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肺炎與世界秩序:中國動向所拋出的問題

政治外交

新型冠狀病毒擴大感染,世界陷入大混亂,在這之中,中國的疫情似乎已經趨向穩定。習近平政權為了挽回疫情中受損的威信,今後將會如何行動?中國與周邊國家關係正常化的動態,將成為預測今後世界秩序的試金石。

新型肺炎拋出的課題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造成的肺炎在全世界持續擴散,對世界秩序與國家型態等拋出了幾項重大課題。

其一,感染症對策雖是全球治理的主要課題,但如今世界衛生組織(WHO)的主導權卻受到頗大的質疑,國際合作不進反退,在許多局面中更是由國家率先出面,試圖解決問題。就連整合程度頗高的歐盟(EU)申根公約成員國,都出現了國家封鎖邊境的情形。從20世紀末到本世紀初,世界的全球治理與區域整合動態紛紛加速,但如今是否反而會進入另一個以「國家」主導的時代?

其二,感染症對自由民主制度而言也是強敵,當人們面臨感染症的挑戰時,不得已必須暫時限制憲法所保障的基本人權,而重視正當法律程序(due process)的做法有時無法對事態進行迅速的應對。執政者必須按照法律發布緊急狀態宣言,一邊取得選民的理解,一邊應對事態,但這種應對方式攸關各國政權的根基,因此過程中往往以政治考量優先於科學事實。此外,當新型肺炎在美國擴大感染時,富裕階層盡量避免外出,他們使用宅配服務購買日常用品,導致路上從事宅配服務的低所得階層身影更加醒目,其中又以有色人種居多。如此,肺炎使得先進國家社會階層的斷裂問題更加清晰可見。

其三,從世界經濟的層面來看,近年來的世界經濟並非以單一國家作為獨立經濟單位,而是在世界經濟體系之下進行分工,形成全球供應鏈,但這種經濟體系目前已瀕臨危機。雖說現在物流仍比人流更易流動,但物流必定伴隨人流,在飛機往來受到限制的情況下,其規模也已大不如前,遭受很大的管制。肺炎是否會導致「全球化」此一世界史規模的動態停滯,使得各國分立、保護主義的傾向重新復辟?

中國所拋出的提問

中國的存在,使得這些課題更加嚴重。中國不論是在國際組織,或是在一帶一路之中,都是高舉著自身的「國旗」進行參與的。美國也從對平息伊波拉出血熱展現極大熱情的歐巴馬政權,轉換成了高唱美國優先的川普政權,可看出美國對全球治理的態度也發生了變化,但中國基本上從未降低過「國家」的重要性,反而在參與國際社會的過程中不斷提高其重要性。

中國主張,2019年末新型肺炎從武漢、湖北省擴大感染的過程之中,國際社會對中國頗有支援,如今國內疫情告一段落,便輪到中國來支援世界了──如此,中國不遺餘力地利用感染症對策來發揚國威。對於新型冠狀病毒的命名,中國也重視COVID-19這個WHO所決定的名稱,而強烈反對在病毒上冠上「中國」、「武漢」等字眼。

在國內應對方面,當初中國在湖北省、武漢市層次採取應對措施時,雖有過隱匿資訊等混亂情形,但1月20日中央政府出面處理之後,便一口氣實施了一連串的措施,包括武漢市封城、停止交通運輸、限制人員移動等等。在封城的措施中動員了軍隊組織及民兵,限制人員移動方面則用到了數位機器、名為「單位」的企業組織,以及社區居民委員會等等。就連剛好作為客座教授,在國外旅居數月的中國籍學者,也須每日向自身所屬大學報告當天行動,並負有在家中待命的義務,即使人在東京,也不得不過著避免與人接觸的生活。

另一方面,中國迅速建設能收容感染者的醫院,同時進行大量檢查,發現確診後即送至新建的「醫院」隔離。資訊也受到嚴格管控,初期階段因發表正確資訊而遭受地方政府與共產黨處罰的「吹哨人」醫師雖然逐漸受到平反,但政府卻仍陸續舉發在感染症對策上發表反政府言論的知識分子,藉以強化資訊的管理與控制,並進行官方「宣傳」。這些強硬措施也達到了一定程度的效果,甚至有人宣稱,在感染症對策的觀點上,這些是合理的政策。因此若單就結果論而言,中國應對新型肺炎的方式以及所採取的措施,可能會被認為是適當的。

接著中國還主張,雖然國內特定商品物流有所停滯,但中國與外國的國際貿易並沒有受到太大影響,供應鏈也沒有出現什麼大問題。

回復階段裡中國式的課題

新型肺炎是起源於中國的感染症,但在2月中旬之後中國新確診的案例逐漸減少,進入3月之後便漸漸開始以回復原狀作為目標。湖北省武漢市3月中旬新增感染人數為0人,回復趨勢相當明顯。1月底李克強總理拜訪武漢,3月10日習近平國家主席也前往武漢,帶給國內外中國已逐漸回復的印象。如前所述,中國接下來恐怕便會利用其應對問題的方式與成果,以及其感染的時間軸早於世界各國這個優勢,對國內外主張自身應對方式的正確性,並作為大國對外進行援助,以圖回復並提升其受損的威信。

中國國內在初期應對措施階段有著許多問題,習近平政權因而遭受不少批判,但在回復階段中其一邊檢舉進行批判的知識份子,一邊隱匿初期階段的問題,試圖將國家與黨的行為正當化。同時加強對國內外的宣傳,製造出彷彿中國的感染症對策受到全世界稱讚的印象。另外,甚至試圖製造出新型肺炎並非起源於武漢,而是從外國傳入的印象。

另一方面,中國在應對過程中成功地對國內外展示,能夠動員大量的人員與組織,且能相當程度地管理個人行動,這對習近平政權而言不失為是個收穫。新型肺炎應對失敗使得習近平政權形象受損,經濟發展放緩,2021年共產黨建黨100週年目標難以達成,這些事實或許會威脅到政權的持續,然而就當下的形勢來看,中國較諸以往似乎更加強烈地主張自身的「正確性」,並朝著強化社會管控的道路前進。

中國愈是宣傳其讓事態穩定與回復的成果,或許反而會更讓自身暴露於下一個危險之中。在國內感染擴大時,中國人紛紛逃往「安全」的外國,但現在全世界疫情擴大,大家便開始回到習近平宣稱「安全」的中國。在他們當中也有不少感染者,因此中國恐會爆發第2次感染潮。此外,若感染人數統計是虛報的,那麼中國政府有可能其實並未正確掌握目前的事態,在這種情況下,政府便很難完全解除行動限制,發表「勝利」宣言。

但即使如此,中國政府想必仍會繼續主張自身政策的正確性,在此之中,習近平政權必須小心留意,不要讓宣稱的「正確性」與「政府不願面對的現實」之間的平衡崩毀。正如政府最終必須承認當初說真話的「吹哨人」醫師發言正確,當「政府不願面對的現實」超越了政權所宣稱的「正確性」時,政權勢必被迫做出應對。

對外關係與日中關係

新型肺炎目前在全世界的感染不斷擴大,今後將會漸漸進入平息階段,若沒有發生第2波感染潮,中國將會處於平息階段的最前方。正因如此,中國才能一方面對外國進行援助,就像義大利的例子,對國內外宣傳中國受到世界各國的「感謝」,同時另一方面努力製造出一種印象:這場全球規模的感染症流行,「並非中國初期應對的失誤造成的」。

重要的還在前頭。中國今後解除國內緊急狀態後,在對外關係上想必會試圖與疫情告一段落的國家回復正常關係。放眼當下,由於這場疫病是起源於中國,雖然尚有2度擴大感染的危機,但中國周邊的各個國家與地區,感染都正逐漸放緩。比起歐美各國,中國恐怕會優先與周邊國家以及一帶一路各國進行關係正常化,創造出人員貨物交流都回復原狀的「區塊式空間」,而這恐將成為中國另一個脫鉤(decoupling)的嘗試。

日本與新加坡的抑制擴大感染相對成功,因此這兩個國家或許便會成為中國進行關係正常化的首要目標,且中國也可能會將此關係正常化與習近平的日本訪問作出連結。不用說,中國在關係正常化之時,對於領土問題與安全保障問題將愈發不改其強硬姿態。新型肺炎擴大感染導致自由民主制度受到傷害,在關係正常化的過程中日本如何與中國往來,這將不只事關兩國間的關係,也是思考今後區域與世界秩序的莫大挑戰。
(寫於2020年3月20日)

標題圖片:新型冠狀病毒擴大感染後,首次進入湖北省武漢市視察收容重症患者的「火神山醫院」的習近平國家主席(圖右)(2020年3月10日,新華社攝影/取自Aflo)

中國 感染症 新型冠狀病毒 武漢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