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日本大地震發生10年 選擇與海共生之路的氣仙沼的復興(上篇):和巨型防波堤鬥爭的城市

社會 防災

那一天已經過去10年。在國內外的支援幫助下,氣仙沼市規劃的許多重建專案即將完工。起初,大家曾把「早日完成重建」「建設比地震之前更有活力的城市」作為口號,但現實情況十分嚴峻。後來,作為重建主題提出的「與海洋共生」,成為了民眾的精神支柱。儘管多次遭到海嘯侵襲,氣仙沼仍然選擇了與海洋共生的重建之路,本文將為大家送上來自當地的現場採訪報導。

耗時七年敲定所有規劃

對於長期與防波堤做鬥爭的氣仙沼市來說,在南三陸町旁邊的藏內漁港草木澤地區,有一個具有象徵意義的地方。2015年5月,氣仙沼市和當地相關方面就修建海拔9.8公尺的的防波堤計畫達成一致,但對其必要性展開重新研究後,2017年12月取消了原計劃,電視臺也曾報導過此事。最終,按照相同的條件,也就是只保護JR氣仙沼線的斜坡和沒有耕作計畫的農地,在位於南三陸町一側的鄰近海灘上按計劃建成了一道防波堤,雖然選址都是在市和町的交界處,卻得出了前後不同的結論,此事一度受到了人們的關注。

從取消了在無人注意的小漁港修建防波堤計畫這件事可以看出,在地震災區,沒有任何地區像氣仙沼這樣如此認真地討論過防波堤計畫。之所以如此認真,除了計畫修建防波堤的數量和工程費用都遠高於其他地區外,還因為這裡的人們對海洋的感情特別深厚。明明渴望儘早完成重建復興,卻花費了多達七年的時間和精力來敲定所有防波堤計畫,或許這也足以證明他們是下了真功夫。

已取消12.8億日圓防波堤建設計畫的草木澤地區的漁港。原本在背後一側的JR氣仙沼線變成了巴士專用車道
已取消12.8億日圓防波堤建設計畫的草木澤地區的漁港。原本在背後一側的JR氣仙沼線變成了巴士專用車道

按計劃修建了防波堤的南三陸町一側。工程費用為4.5億日圓
按計劃修建了防波堤的南三陸町一側。工程費用為4.5億日圓

為了理解討論工作耗時長久的原因,需要大家事先瞭解一些情況。

氣仙沼市在重建復興計畫中提出了「建設海嘯零死亡的城市」,追求實現高度的防災水準,即使海嘯是在睡夢期間襲來也能保證安全。然而,關於新建防波堤的高度,中央政府只允許修到防範明治三陸地震海嘯和智利地震海嘯「數十年乃至一百幾十年一遇的大海嘯(最大浪高15公尺)」的級別。於是,當地政府將那些即使修建了新的防波堤,但如果遭遇「東日本大地震級別的海嘯(最大浪高25公尺)」預計還是會被淹沒的區域指定為災害危險區域,限制人們居住。為了盡可能地減少災害危險區域面積,氣仙沼市填土加高了市區地面,針對這樣也不足以保證安全的部分地段,另在高地上修建了集體社區,作為民眾的搬遷地。

換言之,新的防波堤計畫沒有敲定,就無法確定災害危險區域,也無法確定高地轉移對象人群。
因此,該市從地震發生次年的夏季開始,就迅速在所有地區啟動了防波堤說明會。

最初給市民展示的計畫內容令人難以置信。地震前,大部分防波堤的高度為2到4公尺,有的海岸甚至沒有防波堤,而新的防波堤最高達到14.7公尺。可就算修建了如此巨大的防波堤,東日本大地震水淹區域中的75%仍然屬於災害危險區域。經歷過地震的部分市民提出「希望修得更高一些」,而也有人提出反對意見,稱「既然擋不住類似這次的海嘯,就沒必要新修」「修好以後就像活在混凝土牆壁的監獄裡」「以後再也看不到大海了」「沒必要把沙灘和石灘都填埋掉」。

讓高中生流淚的小泉海岸

作為恢復重建工程,市內計畫在78處海岸修建106座防波堤。其中,72座將按新高度修建,剩餘的恢復至地震前的狀態。由於每一座防波堤都需要召開說明會和達成共識,所以磋商之後會產生各種結果,也有類似文章開頭提到的草木澤地區那樣,取消計畫的案例。

下面介紹一個與前面形成鮮明對比、並讓大家對共識形成方式有所思考的事例。

小泉海岸是入選了環境省「百佳海水浴場」的一處海灘,原本計畫要修建宮城縣內最大規模的14.7公尺防波堤。包括延伸的河川堤壩在內,全長4.6千公尺的工程總費用預計為223億日圓。但這是一個遭受過毀滅性破壞的地區,原來住在水淹區域的人們需要搬遷到高地,所以沒有民居建在比防波堤地勢更低的地方。因此,有人提出反對意見稱「這是浪費稅金」「要留住自然,而不是混凝土」。

就此,負責工程建設的縣政府認為,2013年11月的說明會已經「達成了共識」。但部分市民認為共識的形成方式存在問題,向中央和縣政府聯名請願,引起了媒體的關注。

儘管重新召開了說明會,但迫切期望早日完成重建的地方振興會的會長等人紛紛表示支持原計劃。在最終確認將啟動建設工程的2014年7月的說明會上,一名高中生提出「不希望用防波堤來保護大家」,懇求重新研究替代方案,但與會者沒有接受他的意見。高中生們流下了不甘的眼淚,哭訴道:「口口聲聲說是為了子孫後代,卻不肯聽取年輕人的意見。」

年輕人們堅信良好的自然環境才能給地區社會帶來活力,要求調整建設計畫,而成年人們卻認為只有積極推進公共建設,走城市化道路,才能實現本地的發展。雙方腦海中規劃的未來截然不同,最終也未能談攏。

防波堤和堤壩基本上已經全部完工。現階段的工程費用已經翻了一倍,增至494億日圓,但幾乎所有市民都認為應該向前看,防波堤問題已成為歷史。

防波堤背後一側的大型番茄室內栽培設施已經投入使用,海水浴場已于2019年重新開放。邀請鐮倉的啤酒公司前來新建工廠的事宜也在順利推進之中。儘管在贊成與反對的意見中產生的矛盾一度僵持不下,但萬幸的是,高中生們的眼淚給大家留下教訓,人們重新審視了形成共識的方式,並在制定其他地區的防波堤建設計畫時積極汲取了此前的經驗教訓。

建在小泉海岸的14.7公尺高防波堤。冬季也有衝浪愛好者來這裡衝浪
建在小泉海岸的14.7公尺高防波堤。冬季也有衝浪愛好者來這裡衝浪

以掌聲結束的大島漁港說明會

氣仙沼大島是東北地區最大的有人島。這個島自然環境優美、生活愜意,素有「綠色珍珠」之美譽,卻一度因為防波堤建設計畫而鬧得不可開交。

絕大多數島民對巨型防波堤持質疑態度,迫使政府撤回了在海水浴場修建11.8公尺高防波堤的計畫,並通過在旁邊的海灘建設防災林小山,避免了修建混凝土防波堤。不過,作為海洋門戶的浦濱漁港規劃建設的7.8公尺防波堤,縣政府不允許更改高度,也沒有給出任何理由,而島民要求調整高度,雙方陷入了僵持狀態。

「說是計畫早就定好了,其實完全是單方面決定」「根本沒有考慮在這個島上生活的人們的感受」。每次開說明會的時候,縣政府方面的代表都會聽到刺耳的批評聲。

設立重建懇談會以後,居民代表和政府代表同桌而坐,面對面交談,終於打開了局面。不同於說明會上的針鋒相對,在懇談會上,雙方會一起思考解決辦法,逐一討論修建防波堤的必要性、更改堤壩高度的影響等問題。還會製作議事錄,防止討論之後「開倒車」。

最後,雙方終於達成了共識,規定防波堤要與大海保持30公尺距離,堤壩高度下調30公分,靠海一側的混凝土坡面鋪上泥土,進行綠化。同時,背面一側填土至堤壩高度,市政府在土坡上建設有助於激發地方活力的設施。

2017年7月,面向全體島民召開了最後一次說明會,會議在島民的鼓掌和感謝聲中順利落下了帷幕。

通過這些事例,我們學習到願意協商的態度是形成共識的必要條件。分享資訊和想法,正確理解狀況,在此基礎上準備好一張桌子,讓民眾和民眾、民眾和政府一同思考解決方法,這樣就能一步一步向前推進。

大島的浦濱漁港。防波堤背面一側填土,靠海一側鋪土後,就看不到混凝土坡面了
大島的浦濱漁港。防波堤背面一側填土,靠海一側鋪土後,就看不到混凝土坡面了

內灣地區追求的創造性復興

除了大島外,為了保留沙灘和石灘,其他海岸修建防波堤時也做了各種計畫變更,比如盡可能選擇離海較遠的位置,或者設置亞克力板的窗戶,以減少壓迫感,有的甚至將防波堤與道路融為一體。每一個項目最初都是沒有得到認可,經過堅持不懈的協商之後,才實現了妥善解決。

內灣地區是氣仙沼的中心城區,也是氣仙沼漁港的一部分,距離水產市場很近,作為市民、漁民和遊客的人流聚集地得到了長足發展。原本是開往大島的客船網站,每天熙來攘往,2019年4月跨海大橋開通後,定期航線隨之取消。由於大量居民遷往高地,當地產生了高度的危機意識,積極致力於中央政府宣導的「創造性復興」,以避免失去活力。

課題在於縣政府提出的6.2公尺防波堤計畫。

地震發生前,這裡沒有防波堤,大海和城市曾是一體。這裡的人非常執著于建設可以看到大海的城市,通過舉辦城市規劃大賽中面向國內外徵集創意,要求採用可以從海底浮起的防波堤或灣口防波堤,還曾重新進行模擬測算,花費了三年時間反復展開集中討論。

經過重新模擬等調整,最終將堤壩高度下調到了5.1公尺,但與填土堆高的背面一側的高度差仍然達到2公尺以上,還是無法看到大海。於是,經過努力後讓縣政府接受了另一種方案,將原本在預設海嘯浪高基礎上追加的一公尺壩體做成翻板閘門結構。採用這種構造後,平時扣在堤壩上的護牆會在海嘯的浮力和衝擊作用下豎立起來阻擋海嘯,這是日本國內首次在防波堤壩體上採用這種裝置。雖然造價高於混凝土堤壩,但保證了可以從市區看到大海。

旁邊的防波堤則是將入駐有餐館和咖啡店的商業設施與公共設施融為一體,從二層可以眺望大海。

而再旁邊的區域選擇了不建防波堤。背後一側有許多觀光設施和船舶相關的工廠,於是整個地區的民眾團結起來堅持主張不修建防波堤,並最終取得了勝利。

像這樣能在短短500公尺範圍內看到翻板閘門堤壩、堤壩設施一體化、無堤壩化等多種設計方案的場所絕無僅有,已經成為防災和建設領域的研究人員和學生參觀學習的物件。

儘管從有限的重建時間中抽出了大量時間來解決防波堤問題,但這也成為了提高民眾重建復興意識的一大主題。正因為在這個過程中,政府與民眾就「與海洋共生」這個願景達成了共識,所以才能堅定不移地不斷前進。

紅色部分是翻板閘門式的防波堤。遠處可以看到著眼于創造性復興的街景
紅色部分是翻板閘門式的防波堤。遠處可以看到著眼于創造性復興的街景

文中圖片:筆者拍攝

標題圖片:宮城縣氣仙沼市的防波堤。石油製品儲藏庫和造船廠在高達7.2公尺的巨型屏障守護下安全運轉。遠處是正在建設中的氣仙沼灣跨海大橋,它也是三陸沿岸道的一個組成部分(全景合成圖片,共同)

東日本大地震 復興 氣仙沼