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繩讀谷村的陶器之鄉:欣賞「登窯」燒製出的風格獨特的傳統陶器

觀光旅遊 藝術

位於沖繩本島中部的讀谷村有一處陶器之鄉,這裡集中分佈著大量陶器工坊,是頗具人氣的觀光遊覽區。遊客可以一面欣賞傳統「登窯」燒製的妙趣橫生的陶器,一面在村中悠閒漫步。

確立於17世紀的沖繩傳統工藝

在沖繩方言中,陶器被稱為「Yachimun」。當地出產的陶器大多厚重古樸,紋樣簡潔粗獷。讀谷村的陶器之鄉散佈著約20家陶器工坊。您可以漫步其間,尋找中意的陶器特產或沖繩的守護神風獅爺,眺望頂部覆蓋著紅瓦的大型登窯,任時光流淌。

位於陶器之鄉入口的大型停車場。讀谷村黏土、水和木柴資源豐富,為製陶必不可少
位於陶器之鄉入口的大型停車場。讀谷村黏土、水和木柴資源豐富,為製陶必不可少

如果快走,一個半小時左右便可逛完陶器之鄉。琉球氣泡玻璃工坊也很有人氣
如果快走,一個半小時左右便可逛完陶器之鄉。琉球氣泡玻璃工坊也很有人氣

位於陶器之鄉中部的「讀谷山燒共營商店」。右側遠處可見登窯的紅瓦
位於陶器之鄉中部的「讀谷山燒共營商店」。右側遠處可見登窯的紅瓦

15世紀,琉球王國建立,貿易開始興盛。自此,受中國、朝鮮、東南亞等地陶瓷器的影響,沖繩的製陶技術突飛猛進。17世紀初葉,從薩摩(今鹿兒島縣)來到沖繩的朝鮮陶工奠定了如今沖繩製陶的基礎。

1682年,鼓勵陶瓷器生產的琉球王府將島內的工匠集中于安裡川附近的壺屋(今那霸市壺屋),這裡便於置辦和運輸製陶原料。這便是沖繩代表性陶器「壺屋燒」的起源。壺屋燒陶瓷器除進獻給琉球王府之外,還用作盛放「泡盛酒」或海產品等進出口產品的容器,同時也成為百姓日用的食器和酒器。

盤子表面的白圈叫「蛇目」,是沖繩陶器的一大特色。盤子摞起來燒製時,要先去除放在上面的盤子底座的釉藥,這為盤子的花紋增添了異彩
盤子表面的白圈叫「蛇目」,是沖繩陶器的一大特色。盤子摞起來燒製時,要先去除放在上面的盤子底座的釉藥,這為盤子的花紋增添了異彩

因公害問題誕生的「陶器聖地」

二戰結束後,在距離沖繩最繁華的街道「國際通」不遠的壺屋,住宅數量成長,城市化進程加快。70年代初,陶瓷窯釋放的濃煙導致公害問題嚴重。那霸市規定,禁止使用燃燒木柴的登窯。

許多陶瓷窯被迫轉型為瓦斯窯,但也有一些工匠堅持使用柴窯,後來成為沖繩首位「人間國寶」的金城次郎便是其中一人。當時的讀谷村正在推進將原美軍基地改造成文化村的構想,人們提議在當地建造登窯。1972年,金城次郎決定移居讀谷村。隨後,越來越多的追隨者在當地建窯。1980年左右,陶器之鄉在當地形成。

陶器之鄉至今仍保留著幾座金城次郎親屬的工坊。「陶藝工坊fuji」就是他外孫女藤岡香奈子的私人展廳
陶器之鄉至今仍保留著幾座金城次郎親屬的工坊。「陶藝工坊fuji」就是他外孫女藤岡香奈子的私人展廳

「陶藝工坊fuji」店內陳列的金城次郎的作品(玻璃櫃內)
「陶藝工坊fuji」店內陳列的金城次郎的作品(玻璃櫃內)

金城次郎擅長的魚紋陶器引人注目,風獅爺作品也是各式各樣
金城次郎擅長的魚紋陶器引人注目,風獅爺作品也是各式各樣

建於1980年的「讀谷山燒共同窯」是陶器之鄉的代表性建築。這座大型登窯沿坡而建,由9個窯室並列而成,在窯底點燃木柴後,熱氣會傳遍整個窯內。1992年,一群年輕的陶工啟動了13個窯室相連的「讀谷山燒北窯」。這兩座登窯皆設有共營商店,各工坊的陶器作品琳琅滿目,各展其美。

如今,壺屋成為「陶器之鄉」,而讀谷村被譽為「陶器聖地」。當地燒製的陶器嚴格採用傳統的登窯加熱方式,但也有很多作品因其自由和創新的風格而為人稱道。到共營商店逛一下,也能看到豐富多彩的陶器,不過還是建議大家去各工坊欣賞陶器作品,在陶器之鄉悠閒漫步。

讀谷山燒共同窯的紅瓦屋頂極具沖繩特色。圍繞著這座窯形成陶器之鄉
讀谷山燒共同窯的紅瓦屋頂極具沖繩特色。圍繞著這座窯形成陶器之鄉

底部爐口。添加木柴後,燃燒產生的熱氣傳至整座登窯
底部爐口。添加木柴後,燃燒產生的熱氣傳至整座登窯

讀谷山燒北窯的共營商店環境舒適,風格獨特的陶器琳琅滿目,令人著迷
讀谷山燒北窯的共營商店環境舒適,風格獨特的陶器琳琅滿目,令人著迷

陶器之鄉的散步小道。17世紀左右,讀谷村陶藝盛行,後因陶器之鄉的形成而重新成為著名的陶器產地
陶器之鄉的散步小道。17世紀左右,讀谷村陶藝盛行,後因陶器之鄉的形成而重新成為著名的陶器產地

採訪、撰稿、攝影:nippon.com編輯部
標題圖片:讀谷山燒共同窯,由9個窯室連接而成的登窯

觀光 傳統工藝 沖繩 陶藝 讀谷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