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統治下的美國」與日本

川普政權下的美中關係走向與日本的對華戰略

政治外交

本文將重溫美國歐巴馬政權下的美中關係,著眼於宣稱「美國第一主義」的下一屆川普政權,分析思考日本今後的對華政策。

「接觸」與「防範」——歐巴馬政權的對華政策

在當選總統川普即將上臺之際,其政府下的美中關係和日本的地位問題引發了廣泛討論。而此時我認為有必要回顧一下歐巴馬政權的對華政策。

歐巴馬政權成立於2009年1月,其對華政策內容中始終貫穿著這樣一種態度:基本上採取「接觸(engage)」和「防範(hedge)」相結合的手段,以促使中國成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但是這個政策很難講是取得了預期的成果。在此我們也有必要檢驗一下中方是否理解了什麼是接觸、什麼是防範,是否是與美國具有相同的理解。此外,如果我們以時序來觀察整個歐巴馬政權時代,就可以看出其前期和後期的對華政策有所不同,存在幾個轉折點。

胡錦濤政權警惕重視中國的「G2論」

歐巴馬政權成立之初,展示出重視中國的態度。一個背景原因在於2008年雷曼危機導緻美國經濟面臨諸多課題,美國期待中國能夠分擔支撐全球經濟的重任。再加上當時資源價格高漲,所以新興國家的作用開始受到了國際社會的重視。

2009年11月,歐巴馬總統訪問了中國,人們猜議他或許會提出「G2論」。那個時候大家都認為,正如「中美共同體(Chimerica)」一詞所代表的那樣,或許會形成一個基於美中兩個大國的全球級別的合作體制。可是,當時的胡錦濤・溫家寶政權莫如說對美國的這種態度傾向保持著警惕。

這可能有兩個原因,一是擔心作為「開發中國家」的中國恐怕會被要求承擔更多的負擔,二是胡錦濤政權儘管在對外政策方面逐漸採取了一些強硬政策,但依然沒有完全放棄「韜光養晦政策」(重視經濟,以合作外交為基本方針的政策)。當時的雙方會談中實際談了什麼內容我們不得而知。不過,確鑿無疑的是,溫家寶總理明確表示過中國不會接受G2論。

中國開始重視「核心利益」

歐巴馬政權用「戰略再保證(Strategic Reassurance)」一詞重新定義了美中關係,一方面容忍了中國的崛起,另一方面也希望雙方彼此承認「全球共同利益(Global Commons)」,共同追求全球規模的穩定與和平。史坦伯(James Steinberg,第一屆歐巴馬政權的副國務卿)提出的這種發展方向應該是意在加強美中關係的。

然而,2009年正是中國調整對外政策,轉變方針的時期,中國開始像重視經濟那樣重視起了主權和安保問題。尤其是在南海(日本稱南支那海——譯註)問題、劉曉波獲得諾貝爾獎(2010年)和哥本哈根COP15(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第15次締約國會議)等事件中,都可以看到中國試圖挑戰區域秩序和國際秩序的姿態。而且在南海問題上,2010年以後中國不僅沒有改變強硬態度,還開始頻頻使用「核心利益」(當時指的是絕不會通過談判等方式做出讓步的、國家主權和安全保障方面的利益)這個表述。

可以說中方的這種態度也導致了歐巴馬政權難以找到再次向中國提出G2論的外在條件。不過即便如此,或許還是可以認為美國引導中國成為「負責任大國」的政策並沒有變化,接觸和防範的原則也延續了下來。

因南海問題加強警惕,但仍然維持對華基本態度

2012年習近平政權上臺以後,最初一段時間美方的政策基本上也沒有發生變化。歐巴馬總統在加州見了習近平。當時,習近平方面不同於胡錦濤政權,或許是十分願意接受G2論的。然而美國卻沒有提出這種方案。中方提出了「新型大國關係」這樣一種框架,但美國並沒有明確回應。不過,美國保持著尊重中國的姿態,甚至可以認為美中兩極時代的氛圍已經逐漸形成。美中兩國通過戰略對話等方式,建立了形式多樣、內涵豐富的合作框架。

可是,正如美國的中國問題研究者的對華觀在2014到2015年期間發生了巨大變化那樣,2015年以後,或許是鑑於中國在南海建設基地等動向,美國的對華觀趨向了保持警惕。並且,美國在南海實施了「航行自由」的軍事行動。不過,該行動未能改變中國對南海的態度。幾乎是在同一時期,美國派遣其他艦船前往上海地區實施了聯合軍事演習,還邀請中國參與了「RIMPAC(環太平洋聯合軍演)」。這些舉動之中也貫穿了接觸和防範的思想。

無法遏制中國的強硬舉動

然而,在中國看來,這些政策只不過是軟硬兼施而已,即使受到了防範,最終還是會被接觸,所以中國恐怕會認為現在這樣也沒有什麼問題。

發現中國不會停止在南海建設基地以後,美國便繼續實施「航行自由」作戰,2016年7月常設仲裁法庭下達判決結果後,美國總統助理萊斯(Susan Rice)訪問中國與中方舉行了會談,9月的「杭州G20」期間,歐巴馬總統在會談首日和習近平主席共同出席了巴黎協定批准文書交存儀式,在第2天的會談中則在南海問題上表現出了批判的對立態度。但這也同樣不足以遏制中國,中國在12月又捕獲了美國的無人潛航器,兩國之間始終延續著一定的緊張關係。

在中國周邊地區的外交方面,韓國局勢撲朔迷離,菲律賓開始和美國保持距離,等等,歐巴馬政權陷入了難言對西太平洋地區同盟關係實現了充分掌控的境地。

候任總統川普搖擺不定的對華態度

川普政權上臺後,是否會沿用前述歐巴馬政權的對華政策?選舉期間,川普並沒有自成系統地批判歐巴馬政權的對外政策。不過,身為候選人的川普提出了「美國第一主義」,公開許諾要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相較於國際主義,他更傾向於堅持單邊主義。同時,在安保方面他表示要讓同盟國承擔更多負擔,在經濟方面批判中國操縱匯率,還聲稱要對中國產品徵收高關稅。

不過,也有人指出川普可能會在領袖之間開展各種交易。鑑於這種情況,中方預測川普政權上臺後,美國的對外政策在安保領域將有利於中國,而在經濟領域則不利於中國。同時,也有觀點認為,相較於估計將比歐巴馬總統對華更加強硬的柯林頓候選人當選,川普當選總統還算是一個比較好應付的對手。

自川普當選下任總統後,其言行開始變得和選舉期間不完全一致了。2016年11月與安倍晉三首相舉行會談後聲明將退出TPP的做法是對選舉承諾進行了確認,但也出現了一些選舉期間未曾料想到的事態。比如12月與臺灣的蔡英文總統舉行電話會談,還有挑戰「一個中國」的言論。

人事任命方面,川普提名了被認為與習近平主席關係親近的愛荷華州州長布蘭斯泰(Terry Branstad)擔任駐華大使。而國務卿一職則起用了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公司的CEO提勒森(Rex Tillerson)。此人雖然缺乏外交經驗,但曾經就南海油氣田開發問題與中國展開過談判。從美國無人潛航器在南海被中國捕獲那時開始,川普便在南海問題上屢屢發表要牽制中國的言論,並對「航行自由」作戰給予了肯定。

觀察這些言行便可以理解,川普還沒有一個考慮成熟的對華政策,而且不能簡單化地認為軍事安保方面就對中國有利,經濟方面就對中國不利。此外,正如可以從其與臺灣蔡總統通話一事看出的那樣,他也具有將一部分智囊團隊成員的建議迅速反映到言行之中的傾向,存在某種搖擺幅度。不過,或許開始執政以後,這種幅度會被逐漸縮小。

「美國第一主義」川普政權和日本的對華政策

現階段我們難以推測美國新總統川普上臺之後的對華政策。不過我們或許可以從下面幾點來思考。

第一是川普政府是否會沿用「接觸與防範」這種美國的「傳統」對華政策。若要沿用這種政策,那就需要「促使中國成為『負責任的大國』」這樣一種取向,或者說需要「怎樣才是理想的世界、在其中如何定位中國」這樣一種世界觀。

假如川普政權提倡「美國第一主義」,徹底強化單邊主義傾向,並將之作為對外政策的基軸,那麼美國長期以來的對華政策可能就會面臨大幅調整。但實際上,雖說是「單邊主義」,但恐怕也僅限於重視本國利益的程度,並不意味著全盤否定國際主義。在這個意義上,可以認為「接觸與防範」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沿用。但在局部問題上,也可能做一些交易,也可能會採取一些突發式的外交行動。作為日本來說,既有必要做好應對這種可能性的準備,也需要密切展開對話。

第二是前述的單邊主義與國際主義的問題。即便是川普政權,也不可能在所有事情上都放棄國際主義。實際中,在具有被認為對美國不利的框架的一些特定領域、地區,川普政權或許會採取退出或保持距離的政策。對於日本而言,重要的課題就是要弄清楚,這些將是哪些領域和地區,而美國又將會保持多大程度的距離。

另一方面,作為中國來說,是趁機填補美國退出後產生的空間,並在國際主義的框架中取代美國發揮主導力量,還是也會像川普政權那樣,開始加強單邊主義傾向。這一點也將對日中關係產生巨大影響。如果日本要選擇保持國際主義的一方,那或許就有可能出現為了維護國際主義而與德國等國,甚至有時與中國協同努力的局面。

第三是美中兩個大國之間是否會進行某些交易。這一點也取決於川普政權的大國外交。比如,近來中俄關係日趨穩固的一個背景原因在於歐美國家對俄羅斯實施了制裁。如果美俄關係改善,那麼中俄關係也將受到影響。在這種大國遊戲之中,美中之間可能會進行怎樣的交易呢?

是否會尊重「一個中國」原則

現在中國最為關注的是美臺關係和「一個中國」原則的未來。這與「九二共識」密切相關,它被視為中國大陸和臺灣共同承認「一個中國」的原則。換言之,如果美臺之間出現試圖否定該原則的舉動,那麼不僅是美中關係,兩岸(中臺)關係也將出現劇烈動盪。

儘管人們眾說紛紜,認為川普與蔡英文總統通話是為了尋求對臺售賣武器,但川普上任後是否會提及這個原則,將被視為一個最大問題。此外需要關注的是,如果在這一點上出現任何動向,那麼對於同樣在「一個中國」原則下構建日中、日臺關係的日本而言,也將是一個重大問題。

(2016年1月10日)

標題圖片:2016年12月8日,展開「感恩之旅」,以向支持者表達謝意的美國候任總統川普(右),與被提名為下任駐華大使的愛荷華州州長布蘭斯泰到訪愛荷華州狄蒙(AP/Aflo)

美國 中國 南海 習近平 川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