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起源解讀日本傳統禮儀

出席日式婚禮的著裝規範、禮金標準與言語禁忌

生活 文化 教育

本系列專題旨在介紹日本的各種禮儀規範,不僅限於具體做法,還將透過對源頭的整理揭秘其本質。本期將聚焦兼具盟誓儀式與喜宴功能的獨特日式婚禮,並解析其背後的文化脈絡。

效仿皇室的婚禮儀式

婚禮是一對新人盟誓白頭偕老的儀式。日本多採用「兩段式」流程:先由至親摯友見證盟誓儀式,隨後舉辦招待眾多賓朋的喜宴。

傳統日式婚禮中,新郎身著最高規格的黑紋羽織(外褂)配黑白條紋袴服。純黑色象徵不容沾汙的威嚴,彰顯其成為一家之主的決心。新娘則身披「白無垢」,寓意下定決心脫胎換骨,承擔起新家庭的重任,融入夫家的生活。雖然宣導性別平等的今天不再需要這般決心,但也有女性為了紀念這一生一次的重要時刻,選擇將素淨的「白無垢」作為嫁衣。

日式婚禮裝束(PIXTA)
日式婚禮裝束(PIXTA)

這種婚禮裝束承襲了室町時代的武家傳統,但出乎意料的是,在神明面前盟誓愛情的婚禮形式,其歷史並不久遠。

明治時代之前,新婚夫婦主要透過與宗教無關的「祝言」儀式宣佈婚約。儀式由族長或村長主持,親友齊聚在新郎家中,慶賀一對新人共同邁入新生活。所謂「冠婚葬祭」,是指成人禮、婚禮、葬禮和祭祀儀式等日本四大傳統禮儀,本屬民間禮儀,是向自己所在的社群宣告人生階段轉換的重要儀式。

現代婚儀可追溯至1900年,大正天皇還是皇太子時在宮中舉行的大婚典禮。效仿這一婚典形式,東京大神宮隨之開創了民間的神前婚禮,其藍本是小笠原流的武家禮法。其中最核心的「三獻之儀(式三獻)」演變為新人交杯共飲的「三三九度」,以簡化的形式流傳至今。

值得一提的是,當年皇太子夫婦完婚後,參拜了伊勢神宮及各地的歷代皇陵,向先祖匯報人生大事。這種做法在百姓中逐漸發展成為現代的蜜月旅行。

「三三九度」的儀式源自日本創世神伊邪那岐與伊邪那美的婚典(PIXTA)
「三三九度」的儀式源自日本創世神伊邪那岐與伊邪那美的婚典(PIXTA)

現代婚禮的主流形式為二戰後逐漸普及的教會式婚禮,在基督教堂中舉行,其次是在眾人面前宣告婚約的「人前式婚禮」。若將後者視為現代版「祝言」,那麼這種形式比看起來更加傳統的神前式歷史更為悠久。

婚禮形式

人前式婚禮近年來人氣不斷攀升。既可自由選擇場地,又能將儀式與喜宴無縫銜接,因此備受青睞。

婚禮上的言語禁忌與著裝規範

婚禮請柬通常會提前數月寄達。新人需儘早確定人數開始籌備,所以賓客宜儘快做出答覆。

如果在回函中附上寄語,要注意避免使用讓人聯想到分離的忌諱字眼,如「別」「終」等。而「日々」(每天)、「ますます」(越發)「いよいよ」(終於)等疊詞因隱含「重複」之意,暗喻再婚可能,也屬忌諱詞語。語言中蘊含的神秘力量日語稱「言靈」,言語禁忌的習俗源於人們相信語言是影響現實的一種「咒語」。

婚禮禁忌用語示例

  • 別、分:分離
  • 切:斷絕
  • 離:離別
  • 去:離開
  • 終:結束
  • 冷:降溫
  • 絕:斷絕
  • 縮:萎縮
  • 短=短暫
  • 忘、忙:部首中含「亡」

※表達祝福的心意最為重要,即便在婚禮現場口誤說出相關字眼也不必過度緊張

婚禮致辭時也需注意禁忌語(PIXTA)
婚禮致辭時也需注意禁忌語(PIXTA)

出席婚禮的著裝根據與新郎新娘的關係而定。晨禮服、晚禮服等正式禮服以及燕尾服、長禮裙等半正式禮服多為新人的親屬穿著,朋友和熟人可選擇深色西裝或簡約連衣裙等便禮服,年長者著半正式禮服亦可。即便請柬上注明了「便裝出席即可」,也不應穿著日常便裝,而需穿便禮服,且妝容得體。

西式婚禮上,新娘同樣身著純白色禮服(PIXTA)
西式婚禮上,新娘同樣身著純白色禮服(PIXTA)

西裝的著裝規範與國際標準大同小異,關鍵在於不可喧賓奪主。首先要避免穿著新娘專屬的純白色系。男士以深色西裝搭配白色領帶,女士則需注意配飾等更多細節。建議提前參考時尚雜誌或諮詢身邊人士,以優雅得體的造型出席婚禮。

忌諱的著裝示例

  • 華麗首飾:喧賓奪主
  • 黑領帶、黑連衣裙、黑絲襪:讓人聯想起喪事
  • 動物、爬蟲類的皮革及紋樣:讓人聯想到殺生

需要注意的是,外籍人士穿著民族服裝可能也會因過於搶眼而喧賓奪主,所以應儘量避免。不過在一些較為隨意的喜宴上也可穿著,建議事先與新人溝通。若選擇和服,因禮服規格區分嚴格且穿著規範繁瑣,建議直接向和服專賣店諮詢。

賓客應恪守襯托新人的原則(PIXTA)
賓客應恪守襯托新人的原則(PIXTA)

回贈賓客的禮物並非「紅包的回禮」

如今作為結婚賀禮贈送禮金「祝儀」的做法實屬現代習俗。傳統的結婚賀禮是在婚禮前向新人贈送實用的生活用品,婚禮當天以現金形式贈送賀禮則始於經濟高速成長期飯店婚禮盛行之時。此舉既避免了給忙於籌備婚禮的新人增添負擔,也便於讓新人自由選購喜歡的物品。

紅包主要用於補貼高昂的婚禮支出,朋友、熟人的標準為3至5萬日圓,年長親屬酌情增加。以情侶或家庭為單位受邀時,可按人數增加金額。各地的慣例和行情可能不同,建議事先與其他賓客溝通確認。

結婚賀禮需用華麗的禮封裝好呈遞(PIXTA)
結婚賀禮需用華麗的禮封裝好呈遞(PIXTA)

一般來說,同事等熟人多受邀參加後面的喜宴環節。宴席通常採用座席制,按親疏關係,如親屬、同事、朋友等分餐桌在指定位置落座。兩三小時的宴程通常包括新人儀式、雙方父母及上司致辭、朋友助興表演等環節,安排得非常緊湊。婚宴正餐結束後,還經常在晚間安排輕鬆隨意的二次聚會。

大多喜宴會場設於專門的婚禮場館或酒店,一般為教堂或神殿與宴會廳的一體化設計(PIXTA)
大多喜宴會場設於專門的婚禮場館或酒店,一般為教堂或神殿與宴會廳的一體化設計(PIXTA)

離場時,賓客可能會收到新人贈送的「回禮」,同時附上致謝信,以表達對賓客出席婚禮的感激之情。過去,鯛魚、龍蝦等婚宴的主菜一般不動筷,結束後打包贈與賓客。這種習俗演變為婚禮結束時回贈給賓客的紀念品。

回贈的禮物以前多為生活用品,現在流行的是自選式禮品目錄,有時還會搭配紅白饅頭或烘焙甜點等「回禮甜點」一併贈送。

為避免攜帶不便,回贈的禮物也可能日後郵寄到家(PIXTA)
為避免攜帶不便,回贈的禮物也可能日後郵寄到家(PIXTA)

回贈禮物本是新人分享喜悅的一份心意。因對結婚賀禮的回禮使人聯想到「重複」之意,被視為不吉,因此從前並沒有回禮的習俗。若是暗自思索「回禮與紅包的價值並不相符」,則誤解了回禮的用意。而賀禮本身也並非參加婚禮的費用,而是心懷喜悅之情的饋贈,因此即便是會費制的婚禮,也應另備禮金。

與新人共用幸福時刻(PIXTA)
與新人共用幸福時刻(PIXTA)

主編:柴崎直人(SHIBAZAKI Naoto)
岐阜大學研究所副教授。專業是從心理學角度研究禮儀教育體系。任小笠原流禮法總師,從事禮儀教師培訓工作。

撰文:nippon.com編輯部

標題圖片:PIXTA

皇室 傳統文化 傳統 婚禮 結婚禮服 白無垢 婚宴 結婚 禮法 冠婚葬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