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鎖新型冠狀病毒、要活用最新科技:專訪芝加哥大學名譽教授中村祐輔

社會 醫療健康 技術

日本政府發布的緊急事態宣言已經全面解除。過去這幾個月來,日本政府應對疫情措施很不得力,動作遲緩。今後第二波、第三波疫情有可能逆襲,對此政府應該如何應對?對此問題,我們採訪了前內閣官房高級顧問、基因醫療(遺傳情報開展個人化醫療)先驅、美國芝加哥大學名譽教授中村祐輔。

中村祐輔 NAKAMURA Yūsuke

醫學博士。美國芝加哥大學名譽教授、東京大學名譽教授。前内閣官房參與・内閣官房醫療創新推進室長。猶他大學助理教授、東京大學醫科學研究所教授等經歷、2012年起擔任芝加哥大學醫學部教授、2018年回日本。現在擔任癌症研究會癌症Precision醫療中心所長、兼任日本内閣府戰略創新創造企劃(SIP)企劃主任。被譽為基因醫療(基於DNA資訊的個別化醫療)世界的第一人、也是AI(人工智慧)醫院構想的推進者。

日本抗疫指揮中心不明確

「最大的問題是指揮中心不明確,不清楚誰才是日本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武漢肺炎)疫情的最高責任人。這一點不僅僅表現在此次疫情中,總體而言,日本缺乏基於長遠打算來完善組織體系的設想。讓經濟再生擔當大臣兼任應對新冠疫情,全球也只有日本一國。充滿危機感的北海道大學教授西浦博,公布了肺炎疫情死者估算結果。而這個『傳遞保護國民生命至關重要的情報』,本來是應該由國家首腦發布的。」

中村教授認為,日本的核酸檢測一直處於混亂狀態,就是指揮中心缺失的現實反映。4月6日首相在記者會上提出了「每天完成2萬例(核酸檢測)的目標」,但並沒有提出具體措施。結果,這個問題完全扔給了地方政府和醫療第一線,直到現在也沒有充分開展核酸檢測。

「核酸檢測數沒有增加,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源自國家的方針,宣稱為了避免醫療崩潰,基於這種本末倒置的思維方式,限制人們做核酸檢測,要求只檢測重症患者,試圖給人以確診病例數很低的假像。罔顧社區感染、傳染途徑不明患者增多的事實而執著於應對聚集性感染,這是錯誤的。」

而「核酸檢測數量無法提升,說這是樣本採集和檢測本身難度太大。然而,樣本採集可以采取韓國那種車載流動檢測方式,或者設立專門的發燒門診,然後向醫生和醫療機構公布受檢場所情報,即可簡單解決了。東京都醫師會等不及政府採取措施,獨自在東京都內設立了數十處核酸檢測中心,這也可作為推廣的樣板。」

核酸檢查工作本身,有人說如果不是做慣了基因檢測的臨床檢測醫師,其他人做起來難度很大。他表示只要使用機器人,這個問題很容易解決。

「確實,在採集RNA(核糖核酸)樣本過程中存在被感染的風險,有必要謹慎操作。但之後的檢測工序,全都可以讓機器人自動操作。樣本只要還處於核糖核酸狀態就沒有傳染性,可以集中處理。事到如今如果還說什麼『人工操作很費事』,那會被全世界取笑的。」

實際上,在法國核酸檢測都交由機器人來做。而那些機器人是日本千葉縣製造出來的。七國集團(G7)中,其他國家已經在開展受檢率為每百萬人中1.5-3.3萬人的病毒檢測,而日本的每百萬人的受檢率全球排名在100位之後。日本是這領域落後的國家。

「日本沒有實施對希望檢測者全部進行檢測的方針,所以疫情在全國究竟擴散到什麼程度,真實情況無從把握。前不久,國立傳染病研究所發布的研究結果稱『目前在日本蔓延的新型冠狀病毒是歐洲型』,而且具有易於重症化的危險性。」

在東京都板橋區核酸檢測中心舉行核酸檢測(核酸擴增法)公開展示(2020年4月28日,東京都板橋區,時事通信社)
在東京都板橋區核酸檢測中心舉行核酸檢測(核酸擴增法)公開展示(2020年4月28日,東京都板橋區,時事)

日本成為醫療落後國家了嗎?

用於核酸檢測的試劑需要仰賴進口,人們擔心能否保障試劑的穩定供給。關於這一點,中村教授表示完全不用擔心。

有專家稱,檢測試劑產自歐洲,而歐美的感染者比日本多得多。從歐美的現實情況來看,有可能會對檢測試劑的出口施加限制,根本不可能准備足夠試劑做全員檢測。對此,中村教授近日聯系美國企業進行確認,得到的結論是「完全沒有這回事」。也就是說,只要國家真正有意願增加核酸檢測數量,那麼檢測率達到與歐美國家相近的水平並非不可能。

「日本在技術上並不比外國差。只要充分運用機器人與情報技術,就能短時間內快速提高核酸檢測率。」中村教授指出,關鍵是應對措施中應該運用情報技術,而日本政府則缺乏這種意識。

「幾天前曾有報道說,之前要求紙本上報感染者情況,現在終於電子化了。這就是日本已不再是已開發國家的明證。在韓國,車載流動式核酸檢測已經理所當然;在臺灣,運用情報類手機App,可保障大家都能公平地買到口罩。而日本,雖然已經決定投入460多億日圓預算,向每個家庭配送2個紗布口罩,出現了很多家庭遲遲收不到的情況。在這一點上,周邊鄰近國家先進多了。」

運用情報技術解決問題

中村教授2018年起擔任日本內閣府跨部門戰略創新促進計劃(SIP)項目負責人,還參與了人工智能醫院構想計劃。他斷言,將信息技術應用於肺炎疫情對策之中,定能解決日本面臨的多個難題。

比如,怎樣才能消除輕症患者病情突變乃至死亡的風險?怎樣才能減輕居家或在酒店隔離觀察的輕症患者的不安心理?中村教授說,只要建立患者每天測量3次體溫和脈搏並通過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將健康報告發送給醫務人員的機制,就能夠解決這些問題。

「美國已經認可智慧手錶作為醫療器具進行心電圖測定。只要設定每天測量3次呼吸和脈搏,情況出現異常就向醫務人員送給警報,那麼,就能充分做好輕症患者居家或在酒店的隔離觀察,並及時應對病情的突變,而且,還能解決晚間隔離酒店裡沒有護士值班的問題。」

此外,中村教授還建議引進機器人,以期徹底做好在酒店隔離觀察的輕症患者最大程度的 「無接觸」生活。比如,「使用一次性餐具,由機器人送上門。毛巾和床單的回收,也由機器人完成。通過鬧鐘告知患者機器人上門回收的時間,患者只要把毛巾與床單等放入專用容器即可。」

在接收無症狀或輕症肺炎患者的飯店設施,機器人「Pepper」出來迎客。右後方是具備人工智能的掃地機器人(2020年4月30日,東京都八王子市,共同通信社)
在接收無症狀或輕症肺炎患者的飯店設施,機器人「Pepper」出來迎客。右後方是具備人工智能的掃地機器人(2020年4月30日,東京都八王子市,共同)

儘管日本國內有許多優秀的人才和先進的技術設備,但日本政府卻沒能好好利用,和其他國家相比,也一直處於被動應對的狀態。我由衷希望,在今後的抗疫對策上,還要聽取接受專家們有關運用機器人與人工智能的真知灼見,建立起一種機制,即便第二波、第三波疫情來襲,也能消除患者的不安,同時減輕醫務人員的負擔。

標題圖片: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加護病房內工作的醫務人員。2020年5月4日,川崎市聖瑪麗安娜醫科大學醫院(路透社 / Aflo)

醫療 健康 感染症 新型冠狀病毒 武漢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