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州制”論戰,烽煙隱隱再燃

政治外交

就日本地方自治制度的徹底改革,將現有的47個都道府縣整編成“東北”、“關西”等數個區塊的“道州制”構想有再度浮出水面的徵兆。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民主黨政權誕生後,雖然這一構想曾被封殺,但大阪市長橋下徹率領的政黨“大阪維新會”,卻欲將其寫入進軍國政的綱領之中。

作為廣域自治體的都道府縣,自1888年香川縣從愛媛縣分離以來,除東京府改為都制之外,120多年沒有任何變動。另一方面,作為居民行政的基礎自治體市、町、村,卻在明治、昭和、平成時期經過三次大規模合併,自治體數量減少,規模不斷擴大。

為此,將都道府縣擴編成數個“州”、“道”的構想在經濟界等早有議論。自民黨也基本上持積極態度,政府的第28次地方調查會在小泉政權時期的2006年3月提交報告稱:“引進該構想是適時妥當的”,並拿出了在全國分為9、11 、13道州的三個方案。“雖然難以實現,但萬一時機成熟,這些方案可為具體的討論提供雛形”(總務省幹部語)。

但是在政權更迭時領導民主黨的小澤一郎原代表以及該黨的強大支持團體自治體工會均對道州制持謹慎態度。因為存在這種背景,民主黨政權在推動所謂的地區主權改革時,強調“重視市町村”,凍結了原來的道州制討論。

120年歷史的“47都道府縣體制”改得了嗎?

道州制再次引起關注,是因為橋下率領的“大阪維新會”瞄準下屆眾議院選舉,試圖將此作為重要項目寫入選舉綱領中。橋下意欲整編大阪府和大阪市,實現“大阪都”構想,而分權統治體制的最終目標在於道州制。自民黨以前制定的計劃中,也提出了“類似聯邦制的道州制”,毋庸置疑這是打破中央集權的富有魅力的選項。但是,一旦遇到現實問題,這將是一場困難無以類比難以想像的改革。

如“縣民性”(指日本各都道府縣居民特有的禀性、習俗等——譯註)一詞的含義所示,持續了120多年的47都道府縣行政單位,如今已作為文化、生活的一個單位根植於民眾之中。正因為這是個會直接給自己帶來裁員解雇風險的構想,都道府縣的知事、議會議員以及眾多的地方政府職員,從心底里是持反對或謹慎態度的。

有些縣,像埼玉、新潟、三重、福井、長野等,還會在歸屬那個區域問題上出現意見的分歧。“即使現在原則上贊成,等到具體討論時會像捅了馬蜂窩一樣麻煩”(自民黨資深議員語)。

對各區域間的經濟差距如何進行財政調整這一制度設計上的根本課題,以及當實現東京都、“大阪都”時與道州之間的重疊關係等,也需重點討論。橋下自己也充分認識到實現道州制困難重重,他想首先把實現大阪都構想作為統治體制改革的突破口。

如果這一構想邁向具體化進程,制定有關理念和流程的基本法,將是最首要的政治主題。由於政界的一部分人把道州制僅僅看成是單純為了降低行政成本的手段,還有反而希望加化國家干預的論調,所以不可疏忽大意。

以往政權所不曾有過的政治力量、維持現狀則無法打開局面這種國民的危機意識,毫無疑問,這兩點將成為推動道州制具體化的大前提。

道州制 大阪維新之會 地方分權 人羅格 都道府縣 市町村 大阪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