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人在日就醫的現狀

醫療健康 社會

在訪日外國遊客和外國勞動力的接收體制有待完善的背景下,醫療機構正為接診急劇增加的外國患者而絞盡腦汁。筆者多年與說各國語言的外國患者打交道,將在本文中為您闡述外國人醫療所面臨的課題。

醫療現場苦於應對外國患者

從2015年左右開始,筆者供職的國立國際醫療研究中心(東京都新宿區)接到越來越多來自外國人的諮詢,他們希望介紹能用自己國家的語言進行交流的醫院。幾乎在同一時期,來自其他醫療機構的諮詢也顯著增加,提出「我們醫院正苦於無法提供翻譯服務,能不能幫忙接收外國病人?」

當然,從以前開始東京都內就有許多短期或長期居住的外國人,也存在一定數量的外國患者。醫務人員表示,接待外國患者時用動作比劃著表達意思,或讓患者的朋友幫忙翻譯,勉強能應對過去。

然而,最近大家的危機感越來越強烈,擔心「如果不趕緊完善醫療體制,恐怕會發生嚴重問題」。這是因為,不必等待統計資料揭曉,人們在醫療現場就能親身感受到「外國患者正在增加」。

以前一個月只接診一例外國患者,逐漸增加到一週一例,一天一例。從旅遊勝地、城鎮地區到全國各地,對接待外國患者深感焦慮不安的醫療機構正在不斷增加。如果等到東京奧運帕運舉辦前夕再採取措施,則為時已晚。這是關乎患者健康和生命的問題。

比如,新宿區進行居民登記的外國人約占總人口的12%,並且還在不斷增加。人口成長數量的6成以上是外國人。從上班族到隨父母赴日的外國兒童,必須為他們提供多元文化和多語種的行政服務。有的小學用7種語言給當地托兒所和小學生家長寫信。在筆者工作的職場中,新來的門診患者有12%是外國人,因此通過翻譯說明病情並進行治療已不足為奇。

日本政府設定的目標是,2020年訪日外國遊客人數達到4000萬人。短期滯留人員對醫療的需求將不斷增加。此外,政府的經濟財政運營和改革的基本方針「骨太方針」決定擴大外國人的接收人數,在日本長期工作的外國人也會進一步增加。也就是說,醫療現場正面臨著「如何完善區域醫療體制」和「如何應對訪日遊客」這兩大需求。以下列舉一些主要問題。

各醫療機構需要自己提供翻譯服務

即便是日本醫生用日語向日本患者說明病情,也不一定能讓對方徹底理解。醫療領域的交流難度很大。

因為醫療機構有義務向患者說明病情,所以為了幫助患者理解會想一些辦法,比如提供說明資料等。從這個角度考慮可以認為,為完全不懂日語的患者提供翻譯是最低限度的服務,但日本的許多醫療機構卻沒有「翻譯」這個職位。有些醫療機構想利用外部的翻譯服務,卻沒有給翻譯員支付報酬的預算。即使有這筆預算,也會遇到翻譯員不懂醫療術語的問題。

有的醫療機構依靠當地的志工提供翻譯服務。警察機關和法院都配備有提供有償服務的翻譯員,但生死攸關的醫療領域在這方面卻人員緊缺。筆者在加拿大和澳洲的實地調查中了解到,當地用公費培訓翻譯員,為那些用英語無法充分溝通的居民提供翻譯服務。他們認識到這是保障患者安全和維護人權的必要措施,並就此達成共識,因此完善了與此相關的預算和培訓制度。

在日本,越來越多的醫療機構開始簽約電話翻譯服務,但那些無法負擔這筆費用的醫療設施則表現得與這種「互惠互利關係」背道而馳,儘量不接收外國患者。

國立國際醫療研究中心國際培訓部的醫療翻譯培訓手冊
國立國際醫療研究中心國際培訓部的醫療翻譯培訓手冊

醫療方面也存在問題。只討論「翻譯員不足」「知識和技能不夠」這樣的問題是於事無補的。筆者所供職的醫療機構和其他醫療機構或團體聯合開展醫療翻譯培訓活動,還就近年來需求旺盛的越南語、尼泊爾語和緬甸語等語種,為那些對醫療翻譯感興趣的人設立了免費學習制度。為了防止出現錯譯並幫助患者與醫生充分溝通,醫務工作者可以進行多方面的努力,如翻譯前向翻譯員告知患者的病情、對話時使用簡單的日語、事先提供說明資料等。

不過,我們很難要求民間醫療機構單獨提供這種服務。目前已有部分地區的醫療機構開始開展相關合作。在積極發展旅遊業的石川縣,縣醫師會簽約了電話醫療翻譯服務,作為醫師會會員的醫療機構在需要時可以免費利用這項服務。服務對象除了遊客之外,還包括留學生、技能實習生、外國勞動者及其家屬。

醫療費拖欠問題有望解決

在日本,直到檢查和治療結束後付款時,患者才知道需要支付多少醫療費。就算在診室裡問醫生或護士「這項檢查要花多少錢?」對方也無法回答。但即便如此,也不會出現嚴重問題,因為和美國等國家相比,日本的醫療費並不算昂貴,而且日本實施「國民皆保險制度」,自費金額只有3成。如果發生因住院等造成治療費過高的情況,政府還為那些無力支付的患者提供減輕或減免醫療費的優惠制度。

即使是外國人,比如留學生或勞動者,只要和日本人一樣加入健康保險,就能享受同等的醫療服務。困擾日本醫療機構的是,有些外國遊客沒有加入日本健康保險,也沒有購買旅遊保險,他們在說一聲「無力支付」後就直接回國。這筆無法收繳的醫療費,會作為「拖欠款」變成醫院的負債。

為什麼外國人容易發生拖欠醫療費的問題呢?「絕對不付錢」「欠款逃跑」的惡性事件雖然不能說完全不存在,但為數不多。總而言之,他們是有支付能力的,但在就診時卻由於某種原因而無法支付。

比如,醫院只收現金,而外國人手上沒有足夠的日圓;購物刷爆了信用卡,因此無法支付醫療費;雖然加入了旅遊保險,但日本的醫院無法用英語辦理付費手續,所以要求患者先墊付醫療費。不過這些問題都可以靈活應對,比如提供信用卡和借記卡的付費服務,要求信用卡公司提高額度,聯繫患者在本國的家屬並用家屬的信用卡進行支付,將與國外保險公司之間的手續委託給代理公司,等等。

如果有譯員在場,在選擇支付方式時就能順利進行確認和交涉。當然,即使付出了這些努力,醫療機構依然面臨著高額醫療費的支付問題。

需要適應不同文化和習俗

在接收外國患者時,文化和習俗有時也會成為問題。如果穆斯林患者提出不能讓家人以外的人看到自己的身體,希望只接受女性醫務人員的醫療服務,那麼恐怕日本幾乎所有的醫療機構都無法滿足這個要求。

比如遇到懷孕和生產的情況,雖然東京都內也有醫療設施提供只有女性醫務人員的服務,但為數不多。為了孕婦能夠安心生產,可以建議對方回國或選擇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的醫療機構。

患者對食物的要求也是各式各樣,有人要求不使用某種特定的食材或調味料即可,有人則希望不要使用醫務人員用於手部消毒的酒精。有些問題可以在住院前後由醫療機構和患者家屬協商解決,比如只要沒有醫療方面的限制,即可讓家屬帶食物過來或利用送餐服務,等等。

傳染病對策空前重要

伴隨著跨國人員往來的增加,傳染病對策的重要性日益凸顯。雖然日本的醫療機構有標準的預防措施,但除了醫務人員之外,還需要患者和家屬的配合。然而,很多宣傳海報和小冊子也只有日文一個語種。比如,為了預防麻疹和風疹的流行,必須保持95%左右的疫苗接種率。醫療機構需要提供解釋日本預防接種制度的多語種資料,以便為那些在日本懷孕、生產和育兒的外國人提供服務,還應完善醫療機構和地方政府官網的多語種醫療服務資訊。

此外,對一定時期內居住在日本國內的外國人,如留學生或外國技能研修生等,最好要求他們在入境前進行體檢。以往曾經發生過這樣的情況,有留學生因學業和打工導致睡眠不足,加之以營養缺乏和壓力過大等原因,最終罹患結核病並傳染給日語學校的同學。雖然雇主必須在雇傭技能實習生時要求對方體檢,並在雇傭期間為其提供定期體檢,但在集體生活中大面積感染結核病的情況仍有報告。此外還有一種風險是,境外的麻疹或風疹病毒被帶進日本後在當地蔓延。

為了預防結核病的集體感染,防止本可通過接種來預防的疾病傳入日本,也為了不使赴日人員因被隔離而失去學習或打工的機會,入境之前的體檢至關重要。但因為這樣會影響招生,所以很少有學校或地區積極要求學生進行體檢。最受影響的是當事者本人。在如今優先發展經濟的背景下,以安全、安心為目的的人文關懷一直不被重視,最終導致當地醫療機構承受巨大的負擔。

醫療界進入體制建設階段

外國人醫療體制的完善絕非新問題。進入2018年後,似乎有許多問題驟然間浮出水面。這是因為醫療機構整體上接診外國患者的人數增加,預計還將進一步增加,在這一背景下,不僅醫務人員,媒體工作者及各地區負責人也增強了危機感,他們意識到,如果對外國人和醫療問題置之不理,將導致嚴重後果。

正如上文所述,醫療機構在接診外國患者的初期階段應解決兩大問題,一是確保醫療安全,以守護患者的健康和生命;二是解決醫療費拖欠問題,使醫療機構不至於陷入財務危機。上述問題的解決需要很強的專業性,因此只有對醫院內部結構進行調整並採取措施防患於未然,才能減少風險。總之,醫療界已經進入了亟待採取措施的階段。由指定醫療機構率先接收外國患者進行實踐探索的時代已經結束了。能否建立起旨在保護患者、醫務人員和醫院的快速應對體制,取決於各醫療機構負責人和幹部的決策及行動。

標題圖片:站在國立國際醫療研究中心國際診療部門口的筆者(提供:mediPhone)

醫療 移民 外國人 外國勞動者 入國管理 外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