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戰略外交的「三支箭」

政治外交

安倍晉三首相的外祖父岸信介(1957年2月-60年7月任首相)擔任首相後,1957年5月的首次出訪選擇了東南亞。作為首相,岸雖然很想就任後儘早訪問美國,但實際上在訪美之前歷訪了東南亞各國。其目的何在呢?岸當時描繪的戰略設想,是要修改被稱為不平等條約的日美安保條約,終極目標則是修改憲法,進而實現「日本的獨立」。

以亞洲為起點的安倍戰略外交

作為這個戰略的開端,岸信介在外訪東南亞時(緬甸、印度、巴基斯坦、錫蘭、泰國、臺灣),以日本國總理的身分親自向國內外表示「不做孤立的日本,而是代表亞洲的日本」(《岸信介回憶錄》,文藝春秋),以此加深日本在戰勝國美國心目中的印象。岸在訪問結束回國後於同年6月訪問了美國,11月又再次歷訪了東南亞(南越、柬埔寨、寮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澳洲、紐西蘭、菲律賓)諸國。

在進入2012年12月的眾議院選舉前,安倍周圍就提出過先東南亞後美國的出訪計劃,但「還是首先訪問美國」的意見占了上風,於是一時間曾轉向了「1月訪美」的方案。

但是,由於與連任的美國總統巴拉克‧歐巴馬的政治日程調整未果,故而「1月訪美」計劃流產。但如果這一計劃實現,1月份的日本亞洲外交則會由麻生太郎(副首相兼財務‧金融相)和岸田文雄(外相)兩人代行。由於首相訪問東南亞的方案再度浮出,從結果看,它加大了以亞洲為起點的安倍戰略外交的深度。

首相在1月首先訪問了越南、泰國、印尼,1個月後再飛往華盛頓。預定12月還將在東京舉辦日本東協峰會。

表明參加TPP談判

2月22日(美國東部時間),安倍首相與歐巴馬總統在白宮舉行了首次日美首腦會談。首相在會談結束後高調宣布「日美同盟關係完全復活」。對於日美兩國來說,2009年日本的政權更迭是惡夢的開始,通過這次日美首腦會談,終於重新確認了日美同盟的重要性。

此外,兩位首腦還就參加「跨太平洋夥伴協議(TPP)」的相關談判發表了聯合聲明。表示「加入談判之際,並非單方面要求事先承諾取消所有關稅」,據此,首相實際上表明了參加TPP談判的意向。

TPP有兩副面孔:一副是單純經濟政策的面孔,另一副是作為安全保障外交戰略的面孔。美國之所以參加TPP,目的是通過參與進亞洲這個「世界成長中心」,為恢復國內經濟助一臂之力;同時還與安全保障方面的「再平衡」政策有密切聯繫,它是歐巴馬政府誕生後早早地就提出的美國「回歸亞洲」戰略的重要支柱。意圖盡最大可能阻止美國在亞洲霸權的中國,將由美國主導的TPP視為對自己設下的包圍網。

安倍決定參加TPP的構想,令人感到其出發點與岸的「新亞洲主義」戰略具有共通之處。

安倍外交的「幕後主角」是中國

概括1、2月份展開的安倍首腦外交,可以看出安倍首相把國家戰略中不可或缺的三個拼件(pieces)——亞洲、日美同盟、TPP握到手中,或可稱之為安全保障戰略的「三支箭」。

當前,修復日中關係的時機「無法預料」(內閣參與‧谷內正太郎),今後的日本外交必須精心打造這三個拼件。另一方面,日本將針對中國而有意識地與其它國家積極開展外交。具體來看,有4月底預定對俄羅斯的訪問,探索如何加深與俄羅斯這個與中國擁有世界第二長邊界國家的關係。

安倍外交戰略的「幕後主角」,始終是巨大的國家——中國。

安倍晉三 日美關係 日中關係 TPP ASEAN 歐巴馬 修改憲法 岸信介 亞洲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