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華強硬政策問題成堆,高科技冷戰只會削弱IT產業

國際 財經 政治外交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擴散,2020年的美中經濟關係或許將會左右全球經濟的走向。筆者認為,2018年下半年以來,美中之間的經濟矛盾呈現出「兩個獨立劇本」同步發展的局面。那就是川普總統的白宮主導的貿易戰和超黨派對華鷹派主導的所謂「高科技冷戰」。後者絕非掌控於總統之手。

貿易摩擦暫告一段落

儘管人們對美國總統川普的評價是「難以預測」,但在美中貿易戰上面,他的表現卻讓人一目了然。一開始,他不斷加碼要價,但最後又採取了區別對待的策略,追求在擴大進口、放寬市場准入門檻和改善智慧財產權制度等能夠快速看到成果的一些問題點上達成共識,暫時擱置產業政策和產品補貼等根深蒂固的分歧點。明顯可以看出他的真實想法——不願發動美中雙方針鋒相對加徵制裁關稅的全面貿易戰。恐怕是因為那樣將導致美國經濟,尤其是證券市場遭受打擊,進而影響他再次競選總統。

中方追求「次優策略」的態度也比較明顯。中方在擴大進口和放寬市場准入門檻方面做出了大幅讓步,可美方依然保留了大部分制裁關稅,儘管這個結果可能有些不理想,但中方原本也沒有選擇全面貿易戰的意圖和餘力。

因此,說得難聽一點,對於美中雙方而言,第一階段貿易協定就像是一出結局一目了然的爛劇。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中國經濟因近期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而出現增速放緩,進口量未及目標,那麼就存在秋季美國總統大選之前紛爭再起的風險。

令人擔憂的高科技冷戰

另一方面,最近一年多來,美國在高科技領域採取的管制政策進一步升級,除了美國外資投資安全審查委員會(CEFIUS)加強針對中國對美投資的限制外,美國還禁止政府和企業使用中國產IT設備,禁止向被列入所謂「實體清單(entity list)」的中國企業出口IT設備(包括通過第三國間接出口美國技術)。就在人們還沒有來得及反應的時候,美國又加強了政策,比如對盟友施壓,要求各國在建設5G通信網時不要使用華為等中國通信設備製造商的5G通信設備,等等。

如果要說起安全保障方面的擔憂,那就沒完沒了了。似乎美國認為目前的措施還不夠,預計還將進一步加強管制。針對美國擔憂的中國安保風險和基於這種認知的美國政策,日本應該如何應對?筆者的考慮如下。

第一,在釣魚臺問題和網路安全問題方面,不可否定的是,日本認為中國對本國的安全保障構成一定風險。。

第二,且不說利弊好壞,對於依賴跟美國結盟來保障安全的日本而言,要拒絕美國以安全保障為名而提出的各種要求是非常困難的。正如後文所述,順從美國的要求很可能對日本的產業經濟產生巨大的負面影響,但或許日本只得將之視為維繫同盟關係的成本。

然而即便如此,美國的對華高科技冷戰也只能說是一種極端政策,可能會像下文所述那樣,導致美國陣營陷入孤立。

只會削弱西方IT產業,反倒有利於中國

自世界貿易組織(WTO)1996年通過IT產品關稅削減諸邊協定呼籲實施零關稅以來,IT產業一直在自由貿易和全球化的進程中不斷發展,而最近美國的強硬政策相當於出其不意地宣佈了「要將IT產業排除在自由貿易適用範圍之外」。

尤其是以重度懲罰規則為籌碼的禁止交易和排斥型限制規定,將會產生導致商業活動萎縮的嚴重負面效果。在全球範圍發展起來的IT供應鏈也將被切斷。

如果西方IT產業被迫放棄與中國的貿易往來,將會遭受重大打擊。日本的電子產業已經衰退,僅有電子零件還保持著活力,但如果今後美國進一步加強政策,那麼這個行業也只能無可奈何地走向衰退。韓國、臺灣乃至美國的IT產業也將是相同的命運。

另一方面,因美國出臺的禁售措施而面臨半導體斷供風險的中國,已經開始以加倍努力的勢頭培養本國半導體產業。據說,過去一直使用美國零部件的華為智慧手機也逐漸在改用國產零部件。美國的強硬政策可能會招致與其預期截然相反的結果。

此外,儘管美國一直要求全球已經啟動的5G通信網路建設排除華為等中國企業的設備,但目前來看,加入美國陣營的只有日本、澳洲和越南3國,G7國家中的英國和德國均表示「將有條件地採用華為設備」,而G7以外的G20主要國家則普遍表示「歡迎華為」。

各國之所以做出這種選擇,是因為過於極端的「排除」方針將導致成本升高、工期延遲和通信品質劣化等問題,負面影響太大。

美國將在圍繞資料經濟的制度競爭中失敗

有人說,21世紀將是一個「資料經濟競爭」的時代,誰掌握的資料量越多,誰的經濟競爭力就越強。有一種觀點認為,美中圍繞這種資料經濟的機制和規則展開競爭,將導致21世紀的全球經濟在資料和數位經濟的舞臺上分裂為美中兩大陣營,日益趨於集團經濟化。

美國陣營主張,中國一方面設置壁壘保護本國資料,另一方面在他國大肆獲取資料,是一種「不對稱、不公平的競爭」,並且對個人隱私和安全的保護也不夠齊全,試圖建立與之對抗的同盟集團。

但如果將目光轉向東協、中東、印度和非洲等地就會發現,這些地區正以高於已開發國家的速度實現著經濟的數位化和智慧化。華為和中興通訊的硬體在這些地區佔有很大市場份額,在軟體和APP方面,阿里巴巴和騰訊等中國網際網路平臺企業積極併購當地優秀的新興企業,不斷擴大民間層面的同盟。換言之,在建立同盟集團方面,中國已經走在了前面。

因為中國長期以來的各種活動都是以民間和商業為主導的。而美國則是政府主導,並且要求盟友加入排他性限制措施等有百害而無一利的機制,在和對方國家政府交往過程中總是進行帶有恫嚇意味的施壓。爭取盟友的競爭本應是比拼優惠和魅力,而美國這樣的做法,難以想像能夠戰勝中國。

長此以往,恐怕美國及其追隨國將孤立於世界,並將在21世紀的技術競爭中落後於人。

期待美國修正軌道

筆者抱有兩點希望。

一是技術開發的走向。儘管目前看似形勢有利於中國體制,但筆者期待今後隨著技術的發展,最終可以推動中國的變革。

另一點是美國發生變化的可能性。美國經常犯錯誤,但是修正能力也很強。儘管美中霸權之爭今後或許還將持續,但筆者認為美國未來可能會修正現在這些極端政策。儘管日本在安保方面不得不追隨美國,但希望日本能夠提醒美國注意過激政策的弊端,即便是順從美國的政策,也應該做好「美國隨時可能修改政策」的心理準備,保持一定的剛毅態度。

標題圖片:美國川普總統(左)和中國習近平國家主席(右)在G20峰會上。中間是日本安倍晉三首相,2019年06月28日於大阪市,記者代表團攝影(時事)

美國 中國 習近平 美中關係 川普 貿易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