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力測試競爭 無益於孩子的成長

文化

有競爭,學生的能力就能提高——學力測試,總會讓人產生類似這樣的感覺。今年4月,在“寬鬆教育”導致學力下降的一片擔憂聲中,時隔兩年重啟了“全國學力測試”。

有助於查明“疏遠理科”的原因

2003年,OECD(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舉辦的國際學生能力評估項目PISA的結果公布後,時任文部科學大臣中山,驚異於日本國際排名下滑的現實,倡導“為提升學力,填鴨教育也是必要的,應該在全國舉辦學力測試”。這便是“全國學力測試”啟動的緣由。其後,考慮到有人擔心這樣做會加劇競爭,所以又另立理由,稱“需對學校的教育成果做出驗證,並將測試結果運用到教學改進中”等,最終於2007年得以實施。

全國學力學習狀況調查(全國學力測試)中首次實施的“理科”測試試卷。照片上方為國中3年級試卷,下方為小學6年級試卷。(照片:時事通信)

測試對象分別為小學6年級和國中3年級學生。起初要求全體學生參加,但從上一次考試(2010年)起作了修改,每次由抽選出的大約30%的學校參加考試。這是因為2009年日本政權更迭後,政府以削減相關支出為目的進行了事業甄別,針對學力測試,表示:“考慮到費用效果比因素,抽樣調查就足夠了”。而對於未成為調查對象的學校,如果教育委員會和校方願意,則採取自願申請參加這種方式。但是,由於學校之間的橫向攀比意識,此次日本全國有2萬5,000多所學校參加了考試,整體參加比例從上次的74%大幅提升至81%。

從這次測試開始,考試科目在算數、數學和國語之外,又增加了“理科”。之所以這樣做,是出於以下兩種考慮:一是為培養“科學立國”的人才,二是調查越來越多的青少年“疏遠理科”的原因。按計劃,“理科”測試今後將每隔3年舉行一次。

這個一天之內考完的測試,給人一種背負了太多的東西的感覺。隨著暑假期間測試結果的公布,​​此次的成果將得到相應的評價。

目的茫然不清

今後有待解決的課題,集中在是否會導致“分數至上主義”這一點上。學力測試迄今已舉行了5次,在這個過程中,它與“不應招致競爭”這一初衷漸行漸遠,個別自治體(地方政府)指出,“為了形成學校之間的競爭,測試和評估是必需的”,家長們也提出,希望能有一些客觀材料,藉以判斷孩子們的學校是否是“好學校”。

文部科學省認為有必要每隔幾年開展一次更為細緻的調查,所以明年將重新恢復由全體學生參加的測試。一經把握可作比較的材料,人們往往會不由自主地想去競爭。只是,為了猶如瞬間風速般可測的學力而互相競爭,這未必能保證孩子們未來的發展前途。所以希望能夠避免那種為了眼前的分數而時喜時憂這種毫無意義的做法。

NHK 寬鬆教育 文部科學省 早川信夫 學力測試 疏遠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