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日本經濟面面觀

疫情未致日本出現大量失業,貧富差距卻更加擴大

社會 工作勞動

儘管疫情肆虐日本,但日本的失業率僅小幅上揚。東京大學教授玄田有史為大家解讀,過去的1年半時間裡,日本的勞動力市場究竟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

失業人數僅略微增加

由於疫情蔓延,2020年4月,日本政府以7個都府縣為對象首次發佈了緊急事態宣言,很多公司暫停了日常業務,職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難。根據日本總務省統計局發佈的勞動力調查報告,從3月至4月這一個月裡,就業人數大幅減少了107萬人。單月就業人數減少幅度僅次於1963年1月大雪災減少的113萬人,是2009年2月至3月因世界金融危機減少52萬人的約兩倍。

而2020年4月的完全失業者人數(*1),比上一個月增加了6萬人左右,完全失業率也上升0.1個百分點,達到2.6%。因解雇或終止契約等非自主原因離職的完全失業者人數,也與3月份同數。儘管就業人數劇減,但卻避免了出現大量失業。此後,失業率雖然一度超過了3%,但2020年全年的平均失業率保持在了2.8%。與其他以開發國家相比,疫情中日本的失業狀況似乎沒有想像中那麼嚴重。

放棄就業人數劇增

之所以就業人數劇減和完全失業者漸增這兩種看似矛盾的情況同時出現,首要原因是「非勞動力人口」激增。「非勞動力人口」是統計學術語,指15歲以上未就業的人群中,那些不找工作或找到了工作也不馬上就業的人。而「完全失業者」則是指當前沒有工作、但正在找工作,並隨時準備工作的人。

非勞動力人口從2020年3月至4月激增了94萬人,是1963年1月以來的歷史最高值。57年前,人們因大雪災無法外出,導致非勞動力人口一下子猛增。而這次,很多人因為害怕被傳染或是回應政府控制外出的要求,即使丟了工作也沒再去求職,而是直接放棄出去工作,成了非勞動力人口,並沒計算在失業人口之內。

2020年4月增加的非勞動力人口,主要是重症風險較高的老年人和擔心家人染疫的女性。21世紀10年代以來日本人口全面減少,繼續工作的老年人增加,緩解了勞動力不足的問題。但這一趨勢現已停止了。在日本,照顧孩子和年邁父母等全部家務的重擔,直到現在還有很多家庭是完全由女性來承擔的。這導致女性不得不放棄工作,因為她們不僅要擔心本人,還要預防家人染疫。

2020年5月之後,為了生活希望增加收入的需求凸顯出來,而實踐也顯示嚴格落實勤洗手、戴口罩等措施就能預防感染,由此老年人和女性開始重返就業市場。但是,2021年疫情急劇擴散,非勞動力人口再次轉向增加,人們擔心感染而放棄就業的情況仍在持續。

根據筆者測算,與疫情前持續減少的趨勢相比,非勞動力人口增加多達100萬人以上規模。假設這些人不放棄就業而繼續找工作,那麼日本的完全失業人數將從現有的200萬人增至300萬人左右,完全失業率也將上升到4.5%左右。如果感染風險能夠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很多人一旦同時開始找工作,失業率今後很可能會上升。

21世紀10年代中期以來,法律制度方面的逐漸完善促進了女性和老年人的就業,儘管日本人口在減少,但就業人數卻在增加。由於日本經濟存在人口減少這一結構性問題,因疫情擴散而增加的非勞動力人口何時能恢復到原先減少趨勢,將成為左右日本經濟長期發展趨勢的重要因素。

(*1) ^ 日本的「完全失業者」是指適齡勞動人口中有勞動能力、正在求職過程中,但目前沒有獲得工作機會的人。不包括那些完全沒有勞動意願的人(比如啃老族)或不願外出工作的家庭主婦等。

出現大量休業者

疫情擴散後日本之所以未出現大量失業,「休業」者劇增也是原因之一。2020年4月,日本的休業者人數大概處於戰後最多的狀態。

所謂「休業者」,是指有工作卻完全沒在工作的人。2020年4月休業者創下歷史新高,達到597萬人,占全體就業人口的9.0%。與上年同期相比激增了420萬人,也成為一個新記錄。假設400萬左右的休業者丟了工作重新去找工作,再加上之前提過的100萬非勞動力人口也找工作的話,那麼日本失業率將超過10%。

2020年4月的時候,休業者以從事飯店、餐飲服務行業的居多,相比上年同期的10萬人,激增至105萬人。疫情在醫療機構也有所蔓延,因此在醫療和社會福利機構工作的休業者,去年4月也從上年同期的25萬人倍增至50萬人,狀況十分嚴峻。

有的休業情形是因為休假、產假、長照等勞動者個人原因造成的。而2020年春,因公司方面原因導致的休業大幅增加,其比率在2020年第一季度僅為13.5%,但到了第二季度則高達38.7%。

因公司方面因素導致休業增加的背景在於,2020年4月的時候,很多公司經營者都預計業務萎縮和業績惡化只是暫時現象,一旦緊急事態宣言解除,業績遲早會恢復,馬上又需要人手工作,所以只能先忍著讓員工臨時休業。企業普遍認為,從長期來看,勞動力不足的情況還會持續,招人太難,就不想放棄現有員工。企業的此種想法導致了休業者大量出現。

此外,政府的就業政策也助推了這種現象。在疫情早期,政府運用充足的就業保險等資金來源,接連不斷地推出緊急措施,擴充維持僱用的補助金,放寬補助金發放條件等。這些臨時政策使公司企業得以減輕人事費用負擔,支援企業可以選擇讓員工休業。

2020年4月激增的休業者,到了第2個月便減少了一半,因為很多人都重返了職場。到了2020年秋,休業人數已經恢復到了疫情前水準。2021年2月,疫情再次擴散導致休業人數略有增加,但沒像去年那樣大規模湧現。維持僱用補助金政策實施1年半多,資金來源也逐漸枯竭。臨時休業雖然暫時避免了出現大量失業人口,但維持僱用終究是有限度的,失業增加的危險在逐漸升高。

非正式員工與遠距辦公

疫情發生後,日本雖然避免了出現大量失業,但2000年以來持續擴大的正式員工與非正式員工之間的差距也進一步拉大了。

圖1是非正式員工人數的變化。在疫情擴散的2020年4月,非正式員工比上一個月驟減了100多萬人。雖然也存在餐飲和製造業企業直接解雇的情況,但如前所述,更多是由於很多在非正式員工單位工作的老年人和女性主動放棄了工作。比如,中小學全面停課,有些母親不放心讓孩子一人待在家裡,因而辭去了兼職工作。

疫情前的2018年春至2019年夏,日本勞動力短缺的情況空前嚴重,隨著用人需求大增,非正式員工人數也在增多。2019年10月,日本開始實施消費稅增稅。為了應對增稅前的報復性消費需求,2019年9月非正式員工人數達到2200萬人,創下了歷史新高。

然而,一直持續成長的非正式員工人數,在2019年10月之後出現了減少傾向。疫情前的2020年1月,非正式員工人數比3個月前的峰值減少了大約50萬人。即使沒有爆發疫情,非正式員工從2019年底也已進入調整進程。2020年7月以後,非正式員工人數有所恢復,但11月疫情又一次惡化之後再次轉為減少,非正式員工人數與2019年9月的峰值相比相去甚遠。

與此同時,令人意外的是,正式員工人數則在發佈緊急事態宣言的2020年4月創下了自2013年以來的最高紀錄(圖2)。緊急事態宣言解除後的2020年7月,正式員工人數仍進一步成長。8月以後,正式員工人數的成長雖然暫時停滯,但從疫情前就顯露出來的成長趨勢仍在持續。最終,日本的正式員工人數,自2002年經濟嚴重不景氣以來首次重返3500萬人大關。

即便是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日本的正式員工通常也容易受到優待保護,在疫情中也是如此。20世紀90年代後期至21世紀00年代前期,曾出現過正式員工被大量調整的例外情況。但這次並未發生,這也是失業人數沒有激增的原因之一。但是,這也使正式員工與非正式員工之間的差距變得更加嚴重。

從放棄就業者增加和非正式員工減少的情況來看,如果遠距辦公進一步普及,或許他們就能繼續工作下去了。政府和民間公司所開展的多次調查結果顯示,日本的遠距辦公普及率最頂峰時也止步於30%左右。2020年春,居家辦公一度流行,但後來很多人又恢復了通勤到公司上班。

在大企業和專業單位工作的正式員工中,遠距辦公已經比較普及,但在中小企業以及從事一般性工作的女性與老年非正式員工中,卻遲遲難以推廣。以疫情為契機創造更多居家辦公的機會,對於日本人勞動方式向更加豐富多樣的方向轉變是不可或缺的。

標題圖片:2021年4月26日,第三次緊急事態宣言發佈後的第1週早晨,JR東京站前行色匆匆的上班族(時事)

差距 非正式員工 正式員工 勞動 僱用 失業率 勞動力 新型冠狀病毒 武漢肺炎 勞動方式 遠距上班 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