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日本女性

「工作與結婚」,為理想與現實的落差所困的女性們

政治外交 財經 社會

「促進女性活躍於社會」雖然是一項有明文規定的政策,但現實中,女性面臨著工作、結婚、育兒方面日益嚴峻的形勢。本文將通過各種數據來驗證女性現狀。

落後不前的日本男女平等排名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公布的2014年度《全球性別差距報告(The Global Gender Gap Report)》,在經濟參與項目上日本的男女平等度位列世界142個國家中的第102名(總體排名第104名)。管理層的女性/男性比率為0.12,居第112位。女性的勞動參與率是男性的75%,為第83位。專業與技術職位的女性/男性比率為0.87,居第78位。女性的勞動所得是男性的60%,居第74位。女性的薪酬是男性的68%,居第53位,這一系列數值在已開發國家中都處於最低水準。而且,與2006年首次公布該排名時的名次相比,沒有出現任何改善。

2015年是《男女僱用機會均等法》成立和施行30週年這樣一個值得紀念的年份。在這期間,我們不否定日本國內女性經濟地位的上升,但是在海外已開發國家,男女性別差距的改善速度遠遠領先於日本。

性別角色的分擔與企業制度上的女性歧視

日本的男女經濟差距大的原因,大致有兩點。其一,「丈夫管工作,妻子管家庭」這種性別角色分工非常明確。比如在日本,家有不滿三歲孩子的媽媽中,就業率只有30%,這個比例與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各加盟國平均52%的水準相比,的確非常之低(OECD Employment Outlook2014)。家務、育兒依賴於女性,使得她們很難積累工作資歷。

另有一點,就是企業對女性的歧視。日本的很多大企業都採用基於終身僱用制的企業內部人才培養制度。在這個制度下,企業錄用應屆畢業生,花費時間對他們進行培養。這種人才培養的過程,包括數年一次的工作調動。如果是在全國都有分支機構的公司,隨著工作調動,搬家就是常事。這種企業內部人才培養制度,因為家庭原因的辭職概率很高,對於難以去外地工作的女性來說非常不利。因此,女性在被錄用時就受到歧視,即使被錄用,在工作安排、教育培訓、升遷等方面都比男性處於更加不利的地位。

典型的女性歧視,可見於多數大企業所採用的不同形式的人事管理制度。在這個制度下,員工被錄用時分兩種職位,一種是從事主要業務的綜合職位,另一種是擔任固定的、輔助性業務的一般職位。綜合職位的員工調動工作是常有的事,將來晉升到管理層的大門也是敞開的。而一般職位的員工既沒有工作調動,也沒有榮升到管理層的機會。2012年,在錄用了這種有工作調動的綜合職位員工的公司中,有72%承認「被錄取者的80%以上是男性」。

而錄用了一般職位員工的公司中,有52%承認「被錄取者的80%以上是女性」(據厚生勞動省《僱用平等基本調查》2012年)。也就是說,對不同的職業生涯路徑的員工加以區別對待的人事管理制度,實際上成為根據性別分配勞動者的工具。這種鑽法律漏洞的做法能夠橫行於世,在已開發國家中也只有日本而已。

女性就業率的上升,源自非正規員工的增加

女性的就業率雖然上升緩慢,但確實在慢慢增加。讓我們來把泡沫經濟末期的1990年與現在的情況做一個比較。15歲到65歲的女性就業率,1990年為56%,2014年為64%,上升了8個百分點。而在這期間,男性的就業率幾乎一直固定不變。

但是,女性就業率的上升並不一定意味著「女性活躍於社會」,因為在這期間,女性正式員工的數量在減少。女性正式員工的人數從1990年的1,050萬人,減少到2015年的1,015萬人,減少人數為35萬(3.3%)。與此相比,女性非正式員工的人數,則從646萬人上升到1,343萬人,增加了697萬人(108%)(據總務省《勞動力調查》2015年)。女性就業率的上升,實際上是由非正式員工的增加帶來的結果。女性非正式員工的增加是縮小男女薪資差距的最大障礙。

男性薪金下降,促使外出工作的家庭主婦增加

女性就業率上升的背景因素,在於男性薪酬的降低。上世紀90年代初泡沫經濟崩潰後,不僅男性正式員工薪資停止上漲,從1990年到2014年,非正規就業的男性也增加了235萬(171%)。男性薪資的下降,在兩個方面推升了女性的就業率。

其一,由於收入低,無法結婚的男性增加,男女的晚婚、不婚都日益普遍。於是,不結婚而堅持工作的女性增加。其二,只靠丈夫的收入很難維持原有的生活水準,越來越多的主婦開始外出工作。這些主婦大都是經歷了因生育而辭職,在養兒育女告一段落之後,她們以鐘點工的形式再次就業的女性,非正規員工的隊伍因此而擴大。

那麼,女性是否希望工作呢?國立社會保障人口問題研究所在2010年對單身男女進行的調查顯示,作為理想的生活方式,女性選擇最多的是「再就業」,即結婚生子時暫時辭職,養兒育女告一段落之後再出去工作,占了整體的35%(小數點以下四捨五入)。其次選擇較多的是,結婚或者生孩子之後仍然繼續工作的「兩者同步」,31%的女性認為這是理想的生活方式。再次,是選擇結婚或生孩子之後辭去工作,其後也不再工作的「全職主婦」方式,20%的單身女性追求這樣的生活方式。以不結婚一直工作的「非婚持續就業」(5%)及結婚但不要孩子的「頂客族」(3%)為理想的女性占少數(國立社會保障人口問題研究所《第14次出生趨勢基本調查(關於結婚與生育的全國調查)》2010年)。

理想與現實的落差

在該調查中,除了「理想的生活方式」,還設定了「預料的生活方式」問項。有趣的是,「理想」與「預想」之間頗有差距。除了「再就業」和「頂客族」以外,其他選項上,「理想」與「預想」之間的差距相當大。以「全職主婦」為「理想」的單身女性為20%,但「預想可能的只有9%。另外,以「兩者同步」為「理想」的有31%,而「預想」能夠實現的比例也只有25%。

反之,相比「理想的生活方式」,女性「預想的生活方式」更多為「非婚就業」,雖然只有5%的女性以此為「理想」,但18%的女性選擇此項「預想」自己將來的生活方式。也就是說,很多女性認為,即使自己想結婚也無法結婚。

進入一個連結婚都困難的時代

最後我們來看看人們在結婚、工作觀念上的變化。比較1987年與2010年的調查結果,我們發現最顯著的變化不是女性,而是男性的認識。1987年,希望女方做「全職主婦」的單身男性為38%,2010年則下降到11%。反之,希望女方「工作家庭兼顧」的單身男性從11%增加到33%。過去很多男性希望結婚後妻子主內專顧家庭,但現在這樣的單身男性非常少見。

另一方面,觀察一下女性描繪的理想生活方式,我們可以發現,1987年時希望做「全職主婦」的比例最高,為34%;而到了2010年,這一比率降低至20%。與之相對的是,選擇「兩者同步」方式者從19%增加到31%。預想的生活方式中,「全職主婦」從24%降至9%,「兩者同步」從15%上升至25%。不過,上升率最高的是「非婚就業」,從7%增至18%。雖然難以成為全職主婦,但女性要兼顧工作與家務、育兒也並非易事。而且最大的問題,是結婚這件事本身變得日益艱難,這便是日本的現狀。

2015年7月21日

標題圖片提供:時事通信社

OECD 終身僱用 性別差距 落差 育兒 結婚 男女僱用機會均等法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 資歷 歧視 管理職位 非正式工作 派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