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配偶天人永隔後,「亡1」銀髮族如何生活?探討日本的「高齡多死社會」

社會 文化 生活

當核心家庭漸成主流,社會邁向高齡化之時,配偶「亡」故後「1」個人生活,即所謂「亡1」的銀髮族愈來愈多。本文將聚焦於日本這些連可靠親友都所剩無幾的「亡1」銀髮族,從他們的現況來思考何謂更完滿的高齡期生活。

與配偶天人永隔的年齡不斷提高

日本即將在未來20年,成為全球首屈一指的高齡多死(譯註:高齡伴隨而來的多數死亡)社會,在這樣的環境下,與配偶天人永隔的銀髮族該如何度過接下來的人生,便成為深刻的問題。

根據日本總務省「國勢調查」資料指出,1990年65歲以上的女性中,配偶亡故的人佔56.6%,丈夫仍在世的則為40.1%,由此可知,與另一半天人永隔的情況為多數;到2015年,配偶亡故者佔38.7%,丈夫仍在世的則超過半數,佔了51.4%;若單看75歲以上的數據,失去另一半的女性為57.6%,由此可以得知,在這25年來,與丈夫天人永隔的年齡往上提高了10歲。

這樣的現象,是因為男性壽命變長所致。1990年,僅有30.5%的男性活到超過80歲,這個數字在2016年成長到51.7%。

以前人們總是說:「丈夫過世後,太太愈來愈有活力。」然而,妻子與丈夫天人永隔的年齡逐漸提高,丈夫過世後妻子能好好過日子的期間也就變短。我有個朋友雙親都將近90歲,生活均無法自理,只好分別送到高齡照護設施居住。後來父親過世時,母親已出現嚴重的失智症狀,因此沒有告知她父親離世之事。女性年逾八旬後出現失智症狀的機會大幅增加,甚至有調查顯示,80歲後半的女性,出現失智徵兆的比率高達58.9%。

獨居的高齡男性甚至不跟鄰居打招呼

根據厚生勞働省「國民生活基礎調查」資料顯示,1980年家中有年紀65歲以上的家庭裡,三代同堂的比率為50.1%,到了2015年時這個數字只剩下12.2%,同時,由夫婦兩人組成的小家庭比率為31.5%。以往即便配偶先一步過世,還可以跟兒孫輩同住,但時至今日,與配偶天人永隔已意味著獨居生活的開始,而年近遲暮的獨居生活,絕對不是件容易的事。

同時,男性死亡年齡提高也意味著喪妻的男性愈來愈多。若以男女性別做比較,配偶亡故後的獨居生活,在人際交流層面上,對男性造成的影響比女性來得沉重。

首先,獨居的高齡男性容易出現不與他人對話的傾向。國立社會保障・人口問題研究所於2017年實施的調查報告顯示,65歲以上的獨居男性中,每天都與人對話的比率為49%(同樣條件下女性比率為62.3%),相形之下,與人對話頻率最低數字「平均2週不到1次」的男性佔了15.0%,也就是每6、7人中即有1人(同樣條件下女性比率為5.2%)。

上述調查涵蓋的受訪對象中,並非所有獨居高齡男性都是鰥夫。不過,第一生命經濟研究所花16年時間,針對喪妻後獨居的60至70多歲男性,做出的長期追蹤調查顯示:27.0%的男性每週會與其他不同住的家人至少對話一次(同樣條件下女性比率為50.8%),而回答「每個月對話1次」或「幾乎沒有對話」的男性就佔了4成以上,此外,連跟鄰居也不打招呼的男性,平均每4人就有1人。

日本銀髮族幾乎沒有推心置腹的好友

那麼,在交友關係方面又是如何呢?根據同項調查顯示,33.6%的男性根本連同性朋友都沒有。75.8%的女性在與配偶永別、開始獨居生活後,還擁有能舒心喝茶、一起用餐的同性朋友,男性卻只有不到半數,亦即40.8%。另外,在「是否擁有能商量困境的同性朋友」一題中,54.8%的女性回答「有」,而同樣回答的男性只有25.2%。對男性來說,先不提能一同喝茶、有共同興趣的朋友,就連遇事時能互相商量、暸解自己的同性朋友,都幾乎不存在。

值得一提的是,換成異性朋友時,沒有男性朋友的女性為59.2%,而沒有女性朋友的男性則為44.8%,跟女性相比男性擁有異性朋友的比率較高。話雖如此,妻子過世後獨居的男性,不論是同性也好,異性也好,熟悉親密的朋友很少,這點是不變的。

不限於與配偶天人永隔的銀髮族,跟其他國家相比,總括而言,日本的高齡人士多半朋友比較少。2015年時,內閣府針對60歲以上人士實施了國際間的比較調查,結果顯示,在「除家人外,是否擁有能互相商量或者彼此照顧的親近友人」一問中,回答「沒有」的日本人為25.9%,同樣回答在美國的比率為11.9%,在瑞典則只有8.9%。除此之外,在瑞典將近6成的銀髮族表示自己擁有同性與異性朋友,但在日本回答有同性・異性朋友的比率僅有13.8%。不分是否擁有配偶,多數日本高齡人士並沒有推心置腹的朋友。

不會煮飯也不知道該吃什麼好的男人們

不少高齡男性自己打點生活的能力相當低。目前年齡在70歲以上的女性,大多數當過專職家庭主婦,從年輕時開始打理、照料家庭,丈夫完全不碰家事的例子實屬稀鬆平常。某個調查機構的報告便指出,60多歲的男性族群中有超過6成的人,一個禮拜甚至不會下廚煮一頓晚餐。我有位男性朋友在70歲那年喪妻,而他在妻子過世前從沒碰過家事。現在,開始獨居的他,即便白天沒有外出行程,仍會固定每天出外解決晚餐。固定外食讓他免於陷入繭居生活,或許不失為一件好事,可是,就連在家裡享用早餐時,也只是去超市買塊吐司,再擺上起司跟火腿,完全不會開火煮飯。

另外一位朋友的例子,則是在喪妻後,由住附近的女兒每天帶晚餐來給他。不過,由於女兒傍晚前要打工,所以他會到附近的超市買便當作為午餐,此時困擾他的問題是「便當種類太多,不知道該買什麼好」。或許因為在過往的日子裡,總是食用妻子或女兒煮的菜,被動地過生活,導致現在連想吃什麼都無法自己決定,這樣的男性意外的不在少數。

喪夫後陷入營養失調的女人們

另一方面,高齡女性喪夫獨居後,則有不再每天煮飯的傾向,許多人會燉一鍋食物然後吃上好幾天,或者只弄點簡單的東西吃。根據厚生勞働省「國民健康・營養調查報告」(2016年調查資料)指出,65歲以上的女性中,22.0%的人營養不足,「BMI(身體質量指數)」落在20以下,85歲以上同樣狀況的女性則達34.3%。更有調查顯示,在這10年間,營養不足的高齡女性比率持續增加。雖然這項調查不是以獨居者為對象,但可以推測女性獨居比率隨著年齡提高,即便有能力煮飯,一旦喪夫獨居後,容易陷入疏於攝取充足養分的生活。

話說回來,喪偶後該如何與對方家族相處,這個問題在近幾年出現了變化。喪夫後提出「姻親關係終止書」的女性年年增加,此即一般所稱的「死後離婚」,是表明與夫家親戚解除關係的文件。在日本,向區公所提出結婚申請書後,不光是與配偶締結婚姻關係,還會與配偶父母及兄弟姊妹締結姻親關係。兩人若離婚,姻親關係隨之消滅,但若是一方過世,婚姻關係雖結束,仍持續保有姻親關係。因此,當丈夫為家族長子時,即便丈夫過世,妻子也要一肩扛起照顧公婆的責任,替夫家祭祖掃墓,這是長年來被視為理所當然的事。

然而,隨著核心家庭逐漸普及,愈來愈多女性認為「我是跟丈夫結婚,不是嫁給整個夫家」,遂在喪夫後提出「姻親關係終止書」,據此解除對公婆的扶養義務。

「亡1會」的理念

我自己在8年前與丈夫天人永隔,這件事觸發了我,促成後來2015年,在自己當講師執教的立教second stage大學(立教大學以50歲以上民眾為對象開設的學習機構),號召同樣喪偶的學生與校友,創立了「亡1會」(亡1=指喪偶獨居的人),提出「與其為伴侶過世黯然傷神,不如替先走一步的配偶活出2倍的充實人生」為理念。作為相關活動的一環,於2018年舉辦了銀髮族鰥夫的時裝秀:「亡1 時尚男裝秀」。如前所述,喪妻的男性不但缺乏交友關係也容易陷入足不出戶的狀況,這項提案的用意在於,或許不用花大錢,但若藉此對穿搭有了點興趣,能讓他們更願意外出。

「亡1時尚男裝秀」的男模們跟著搖滾節奏粉墨登臺
「亡1時尚男裝秀」的男模們跟著搖滾節奏粉墨登臺

如今,遲暮之年與伴侶兩個人生活已成主流,然而「配偶是唯一依靠」的生活方式,容易導致喪偶後的孤立狀況。趁有活力時建構多樣的人際關係,是獨居高齡人士愈來愈多的社會,人們需要做的準備。

(2019年2月)

標題圖片:2018年12月於東京・三田的弘法寺中,舉辦了「亡1 時尚男裝秀」。圖片中央即為筆者(筆者提供)

老齡化 高齡化 銀髮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