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中關係最前線:管窺一斑而見全豹

尖閣諸島、西南諸島島鏈、西太平洋——日中最前線與通向未來之路

政治外交

目前,日中依然在尖閣諸島(釣魚臺——譯註)問題上保持對立,而整個西南諸島地區也潛藏著安全保障上的不安因素。前海上自衛隊官員香田洋二先生將闡述日中最前線的現狀與改善關係的策略。

近年來,中國急劇增強的海軍力量和強硬的海洋擴張已成為嚴重影響亞太地區穩定的不安因素。因中國偏離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等國際規則提出的主張而引發的南支那海(南海——譯註)海域相關問題,以及日中兩國圍繞尖閣諸島問題在東支那海(東海——譯註)海域不斷尖銳化的摩擦,已經成為重大地區問題。

作為支撐這種「通過力量改變現狀」相關嘗試的戰略,中國提出了意圖將美軍影響力排除在中國近海及西太平洋地區之外的「區域阻絕/反介入」(A2/AD=anti-access and area denial)概念(*1))。而美國也通過以外交和國防戰略的「再平衡」為代表的重視亞太政策予以了回應。在這種形勢下,受到兩國立場不同及兩國國民意識分歧尖銳化等「負面因素」的影響,日中兩國始終找不到改善冰冷關係的奇招。

除了中國在尖閣諸島海域的挑釁活動外,近年來中國人民解放軍海空軍部隊越過日本西南諸島進入西太平洋地區並實施演習的行為,也已經成為地區安全保障方面的重大關注點。在此情況下,兩國之間的缺乏相互理解以及誤解很可能導致海上自衛隊與中國海軍之間爆發非預期的軍事衝突,這種危險性令人擔憂。制定旨在防範日中之間出現不測事態的對策已成為燃眉之急,但我們卻看不到任何進展。著眼於上述形勢認識,筆者將立足於自己在海上自衛隊任職時的經驗和退役後從日中交流活動中獲得的見解,對安全保障層面的兩國關係現狀和改善關係的方向加以分析闡述。

尖閣諸島海域趨於暫時平穩狀態

2012年9月,日本政府購買尖閣3島並實施國有化,中國國內的民族主義情緒達到沸點,爆發了全國性的大規模反日運動,日中關係由此降至冰點。中國公務船從2008年開始在尖閣諸島海域游弋,2010年秋,借中國漁船衝撞海上保安廳巡邏船事件之機,中國公務船開始了常態化巡航。同年12月,日本又確認了中國飛機首次侵入尖閣諸島領空,事態迅速惡化。2013年7月,中國將4個海事部門(海監、原海警、漁政、海關)整合組建了中國海警局,確立了明確反映國家意志的行動實施體制(*2))。截至2014年4月,自尖閣諸島國有化以來,中國公務船已侵入尖閣諸島海域的日本領海達50次。

針對中方的上述挑釁行為,海上保安廳派出了數艘巡邏船開展常態化警備巡航。很明顯,日本主要是由海上保安廳負責這方面警戒行動。但有個問題是,作為執法部門的海上保安廳只可對民間對象加以管束,對外國公務船違法行為行使武力的做法不被允許,最多只能「警告和要求離開」。此外,海上保安法規定海上保安廳的任務是「確保海上安全和治安」,並沒有保衛領海的任務。目前在尖閣諸島海域,執行確保海上安全和治安任務的巡邏船的警戒行動就是威懾試圖侵入日本領海的中國公務船,並阻止其侵入後在領海內長時間停留,日本藉此勉強維持著實際控制。

上世紀60年代後期,兩國在尖閣諸島問題上的對立驟然顯現,此後日趨緊張,自2008年開始迅速惡化。不過,即使是在日本政府對尖閣諸島實施國有化,對立緊張氣氛達到頂點之後,自2013年年中以來,兩國巡邏船的「對峙」也只是維持在大致相同的水準。可以推測,這是一個徵兆,表明兩國政府已開始通過避免尖閣諸島形勢繼續惡化的方式,追求作為關係改善之前提的、平靜的日中關係。兩國都在努力控制各自的國內輿論,特別是中方一直在努力遏制民族主義和反日情緒走向危險境地。

作為佐證事例則可看到,海上自衛隊與中國海軍均未加入到該海域的巡邏船當中來,只是協助開展海上監控和遠距離待命以備應對不測事態。這種保持克制的措施可謂是一種既符合常識又考慮到了現實利益觀念的表現,即中方也擔憂日中關係的現狀,縱然沒有特效藥,也不希望尖閣諸島形勢繼續惡化,因為這是循序漸進並且在可能的範圍內摸索改善關係之路的前提條件。雖然這是一個可喜的徵兆,但作為日本而言,仍不可放鬆常態化的警戒和應對不測事態的準備工作,必須為事態發展做好軟硬兩手準備。

西南諸島島鏈與西太平洋地區形勢日趨緊張

不同於已經開始呈現持續平穩狀態徵兆的尖閣諸島問題,縱觀整個西南諸島海域,緊張程度還在日益升級。由於許多傳媒都將中國海空軍部隊從東支那海挺進西太平洋地區的舉動與尖閣諸島問題關聯起來進行報道,所以人們容易將中方軍隊的部署誤解為圍繞尖閣諸島問題的挑釁和示威行動。當然,這種部署廣義上算是示威行動,但中國此舉的真正目的並非示威,而是一種與重點防範自衛隊和美軍的A2/AD戰略相聯動的純軍事行動。2013年10月,中國在西南諸島南方海域舉行了由海軍三大艦隊(北海艦隊、東海艦隊、南海艦隊)全體參與、包含了極高難度的訓練內容的「機動5號」演習。2008年以來,中國海軍部隊每年通過西南諸島的次數如下表所示。

2008年以來中國海軍部隊通過西南諸島的次數

年份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次數 2 2 4 5 11 7

出處:2008-2012年的數據摘自《2013年版防衛白皮書》(2013年),2013年數據由筆者統計得出。

可以推測,對於中國軍隊而言,在西南諸島海域的訓練顯然具有(1)掌握如何在進入西太平洋時排除日美阻礙並通過島鏈的要領、(2)提升尚處於低水準的對空戰及反潛戰的技戰術水準、(3)確立關於A2/AD的各種海戰戰術、(4)制定三大艦隊的集中調動要領、(5)研究陸軍空軍與作為戰略飛彈部隊的第二砲兵部隊的協調要領等目的,訓練均以真正的戰鬥為前提。只要在公海上實施這些演習,並遵守國際規則,那就沒有問題,但實際上,中方將中國軍隊自己的標準強加於他國,比如未公示危險海域,無視國際海上避碰規則(International Regulations for Preventing Collisions at Sea, 1972)等,從這一點來說是存在危險因素的。

針對中國軍隊的上述動向,日本出於收集情報等目的,派出了部隊監視演習。雖然國際規則允許獨立國家實施這種行為,但在此情況下,兩國部隊的行動會在近距離展開。這與雙方巡邏船對峙的尖閣諸島問題具有決定性差異,海上自衛隊和中國海軍的部隊將在距離極近且溝通極其受限的狀態下展開行動,從確保安全和防止意外事件的角度來看,有時雙方的行動可能會接近極限。現實中就出現了中國艦船用雷達照射(涉嫌攻擊前進行瞄準的行為)日本護衛艦以及攔截美國海軍巡洋艦等極其危險的情況。問題在於,雖然西南諸島海域的形勢遠比尖閣諸島危險,卻並不存在防止意外事件與管理危機的體制——這種令人驚愕的危險狀態一直持續至今。

通過防止海上事故協定來構建危機管理體制

對於日中兩國而言,尖閣諸島、西南諸島和西太平洋等最前線的問題均關係到國家主權和安全保障的基礎,難以在短期內得到解決。相互信賴是形成解決辦法的重要要素,但在這個方面,自衛隊與中國軍隊的官方交流已被中斷,只剩下幾種有自衛隊退役人員參與的非官方交流途徑。就筆者親身參與這種交流的體驗而言,退役人員交流雖然彌補了官方關係斷絕這個空擋,但畢竟不直截了當。通過這種交流,筆者感受到,在尖閣諸島問題上保持強硬態度的中國也認為照此下去將走進絕路,不僅有損國家利益,還可能引發不測事態,因而開始尋求打開局面的辦法。就現實的辦法來說,建立兩國間官方互信措施與危機管理體制是當務之急。

在這一點上,以冷戰時代美蘇防止海上事故協定(U.S.–Soviet Incidents at Sea agreement, 1972)為開端、已在各國間得到落實的互信措施,將為目前的日中關係提供極大的啟示。日本與俄羅斯,借簽訂日俄防止海上事故協定(1993年)之機,促進了關係的改善,並推動了危機管理體制的構建(*3))。或許日中之間也是如此,而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如今的日中首腦展示出與當時美蘇首腦同樣堅定的決心,將屆時兩國構建互信關係的努力與「往日的恩怨」分離開來則是成功的關鍵。將尖閣諸島問題與其它問題區分對待——兩國領導人和國民的這種勇氣與胸襟,正是日中關係譜寫成功故事的必要條件。

標題圖片:海上保安廳「Yonakuni」號巡邏船在尖閣諸島附近的日本領海緊緊跟隨中國海監(當時)的公務船(左)(2013年2月4日,圖片提供:海上保安廳)

 

(*1) ^ 本網站涉及中國「區域阻絕/反介入」(A2/AD)戰略及美國應對措施的相關文章:道下德成「中國的動向與日本的海洋戰略」(http:// www.nippon.com/hk/in-depth/a00504/)、高橋杉雄「日本的防衛政策與日美同盟的發展」(https://www.nippon.com/hk/in-depth/a00503/

(*2) ^ 海監=國土資源部國家海洋局海監總隊,原海警=公安部邊防管理局海警總隊,漁政=農業部漁業局漁政總隊,海關=海關總​​署緝私警察。這四個部門整合而成的中國海警局設在國土資源部國家海洋局內,也接受公安部領導。(本網站涉及中國海警局成立的相關文章:白石隆「東京都議會選舉、美中首腦會談、厄恩湖休閒渡假村G8峰會」(https://www.nippon.com/hk/column/f00021/)、「參議院選舉中執政黨大獲全勝;東協與中國就磋商《南支那海行為準則》達成一致」(https://www.nippon.com/hk/editor/f00022/

(*3) ^ 本網站涉及通過防止海上事故協定來實現危機管理的相關文章:鶴田順「東亞海洋權益之爭與海上執法部門」(https://www.nippon.com/hk/in-depth/a01501/

中國 日中關係 安全保障 自衛隊 尖閣諸島 美軍 海上保安廳 人民解放軍 西南諸島 中國海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