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遊客發掘出的日本景點

觀光旅遊 文化

日本有些地方,像澀谷的全向十字路口和東京站的新幹線月臺,日本人從未想到過會成為旅遊景點,但在訪日遊客中卻很有人氣。不過這種現象並非現在才出現。

在訪日遊客中人氣最旺的伏見稻荷大社

京都伏見稻荷大社的參拜道路附近,特產店和飲食店櫛比鱗次。筆者信步走進一家店,店裡的人說:「大約從5年前開始,來參拜的人一下子就多了起來,而且外國人特別多。我還在想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京都是日本著名的旅遊城市。整座城市洋溢著古都風情,金閣寺、清水寺等寺廟神社在外國人當中極具人氣。伏見稻荷大社是京都南邊的一個旅遊景點。到2010年前後,除了新年的首次參拜之外,平時的遊客人數在京都所有寺廟神社中連前30名都排不進去。而現在呢?根據旅遊網站貓途鷹(TripAdvisor)對「外國人喜歡的日本景點」的調查,2013年伏見稻荷大社排名第二;2014年就已躍居第一。此後直至2018年,伏見稻荷大社一直佔據首位。外國人紛至沓來,此事成為社會熱點後,日本遊客也蜂擁而至。日本人非常喜歡去媒體介紹的熱門景點。

伏見稻荷大社變得如此受歡迎,一是因為在全球數十個國家翻譯出版並製成動畫片播放的日本漫畫作品《火影忍者》的影響,二是海外SNS口碑助推的原因。到訪此地的外國人盛讚「震撼人心」的景觀,實際上是由1萬座朱紅色的「千本鳥居」綿延而成的「隧道」。這些「鳥居」位於伏見稻荷大社境內被尊崇為神域的稻荷山的山中,遊客可以在鳥居「隧道」內盡情享受一個小時左右的漫步時光。

漫步途中,京都盆地的美景盡收眼底,只是大多數日本人此前都沒能體會到伏見稻荷大社的迷人之處。然而外國人卻在這裡感受到了日本獨有的魅力。來自歐美各國以及中國、韓國、臺灣等亞洲各國的訪日遊客絡繹不絕。

在伏見稻荷大社的參拜道路上放眼望去,京都市內的風景一覽無餘(筆者攝影)
在伏見稻荷大社的參拜道路上放眼望去,京都市內的風景一覽無餘(筆者攝影)

十字路口也成為景點 

訪日遊客人數從2013年開始史無前例地急劇增加。2012年全年為835萬人,之後便一路攀升,2018年突破了3000萬人。成長的原因主要有「日圓貶值的影響」「日本政府實施簽證放寬等政策」,等等。隨著訪日遊客的增加,此前日本人從未想到過的一些地方竟然被外國人作為景點「發掘」了出來。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大概就是澀谷站前的全向十字路口吧。在紅綠燈變綠後,無數行人從各個方向開始橫穿馬路,乍看秩序一片混亂。有時還會看到跑步前進的年輕人。綠一次燈,橫穿馬路的行人可多達3000人。但是沒有一個人和別人發生碰撞。等所有人全部安全通過後,車輛便自然地開始通行。

澀谷的全向十字路口(筆者攝影)
澀谷的全向十字路口(筆者攝影)

筆者此前在這處十字路口走過幾百次,沒有任何特殊的感覺。但外國人卻被日本人無意識地避開來往人流繼續前行的樣子所震驚。在JR山手線和京王井之頭線的換乘通道上可以俯視這個十字路口。經常可以看到通道上有幾名外國人用手機拍攝十字路口的景象,近些年也有日本人加入其中。由此可見,澀谷全向十字路口已經成為日本著名的景點。

去東京站看「奇跡」

此外,還有一個日本人的行為舉止給人以神秘感的地方被外國人「發掘」出來,這就是東京站的東北、上越、北陸新幹線月臺,被稱作「7分鐘的奇跡」的車廂內清潔就在這裡進行。載著乘客的新幹線緩緩駛入終點站東京站,清潔小組的成員們朝列車行禮致意,拿著一個大塑膠袋站在各個車廂門前等候。清潔員從下車的乘客那裡收取垃圾之後便進入車廂,將座位朝向調轉,清理座位下面的垃圾,再放下小桌板並擦拭上面的汙漬,最後更換弄髒的座套。一節車廂由1名清潔員負責,在7分鐘內完成所有清潔工作。洗手間由其他清潔員負責。

不能因為清潔工作而延誤列車的發車時間。清潔工作全部結束後,在新一批乘客登上這列調頭行駛的新幹線列車之前,小組成員站成一列,再次朝列車行禮致意。據說,許多外國人都很佩服日本人這種工作態度認真、做事完美、愛乾淨、注重禮節的風貌。

同在東京站發車的東海道新幹線共有16節車廂,而東北、上越、北陸新幹線的車廂數各不相同,有7節、10節、16節、17節等。此外還有雙層列車。即便如此,保潔人員的配置也從未出錯。有的時間段1小時內有10趟列車發出。在各趟列車如此頻繁進出的月臺,這一幕場景周而復始反覆上演,這在全世界恐怕也是絕無僅有的。

完成新幹線車廂內的清掃工作後,清掃員在月臺上行禮致意。JR東京站(時事)
完成新幹線車廂內的清掃工作後,清掃員在月臺上行禮致意。JR東京站(時事)

出人意料的景點

有一個地方著實出乎日本人意料之外,這就是山梨縣富士吉田市的新倉富士淺間神社。從這裡可以俯視市內全景,富士山就屹立在眼前。神社境內建有紅色的五重塔。到了春天,還有櫻花盛開。五重塔讓人聯想到京都和奈良,加之以白雪覆蓋的富士山和櫻花,這些日本著名的風景同時呈現在眼前,其間的不協調感相信大部分日本人都能心領神會。這種不協調感是不是可以比作就著薩赫蛋糕(巧克力蛋糕)喝啤酒的感覺呢?京都和富士山相距甚遠,兩者的景色搭配起來也並不和諧。

以富士山和五重塔為背景拍攝紀念照的外國遊客(筆者攝影)
以富士山和五重塔為背景拍攝紀念照的外國遊客(筆者攝影)

但對於外國人而言,在新倉富士淺間神社拍紀念照或自拍,可以在諸多日本元素匯集一處的風景中留下自己的身影。這裡凝聚了日本旅遊的精華,所以才會人氣高漲吧。以前,除了當地人之外,幾乎無人前往這座神社。大約在5年前,因泰國人稱這裡「可以同時看到富士山和京都(那樣的景色)」而在SNS上引發熱議,逐漸廣為人知。現在,來這裡參觀的日本人也越來越多了。

從江戶末期延續至今的文化差異

以上這些例子讓我們深切地體會到,自己很難瞭解自己的魅力之所在。同樣,日本的魅力日本人自己有時也很難瞭解,需要被外國人指出後才會發現。因此,很多時候,日本人想給訪日外國遊客展示的東西和外國人想看的東西之間存在著差異。這並不是現在才出現的問題。江戶時代末期結束鎖國政策後,迄今為止150多年間,或多或少都能看到這種問題。

明治時期的日本人希望向外國人展示近代工廠和博物館等本國的設施,這些設施在產業和學術研究領域逐漸趕超西方列強。其目的不僅在於炫耀國力,也是為了將這些作為明治新政府的夙願,即修改不平等條約的談判材料。關於歷史建築也是如此。比如,新政府的政要帶領美國前總統格蘭特將軍前去參觀日光東照宮,是為了展示自己推翻了能夠造出如此金碧輝煌建築的舊政權德川幕府。

自己想展示給對方的,或是引以為自豪的或是能賺錢的東西,但對欣賞者來說,這種做法有時會妨礙欣賞。外國人能夠「發掘」出獨具日本魅力的景點,可能是因為他們不受上述觀念束縛的緣故吧。似乎還有很多日本獨特的魅力仍舊隱藏在全國各地,等待人們去發現。

標題圖片:京都市伏見稻荷大社的「千本鳥居」連成一條隧道(筆者攝影)

觀光 旅遊 訪日遊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