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天敵「病毒」

人類的天敵——「病毒」(2):傳染病頻發的重要原因在於大自然遭到破壞和過密社會問題

社會 科學 醫療健康 自然環境

人類歷史上,由病毒造成的新型傳染病層出不窮,上世紀50年代末以來,就出現了大約40種。多數情況都是因為自然環境遭到大規模的破壞,被迫離開棲息地的野生動物傳播了病原體。另外,城市化導致社會過分擁擠密集,成為傳染病的溫床,引發了全球性流行病。

被迫離開棲息地的野生動物們

伊波拉出血熱、禽流感、SARS(重症急性呼吸綜合症),還有此次爆發的「新冠病毒傳染病」。近年來,病毒這個人類的天敵屢次襲擊世界,每次都造成大量患者死亡。

「不得不說,人類對大自然的破壞是造成傳染病頻發的首要原因。」——環境新聞媒體人、著有《傳染病的世界史》(洋泉社)一書的石弘之先生(79歲)這樣解釋道。

石弘之:環境新聞媒體人、環境學家。曾任朝日新聞社記者,後歷任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高級顧問、東京大學和北海道大學研究生院教授、尚比亞大使等職。著作包括《地球環境報告》(岩波書店)、《我的地球周遊記——探尋環境破壞的現場》(講談社)等。
石弘之:環境新聞媒體人、環境學家。曾任朝日新聞社記者,後歷任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高級顧問、東京大學和北海道大學研究生院教授、尚比亞大使等職。著作包括《地球環境報告》(岩波書店)、《我的地球周遊記——探尋環境破壞的現場》(講談社)等。
日本環境,重獲新生

為了獲取自然資源,人類不斷大規模地破壞森林等自然環境。原本遠離人類,過著寧靜生活的野生動物們失去了家園和食物,生態系統失衡,於是它們開始出沒於人類的生活圈。人類與野生動物之間曾經清晰的界限變得模糊,野生動物通過人類身邊的家畜、寵物等,讓新型病毒擴散開來。

1976年到2019年期間,「伊波拉出血熱」在西非等地區爆發超過30次。它傳染力極強,患者會全身出血死亡。據說死亡率高達90%,就連患者遺體也具有傳染性,是「最強的傳染病」。一般認為,傳染源是棲息在熱帶雨林深處,體長約1公尺,別名「飛狐」的果蝠。

石先生指出,「在地下資源豐富的加彭等地,人們開發金礦等資源,森林大面積地遭到破壞之後,多有伊波拉出血熱的發生」。

與肉食消費擴大的意外關聯

在全球肉食消費擴大的背景下,不斷增多的家畜也導致了傳染病的擴散和新的疾病。石先生解釋稱,食用肉消費類持續成長,人們大量生產牛、豬、雞等食用肉,「這個意外的鏈條讓傳染病得以傳播」。

1998年到次年期間,馬來西亞婆羅洲島上大量居民出現高燒、頭痛等症狀,一百多人死亡。當地村民養殖的豬被認定為傳染源,軍隊進入此地實施了射殺。

鄰國新加坡因為國土面積狹小,曾經掀起過一場畜產公害(惡臭)抗議運動。後來,新加坡政府禁止國內養豬,一直從馬來西亞進口豬肉。因此,婆羅洲島也盛行起養豬,豬圈甚至遍及森林深處。棲息在密林中的果蝠飛來飛去,通過尿液四處灑落灑下病毒,經由豬感染了人類。這種新型的「亨尼巴病毒傳染病」後來又在印度等亞洲地區爆發過十多次。

逆襲輕視環境的人類?

近年來,可供候鳥越冬的濕地不斷消失。這對來勢洶洶的禽流感產生了影響。作為環境問題專家的石先生表示,「鳥類在越冬地過於密集,野鴨的病毒感染幾率大幅增加」。

據推測,包括此次「新冠病毒」在內的新型傳染病大多源自動物。傳染性病毒這個人類的天敵看似正在對輕視環境,大做開發的人類發起「逆襲」。

城市化造成不衛生的稠密環境

查證了飲用水是霍亂傳染源的英國醫生約翰・斯諾(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藏)
查證了飲用水是霍亂傳染源的英國醫生約翰・斯諾(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藏)

全球各國紛紛因為城市化帶來的人口集中而變得人煙湊集,對傳染病的激增產生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在英國,18世紀中後期開始的工業革命促使大量民眾進入大城市居住,人口開始越來越集中。工業城市裡湧入了大批來自地方的勞動者,但住房、自來水、垃圾處理等城市功能無法跟上,以致各地出現了貧民窟。石先生指出,「不衛生的稠密環境導致了傳染病的蔓延」。

1831年,英國發生霍亂疫情並擴散至全國,造成14萬人死亡。當時,倫敦的下水被直接排放到泰晤士河中,未經處理的河水又成為了市民的飲用水。一名叫做約翰・斯諾的醫生調查了霍亂的聚集性爆發地區,發現平時飲用泰晤士河水的人中患者居多。

他的調查結果推翻了「霍亂通過空氣傳播」的主流論調,證明飲用水才是傳染源。他的工作被認定為流行病學的開端,推動了人們去改善上下水道。諾斯由此成為了「流行病學鼻祖」。

聚集性感染頻發的大型郵輪

石先生介紹稱,「歷史上運輸奴隸的船隻,最早暴露出了人在密集擁擠的環境下是何等容易遭到病毒侵襲」。據說當年這些船內擁擠不堪,環境惡劣,從非洲穿越大西洋達到美洲大陸時,有三至五成的奴隸都因病死亡。病毒很清楚,人越多越密集,就越是可以輕易地通過人傳人來擴大感染。

此次「新冠病毒」在「鑽石公主號」郵輪裡引發了聚集性感染,成為人們關注的一大問題。石先生說:「船上的旅客多達3700人,處於高密度狀態。而且易感新冠病毒的老年人占了多數,對病毒而言是最理想的傳播條件。郵輪上會經常出現聚集性感染。美國疾控中心(CDC)的報告顯示,最近十年間,郵輪上的聚集性感染在世界上就發生過多達110起。」無論郵輪如何豪華,病毒都會毫不留情地發起攻擊。

發生新冠病毒聚集性感染的「鑽石公主號」郵輪,2020年2月12日,橫濱市大黑碼頭(時事)
發生新冠病毒聚集性感染的「鑽石公主號」郵輪,2020年2月12日,橫濱市大黑碼頭(時事)

標題圖片:身著防護服的工作人員正在埋葬因伊波拉出血熱死亡的患者遺體,2019年7月14日,剛果民主共和國東部城市班尼(攝影:Jerome Delay/AP Photo/Aflo)

醫療 環境問題 SARS 健康 伊波拉出血熱 新型冠狀病毒 武漢肺炎 傳染病 蝙蝠 大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