性對象。

而由長子繼承和管理家業的父權家長制的出現,一般認為是受律令制的影響。再加上日本的武家制度,重用「功勳彪炳者及其子女」,在這樣的雙重作用下,「父系血統」開始受到重視,並且逐漸影響到了平民階層。即便如此,商賈之家如果長子無能,則會招有商業才能的女婿上門。不同於武家,商賈之家經營好壞,是關係到生存的重大問題,因此比起血統,還是實力為王。

進入明治時代,在明治民法的推波助瀾下,父權家長制完全滲透到日本社會的各個階層。只有長子世襲的家主才能擁有的「戶主權」,包括了對家庭成員的婚姻同意權和居住指定權。「戶主權」只能由正妻誕下的嫡長子繼承,雖然拿到現在來說,已經牽涉到人權問題了,但是當時長子之下,所有子女連一分錢都繼承不到。與戶主權同樣的,還有一直持續到明治時期的通姦罪,它僅適用於妻子和姦夫,而丈夫出軌則不受約束。因為如果不弄清楚「妻子生的孩子父親是誰」,那麼父系血統將難以維繫。

社會學者、立命館大學教授筒井淳也在其著作《婚姻和家庭的未來 雙薪社會的界限》(光文社新書)中這樣寫道:「我一直認為父權家長制,從這個意義來說是一個非常扭曲的不自然的制度。因為在這個制度下,處於整個社會統治階層的男性或是家族中的男性,他們為了維護個人的既得利益,甚至不惜阻礙生產力的發展。」

從「農家的媳婦」到「專業主婦」

日本國憲法中規定「婚姻的基本是僅基於兩性的共同意願而成立且夫妻擁有同等權利,夫妻雙方必須同心協力維持婚姻關係」。那麼在戰後日本,人們對於婚姻的看法又發生了哪些變化呢?

《不結婚礙著你了!?活在婚姻風險時代》(上野千鶴子、水無田氣流著,Business社)等書的作者、詩人、專門研究少子化和貧困等「現代人的生活難題」的社會學者、國學院大學教授水無田氣流分析道:

「戰後不就,大概50年代的時候,日本總勞動人口的一半左右從事農林漁業等第一產業。這個時期,已婚女性的身份一般多為「農家的媳婦」,她們也是非常重要的農業勞動力。因此,這些女性忙於農作,無暇一心一意從事家務和育兒工作。養育下一代的任務普遍由無法從事農作生產的老年人承擔,也常常可以看到年長的子女帶著年幼的弟弟妹妹玩耍的場景。當時,農村的下一代是在鄉村社區裡共同撫育的。」

那時的女性不僅沒法顧及家庭,反而是重要的勞動力。而養育下一代的方式也跟「走婚制」時代類似。那麼變化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

「經濟快速成長時期,產業重心轉向第二產業,被雇傭的男性,即『勞工』越來越多,從住在郊外的住宅區,每天到市中心的商業區工薪,這樣的工作居住分離型生活方式逐漸普及。第二產業也是以男性為中心的職場,一方面男性的就業機會數之不盡,另一方面又缺乏讓女性賴以維生的職業,因此結婚就成了首選的生存手段。將結婚稱為『永久就職(鐵飯碗)』也是這個時候。『勞工』丈夫們工作日的白天不在家,去職場打拼,他們和在家裡看顧家庭的全職太太的組合,由此而逐漸普及開去。」

「昭和妻子」誕生的背景

水無田教授還談到了工作方式的問題。

「在經濟快速成長時期確立的日本『勞工』的工作方式,大都是單位編制一體式的。簡而言之,就是對正式員工沒有具體的單位規定,想要晉升都需要經歷頻繁的換單位和工作調動。並不是先有單位需求再招人,而是先招人再給安排單位,所以永遠做不完的工作對於每一位員工而言都是家常便飯。因此勞動時間過長的問題越來越嚴重,工作分擔也舉步維艱,就業環境就這麼越來越差。此外,所謂的『日式僱用習慣』中,『年功序列制、終身僱用、企業各設工會』都是其特點。因此,比起員工的個人技能和成績,工作年數才對漲薪和晉升起到關鍵作用。」

日本的公司即使到了現在,仍以這種「勞工」的工作方式為主流。

「這樣的工作方式對於容易因生育而中斷職業道路的女性和頻繁跳槽的人都非常不利。而且,為了確保『勞工』能夠時刻保持長時間工作和接受人事調動換單位,主內的『專業主婦』也必須完成長時間且高水準的家務和育兒任務。日本專業主婦比例在70年代達到最高。我所說的『昭和妻子』就是指日本昭和年代的這批已婚女性,他們的生活方式和志向就是在這一背景下產生的。」

年輕女性對「昭和妻子」的嚮往重燃

1989年1月7日,昭和天皇駕崩,昭和時代結束,日本進入平成時期。從1993年前後起,經濟開始衰退,泡沫經濟崩潰後,日本進入低成長期。這時的工作方式又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

「從1997年起,雙薪家庭數量超過了專業主婦家庭的數量,現在『勞工』家庭中妻子的就業率也在上升,雙薪家庭超540萬戶,高於專業主婦家庭。這背後的原因,是經濟低成長期以年輕男性為中心的整體男性薪資水準的降低,並且,產業結構重心開始從第二產業轉向了第三產業。在第三產業中,女性很受重用,並且迫於補貼家用的需求,女性進入社會的步伐越來越快。但是這些女性當中很多都是臨時工,年收入也較低,家庭收入的重任依然壓在男性肩上,這點和以往相比,沒有發生什麼變化。因此,即便女性的就業率不斷攀升,專業主婦一直以來承擔的家務和育兒重擔依然還是壓在女性的身上。」

「小家庭」的不斷發展,使年輕夫婦身邊找不到可以幫忙家務和帶孩子的人了。

「現在,日本社會對已婚女性要求很高,『要做家務,要管孩子,還要照顧老人和賺錢養家』,而一個人很難面面俱到,所以年輕女性中越來越多人想要回歸家庭。比如前不久剛做了個統計,結果是二十多歲的女性想當專業主婦的願望比三十到五十多歲的人高,跟六十多歲的女性相近。我將這一現象稱之為『對昭和妻子的嚮往重燃』。」

後平成時代日本人的婚戀狀況

由於各種家務負擔沉重,女性對婚姻的態度出現了回歸昭和的傾向。那麼後平成時代的婚戀狀況又會如何呢?水無田教授的看法是這樣的:

「前不久發生了一件事,東京醫科大學為了少錄取女生,在入學考試時故意降低女考生的分數。這不是個案,現在日本『統計性歧視』大行其道。所謂統計性歧視,是指根據過去的統計資料而得出的理性判斷,從結果上看實際是一種歧視。對於這種隨意操控考分的做法,該大學的解釋是,很多女醫師會因生育而離職,因此希望錄取更多的男學生。但是反過來看,這也證明了目前以性別劃分職業的偏見,並且以男性為中心的嚴酷的工作環境沒有得到改善。在婚姻方面,日本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思維依然根深蒂固,相較於每個人的個性和特點,性別差異對人生道路產生的影響極大。舊有的觀念已經遠遠跟不上社會結構變化的步伐了。我們應該解決這個問題,讓每個人都能適得其所並充分發揮出潛能,無論男女婚否,都能夠攜手共進,創造美好幸福的生活。此外,無論結婚與否,為了讓個人和家庭的生活更加幸福美滿,我們有必要不斷顛覆目前這種落後的家庭觀念和工作觀念。」

幾年前,雖然還沒有法律效力,但有些地方政府就開始承認「同性伴侶關係」(2015年),以維護LGBT的社會地位。此外,軟體發展公司「Cybozu」社長青野慶久提起了夫妻異姓訴訟(2018年),一直堅持夫妻使用各自姓氏的電影導演想田和弘夫婦,提起了要求承認異姓夫妻地位的訴訟(2018年)等,這些都表明,已經有人開始用行動來改變「日本婚姻」習俗了。

日本2016年出生人數已經跌破百萬,我們不能再讓過去的家庭觀念和工作觀念束縛社會的發展了。

撰文: OKAJIMA Kaori
圖表製作:上杉久代
策劃、編輯:POWER NEWS編輯部

標題圖片:Cybozu社長青野慶久向東京地方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建立法律制度,能夠讓夫婦自願保持各自姓氏,圖為記者見面會場景,2018年1月9日,東京霞關司法記者團體(時事)

家庭 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