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資料庫

日本——全球最大的老齡社會

社會

日本是世界上屈指可數的長壽國。人們期待一個能夠享受長壽生活的社會,但同時也意味著它將是一個世上史無前例的老齡化社會。如今,日本每4個人中就有1個是65歲以上的老年人。今後,人口老齡化的進程將進一步加快,日本面臨著諸多有待解決的課題。

世界最高齡老人

2014年8月,英國的《金氏世界紀錄大全》認定居住在埼玉市的111歲零196天的百井盛老人為「在世的世界最長壽男性」。此前的記錄保持者是一位美國人,於今年4月以111歲零124天的高齡去世。之後通過調查,將這個記錄授予了百井。

厚生勞動省在9月15日(敬老日)發布的調查結果顯示,國內100歲以上的老人為5萬4,397人,創歷史新高,比前年增加3,021人,43年連續增加。國內最高齡女性是住在大阪的大川Misao,今年115歲,男性就是金氏世界紀錄保持者百井盛。厚生勞動省分析稱,「醫療及護理的進步,不斷為社會創造出宜於老年人健康生活的環境。」這再一次印證了迅速走向老齡化的社會現狀。

日本男性,平均壽命首超80歲

根據厚生勞動省製作的《簡易生命表》,日本人男性的平均壽命(*1)2013年為80.21歲,比前一年提高0.27歲,首次超過了80歲,位居香港(80.87歲)、冰島(80.5歲)、瑞士(80.5歲)之後,排名世界第4位,比前一年提升了一個名次。

女性的平均壽命也比前一年上升0.2歲,為86.61歲,創歷史新高,並連續二年居世界之首。緊隨日本之後的,依次是香港(86.57歲)、西班牙(85.13歲)、法國(85.0歲)和瑞士(84.7歲)。各年齡段的癌症、心腦血管疾病、肺炎等導致的死亡狀況得到改善,是平均壽命進一步延長的主要因素。

(*1) ^ 平均壽命:表示一個人出生後能活多少年的指標。1935年,日本男性為46.92歲、女性為49.63歲。二戰之後,嬰幼兒、青壯年的死亡率顯著下降,平均壽命大幅提升。

人口老齡化,一個世界性潮流

世界衛生組織(WHO)稱,人口的老齡化是世界性趨勢,2012年的世界平均壽命,女性72.7歲、男性68.1歲,比1990年延長了6歲之多。但是,能否享受長壽生活,則受制於所居之地,這也是事實。可以認為富足的經濟和良好的生活環境,是長壽的一大條件。而日本在WHO成員國中則是堪稱為「世界第一」的長壽國家。

老齡化現狀

※2013年10月1日的數據

人口
(萬人)
總數
總人口 12,730 6,191 6,539
老齡人口(65歲以上) 3,190 1,370 1,820
65〜74歲人口 1,630 772 858
75歲以上人口 1,560 598 962
勞動人口(15〜64歲) 7,901 3,981 3,920
少年兒童人口(0〜14歲) 1,639 840 800
構成比例
(%)
總人口 100.0 100.0 100.0
老齡人口(老齡化率) 25.1 22.1 27.8
65〜74歲人口 12.8 12.5 13.1
75歲以上人口 12.3 9.7 14.7
勞動力人口 62.1 64.3 59.9
少年兒童人口 12.9 13.6 12.2

出處:由編輯部根據總務省《人口推算》製作

平均壽命延長,人口的老齡化也隨之加劇。據內閣府2014年版《老齡社會白皮書》的統計,65歲以上的老齡人口2013年是3,296萬人,比前一年增加111萬人,在日本總人口(12,707萬人)中所占的比例——老齡化率,也上升至25.9%,比上一年高出0.9個百分點,再創歷史新高。被稱為「團塊世代」(*2)的群體,已全部超過了65歲,以至老齡化率急劇上升。從男女性別來看,65歲以上的男性為1,421萬人,女性為1,875萬人。此外,75歲以上的人口為1,590萬人,占總人口的12.5%,85歲以上者為478萬人,占比3.8%。由此可以看出,日本人每8個人中有一個是75歲以上的古稀老人。

日本,以世界最快速度奔向老齡化


日本的老齡化率已經達到其它國家所未有的水準,而且老齡化速度之高是其一大特徵。一般將65歲以上人口比例達到7%的社會,定位為「老齡化社會」(*3),達到14%則稱為「老齡社會」。日本從1970年開始至1994年,僅用24年時間就從老齡化社會進入到了老齡社會。在歐洲,即便是老齡化速度最快的德國,也從1930年到1972年,經歷了42年的時間。據稱法國在1865年達到7%之後,經歷了114年,於1979年才達到14%。根據國立社會保障和人口問題研究所的《日本未來推算人口》(2012年1月推測統計),老齡人口今後還將繼續增加,於2042年迎來峰值,達到3,878萬人。此後將轉向減少,但老齡化率上升。其結果是,2060年老齡化率達39.9%,2.5人中有1人超過65歲。 75歲以上者也將達到總人口的26.9%,即4人中有1人超過75歲。預計2060年時的平均壽命,男性為84.19歲,女性為90.93歲。

(*2) ^ 專指日本二戰後在1947年到1949年的第一次嬰兒潮時出生的一代人。日本的人口結構,時常出現駝峰狀變動的特徵,為社會帶來各種影響。

(*3) ^ 老齡化社會:指65歲以上的人口在總人口中所占的比例達「7%以上」,並且老年人口在進一步擴大的社會。這是根據1956年聯合國的報告中所使用的表現為基礎而做出的定義。與此相關的「老齡社會」一詞是指老齡人口已固定在7%以上的社會。最近還出現了「超老齡社會」這種表現,指的是老年人占比在20%以上的社會。

勞動人口減少,日本社會活力低下

日本的人口因少子化而持續下降,最令人擔憂的是由此帶來的「勞動人口」(15~64歲)的減少。根據總務省的《人口推算》, 2013年的勞動人口為7,901萬人,32年來首次跌破8,000萬人。老齡化加劇,勞動人口減少的狀況,從國際競爭力的角度來看,活力低下、經濟衰退亦在所難免。

另外,2015年是每2.3個勞動人口(15~64歲)供養一個老人,到2060年則將形成每1.3個勞動人口供養一個老人的局面。每代人之間的不平等感進一步加深,高齡社會特有的社會問題有可能更趨嚴重。

與此同時,國家的社會保障支出,2011年度的總額達107.495兆日圓,創歷史最高水準。在國民收入中所占的這部分比例,從1970年度的5.8%上升到2011年度的31.0%。社會保障經費中,用於老齡者的各種支出在2011年度達到72.194兆日圓,占社會保障支出的67.2%。儘管削減政府財政赤字已成為當務之急,而有關社會保障的經費卻處於持續膨脹狀態之中。

老齡社會對策,無先例可循

在平均壽命、老年人人數和老齡化速度這3點上,日本的經歷都有異於世界各國,正以自己特有的形式走向老齡社會。老齡化帶來老年失智症患者增加,以老年人為對象的醫療護理服務業也不斷擴大。國家和地方政府以延長老年人的健康壽命(*4)為目標,打出「健康長壽」的旗幟,推進著各種各樣的對策措施的展開。日本正在一路奔向無先例可循的「超老齡社會」。

(*4) ^ 健康壽命:指一生中無疾病殘障,能夠維持日常生活自理的年限。平均壽命固然是重要的指標,但老年人如何延長能夠生活自理的「健康壽命」,則更為重要,政府也以此為目標,推進各種對策措施的展開。

老齡者 老齡化 團塊世代 長壽 老齡社會 平均壽命 健康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