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防衛大綱與中期防衛計畫的要點

太空──新的爭奪領域

政治外交 科技

全球定位系統(GPS)、衛星通信網路和偵察衛星等現代軍事防禦系統已經離不開太空開發事業。筆者將為我們分析今後日本的防衛與太空領域的關係。

離開太空系統,現代武器則無用武之地

預計於今年年末制定的新防衛大綱和中期防衛計畫已確定將網路和太空作為重要事項納入其中。安倍首相也表示,「在網路和太空等新領域保持優勢具有生死攸關的重要性」。此前一直未出現在公眾視野中的日本太空防衛將如何發展,對此人們開始予以關注。

與其他國家相比,日本的太空開發事業經歷了一個特殊的過程。1969年,當時的宇宙開發事業團(NASDA)成立之時,國會通過了《和平利用宇宙決議》,規定日本的太空開發「僅限於和平目的」。對此民眾的理解是,這份決議以《原子能基本法》為範本,正如自衛隊不參與原子能開發事業,太空領域也是一樣,除了研究開發外,對太空系統的保有、運行和利用也必須保持節制。因此,日本的太空開發是單純以民生為目的發展起來的,出於防衛目的的太空開發僅限於上世紀80年代起商用衛星資料和通信服務的利用得到許可,長期以來,日本的防衛和太空之間缺少交集。

然而,現代武器系統幾乎已經不可能在脫離太空系統的情況下投入應用。已融入我們日常生活的GPS也是美國軍事系統的一部分,進行軍事作戰時,在無人機的飛行和掌握部隊位置等方面,GPS的定位服務不可或缺。此外,為了遠端操控無人機,還需要衛星通信網。而且為了掌握目標物件的位置和理解戰略形勢,還需要通過偵察衛星獲得圖像資料,發射和利用這些衛星的地面系統也成為重要因素。

換言之,在建立和運用太空系統方面具備怎樣的能力,已經成為能否保持現代軍事優勢地位的決定因素。不過,雖然太空領域越來越重要,關乎國家的生死存亡,但同時它也是一個極其脆弱的系統。火箭的一級推進器、已到設計壽命的衛星和各種碎片等太空垃圾正在以2.8萬公里的時速圍繞著地球軌道在太空中飛行。如果和這些太空垃圾相撞,衛星就會遭到破壞,喪失功能。

守護基礎設施的「太空軍」

發射衛星需要抵抗地球引力,所以必須盡可能地減輕衛星自重。這樣一來,就很難通過安裝厚重的裝甲來抵禦外部的衝擊。總之,沒有辦法保護衛星免受太空垃圾的襲擊,只能避開這些垃圾。為此,在美軍的主導下,各國防衛部門聯合實施了「空間態勢感知(Space Situational Awareness:SSA)」項目,監控衛星軌道上的太空垃圾,提供相關資訊以避免衛星遭到撞擊。不過,SSA也只能監控直徑在10釐米以上的太空垃圾,無法幫助衛星躲避微小垃圾。因此,用於軍事目的的衛星也有可能會因為和太空垃圾相撞而喪失功能。

然而,更嚴重的問題在於故意破壞這類衛星的行為。2007年,中國實施了反衛星(Anti-Satellite:ASAT)試驗,展現出通過地面發射導彈摧毀衛星的實力。雖然冷戰時期美蘇也曾開展過ASAT試驗,但在太空體系已具有生死攸關重要性的現代,ASAT能力所具有的意義則更加重大。

總之,如果美中矛盾加劇,爆發軍事衝突的可能性增大,那麼最先遭到攻擊的很可能就是太空系統。攻擊太空系統,奪取其功能,可以大幅降低敵方戰鬥力。與此同時,由於軍事衛星是無人設備,不會造成人員傷亡,而且與地面相距數百公里以上,因此難以確認到底發生了什麼狀況,不容易鎖定攻擊主體是誰。

如果利用ASAT技術通過物理攻擊破壞衛星,進行追蹤溯源(鎖定攻擊主體)相對簡單,但如果通過網路攻擊或電波干擾等方式奪取衛星的功能,要進行追蹤溯源就極其困難了。而且在太空中很難像在陸海空領域那樣驅逐敵人,守護自己國家的系統。太空系統是圍繞著地球運行的,不得不經過敵國的上空,即使不經過敵國上空,敵人只要發射用來攻擊衛星的衛星,就能從任何地點進行攻擊。因此,作為武裝衝突的前奏階段,從戰略角度來看,攻擊太空系統是合理的方式。

鑒於太空系統的重要性日益提升,為了克服其脆弱性,對世界各地具有戰略興趣和遠端戰力投射能力的各國,尤其是美國和中國,都在組建軍隊以提升太空戰略能力。美國總統川普提出組建「太空軍(Space Force)」,就是要促進太空系統的研發,通過分散衛星功能和構建採用星座設計(constellation,大量發射小型衛星並實現同步運用)技術的軍事太空體系,達到克服其脆弱性的目的,並對籌備機制實施改革。提及「太空軍」,我們可能會想到星際大戰和宇宙戰艦「大和號」那樣的太空戰爭,但現代的「太空軍」毋寧說是扮演著保修專員的角色,承擔著開發和維護太空基礎設施的責任。

新法的制定使「出於防衛目的的太空開發」成為可能

在這一背景下,此次制定防衛大綱時,安倍首相之所以稱在太空「保持優勢具有生死攸關的重要性」,或許是意識到了日本的防衛系統也必須具備能夠應對現代戰爭的能力。然而,由於《和平利用宇宙決議》的限制,日本此前幾乎從未進行過以防衛為目的的太空開發和利用。

2008年《宇宙基本法》出臺後,此前《和平利用宇宙決議》中規定應保持節制的防衛性太空開發利用成為可能,但與美中等國相比,其規模之小還處於絕對劣勢。現在,防衛省和自衛隊還沒有自己的衛星,供他們專用的衛星只有「煌號」X波段通訊衛星。

H2A火箭32号机搭载防卫省X波段通讯卫星“煌2号”发射升空。2017年1月24日,鹿儿岛县种子岛航天中心(时事社)
H2A火箭32号机搭载防卫省X波段通讯卫星“煌2号”发射升空。2017年1月24日,鹿儿岛县种子岛航天中心(时事社)

《宇宙基本法》規定,「應遵循日本國憲法的和平主義理念」(第二條)、「應有助於確保國際社會的和平穩定及我國的安全保障」(第三條)。基於這一法律,防衛省和自衛隊積極利用太空系統的前景一度受到期待,但現實情況是,即使沒有太空領域的戰略支援,也可以運用幾乎所有裝備,而且日本也不需要美中那樣的遠端戰力投射能力,所以構建太空系統的優先順序別一直很低。

此外,儘管政府整體的財政狀況緊張,防衛費卻處於相對成長趨勢,然而這些經費要用於採購飛彈防禦系統和F-35戰鬥機等裝備,以應對日益加劇的中國和北韓的核彈威脅,政府無力撥出預算投入太空系統的構建。

在這種情況下,安倍首相提出「保持優勢具有生死攸關的重要性」體現出一種危機感:日本絕不能原地踏步,否則會在美中等國構建太空戰略能力的進程中落後於人。當年,史普尼克危機(Sputnik crisis)刺激美蘇兩國在太空領域展開競爭,美蘇的技術實力提升到了其他國家難以企及的高度,高科技產業隨之實現了飛躍式發展。美中構建戰略性太空能力也可能產生相同的效果。因此,如果不能及時投入這場競爭,就有可能出現影響國家整體技術實力發展的問題。

通過「與盟友的合作」來構建太空系統

然而,日本的防衛戰略並不一定需要遠端戰力投射能力,而且也沒有形成在世界各地尋找戰略利益、必要時可以派遣自衛隊前往任何地方的裝備力量部署。在這種情況下單純構建太空系統,最終只能是毫無用武之地。

莫如說,今後針對太空領域,日本必須思考的一點是,以盟友美國為首的友好國家擁有的太空系統成為被攻擊對象時,日本的防衛能力也會受到影響。正如與美國、歐洲和澳洲在SSA項目中攜手合作一樣,即便要構建和完善日本獨特的太空系統,也應該樹立這樣的目標:既要有助於日本的防衛,又能在盟友的太空系統遭到攻擊、失去功能時,通過提供日本的太空系統,避免盟友整體的戰略能力下降。

具體而言,應該把現在日本正在應用的資訊收集衛星和准天頂衛星(「引路」)納入防衛構想之中,討論如何與盟友共同利用,並且在今後開發的太空系統中考慮盟友的需求,力爭通過與盟友的合作而不是日本一國單槍匹馬地「保持優勢」。

標題插圖:perming/PIXTA

宇宙 防衛 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