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遺產富岡製絲廠的歷史:大規模西洋式工廠蘊含的日本文化

觀光旅遊 歷史

富岡製絲廠位於群馬縣富岡市,是日本最早的大規模西洋式機械製絲工廠,201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本文介紹富岡製絲廠在日本現代化進程中上演的一幕幕劇情:從1870年(明治3年)制定工廠建設計畫到開始運營,以及停產後的工廠風貌保存活動。

乍看起來,製絲廠為西洋式磚結構建築,但屋頂卻以瓦片鋪成,砌磚用的材料也不是砂漿,而是灰泥。實際上,這座廠房是磚瓦匠和木工根據法國人設計的圖紙,利用日本的材料和技術精心建造而成的。

從女工館的2樓望出去,東蠶繭倉庫的瓦結構屋頂給人以深刻印象
從女工館的2樓望出去,東蠶繭倉庫的瓦結構屋頂給人以深刻印象

繅絲所的屋頂裝飾著獸面瓦,設計圖案為從海浪中冉冉升起的旭日
繅絲所的屋頂裝飾著獸面瓦,設計圖案為從海浪中冉冉升起的旭日

以提高生絲品質為目標的國營工廠

江戶時代末期,剛剛打開國門的日本,其主要出口產品是生絲。生絲的需求量急劇成長,於是便出現了大量劣質產品,從日本進口生絲的國家紛紛提出索賠要求。於是,一直以賺取外匯為首要課題的明治新政府便將提高生絲的品質和生產率作為了基本國策,於1870年(明治3年)2月決定建設配有西式繅絲機的國營樣板工廠。

工廠建設的策劃工作由當時的大藏官員澀澤榮一全權負責。澀澤出生於現埼玉縣深谷市的一家經營養蠶業的富農之家,他具備養蠶和生絲方面的知識,同時還有遠渡歐洲的經歷,因此被委以重任。

工廠聘請了法國人保羅・卜魯納任技術指導,他曾在橫濱的一家商社擔任生絲檢驗人員。澀澤的表哥、民部省官員尾高惇忠與卜魯納共同參與了工廠的選址工作。尾高後來擔任了富岡製絲廠的首任廠長。

《法國人卜魯納一行》,後排右側穿白色夾克衫者為卜魯納(圖片提供:富岡市富岡製絲廠)
《法國人卜魯納一行》,後排右側穿白色夾克衫者為卜魯納(圖片提供:富岡市富岡製絲廠)

為卜魯納在廠內生活而建的「首長館」,又名「卜魯納館」
為卜魯納在廠內生活而建的「首長館」,又名「卜魯納館」

澀澤從10幾歲開始就幫助家裡經營養蠶業,為了購買靛藍染料,他曾多次從家鄉埼玉前往群馬和長野周邊地區。尾高有時也和他同行,因此在考察工廠建設用地方面有一定的鑒別力,工廠選址進展得很順利。之所以選擇富岡,是因為這裡的條件十分完備,不僅養蠶業發達,而且附近有高崎煤田,能夠保證供給工廠的能源。

卜魯納館後院的世界遺產登錄紀念碑。圍欄外有「鏑川」流過,可確保工廠用水
卜魯納館後院的世界遺產登錄紀念碑。圍欄外有「鏑川」流過,可確保工廠用水

深谷三位偉人在短期內完成建設

工廠的設計者是法國人Edmond Auguste Bastien,在此之前他一直從事橫須賀鋼鐵廠的建設工作。他利用鋼鐵廠「木架磚結構」的工藝,僅用50天左右便完成了製絲廠的整體設計圖。

最大難題是建材的採購。玻璃窗和門的鉸鏈等建材是從法國進口的,而大量使用的磚和砌磚的黏合劑只能在富岡附近採購。

尾高全權負責建材採購工作,磚瓦工程是由韮塚直次郎領頭。韮塚是曾經在尾高家幹活的工匠的兒子,他們從幼年起就十分熟悉。他把深谷和富岡周邊的磚瓦匠召集起來,在卜魯納和Bastien的指導下,經過反覆失敗中的摸索,終於成功燒制出了工廠建設用的磚。

「木框磚結構」,在木質的橫樑和立柱搭建的框架中砌磚
「木框磚結構」,在木質的橫樑和立柱搭建的框架中砌磚

磚塊橫向和縱向交替組合砌成一排的「法式砌磚法」
磚塊橫向和縱向交替組合砌成一排的「法式砌磚法」

工廠於1871年(明治4年)3月動工興建,主體設施1872年7月竣工。兩棟全長100公尺的蠶繭倉庫用於保管生絲原材料,繅絲所可以擺放300台法國制的繅絲機。這是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工廠。以澀澤為核心,來自深谷的這三位建設者在政府制定工廠建設計畫後不到兩年半的時間,從動工興建開始僅用了1年又4個月,便以驚人的速度完成了這項豐功偉業。

磚的燒制還有後續。19世紀80年代後半期,明治政府開始進行城市建設,計畫將日比谷周邊地區建成政府機構街,需要大量優質磚。為了滿足這一需求,澀澤在深谷設立了日本磚瓦製造公司,韮塚為此在當地奔走四海八方宣傳。

深谷的磚後來用於司法省(現法務省舊本館)、東京站、赤阪離宮(現赤阪迎賓館)等建築,為東京這座城市的現代化建設做出了貢獻。為了燒制富岡製絲廠的磚而歷盡艱辛的兩位建設者,又為家鄉帶來了新產業,深谷也由此發展成為了「磚城」。

澀澤榮一紀念館(深谷市)的入口處懸掛著「富岡製絲廠與深谷三偉人」的浮雕像。左起:澀澤、尾高、韮塚(協助拍攝:深谷市澀澤榮一紀念館)
澀澤榮一紀念館(深谷市)的入口處懸掛著「富岡製絲廠與深谷三偉人」的浮雕像。左起:澀澤、尾高、韮塚(協助拍攝:深谷市澀澤榮一紀念館)

明信片《原富岡製絲廠全景》,原合名公司時代1908年時的製絲廠風貌(圖片提供:富岡市富岡製絲廠)
明信片《原富岡製絲廠全景》,原合名公司時代1908年時的製絲廠風貌(圖片提供:富岡市富岡製絲廠)

第一名女工是尾高的女兒

雖然工廠建設已經竣工,但卻遭遇招工困難的問題,因此開工日期推遲到了1872年(明治5年)10月。

因為日本長期實行閉關鎖國政策,所以對日本人來說,外國人是非常可怕的存在,他們看到卜魯納等人喝紅葡萄酒,「西洋人吸血」的謠言便不脛而走。拯救工廠於困境的是尾高惇忠的女兒尾高勇。她體察到父親的心意,自願成為工廠的第一名女工,由此謠言不攻自破。有廠長的女兒在,大家便放下心來,報名者一下子多起來。

《女工哀史》《啊,野麥峠》等以大正時期的製絲廠為背景的報導文學或小說,描寫了在繁重的勞動中痛苦不堪的女工形象。而作為國營樣板工廠設立的富岡製絲廠卻向工人傳授西方的最新技術,並擔負著教育設施的重任,為各地的製絲廠培養領袖人才。很多士族和地方名門的子女來這裡工作,其中也不乏華族(高於士族的貴族,二戰後廢除——譯注)家的女兒。當地人把這些工廠女工稱為「絲姬(繅絲公主)」。

富岡製絲廠在日本首次引進週休制度,週日工廠停工。禁止夜間作業,研修條件也十分完善。此外,廠內還設有免費診所,福利待遇非常優厚,這在當時都是走在了時代的前面。在工廠剛開工不久就當上女工的一位女性,在她的回憶錄《富岡日記》中生動地描寫了身為先驅者,為實現日本的現代化而學習西方技術的滿腔熱情,以及與法國指導者愉快交流的情形。國營的富岡製絲廠與「悲慘故事」無關,反倒是年輕女性一心嚮往的職場。

明信片《原富岡製絲廠繅絲車間(局部)》,原合名公司運營時拍攝的在繅絲所工作的女工們(圖片提供:富岡市富岡製絲廠)
明信片《原富岡製絲廠繅絲車間(局部)》,原合名公司運營時拍攝的在繅絲所工作的女工們(圖片提供:富岡市富岡製絲廠)

民間企業悉心保護,最終成為世界遺產

從設計開始便參與工廠建設的卜魯納等人,在工廠運營第4年,即1876年(明治9年)離開富岡,這座國營工廠從此完全交由日本人獨立運營。雖然也有個別年份由於注重品質而沒有獲得利潤,但卻成功地贏得了日本生絲在世界上的口碑。以富岡為標杆的機械式製絲廠在日本各地相繼建成,女工們在富岡學會繅絲技術後,紛紛回到家鄉從事指導工作。

1893年(明治26年),富岡製絲廠完成了「國營」的使命,出售給三井家族。此後,1902年歸原合名公司所有,1939年(昭和14年)併入當時日本最大的紡織公司、現在的片倉工業公司旗下。為了順應時代的發展,工廠還引進了最新式的機器。這座製絲廠運營了100多年,最終於1987年(昭和62年)停工。

直到2005年(平成17年)捐贈給富岡市之前,片倉工業公司一直將富岡製絲廠作為日本現代化的象徵,秉承「不出售、不租借、不拆毀」三原則,投入巨額維修費用,將廠房妥善保存至今。2014年6月,「富岡製絲廠及絲綢產業遺產群」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現在繅絲所留下的日產汽車公司生產的自動繅絲機,是片倉工業公司運營期間1966年前後設置的
現在繅絲所留下的日產汽車公司生產的自動繅絲機,是片倉工業公司運營期間1966年前後設置的

東蠶繭倉庫的拱頂上鑲嵌的基石,上面刻著竣工時間「明治五年」
東蠶繭倉庫的拱頂上鑲嵌的基石,上面刻著竣工時間「明治五年」

富岡製絲廠

  • 地址:群馬縣富岡市富岡1-1
  • 開館時間:上午9點~下午5點(下午4點半不開放入場)
  • 休館日:12月29日~31日
  • 參觀費用:成人1000日圓,高中生和大學生250日圓,小學生和國中生150日圓
  • 導遊團參加費:成人200日圓,國中生以下100日圓 ※無需預約
  • 語音導覽設備出租:200日圓

攝影協助:富岡市富岡製絲廠
採訪、攝影、撰文:nippon編輯部
標題圖片:富岡製絲廠的標誌性建築東蠶繭倉庫

觀光 世界遺產 歷史 明治維新 群馬縣 產業 富岡製絲廠 澀澤榮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