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起源解讀日本傳統禮儀

賓客坐哪個座位?「上座下座」的常識

生活 文化 教育

本系列專題旨在介紹日本的各種禮儀規範,不僅限於具體做法,還將透過對源頭的整理揭秘其本質。本篇介紹與日式房間的座位順序相關的禮節。

日式房間以壁龕和房門為判斷標準

無論東方還是西方,各國都講究座次禮儀,即「地位高的人坐上座,地位低的人坐下座」。尤其在論資排輩意識根深蒂固的日本,不少人會在意座位順序。因此,我們要了解上座和下座的禮儀規範,避免出現被人質疑「你怎麼坐這裡?」這類尷尬場面。

原則上靠壁龕的是上座,靠門的是下座
原則上靠壁龕的是上座,靠門的是下座

無論是日式房間還是西式房間,最裡面都是上座,靠近房門處則是下座。從門口進出的一般是地位低的人,他們要端送茶水點心,如果是商務會議,還要去取資料影本。在餐飲店,門口的位置則方便叫店員點菜。

在傳統的日本建築中,壁龕是上座的標誌。在中世和近世的武士宅院,會客室裡都設有壁龕。如果是地位較高的客人,則讓客人坐在壁龕前;如果是地位較低的客人,則這家主人坐在壁龕前。在那個主從關係制度化的時代,以位置表明身份差距的禮儀規範得以確立。

在以書院為中心的武家住宅形式「書院造」建築中,壁龕旁設有矮書桌,桌前開窗,用作會客室兼書房。圖為江戶中期建造的舊足守藩武士的家宅(岡山市)(PIXTA)
在以書院為中心的武家住宅形式「書院造」建築中,壁龕旁設有矮書桌,桌前開窗,用作會客室兼書房。圖為江戶中期建造的舊足守藩武士的家宅(岡山市)(PIXTA)

壁龕大多掛有卷軸並以插花裝飾,不過有說法認為,壁龕最早是放置佛像和佛具的地方,因為是神聖的空間,所以壁龕前的位置就成了上座。

如果多人在場,座位順序原則上以左為上位。換而言之,從上座的視角來看,左邊是次位,右邊為再次位。

如果是親屬,從上座的視角看,座次從房間最裡面起依次為左→右→左(PIXTA)
如果是親屬,從上座的視角看,座次從房間最裡面起依次為左→右→左(PIXTA)

招待客人時則是另一套原則。客人一方坐上座,主人一方坐下座,雙方分坐兩邊的對坐形式最為自然。地位最高者坐正中間也無妨。

座次也會受餐桌形狀、大小、座位間隔等因素的影響。重要的是根據現場的情況排列座次,不讓大家感到不快或拘謹。

如果招待宴的場所為上圖的日式房間,比較現實的安排是客人坐靠牆的內側(PIXTA)
如果招待宴的場所為上圖的日式房間,比較現實的安排是客人坐靠牆的內側(PIXTA)

效仿皇室,「以右為上」?

「以左為上」的歷史要追溯到平安時代。朝廷官職裡,地位最高的是「左大臣」,其次是「右大臣」。天皇被比作位置穩固不變的北極星,坐北朝南,統治百姓,「以左為上」正是來源於這一政治思想。太陽升起的吉位是東方,在天皇的左手邊,所以位高權重的大臣站在左側成為習慣。

基於這一思想,整個平安京都是以北邊的皇宮為基準設計而成的。打開現在京都市的地圖,會發現右邊是「左京區」,左邊是「右京區」,方位是左右顛倒的,但實際上這個左右是以坐北朝南的天皇的視角確定的。

但是近代以後,皇室採用了西方「以右為上」的標準。皇室成員身穿西服出席官方儀式時,天皇和皇太子站在右邊,讓皇后和皇太子妃站在左邊。女兒節人偶的擺放方式也受此影響,京都傳統的「京人偶」按照傳統方式男左女右擺放,全國範圍內則普遍採取左右相反的擺放方式。而且在百姓間,西式婚禮也是新娘站在新郎左邊。

(上圖)按照「以左為上」的傳統方式擺放的京人偶;(下圖)現代的主流方式為「以右為上」(PIXTA)
(上圖)按照「以左為上」的傳統方式擺放的京人偶;(下圖)現代的主流方式為「以右為上」(PIXTA)

西式房間裡裝飾物的位置也是重點

按照西歐傳統,上座是室內最溫暖舒適的壁爐台前方。壁爐台是裝飾用傢俱,上方的架子上擺放著美術品和照片。所以如果沒有壁爐台,則裝飾架前面是上座。

公司的會客室裡,如果牆上掛著畫,按照美好的事物用來招待客人這一原則,客人的座位應安排在畫的對面。如果有風景不錯的窗戶,也按這個原則安排。

(上圖)雖然靠近門口,但眼前的景色優美,也可用於客座;(下圖)即使只有一位客人,也要安排坐長沙發
(上圖)雖然靠近門口,但眼前的景色優美,也可用於客座;(下圖)即使只有一位客人,也要安排坐長沙發

會客室放有兩張單人沙發和一張長沙發時,客人一方坐長沙發。可能有人會覺得自己一個人坐大沙發於心不安,但是主人一方的心意是「讓客人坐得寬敞一點」,接受主人的好意也是禮貌之舉。

等待訪客到來時,主人淺坐在沙發邊,訪客進屋後立刻起身打招呼。站著候客的時間不要太久,免得讓來客感覺不自在。

會客室裡,沙發要放在遠離門口,能夠欣賞到美術品和綠植的位置(PIXTA)
會客室裡,沙發要放在遠離門口,能夠欣賞到美術品和綠植的位置(PIXTA)

電梯和計程車內原則上「以右為上」

電梯裡也有上位和下位。由於電梯是近代從西方傳來的,所以規矩也效仿西方,以右為上。電梯內,面向電梯門,最裡面右側為上位,次上位是裡面左側。按照以右為上的原則,則下位是靠電梯門左邊,不過,如果是基於「讓來客和上司親自按樓層按鈕不禮貌」的想法,那麼站立的位置自然就很容易確定了。

接待方站在能按到按鈕的位置
接待方站在能按到按鈕的位置

如果電梯內人太多,也沒法嚴格遵守原則,只要記住「上位是右邊靠裡,下位是電梯按鍵前」就夠了。

比起急著不停地按開門鍵,更明智的做法是用手擋住電梯門,這樣進出的人也比較安心(PIXTA)
比起急著不停地按開門鍵,更明智的做法是用手擋住電梯門,這樣進出的人也比較安心(PIXTA)

最後介紹汽車內的座次。汽車也是近代從西方傳入的,所以原則上也是「以右為上」。

計程車或租賃車上,後排右邊的座位是上座。繼而依次為後排左邊、副駕駛座。如果不搶先上車,而是等待客人和上司先上,那麼座次自然是正確的。後排坐3個人時,最不舒服的中間座位是末席。

計程車和租賃車的座次。左盤也一樣
計程車和租賃車的座次。左盤也一樣

日本的道路靠左行駛,必須從左邊車門上車,然後挪動臀部往裡面靠。如果是老年人、穿和服的人或受傷者,請他們坐左邊比較有禮貌。

最為重要的是請對方安全舒適地享有這段時光的心意。比起墨守成規,替對方著想最為重要,這一點無需贅言。如果我們能隨機應變地安排座位,或將構築起圓滿的人際關係。

兩人乘坐計程車時,主動坐副駕駛座,為司機指路並付款也是一種禮貌(PIXTA)
兩人乘坐計程車時,主動坐副駕駛座,為司機指路並付款也是一種禮貌(PIXTA)

監修:柴崎直人(SHIBAZAKI Naoto)
岐阜大學研究所副教授。專業是從心理學角度研究禮儀教育體系。任小笠原流禮法總師,從事禮儀教師培訓工作。

撰文:nippon.com編輯部
插圖:PIXTA(編輯部加工)
標題圖片:PIXTA

天皇 傳統 禮儀 禮貌 日式房屋 壁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